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盛冰期时期亚洲西风急流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西风急流作为亚洲天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半球及全球气候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西风急流受到海陆分布、季节性热力差异等作用的影响,强度和位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亚洲拥有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地形——青藏高原,其显著的热力和动力学作用对西风急流产生深远影响。末次盛冰期(LGM)距今约2.1万年,该时期的气候状态与现代时期(PD)相比截然不同。前人根据代用指标和模式模拟,对LGM时期的西风急流做了大量的重建工作,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已有研究更多关注北半球西风急流的气候态特征,而缺乏区域尺度及季节尺度上LGM时期西风急流的响应研究,尤其是对于中亚地区。 近期,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古环境模拟团队利用数值模式,评估了LGM时期亚洲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特征,重点选择了中亚(80°-100°E,30-°50°N)和日本(125°-145°E,30°-50°N)这两个特征区域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LGM时期,亚洲对流层上层风......阅读全文

巴西风能接受公开竞标考验

牛群在巴西南部一座风电厂内散步  巴西风能巨大的海岸线及快速发展的电力需求吸引着大批投资者,他们蜂拥而至,修建风力发电厂,推动着一轮风能淘金热。但随着巴西政府的支持逐渐减弱,风能项目与传统更为廉价的化石能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路透社称,近期巴西将举行能源竞标拍卖会,这或

偏西风“蛇行”前进造成北半球酷热

  目前,北半球的日本、俄罗斯、欧洲和中国相继遭热浪袭击,一些日本研究人员近日对当地媒体说,北半球的酷热天气是由中纬度上空自西向东的偏西风弯弯曲曲如蛇般行进造成的。  日本气象厅气候信息科指出,北半球的偏西风通常缓慢地沿斜线移动,环绕地球一周,但是从本月上旬开始,偏西风突然开始弯曲地前进。

西风急流调制中纬度波列进而影响日韩高温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天气日益频发。韩国和日本中南部地区也是高温重灾区,且两个区域的高温天气往往同时发生,这意味着日韩高温很可能受相同的大尺度环流影响。近期,大气所许可博士与陆日宇、毛江玉研究员、中山大学陈锐丹副教授及韩国合作者揭示了日韩高温的发生与两类中纬度波列密切相关,成果在Journa

15万年西风季风协同作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45.shtm了解中纬度西风和东亚季风的演变以及相互作用对于理解亚洲气候动态至关重要。目前,西风区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全新世以来,且全新世气候特征与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之下,西风区长尺度记录较为缺乏

中药处方仅五成-中医院“西风”渐起凸显补偿不足

  在利益的驱动下,不少中医院大量引进西医设备,而一些常用的传统中医疗法反而被边缘化,中医院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薄弱地带   “各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处方占总处方数的比例为9.5%,中成药处方占总处方数的比例为17.4%。”这组耐人寻味的数据,是记者从9月14日召开的“《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下

山西风电成省内第二大发电板块

  随着岢岚县燕家村风电场顺利投产并网,山西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30.05万千瓦,超过省网水电装机容量,一跃成为省内第二大电源板块。   风力发电环保节能,可再生、无污染,符合积极开展优先调度、优先消纳等工作,为风力发电开辟了绿色通道,极大地促进了全省风电发展,实现风电投产容量连续五年翻番,居全国

末次盛冰期时期亚洲西风急流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西风急流作为亚洲天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半球及全球气候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西风急流受到海陆分布、季节性热力差异等作用的影响,强度和位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亚洲拥有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地形——青藏高原,其显著的热力和动力学作用对西风急流产生深远影响。末次盛冰期(LGM)距今约2.1万年,

末次冰盛期沙尘辐射效应对东亚西风夏季风环流的影响

  亚洲沙尘主要来源于中东、中亚以及东亚等地,是全球沙尘循环及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直接、间接等效应,沙尘气溶胶能够对全球与区域气候产生影响。末次冰盛期(LGM)距今约2.1万年,该时期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被永久冰盖覆盖,相较于现代,亚欧大陆整体温度低约-5~-10℃,东亚夏季风强度也更弱。通过黄

地环所西风气候与亚洲夏季风相互作用合作研究获重要进展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封闭的半咸水湖。青海湖地处亚洲季风湿润区和内陆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同时受到亚洲季风和西风气候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前人对西风气候的变率及其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尚不清楚。   8月31日,Scientific Report

麦夸里岛沉积样芯分析揭示全新世南半球西风强度影响...

麦夸里岛沉积样芯分析揭示全新世南半球西风强度影响二氧化碳排放上一期《样芯分析技术应用案例》, 我们介绍了利用MULTISCANNER树木年轮密度与元素分析系统和CORESCANNER芯体密度X-光扫描成像与元素分析系统,对玻璃厂造成的周边污染进行追踪调查的案例。本期案例将介绍利用CORESC

末次冰期以来中纬度西风在轨道与千年尺度上的变化

  西风作为全球尺度大气环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动量、热能和水汽的搬运和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全球气候。尤其是在中纬度地区,西风激流的位置和强度在重塑降雨模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中纬度西风的演化历史及其对该地区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仍缺乏深刻的理解。  最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南半球与北半球气候的相互影响及机制研究获进展

  长期以来古气候学界一直存在一个未解的谜题,即为什么在一段较长的冷期之后,迅速地以一个相对较短的气候变暖期为结束,而后又再次重复变化?这种冷暖转变的过程机制是什么?这实际上涉及到地球的南–北两个半球气候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第

南北半球气候的相互影响及机制研究获进展

  长期以来古气候学界一直存在一个未解的谜题,即为什么在一段较长的冷期之后,迅速地以一个相对较短的气候变暖期为结束,而后又再次重复变化?这种冷暖转变的过程机制是什么?这实际上涉及到地球的南–北两个半球气候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第

北大西洋涛动影响青藏高原夏季降水

  来自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北大西洋涛动是影响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重要因素,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冰川冻土》杂志上。    该所研究员段克勤介绍说,降水是青藏高原水分循环最重要的因素,其多寡不仅直接决定着长江、黄河上游的径流,而且对当地的生态景观和生态系统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青藏科考: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如何助力?

执行2022年夏季科考任务的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近日到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与阿里站科研人员座谈交流。 阿里站如何助力青藏科考?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站长赵华标表示,自第二次青藏科考

地球环境所在末次冰盛期中高纬粉尘堆积不同步的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09_4780049.shtml   中纬度亚洲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沙尘暴频发,是全球大气粉尘的主要源区。进入到大气中的粉尘可以直接反射和散射太阳光辐射,影响区域的气候,并通过高空西风环流传输到北太平洋地区,为大洋海表

食品行业需关注日本进口食品辐射水平

  近日,日本特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泄露出的放射性物质在温带季风与日本暖流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向外扩散,放射性物质可能对周边及其它地区的水产品与农产品造成影响,日本食品安全形势面临潜在的风险。作为预防,部分国家和地区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检测日本进口产品的辐射水平。我国食品业

靠天吃饭-海上科考与恶劣天气过招

4月12日,受海上高压系统和强西风槽影响,“向阳红10”船避风途中波涛起伏。 海上天气状况会直接影响科考队员的作业难度。图为风浪过后,大雨刚停,科考队员抓紧时间开始作业。 航行在西南印度洋的“向阳红10”科考船最近特别忙。它不但忙着执行中国大洋49航次第三

重大地质历史灾变后-地球气候系统会自我修复

   为什么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经历一段较长的冷期后,便迅速经历一个相对较短的气候变暖期,随后又再次重复?最近,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这种冷暖转变的背景时发现,这涉及到南北两个半球气候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问题。  该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研

中国科学家呼吁开展第三极水循环研究

  1月3日,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学家、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丝路环境”专项)首席科学家、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主席姚檀栋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的科学评论文章,旨在阐明第三极地区正在经历

研究人员解析“新仙女木”事件原因

  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简称“YD”)事件是发生在距今12900~11600年前的一次气候快速变冷事件,对全球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进程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仙女木被用来命名北欧地区出现的寒冷事件 研究团队供图  南北极冰芯δ18O、CH4和CO2记录与西班牙S

科学家探究罕见高温天气成因

  高温天气让莫斯科笼罩在林火烟雾中,让北京连破用电纪录,让日本医院里人满为患。导致罕见高温频袭北半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各国专家的解释多种多样,有的说是大气环流异常引发罕见高温,有的说全球变暖可能是罪魁,还有学者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在捣乱。大家各抒己见,似乎莫衷一是。   梳理各类专家的解

“雪龙”号抵达新西兰进行最后一次物资补给

  在西风带中颠簸多天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沐浴着绵绵细雨,于当地时间20日上午10时缓缓停靠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附近的利特尔顿港。这是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第二次抵达新西兰,也是此次南极科考中最后一次靠港补给。   克赖斯特彻奇是新西兰南岛主要城市,也是世界上距离南极最近的城市之

寒潮起源于哪里?寒潮如何南下?全球变暖却寒潮频发?

今年第一波寒潮的后劲刚过,第二波寒潮又来了。寒潮,是指大规模强冷空气的南下活动过程。根据我国《冷空气等级》标准规定,某地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或48小时内下降10℃,并且日最低气温在4℃以下,才可称为一次寒潮过程。为什么会有寒潮?不是说全球在变暖吗,为啥还寒潮频发?这些问题,我们来一

青藏高原典型气候区中尺度湖泊月变化特征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274.shtm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被称为 “亚洲水塔”,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7.6%,是我国主要的湖泊分布区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内陆湖泊

研究揭示北极海冰减少加剧污染物向青藏高原传输

  通过综合分析青藏高原气溶胶和气象长期观测数据、北极海冰数据、欧洲气象中心再分析资料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环境质量与安全团队研究员丛志远等,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挪威大气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发现,北极海冰减少加剧气溶胶等污染物向青藏高原输送,为理解

硫酸盐气溶胶污染或导致中亚干旱区夏季降水增加

南亚和东亚的人为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导致中亚干旱区夏季降水增加的机制示意图。论文作者供图 包括中亚五国和我国新疆的亚洲中部干旱区,称为“中亚干旱区”,常年干旱少雨,是地球上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区之一,也属于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据研究文献报道和依据多种观测资料显示,中亚干旱区特别是我国新

青藏高原过去两千年气候如何变化?最新研究揭示

中新网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2年夏天全球多地持续高温引发高度关注,而对全球气候有重要且深远影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环境及其变化,更是科学家们长期聚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两千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段,这期间青藏高原气候如何变化?什么时候最温暖?什么时候又偏冷?

京11家旅行社推出低碳之旅-旅行社买单碳足迹

  7月17日,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启动“碳中和”绿色环保游活动,通过购买碳排放量的方式为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碳中和”。京城11家旅行社将推出一系列低碳之旅,预计可为旅游活动中产生的234吨二氧化碳“买单”。   买单到环境交易所   此次新推的低碳旅游更加有实质性的意义。北京市环境交易所董

中国科大研究论证企鹅栖息地格局演化和生态安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谢周清-孙立广课题组在大气环流驱动企鹅栖息地格局演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Enhancedwesterlies drove penguin movement at 1000 yr BP on Ardley Island, west Antarc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