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不良倾向伤教学科研高校教师职称咋评更科学

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等倾向。 相关不良倾向如何破?改革还要过几道关?新华社记者就此走访了多地高校与相关教育管理部门。 相关不良倾向影响亟需改正 ——伤教学。“以往评职称,往往只看重发了几篇论文、出版了几部专著、拿到几个课题等量化指标。”多名高校教师告诉记者,教学质量好不好、学生是否有进步这些难以量化的内容在职称评定考察中被“边缘化”。这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多名在校大学生抱怨,部分职称高、头衔亮的科研明星,上课时或照本宣科或匆匆忙忙,“感觉自己对老师来说很多余。” ——伤科研。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即“C刊”)设计研制者南京大学苏新宁教授指出,部分高校还存在论文评价机制问......阅读全文

高校教师的“卷”:不评不甘心,参评不顺心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逐步深化,随着国家宏观职称政策的颁布,省级高校教师职称政策也相继出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不断得以深化和完善。  2019年,人社部就明确表示:力争2020年底前完成各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那么,职称改革,对高校教师有什么影响呢?  没有职称,寸步难行  按照有关规定,

人社部发文:高校教师职称将迎来重大改革!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推进高校职称评审自主权的落实,围绕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评价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高校教师

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 这个“权”怎么用

  教育部、人社部不久前联合印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要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并进一步规范了高校职称评审工作。这是自2012年《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将高校副教授评审权审批调整为省级教育部门后,有关职称改革的第四份文件。值得注

中青报: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除了继续提高青年科研资金资助的比例及额度外,具体到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实施,当务之急是破除职称门槛,否则,不仅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打折扣,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强调“重视发挥青年人才在科研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支

挂名专著、代发论文 青年教师评职称有“套路”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青椒”(青年教师)评职称如同翻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以至于评职称难成了不少高校“青椒”的心中之痛。  为更快翻到山那边以升职加薪,有人不惜铤而走险抄起了小道,花钱挂名专著、代发论文等,滋生出种种乱象。这其中究竟有何猫儿腻?折射出哪些评职称中的痛点?又该如何对症下药

人大教授:大学教学究竟有多重要

   最近,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发布了最新的“2017教学调查报告”,并于2月16日刊发了该报记者的署名文章,对此报告做了详细的分析,其相关数据及其结论对我们也不无启发意义。  最新调查结果的三大亮点  这份针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调查始于2016年,耗时数月,对1150位高教界人士进行了调查,其中

打破“高校教授终身制”!“非升即走”已大势所趋

  近日,威海职业学院刚刚结束的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中,1名教授因业绩处于同级竞聘岗位末尾被降为副教授,4名副教授则因同样的原因被降为中级。与此同时,国内有学者发文疾呼,打破“教授终身制”已“刻不容缓”。  其实,早在2001年前后,我国已有地区宣布要打破教授终身制,实行聘任制度,但时至今日,这些政策大

调查报告:高校青椒坐冷板凳担大事业

  工作4年来,王敏(化名)手机里的日程表始终重复着“老三样”——查资料写论文、备课讲课以及看邮件回邮件。  尽管如此,王敏已经“焦头烂额”,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过,“看看我的黑眼圈和白头发,再看看名片上的职称,查查我的银行卡……如果不是还有些教育理想、育人情怀,早就另谋出路了”。  王敏

海外经历 职称评审“硬杠杠”?

   评职称关键还是看学术上的能力和水平。回到这一点,教师们自然而然会去加强国际交流,因为通过国际交流的途径才可能走在学科的最前沿。  年末,各高校又迎来紧张而繁忙的职称评审。日前,《中国科学报》重点关注了教师职称评审下放高校的相关话题,其中“高校评职称须海外访学经历”这一要求在科学网上引来了网友热

教学与科研 孰轻孰重?“双一流”高校又“秀”了一番操作

  9月10日,南开大学颁发学校的首届教育教学奖。 南开大学教师叶嘉莹、顾沛获得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各获奖金100万元人民币。  前不久 ,从教33年的南京林业大学蒋松华老师在没写过一篇“达标”论文,终于评上教授职称,受到广泛热议。  其实,近年来关于重奖一线教师、改革职称评定方式的新闻越来

观点:科研人员兼职兼薪应有放有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11月8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兼职兼薪现象日益普遍,

高校教师,“凭”科研还是“凭”教学

  在平衡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职称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今年2月底,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要求高校要以破除论文“SCI至上”为突破口、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7月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改革的指

湖北职称评审弃唯论文论 试转重科研轻教学局面

   职称评审制度被诟病由来已久,评审黑幕、论文垃圾、学术泡沫,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和职称评审制度有关系。书教得再好,只要没有论文,大学老师也难评副教授、教授;手术做得好的医生不一定职称高,职称高的医生手术未必做得好,医生们自己都说,看病最好是找副主任医师。这些怪现象的背后,也是职称评定规则的不合理。 

科研人员暑假怎么过?学术休假制度待探讨

  近日,科学网博文《大学老师的暑假,怎么过才更有价值?》(以下简称博文)引起热烈讨论。文中称,“看一个大学青年老师有没有潜力,关键看他寒暑假在干什么?如果青年老师能用假期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来加班,一心扑在教学或科研上,那才能算勉强合格”。  这显然戳中了很多高校教师和青年科研人员的“痛点”。他们

高校教师之惑引热议:科研是自留地 教学是公田

   “讲好一门课能折算成几篇论文?”“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一个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更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2014年年末,四川大学教师周鼎在《自白书》中用如此激烈的言辞戳中了高校“青椒”(青年教师)的痛点,引起众多关注和热议。  全国两会上,谈及这一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

教育部:严格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考核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师[20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破

大学重科研轻教学:教授一大拨,名师有几许

  “最近,我们对云南某高校近3年中立项的研究项目进行了统计,发现该校教研项目数和科研项目数的比例是1∶3.26,教研项目的立项数目还不到科研项目立项数目的1/3。高校对教研不重视的现象实在堪忧。”在日前结束的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徐正会、李丽芳两位委员的一份提案,再次将高校重科研轻教

民办院校、独立学院的科研之惑

  19世纪初,洪堡把科研引入大学,从此科研成为大学的一项职能。就在十多年前,中国的民办院校、独立学院还在为“要不要做科研”争论不休;而如今,科研已经成为它们发展中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民办院校、独立学院意识到办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自身科研的进步。  3月19日,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

民办院校、独立学院的科研之惑

   19世纪初,洪堡把科研引入大学,从此科研成为大学的一项职能。  就在十多年前,中国的民办院校、独立学院还在为“要不要做科研”争论不休;而如今,科研已经成为它们发展中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民办院校、独立学院意识到办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自身科研的进步。  3月19日,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

教师职称将迎来改革 什么样才算“好老师”?

   教育部网站7月27日公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等倾向。  其中

复旦“青椒”:教学很牛也能评上副教授

   吴燕华终于评上副教授了。  从2009年到复旦大学工作至今,这位侧重教学的青年教师,曾两次参评副教授。第一次因为拿不出“代表性成果”(侧重学术、科研的代表作——记者注)而失败,不过第二次,她凭借在遗传学课堂上的“代表性教学成果”而获评。  这是复旦大学为“青椒”(青年教师)成长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评论:从“青椒”掌掴院长说开去

  这几天,“甘阳遭该校青椒掌掴”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消息称,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年度教职工会议现场,甘阳院长被一名青年教师打了几记耳光。消息指,打人事件起因是甘阳“拖延青年教师职称晋升”,当事人青年教师李思涯,“聘期将满,六年晋升无望,面临解聘。”   消息一出,众声哗然。大学乃斯文之地,大学内的一举

论文可以买卖 学术的良心在哪里

交纳数百元乃至上千元,就能在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甚至论文的撰写都可以有人代笔。这在高校学生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多年前,就有研究报告称,我国论文买卖已形成产业,规模达10亿多元。   学术论文本应是学术创新的核心载体,怎会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

读博,就是为了进高校做教师吗?

  高校教师的工作很苦吗?  高校教师的工作很苦吗?确实挺辛苦。  高校教师的待遇低吗?确实老师工资条上不怎么高。  那要说高校教师又辛苦又清贫,是这样吗?我敢肯定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不会。  高校教师是一个非常能体现知识价值和个人努力的职业,可以说,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获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会穷

尤小立: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难点在哪

   日前,《中国青年报》以《湖北职称评审开啃“唯论文论”硬骨头》为题,报道了湖北省首次在省内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的消息。(《中国青年报》2015年2月9日)这个报道最引人瞩目之处自然是在职称评定中设立“教学为主型”岗位。  近两年来,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倾向受各方

尤小立:扭转“重科研轻教学”局面的难点在哪里

  日前,《中国青年报》以《湖北职称评审开啃“唯论文论”硬骨头》为题,报道了湖北省首次在省内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的消息。(《中国青年报》2015年2月9日)这个报道最引人瞩目之处自然是在职称评定中设立“教学为主型”岗位。  近两年来,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倾向受各方诟

中南大学:不改革就会失去许多机遇

  去年11月,张尧学从教育部调任中南大学校长不到4个月,就推出一系列改革方案,涉及人事制度、本科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技体制等多个方面。该校一位副教授预言:“中南大学将实施最激进改革。”     “只要做的事情是对的,哪怕是拖一天,就是犯罪。”张尧学如此解释他的心情。他认为,大学的改革不可

扫描世界高校教师的烦恼:教学科研一个不能少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四川大学教师周鼎的“自白书”这两天在网上火了。他的自白书写道:“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周鼎表示,一直以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上好课,但如今教学似乎成了副业,这让他非常失望。该校不少学生在网上表达了惋惜,因为公选课的时候周鼎的课曾几近

人民日报:“22岁教授”破了什么格

    “没有诀窍,就是一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突然间想到了就做到了。” ——刘路(22岁数学奇才)“这么做,只不过想发出信号:学校惟才是举,而不是惟学历和资历。” ——张尧学(中南大学校长)  国内最年轻教授,由中南大学制造——3月2

后疫情时代我国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与疾控人才队伍的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和短板。本文围绕着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公共卫生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公共卫生师资,以及公共卫生人才待遇和政策导向等方面,思考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