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揭示心肌纤维形状影响心脏功能分子机制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分析了位于心脏内表面肌纤维复杂网状结构的功能,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心肌形状影响心脏功能和心力衰竭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人类而言,心脏是第一个发育的功能性器官,其在受孕仅四周就开始自发跳动了,而在发育早期,心脏会生长出一种复杂精细化的肌纤维网,即心肌小梁结构(myocardial trabeculae),其能形成心脏内表面的几何图样,同时心肌小梁还被认为能帮助心脏供氧,但自从16世纪以来,该结构在成年人机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一直是一个谜题。图片来源:Spencer Philipps/EMBL-EBI, 2020 研究者Hannah Meyer表示,本文研究深入揭示了心肌小梁结构的重要性,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多学科研究团队的价值,只有将遗传学、临床研究和生物工程学相结合,研究人员或许才能够解释心肌小梁在成人心脏功能发挥过程中扮......阅读全文

近期值得一读的干细胞重磅级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2013.12-2017.1期间的干细胞重磅级研究,与各位一起学习!  【1】Science子刊:利用CRISPR/Cas9修复源自罕见免疫缺陷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基因缺陷  doi:10.1126/scitranslmed.aah3480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

连发4篇顶刊——颜宁团队系统介绍钙离子通道蛋白调控机制

  作为从心肌的肌浆网(内质网)释放Ca2 +的开关,2型ryanodine受体(RyR2)受到多种调节剂的复杂调节。RyR2介导的Ca2 +释放失调与威胁生命的心律不齐有关。关键调节剂,例如Ca2 +,FKBP12.6,ATP和咖啡因对RyR2的调节机制仍不清楚。  2019年12月2日,颜宁团队

Cell Metabolism | 医学的第四维——生物节律

  众所周知,2017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三位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果蝇生物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贡献。而在此前,医学界真正将生物节律——

【盘点】5月CNS三大期刊亮点研究汇总

  5月份就要过去了,生物谷小编根据本站报道的Cell、Nature和Science文章的点击量,对读者们关注度比较高的文章进行了盘点,这三大期刊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生物学领域的进展,但仍然十分具有指导性,囊括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部分最前沿进展。癌症,HIV以及肠道微生物仍然是读者们最为关注的几个领域

NBT特别关注丨6位大咖指引心肌干细胞领域“再生”

  2018年,Anversa实验室超过30篇文章由于造假而撤稿,这一事件对于心肌细胞治疗领域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在过去的18年间,许多医生和科学家以此不实结论花费数年进行的科学研究变得毫无意义,不仅使病人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在该领域里投入的数百万计资金也付之东流。然而,骨髓细胞或者是成体驻留的心肌

5月31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小鼠的心脏组织再生  以前曾有研究表明,在试管中,三个转录因子的一个组合可直接将心肌成纤维细胞重新编程为“心肌细胞样细胞”(驱动心跳的细胞),Deepak Srivastava及其同事现在将这种方法用在了活体中。通过用一种逆转录酶病毒来向成年小鼠的心脏直接输送转录因子,他们演

5月31日《自然》杂志精选

 小鼠的心脏组织再生  以前曾有研究表明,在试管中,三个转录因子的一个组合可直接将心肌成纤维细胞重新编程为“心肌细胞样细胞”(驱动心跳的细胞),Deepak Srivastava及其同事现在将这种方法用在了活体中。通过用一种逆转录酶病毒来向成年小鼠的心脏直接输送转录因子,他

Nature:缺氧促进小鼠心脏再生 | 附5年研究历程

  2016年10月31日,《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一篇文章揭示,极低氧环境可以使得原本已失去再生能力的小鼠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再次启动再生功能。  德克萨斯大学Hamon再生科学和医学中心副教授Hesham Sadek带领团队完成了这一研究。他们设计了一个低氧室,将培养室空

更安全快速的再生医学策略利用直接重编程改变细胞身份

  在死亡之前,已变成皮肤细胞的细胞仍然是皮肤细胞。在过去十年,明显的是,细胞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够通过激活特异性的遗传程序而得以重写。如今,再生医学领域面临着一个问题:这种重写应当采取常规方法,即成熟细胞首先转化回干细胞,或者如果可行的话,采取一种更加直接的方法?  术语“终末分化(term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发展简介 急性心肌损伤、慢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从50年代以来,动态测定一些代谢酶活性一直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金标准。但这些酶并不是心肌所特有,在

人工纳米补丁能让受损心肌再生

  当心脏病发作时,心壁上某些神经细胞以及保持心脏节律跳动的特殊细胞会受到损伤,外科手术无法修复这种损伤区域。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9日报道,最近,美国布朗大学和印度理工学院工程人员合作,给心脏造出了一种人工纳米补丁,经实验显示能让心脏病发作所造成的损伤区域恢复功能。该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生物

Science子刊:β5i在心脏肥大发展过程中的新作用

  病理性心脏肥大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一组研究人员报道的最新发现指出,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处理过的心肌细胞和肥大心脏中,免疫蛋白酶体催化亚基β5i表达和活性显著增加,而且这种作用在心肌细胞和转基因小鼠中通过β5i过表达加剧。这表明了β5i在调节心脏肥大中的新作用,

β5i在心脏肥大发展过程中的新作用

病理性心脏肥大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一组研究人员报道的最新发现指出,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处理过的心肌细胞和肥大心脏中,免疫蛋白酶体催化亚基β5i表达和活性显著增加,而且这种作用在心肌细胞和转基因小鼠中通过β5i过表达加剧。这表明了β5i在调节心脏肥大中的新作用,因此

Science子刊:β5i在心脏肥大发展过程中的新作用

  病理性心脏肥大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一组研究人员报道的最新发现指出,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处理过的心肌细胞和肥大心脏中,免疫蛋白酶体催化亚基β5i表达和活性显著增加,而且这种作用在心肌细胞和转基因小鼠中通过β5i过表达加剧。这表明了β5i在调节心脏肥大中的新作用,

Nature头条:发布再生医学重大成果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生成的心脏细胞成功修复了猴子受损的心肌。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30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并被选为Nature网站的新闻头条。Nature头条:发布再生医学重大成果  研究人员说,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人类中应该也是可行的。“在这项研究之前

威斯腾原代细胞培养经典案例和细胞药筛介绍

  威斯腾生物经过10多年的发展,获得了上百种细胞株和四十余钟原代细胞培养经验,并建立了庞大的细胞库及原代培养资料库;细胞平台有资深实验员、规范的SOP操作文件,万级净化细胞房,这些条件为保质保量完成每个客户的实验提供了保障。   同时,威斯腾生物结合多年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经验,结合平台已有的

威斯腾原代细胞培养经典案例和细胞药筛介绍

  威斯腾原代细胞培养和细胞药筛   威斯腾生物经过10多年的发展,获得了上百种细胞株和四十余钟原代细胞培养经验,并建立了庞大的细胞库及原代培养资料库;细胞平台有资深实验员、规范的SOP操作文件,万级净化细胞房,这些条件为保质保量完成每个客户的实验提供了保障。   同时,威斯腾生物结合多

美成功将成纤维细胞直接变为心肌细胞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5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将老鼠心脏内的成纤维细胞直接变成心肌细胞的新方法。研究人员表示,此方法一旦在人体试验中获得成功,再生的心肌组织将可用以修复因自然衰老和心搏停止导致的损伤,同时还可避免干细胞疗法的安全隐患。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细胞》杂志上。

管坤良教授Nature子刊解析重要的GTP酶

  Rag蛋白家族是类似Ras的小GTPase,在氨基酸刺激的mTORC1活化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可以将mTORC1招募到溶酶体。日前,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对Rag GTPase进行研究,为人们揭示了这种蛋白在活体内的生理功能。这一成果于七月一日发表在Nature旗下的Nature Communi

长链非编码RNA: 从科研到临床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是一类真核生物中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分子;根据其与邻近基因的位置可以分为反义lncRNA、增强子lncRNA、基因间lncRNA、双向lncRNA、和内含子lncRNA;它具有多种作用机制,比如在细胞核中作为分子支架、协助可变剪接、调节染色体结构

Nature:科学家发现心力衰竭的罪魁祸首

  最近,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和其他机构的科学家,利用实验室动物和人类心肌细胞,发现了“一个细胞信号故障触发心力衰竭”谜团背后长期寻求的“罪魁祸首”。心力衰竭影响将近600百万美国人和全世界2300万人,特点是逐步衰弱和心肌硬化以及器官泵血能力的逐渐丧失。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三月十八日的《自然》

Nat Commun:利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有戏!

  作为由严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医疗紧急事故,心肌梗塞(MI)对心脏造成永久性的危及生命的损伤。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香港城市大学和韩国天主教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双管齐下的方法:利用两种类型的干细胞同时再生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系统。这一发现为开发出一种修复发生心肌梗塞的心脏(下称MI心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血管网络向全身泵血,为组织器官提供营养物质,维持生物系统的体内平衡,一直以来,研究者对心脏生理病理功能的研究均付出了巨大努力,最近,通过仿生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

Nature头条:发布再生医学重大成果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生成的心脏细胞成功修复了猴子受损的心肌。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30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并被选为Nature网站的新闻头条。   研究人员说,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人类中应该也是可行的。“在这项研究之前,还不知道是否有可能生成足够数量的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心脏干细胞研究深度调查:探索之门关闭了吗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机构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因涉嫌造假,主动撤回31篇心脏干细胞相关论文,在生命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干细胞治疗心脏病作为当今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之一,人们对其寄予了厚望。然而所谓的“c-kit阳性心脏干细胞”(以下简称c-kit干细胞)居然并不存在,造假者不仅在美国骗

Nature:心衰的罪魁祸首被发现 是PDE-9酶!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实验室动物和人类心脏细胞,找到了人们一直在寻找的触发心力衰竭的“罪魁祸首”。  心力衰竭影响着美国近600百万人口,以及全球2300万人口。其特点是心脏功能逐步衰退,心肌硬化,心脏泵血能力逐渐丧失。

达芬奇在500年前的提问,《Nature》终于有了答案

  2020年8月19日,剑桥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心脏内表面的复杂肌肉纤维网的功能。这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达芬奇500年前提出的问题,并展示了这些肌肉的形状如何影响心脏功能和心力衰竭。  达芬奇手稿  2020年8月19日,剑桥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心脏内表面的复杂肌肉纤维网的功能。这项发表在《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高通量测序技术实现绘制人类视网膜高精度发育细胞图谱

  人类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着床前胚胎发育(胚内和胚外组织的产生),原肠胚产生(三胚层的特化)和器官发生等阶段,最终新生儿出生。人类胚胎发育从单个细胞到上万亿个细胞,历时二百八十天,整个过程的基因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精细调控,其中很多机制尚未明确。  为了解析人类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基因表达调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