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细胞编程:未来人类或可实现“返老还童”

在未来,因器官移植而导致的器官买卖或许将会绝迹,人们将可能从自己身上采集细胞为自己治病,不停地更新自己,在另一个意义上实现“返老还童”。 今年 10 月 8 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为“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干细胞”而获得诺贝尔奖。 他们的研究成果彻底颠覆了人类对细胞和生物体发展的认识。以前,人们认为细胞分化的过程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不可逆转。现在发现,并非如此。 细胞程序的重新编程,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生物学进展之一,被《科学》杂志评为 2008 年十大科学突破之首。它指的是已经分化的体细胞,经过特定条件改造,能被逆转成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这种细胞和原始胚胎状态中未分化之前的细胞十分相似,虽然它还不具备发育成新生命体的能力,但却能发育成相应的人体组织和器官。 科学发现告诉我们,我们的皮肤细胞,也拥有如何变成肝脏的记忆,只不过被锁住了,用几个密码......阅读全文

自然-通讯:利用CRISPR将皮肤细胞转变为多能干细胞

  近日,来自芬兰、瑞士、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自然-通讯》上发表文章,首次通过激活细胞自身的基因,成功将皮肤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据报道,该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类CRISPRa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不切割DNA,可以在不改变基因组的情况下激活基因表达。到目前为止,只有通过向皮肤细胞内人工引入一组名为Ya

衰老生物学:寻找人生“不老药”

   【科学向未来】  青春永驻是人类的梦想,我们从未停止延缓衰老的探索。而今,科学的发展或许能让延缓衰老成为可能——这就是衰老生物学。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为大家介绍这一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1.无法长生不老,但健康老龄化并非不可能  我们将生命过程回归到科学本质,其

这十年,诱导多能干细胞如何改变整个世界?

  诱导多能干细胞被期望可以带来一场医学革命,但在其发现十年后,诱导多能干细胞慢慢开始转变为生物学研究;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的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曾因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胚胎样状态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有一天当他的学生Kazutoshi T

一文解读再生医学领域的最新重大研究成果

  本文为大家带来再生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大家了解再生医学领域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希望大家喜欢。  【1】PNAS:重大进展!发现胎盘干细胞能够再生心脏,有望开发出新型干细胞疗法来治疗心脏病  DOI:10.1073/pnas.1811827116.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

人类再生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1】PNAS:重大进展!发现胎盘干细胞能够再生心脏,有望开发出新型干细胞疗法来治疗心脏病  DOI:10.1073/pnas.1811827116.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动物模型中,来自胎盘的称为Cdx2细胞的干细胞能够在心脏病发作后再生健康的心脏细胞。

一文了解成纤维细胞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成纤维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Brian Aguado  【1】Science子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介导肌成纤维细胞失活,促进心脏重塑  doi:10.1126/scitranslmed.aav3233  在一项新

多篇文章解读组织/细胞再生领域研究进展

【1】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可再生口腔牙釉质的新型材料doi:10.1038/s41467-018-04319-0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生长矿化材料的新方法,这些材料或能再生诸

首例中国人群“超级供体”诱导多能干细胞株制成

记者从安徽省干细胞学会获悉,覆盖至少3600万中国人群通用型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在安徽临床级干细胞研发制备中心制成。 人白细胞抗原(HLA)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体”与“外源”的分子标记,细胞和器官移植时供者和病人HLA配型的差异是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器官移植顾

培育人猿混合体,让猪长人类肝脏:你能接受哪一种?

  生物医学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不仅证实了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存在“延续性”,而且进行相关研究的目的很明确——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目前研究者正致力于在动物体内培养肾脏、肝脏等器官。研究者试图找出哪一物种的遗传指纹足够接近智人的遗传指纹,进而被人类受体的免疫系统接纳,同时也能代替受体的受损器官发挥功能

Cell突破:诺奖之后,创新细胞重编程技术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首次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的组合转入分化的体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这一了不起的成果在本月早些时候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挑战人类生殖: 用干细胞制造胚胎

  自去年10月开始,分子生物学家Katsuhiko Hayashi就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夫妻的邮件,这些夫妻大多人到中年,仍然在为了一件事情焦急:要一个孩子。其中有一位英国的更年期妇女,希望到他位于日本京都大学的实验室,在他的帮助下怀上孩子,她写道:“这是我唯一的愿望。”   这些请求开始于H

年终盘点:2018年基因编辑盘点

  2018年11月,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声称世界上首批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一对双胞胎女性婴儿---出生。他利用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对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进行修改,使得她们出生后就能够天然地抵抗HIV感染。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这条消息瞬间在国内外网站上迅速发酵,

George Church专访:CRISPR是如何引领基因编辑革命的?

  George Church:哈佛医学院著名遗传学家  11月2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遗传学界的大牛George M. Church领导哈佛医学院的团队,在人iPS细胞中进行了CRISPR基因编辑。他们将全基因组测序和靶向深度测序结合起来,评估了Cas9编辑iP

“药浴”后,体细胞“返老还童”成干细胞

裴端卿团队找到用体细胞制备干细胞的“魔法药水”。裴端卿研究员与同事在实验室 “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可以根据所需的干细胞类型,设计特定药水,有目的性诱导出各种干细胞。” 用“魔法药水”为细胞“洗澡”两次,就可将体细胞变成干细胞,实现多种体细胞类型的“返老还童”。这种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

中国最早人兽胚胎研究缘何被中断

首个正式发表论文的带头人盛慧珍因多种原因离开团队  最近英国原则上批准了一类人兽混合胚胎实验。其实类似的研究在中国早已进行,并发表了论文。但由著名科学家盛慧珍领导的这一工作目前已基本中断,整座大楼显得空空荡荡。 9月5日,英国“人工受精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原则上批准了一类人兽混

新技术让沉默的X染色体重新激活

  大多数分子生物学家都在寻找如何开启或调节单基因表达的方法。来自英国MRC临床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们最近取得了一项新进展,他们发现了唤醒女性体细胞中被沉默的X染色体的新方法。  当一个“正常”细胞重新回到干细胞状态,就会出现一些失活的基因发生重新激活。临床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在进行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发现

干细胞技术日趋成熟,离临床应用究竟有多远?

  干细胞及转化是“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里明确指出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以干细胞治疗为核心的再生医学,在神经、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统和肝、肾、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疗方面发挥作用,尤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疾病,糖尿病

知名华裔学者丁盛Cell子刊发表干细胞综述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Gladstone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的丁盛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干细胞领域华裔科学家,这位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学者曾接连发表文章,提出诱导细胞重编程以及直接转分化的新技术方法。近期他与第二军医大学等处的学者发表文章 “Chemical Approaches to Stem Ce

研究人员用干细胞基因使衰老小鼠“返老还童”

  干细胞可以产生其他类型的身体细胞,但它们还有一个惊人的能力——保持年轻。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利用这种能力来延长小鼠的寿命,并修复了它们的一些组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2月15日的《Cell》杂志。虽然这种方法在人类身上不起作用,但这可能带来某种方法,在我们变老的时候,使我们的身体保持活力。延伸阅读

Nature:科学家首次纯体外培养,干细胞“变”卵细胞

在体外,从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成的成熟卵细胞(图片来源:Hayashi实验室)  10月17日,《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一篇重磅文章,揭示日本科学家成功在实验室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培育出成熟且具有生育能力的卵细胞。  这一研究为卵细胞发育研究提供了范本,且有

“最”榜单:2017年,这些创新技术让人印象深刻!

  CRISPR“大升级”  自诞生之际,“魔剪”CRISPR就一直深受实验室“热衷”。2017年,围绕它的研究除了优化器精准编辑技能之外,还大大拓宽了其应用范围,被赋予新的功能:  编辑RNA  由Broad研究所的张锋带领的研究团队将一种编辑RNA的酶融合到靶向RNA的Cas蛋白上,实现了对细胞

Cell Stem Cell综述:干细胞免疫调控

  免疫系统是我们机体对抗入侵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组织发展,内环境稳态和伤口修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科学家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体液成分也有助于损坏组织的再生,比如四肢、骨骼肌肉、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出现的损伤,因此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7月Cell Stem Ce

年终盘点:生物医学“丑闻”引反思

   从原子能的利用到转基因的研发,科学发展的历程中总免不了遭受各种指控,但迄今为止,“魔盒”也没有放出妖孽来。然而,今年生物医学界频出“丑闻”,不得不让人反思,上帝的手术刀是不是已然撬开了“魔盒”?我们如何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无创DNA漏检:被神化的技术并非万能  7月13日,一篇《华大癌变》的

基因魔剪”协助多能干细胞“突围”免疫排斥!

   一个是充满希望的“种子细胞”,一个是当今基因编辑领域的神兵利器“基因魔剪”,这两者结合,将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且听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娓娓道来......  难以绕过的“天堑”  科学家经常对外宣讲多能干细胞的治疗潜力,它可以成熟分化为任何组织,而在干细胞移植领域,急需解决的

刘伯宁:评全球首个胚胎干细胞药物

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实现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再生是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和生物学家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1996年,当英国科学家利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制造出克隆羊“多莉”时,人们看到这一梦想实现的可能。但随后由于“体细胞克隆技术”备受争议,政策等因素的限制,“人的体细胞克隆技术”在近十余年进展缓慢。

3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20年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重大进展!经过改进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整个基因组中的任何位点  doi:10.1126/science.aba8853  许多基础研

明年973计划启动184个项目 预算经费近30亿

  12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预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称,2013年973计划启动的184个项目,专项经费预算为29.9313亿元人民币。   这184个项目涵盖粮食生产、作物多样性、遗传与基因、天气变

干细胞要想健健康康 端粒长度就必须刚刚好

  生物通报道: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自从研究人员将“端粒的缩短”与“衰老和疾病”联系在一起以来,科学家们一直都致力于理解控制端粒长度的因素。现在,美国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干细胞中端粒延伸和修剪之间的平衡,可导致端粒不太短,也不太长,但长度刚刚好。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

那些让我们自豪的创新:外媒评2014年十大科技成就(一)

  DNA编辑技术   全身透明的实验室老鼠   可调节视力的屏幕(示意图)  唾液燃料电池   预测哪个科学发现能改变未来世界,说实话,是个愚蠢的游戏。谁知道未来会怎样?然而,每年都有那么一大串新发现,比如最快最便宜的基因组编辑工具的到来,让我们激动得不能自持。   跟以往一

Nature杂志3月必看的亮点研究,你都看了么?

  一转眼3月即将结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点研究呢?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了本月Nature杂志的亮点文章,以飨读者。  【1】Nature:重磅!发现CD4 T细胞HIV病毒库的标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