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输血的病毒安全性

输血目前已发展为临床医学的重要部分,输血治疗成为临床伤病员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之 一,在许多情况下成为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救治病人的措施.但是,和其他临床治疗方法一样,输血除能治疗病人外,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些甚至很严重。因此输血的安全性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80年代初确定HIV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后,输血的安全性不仅成为输血界和整个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而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一、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1、 输血相关传染病 输血可能因血液被某些传染病病原体污染而导致这些病原体传播给接受输血的病人,这些可能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包括: (1)病毒 将于以后详述 (2)细菌 由于采供血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血、成分分离、保存、输血均采用密闭塑 料袋,细菌污染危险已大大减少,很少发生输血后细菌感染病发症。但是,在采血皮肤穿刺 时细菌仍有可能污染......阅读全文

安全输血概述(一)

一、安全输血的意义输血和其他临床诊疗措施一样,必须做到安全和有效,这两者是辨证的统一。如果输血不能产生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输血就失去了作为治疗措施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样,如果尽管通过输血产生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缓解了患者的病情,但是,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输注的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安全输血概述(三)

8、新克—雅氏病:本病首先在英国发现的人脑海绵体病,经疯牛病病牛组织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由于已在病人或病牛的淋巴组织和血液中发现其病原体,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其可经输血传播。所幸至今在人类尚无证据证明其可经输血传播。美国、加拿大和香港已发出禁令:在英国居留六个月以上者不能参加献血。英国、加拿大、葡萄牙

安全输血概述(二)

(五)人群免疫水平。如果某病毒可以经血传播,并且在感染人体后可能引起严重的损伤和后果,这种情况下,人群中对此病毒的免疫水平将成为决定这种病毒经血传播危险大小的重要因素。如果人群对此病毒的免疫力低,大多数人感染后将发病,则该病毒输血传播危险大。反之,如果人群免疫水平高,则输血传播病毒并造成危害的危险就

浅析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凝血因子Ⅷ的影响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成为目前国内外预防输注血浆制品传播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法灭活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我国部分地区血站已广泛推广应用。亚甲蓝是一种染料,属于吩噻嗪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解毒剂,主要用于治疗亚硝酸盐和氰化物中毒。它能与病原核酸和蛋白质

临床输血的发展趋势

输血治疗的目标是更安全、高效、经济、方便,其根本目的是救治病人。随着输血医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展以及临床输血科学实践的积累,临床对输血指征的掌握将会越来越正确、适宜,不适宜和危险的输血也将大大减少。一、     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输血安全性是目前输血事业

输血风险性及其对策(二)

四、 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措施 临床输血的原则是保证输血安全和有效,其中安全性是居于首要位置的。要提高输血安全性,最大限度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降低输血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所有参与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不懈努力和紧密合作。1. 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科学、合理使用血液输血治疗的风险性决定了临床医师在考

血液制品监管,重在窗口期病毒筛选和追溯观察

  血制品是生物制品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医学发展、演变、升华而来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分支和医药子产业。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血液制品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血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仍然是产业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临床使用的隐患,也是国家职能

血液感染性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展望

  Actuality and Expectation of Safety Questions of Blood Infection  SA Rengerile  Shijingshan Hospital of Beijing, Beijing 100043, China  &n

临床输血与输血传染病

传播疟疾的情况如何?  输全血或成分均有传播疟疾的危险,因传入人体的疟原虫,不仅寄生在红细胞中,还存在于浓缩血小板、浓缩红细胞和冷沉淀中。疟原虫在冰冻血浆中可存活数年。  输血传播的疟疾潜伏期多长?  输血传播的疟疾,其潜伏期的长短与人的疟原虫数量、种

从献血员筛查检验技术水平的发展看输血安全

前言:  二十世纪初,科学家Landsteiner 发现了A、B、O血型的问题,四十年代,二战期间,伤员需要输血,通过筛查血型,使输血工作得以开展。也就是说,当时只查血型。当然只查血型的血,必定会传播其它的疾病,其中就包括肝炎。  1、认识乙肝、检验乙肝,到控制输血后乙肝:  在输血工作开展以后的过

输血史话与变革

现代输血作为一项临床实用技术,成功的挽救了无数伤病员的生命,是医学史上重大事件之一。人们从对血液的早期认识,历经无数艰难探索,从鲁莽到文明,从经验到科学,至到现代输血新观念不断变革,经历了漫长阶段;了解其发展轨迹,吸取其间成败经验,将有助于推动输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漫长中求索&nbs

严抓输血质量管理 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中十分重要的医疗手段,特别是成分输血为急诊抢救、临床治疗等提供了有力保证。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输血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涉及多个专业的新兴学科。人们在运用输血疗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输血的副作用、并发症和不必要的浪费。输血实际上是血细胞与可溶性成分的移植,除带来同种免疫反应和免疫负向调

输血的安全事项

输血的安全性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据WHO统计,全国HIV感染者中约5%~10%为经血液传播而感染。专家认为90%以上输血后病毒感染是由“窗口期”漏检造成的。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近年来因输血而引发的官司不断见诸于各个媒体,如何杜绝以上问题?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基本的输血安全事项。1、什么

近亲输血未必安全

  生活中,当家中有人生病需要输血时,一些人会考虑用亲人献出的血液输血,这样似乎更安全可靠。一些文艺影视作品中也常出现给亲人输血的情节,使这种观念被更多的人所认同。不少临床医生也提出用亲属间输血的治疗方案。    用亲人的血液输血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一

近亲输血并不是绝对安全

生活中,当家中有人生病需要时,一些人会考虑用亲人献出的输血,这样似乎更安全可靠。一些文艺影视作品中也常出现给亲人输血的情节,使这种观念被更多的人所认同。不少临床医生也提出用亲属间输血的治疗方案。    用亲人的血液输血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一定道理。但是,近年来输血医

重症患儿的输血指征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医院儿科ICU Biarent医师在报告中综述了危重患儿的危险,并推荐了输血的血红蛋白阈值。     输入红细胞(RBC)是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常用的支持疗法,但输RBC能否增加患儿的氧供(DO2)仍有待证实。健康人有很好的生理储

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

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副作用大、浪费多等缺点,提高了输血水平,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 

“核酸检测”:筑起输血安全的防火墙

众所周知,输血传播疾病以病毒传染疾病为主。在我国,乙肝、丙肝和艾滋等传染病的输血传播风险一直是最为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地区, 正常人群中乙肝阳性率高达10% ,丙肝阳性率虽在3%左右但其慢性化率高达85%, 其中20%的患者易发展为肝硬化,而艾滋在我国发展速度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艾滋

“核酸检测”:筑起输血安全的防火墙

众所周知,输血传播疾病以病毒传染疾病为主。在我国,乙肝、丙肝和艾滋等传染病的输血传播风险一直是最为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地区, 正常人群中乙肝阳性率高达10% ,丙肝阳性率虽在3%左右但其慢性化率高达85%, 其中20%的患者易发展为肝硬化,而艾滋在我国发展速度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艾滋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肝癌疫苗——乙肝疫苗

  2017年4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4月21日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全球约有3.25亿人感染慢性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2.57亿人染有乙肝病毒,7100万人染有丙肝病毒。这些病毒感染者中的绝大多数人无法获得可拯救生命的检测和治疗。因此,数百万人面临着发展到慢性肝病、癌症和死亡的风险。

血液制品安全和成分输血(一)

一、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过去20年,人们主要关注同种异体输血导致的肝炎和AIDS,这些感染风险现已罕见,血液导致的感染的下降重要原因之一为核酸技术的使用缩短了感染窗口期(即从感染到出现阳性检查结果的时间)。人为差错、新出现的感染

输各种病毒检测项目均合格的血液,还可能传染病毒性...

输各种病毒检测项目均合格的血液,还可能传染病毒性疾病吗? 输血是治病救人的有效手段,但也伴随着传播病毒性疾病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等的危险。虽然供血者的选择和血液样品的检测使输血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改善,但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原因在于: (1)测抗体(如抗-HI

输血安全探讨

一、何时需要输血?    如果一次失血起过全血量的15%时,机体的代偿机能将不足以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可引起机体活动障碍,此时就需要输血。    简单的说,当人体失血400ml以下,可以依靠人体的自身供血功能补充,没有什么危险,称为“安全失血量”。当失血量在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及临床应用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定量PCR是在定性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biosystems公司推出,它是一种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对荧光信号积累的实时检测来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

白细胞过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由白细胞输入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时有报道〔1〕,其中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同种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病毒感染等。减少这些不良反应,应减少血液及成份中的白细胞含量,虽然去除白细胞的方法有多种,但其中以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能力最强,操作方便,而得到认可。笔者所在的科

裴雪涛团队利用干细胞技术研制人工血液取得突破

  记者今天从军事医学科学院了解到,该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全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裴雪涛团队历经10年集智攻关,建立了“人工血液”制备工艺,并通过干细胞技术,成功制备出“人工红细胞”。经军地卫生和药监权威机构检测,该“人工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携氧能力和渗透脆性等各项指标基本一致,

输血前请三思

有些人言必称循证医学,其实真正能严格按照这一规范开展治疗并不是那么容易。输血这个临床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没有经过确定性研究的情况下进入临床,并被广泛使用的方法。但是最近十年的研究表明,输血被严重过度使用,对某些患者来说这不仅没有给带来好处,而且可能成为催命符。今天《自然》发表一篇评论文章,介绍了这方面的

输血前请三思

有些人言必称循证医学,其实真正能严格按照这一规范开展治疗并不是那么容易。输血这个临床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没有经过确定性研究的情况下进入临床,并被广泛使用的方法。但是最近十年的研究表明,输血被严重过度使用,对某些患者来说这不仅没有给带来好处,而且可能成为催命符。今天《自然》发表一篇评论文章,介绍了这方面的

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工作人员接触埃博拉病毒

  北京时间12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一位技术人员有可能暴露于埃博拉病毒中,当时他将一份本应用于研究的病毒样本送到了错误的实验室,之后又出现了一系列不当的处理。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一份声明中说,当时,有一份埃博拉实验的病毒材料从高安全性的生物安全实验

卫生部印发2010年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0〕1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财政部 卫生部关于下达2010年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10〕90号),我部组织制定了《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