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南京古生物所扬子地台埃迪卡拉系碳同位素研究取得进展

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中期(距今约580Ma)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生了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该事件是否能够代表当时古海洋环境中的碳循环扰动一直是国际前沿研究争论的焦点。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沉积地层相比,华南扬子地台埃迪卡拉系碳酸盐岩地层沉积连续性较好,一直是研究碳同位素地层对比的理想地区。但以往的研究多局限在三峡地区,而忽视了扬子地台其他地区沉积地层的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伟博士、周传明研究员等在扬子地台西缘的埃迪卡拉系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开展了高分辨率碳同位素研究,并详细总结了扬子台地中部、东部的同位素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最大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在整个扬子地台可进行精确的对比,表明该时期古海洋碳循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埃迪卡拉纪缺氧的深水盆地有利于溶解性有机碳库的生成,从而打破了地球上正常的碳循环,导致了碳酸盐岩地层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异常现象。埃迪卡拉纪中期有机碳库大规模氧化也预示着该时期大......阅读全文

生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自动分析方法研究获进展

  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其成岩过程、沉积环境的重要工具,通常被用于探讨矿床成因、孔隙水盐度和温度、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过程和重建古气候和古环境等研究中。但是,复杂成岩过程和沉积环境往往造成大部分碳酸盐岩具有不同的碳酸盐矿物组合,最常见的如方解石和白云石以不同比例共生。前人一般利用离线磷酸分

关于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

发问五连 什么叫总有机碳(TOC)? 什么叫总需氧量(TOD)? 什么叫生化需氧量(BOD)? 什么叫水的溶解氧(DO)? 何谓水的电阻率? 是时候普及一下基础知识了。什么叫总有机碳(TOC)? 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含量,以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一碳的量来表示,称为总有机碳。TO

百人孙有斌提出“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多样性表现”新概念

  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亚洲风尘循环的过程、机制和环境效应”项目团队在中国黄土沉积揭示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更新气候转型和10万年冰期旋回出现的关联机理,是长期困扰古气候研究的难题。该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孙有斌研究员团队与比利时和美国科学家合作,通过环

水质分析,你一定要知道的16个概念

  做环境检测的小伙伴,对水质检测肯定是不陌生的,但是,对水质检测中的一些概念可就不一定能搞得清楚了,这16个概念是水质检测中经常遇见的,搞清楚,弄明白这些概念,将大有助益于我们的检测。  1、什么叫总有机碳(TOC)?  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含量,以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一碳的量来表示,称为总有机碳。TO

记“彩虹鱼”科考团队“小花”们

   探秘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巾帼不让须眉。由上海海洋大学和西湖大学联合组建的“彩虹鱼”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团队中有8名女队员,占科研人员的五分之一。  自从“沈括”号起航,船上的“海试大学”就正式开学,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博士后李小花担任教务长,组织大家利用航渡的空隙时间,相互

研究揭示扬子海洋氮循环与氧化还原界面的协同演化模式

  在埃迪卡拉纪早期到寒武纪第三期约120 Myr内,地球经历了埃迪卡拉纪生物事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后一次雪球事件的结束以及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等一系列特殊的地质事件。前人研究提出,新元古代到早寒武世全球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可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新元古代大氧化事件(NOE),氧含量的增加可能有

地化所揭示全球土地利用对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的控制机理

  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碳酸盐岩风化过程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不仅有助于解决所谓的“全球遗失碳汇问题”,而且有助于揭示该地质过程在未来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再华与柏林自由大学教授Georg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获进展

  为了揭示全球变暖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系统生态学学科组程晓莉研究员与美国Oklahoma大学的骆亦其教授等开展了对此项目的合作研究,运用土壤分馏(soil fractionation)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δ13C,δ15N),研究9年控制加温对北美高草草原土壤有机

科学家揭示俯冲带重硼同位素循环

  硼是一个具有中等挥发性、质量较轻的亲石元素,在熔/流体活动中容易发生迁移。硼有两个稳定同位素(10B和11B),二者之间较大的质量差(~10%)导致地球上不同端元之间硼同位素差异明显。因此,硼及其同位素对探究熔/流体参与的地质过程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量学者对地球表生环境和相关过程(如

Nature Materials连发2篇论文:MOFs在工业气体分离最新进展

  MOFs基于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和丰富的金属-配位化学可调性质,在分离、催化、能源、器件等诸多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前景。2020年2月4日当天,Nature Materials连续发表2篇研究论文,分别介绍了MOFs在工业气体分离和能源器件中的最新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不久,MOFs已经陆续发

了解传承与发展 看原子光谱新进展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继20日开幕式及大会报告后(详情请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共享学术盛宴 看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会议),今日,分析测试百科网继续为您带来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分会场精彩报告。部分报告嘉宾合影分会场现场山东大学 闫兵教授  首先由山东大学闫兵教授带来报告,题目是“Explo

irm-LC/MS: 蜂蜜中糖的δ13C分析同位素质谱应用报告(二)

掺假 蜂蜜的检测 蜂蜜是一种高品质的天然甜味剂,是由蜜蜂从花蜜或蜜露中生产出来的。植物花蜜主要由葡萄糖和含蔗糖的果糖组成,还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双糖化合物。这种混合物或者化合物可以用其他来源添加而成以假冒蜂蜜,如高果糖玉米糖浆(四碳糖)。 直到现在,对于用C4糖制作的掺假蜂蜜的检测是测量蜂蜜

超全面锂电材料常用表征技术及经典应用

  在锂离子电池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对材料和器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得知其各方面的性能。目前,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器件常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表征方法和电化学测量。  电化学测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充放电测试,主要看电池充放电性能和倍率等;(2)循环伏安,主要是看电池的充放

研究揭示急速升温事件背后碳释放的完整记录

   距今约56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新生代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快速升温,导致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历史性事件被称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该事件与碳释放有关。近三十年来,该事件已成为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碳同化

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ATP将CO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物的过程,称为CO2同化(CO2 assimilation)或碳同化。根据碳同化过程中最初产物所含碳原子的数目以及碳代谢的特点,将碳同化途径分为三类:C3途径(C3 pathway)、C4途径(C4 pathway)和CAM

沈阳生态所微生物底物利用策略和驱动机制研究获进展

  土壤微生物的碳转化过程决定农田土壤碳循环特征及肥力功能,但对该过程中微生物参与策略和代谢周转驱动机制对碳截获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采用13C标记葡萄糖为底物进行土壤模拟培养并定期取样,利用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真菌和细菌利用葡萄糖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河流吸收大气碳并限制CO2脱气

 河流系统水-气界面的CO2通量在地区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内陆河流系统对全球碳估算的贡献比例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部分不确定性来源于对水生代谢引起的CO2通量季节和日变化的了解有限。 (研究中的两个实验地带编号:PY和DM)该研究中,测定了中国西南桂江流域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

发研究现铬铁矿分离结晶对幔源岩浆Mg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镁(Mg)为地幔的主要组成元素之一,亦是难熔的元素之一,因而地幔的Mg同位素体系不易被改变,这与对橄榄岩捕虏体的研究所揭示的地幔具有较为均一的Mg同位素组成相一致。同时,大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均具有与地幔橄榄岩相同的Mg同位素特征,表明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不发生Mg同位素分馏。  然而近年来不

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2018年学术年会在沈阳召开

   2018年9月16-19日,第五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沈阳召开。国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二处处长罗晶,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处长段晓男,辽宁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处处长张钢,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揭示造成地球上最大的碳同位素负漂事件的原因

  560-550 Ma年前,地球发生了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δ13C)负漂事件(Shuram事件),其δ13C值变化范围从-12‰至+5.9‰。对于Shuram事件的成因学术界一直存有分歧 (Grotzinger et al., 2011):由于在全球多个地区都发现了记录Shuram事件的地

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部署,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构建

科学家揭示珠江溶解无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来源

  河流输送到海洋的溶解无机碳和有机碳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了解溶解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年龄、来源和转化问题,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提高现在以及未来自然和人类对河流碳循环影响的估算精度。日前,中科院地化所刘再华团队在珠江流域的溶解无机碳和颗粒有机碳来源的研究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应用地球化学》

沈阳生态所在碳同位素指征土壤碳周转研究中获进展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其微小的改变都可能促进地表大气CO2浓度的升高,进而影响地球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干旱和半干旱草地土壤碳储量约占全球土壤总碳库的15%,研究此区域土壤碳的周转及影响因素,对预测全球变化下干旱区碳库的动态显得尤为重要。  碳同位素(13C)能够指示土壤中碳的来

黄土高原现生蜗牛的碳同位素研究获进展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蜗牛壳体化石分布广泛且保存良好。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地区的大多数古环境重建和考古工作中,蜗牛壳体化石是唯一可能提供绝对年龄的材料。因此,蜗牛壳体化石的稳定碳同位素(13C/12C)气候环境意义和放射性碳同位素(14C)年代意义的研究对于上述地区古环境重建及其年代

考古学研究要善于借助自然科技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包括遗迹和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实物,但含义同时包括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因此,考古学的发展同自然科技有着紧密联系。考古学发展史也充分证明,现代自然科技应用于考古工作,能极大推动考古学的发展。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循环影响机制研究获进展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系统生态学学科组程晓莉研究员运用土壤分馏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方法(δ13C,δ15N)研究丹江口库区森林、灌丛和农田生态系统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碳氮循环的影响机制。

赋予大气研究灵感的热解析气相色谱

需要有化学和物理学的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充分认识环境大气和设计出相关的大气模型,例如环境大气中污染物分布的模型。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德国伍珀塔尔大学大气物理工作组采用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技术。 图1. Koppmann教授考虑了所有空中交通规定而设计、制造的齐柏林飞艇采集大气样本用的取样设

亚热带生态所揭示水稻光合碳的微生物利用机制

  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领衔的农业生态过程方向研究团队近日在水稻光合碳的微生物利用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作物光合碳以根际沉积物的形式进入土壤,是根际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和能量来源。根际微生物能够通过自身代谢活动将这部分碳源或以气体的形式返回大气,或以有机质的形式存储于土壤中。

我国研究者在植物氮素利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 大气沉降-植物-土壤系统硝酸根Δ17O-δ18O分布关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730855,41522301)等资助下,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刘学炎教授与日、美等国研究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