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研发防汗“电子皮肤”用于可穿戴监视器监测皮肤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防汗“电子皮肤”,即嵌入传感器的舒适的粘性贴片,可用于长期持续监测佩戴者生命体征和皮肤癌等疾病的发展。即使出汗,传感器也不会出现故障或脱落。 该技术通过对材料进行超薄层蚀刻,以类似于剪纸状图案贯穿贴片制造人造汗管,如同人类皮肤上的毛孔。该设计确保汗水可以通过贴片逸出,防止刺激皮肤和对嵌入式传感器的损坏,同时有助于贴片在拉伸和弯曲时贴合人体皮肤。灵活性与材料的抗汗能力相结合,使其能够长时间监测人体健康状况,这是以前的“电子皮肤”设计所未实现的。 将该“电子皮肤”贴在志愿者的手腕和前额上进行测试。志愿者连续佩戴超过一周,仍能可靠地测量体温、水分含量、紫外线照射和脉搏,即使是在跑步机上跑步30分钟和吃辛辣食物出汗等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 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阅读全文

电子皮肤知健康

  从生病后才去医院看病,到主动体检,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再到主动预防、主动监测身体状况,人类对于健康与疾病认识的改变,历经了成百年上千年。近几年,人们用于监测健康状况的仪器越来越小巧,甚至手环、戒指都成为了随时监测心跳、运动情况的设备。  而随着材料学科的发展,一些几乎与皮肤一样薄软的材料让科学家研

超强感应柔性电子皮肤问世

一款可同时感应压力和摩擦力的柔性电子皮肤。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宋远强、教授张怀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解维华研究小组联合研发出一款可同时感应压力和摩擦力的柔性电子皮肤。研究者通过制备特殊的石墨烯包裹氯化钠粉体作为致孔剂辅助自组装过程制备出超强感应电子皮肤。

接近真实皮肤,东大团队研发全属性凝胶电子皮肤

近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俊课题组研发了一种水驱动机械性能可调的全属性凝胶电子皮肤,可以实现多信息的集成耦合。其最新成果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Nano在线发表。据吴俊介绍,电子皮肤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要具备皮肤一样的特征,形态柔软、可拉伸等,同时也具备皮肤一样的功能,能够感知到温度、

变色龙仿生电子皮肤问世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制造出一种有弹性、可变色的压力敏感材料,它是迄今最接近变色龙皮肤的人造材料。用不同力度触摸这种电子皮肤,它会改变颜色。研究人员指出,将来这种电子皮肤在交互式可穿戴设备、人造义肢、智能机器人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类似的变色材料以往也有,但很少有材料还能感知压力,而且没

“电子皮肤”帮你监测身体状况

  佩戴各种运动手环、医疗手表等“穿戴式设备”的人士越来越多。不过,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也许都不再需要,只要轻轻将一块“电子皮肤”贴在皮肤表面,你需要的一切人体信息就可以轻松获得。  昨天上午,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大创客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包括“Alpha-Skin”电子皮肤系列产品在内的首批5

首款网格结构纳米电子皮肤面世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结构电子皮肤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这种电子皮肤设备包含一个纳米网状结构,可长时间测量和处理生物信号,且不会让佩戴者感觉不适。这一成果标志着科学家们向电子皮肤设备集成系统迈进了一大步。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高级功能材料》

“电子皮肤”可以存储数据-输入药物

  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可以佩戴的装置,犹如暂时性文身那么薄,可以存储和传输个人运动数据,接收诊断信息,还可以通过皮肤输入药物。  类似这种“电子皮肤”的研究成果很多,但这款装置是首个既可以存储信息又可以输送药物的装置,它将对病人的治疗和监测结合起来。不久前,设计该装置的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首款网格结构纳米电子皮肤面世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结构电子皮肤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这种电子皮肤设备包含一个纳米网状结构,可长时间测量和处理生物信号,且不会让佩戴者感觉不适。这一成果标志着科学家们向电子皮肤设备集成系统迈进了一大步。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高级功能材料》

我国研制出人造仿生电子皮肤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珽研究员及其团队,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可穿戴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人造仿生电子皮肤。由于该器件实现了对微小作用力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因此对脉搏、心跳、喉部肌肉群震动等人体健康相关生理信号可以实时监测,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国际期刊

-Nature-Nano:新型电子皮肤能记忆信息

       发明这款电子皮肤的科研人员们在《自然纳米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论文中说,科研人员们指出这项技术未来可以帮助有异常行为的病人,比如帕金森症和癫痫患者。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卢楠书(音译)是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之一。他简单介绍了这款电子皮肤的制作原理。科研人员将具有很强

新型电子皮肤可实时检测生理信号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电子皮肤系统除了具有优异的柔性、透明性和电化学性能以及高灵敏度之外,充电后,它还可模仿人类皮肤感知功能,贴敷于人体皮肤实现对脉搏、吞咽、肢体运动等微弱生理信号和大范围肢体运动的多尺度人体活动的实时检测。近日,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兰伟教授领衔的柔性电子科研团队在电子皮肤领域

触摸即可发光的电子皮肤问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1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师用一种柔韧灵活的塑料,首次创造出一种薄薄的电子皮肤,或称e-皮肤,当触摸它时能立即发光,而且压强越大,它发出的光越明亮。这一成果有望让机器人拥有更加真实的触感。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21日的《自然·材料学》上。   新型e-皮肤是一种能与

“电子皮肤”将拉开医疗革命的序幕

  “电子皮肤”让生物组织和电子设备的界线变得模糊。这些跟胶片一般大小的设备诞生于2011年,由超级微型电路、传感器,以及其它电子部分组成。贴在皮肤上,就跟一次性纹身一样伸展自如。在过去几个月里,科学家们不断“实战操练”,将这项设备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一场医疗监控革命的大幕正在徐徐展开。  “电子皮肤

新型电子皮肤让“死皮”重获感知

  生命体总能进化出各种复杂、精细的结构来实现特定的功能,皮肤就是这类杰作中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人体的天然屏障,也是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门户。基于皮革的电子皮肤设计原理示意图  但在生活中,人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伤进而在不同程度上损坏皮肤,因此,人工皮肤在前期的肢体保护和后期的仿真修复过程中都具有重要

-“电子皮肤”改善乳腺癌早期检测

  近日,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可用于乳腺癌早期检测的新设备——“电子皮肤”。它能够感受到手指检测乳房时会错过的一些小肿块。检测出肿块的大小和形状将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研究人员在一个硅胶乳房模型上测试了这个新设备。相关文章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科研人员成功研发新型触觉电子皮肤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感官系统。记者近日获悉,香港城市大学参与的跨院校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套“皮肤集成的触觉界面”系统。这套以皮肤为媒介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系统,可以通过紧贴皮肤的无线致动器,将能源转换成机械动能,将触觉刺激传送到人体。该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自然》上。  据介绍,

仿生电子皮肤像鳄鱼皮般柔韧

  开发具有多种感官的电子皮肤对于康复、医疗保健、假肢和机器人技术等诸多领域都至关重要。这项技术的关键之一是可拉伸压力传感器,它可检测各种类型的触摸和压力。最近,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和蔚山大学的联合团队受鳄鱼皮启发,创造出一种全方位可拉伸压力传感器。研究结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最近的《Small》杂志上

高灵敏度“电子皮肤”可以量产了

  给机器人“穿上”具备良好柔韧性、高灵敏度的“电子皮肤”,使机器人像人一样敏感获知环境信息,并做出相应反应。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华涛副教授课题组宣布,“基于石墨纳米片/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柔性、高灵敏度、可穿戴的‘电子皮肤’”已具备工业化大量生产的条件。据了解,相关成

柔性可穿戴电子皮肤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电子皮肤可模仿人体皮肤对外界环境(包括对压力、温度及化学等刺激)的感知,因而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尽管近年来电子皮肤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感应材料的响应灵敏度不足、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差及感应的范围窄等诸多问题,这些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要解决以上问题,选用具有优异性能的活性

麻省研发防汗“电子皮肤”用于可穿戴监视器监测皮肤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防汗“电子皮肤”,即嵌入传感器的舒适的粘性贴片,可用于长期持续监测佩戴者生命体征和皮肤癌等疾病的发展。即使出汗,传感器也不会出现故障或脱落。  该技术通过对材料进行超薄层蚀刻,以类似于剪纸状图案贯穿贴片制造人造汗管,如同人类皮肤上的毛孔。该设计确保汗水可以通过贴

美研发可印在皮肤上的电子纹身

  据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近日报道,利用柔性电子产品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可将电子器件直接“打印”在皮肤上的新方法,从而使人们可在较长时间里佩戴这些电子器件,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的日常活动。该系统可被用来追踪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监测手术伤口附近的皮肤愈合情况。   “表皮电子学”的概念是

无需接触,这种电子皮肤可让你操纵虚拟物体

  据Futurism报道,一项最新开发出来的技术可能会彻底改变虚拟现实(VR)的未来。这种技术被称为电子皮肤(即所谓的e-skin),它是柔软、可弯曲、可穿戴的技术,允许用户操纵仅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这种电子皮肤是如何与磁铁相互作用的

新器件让电子皮肤化身“数字显示屏”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在柔性电子皮肤上创建出稳定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等器件,其可发出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光。它与电子皮肤的集成有望把人的手背未来变成显示血氧水平的“数字屏幕”、运动员心率传感器等,其发光效率超过以往同类产品的6倍,是迄今最薄且柔性足够灵活的产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

Nat-Commun:电子皮肤帮你实现“第六感”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莱布尼兹固体材料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磁性传感器,这种新型传感器具有薄、坚固及可弯曲的特性,而且足以适应人类皮肤中的环境,因此研究者表示这种磁性传感器或可作为人类手掌灵活的一部分,而这种新型设备

东南大学成功研发超属性电子皮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35.shtm 中新网南京3月30日电(记者 申冉)质地功能接近人类真实皮肤,同时可接收输出电信号……近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吴俊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超属性凝胶电子皮肤,使它拥有像人类一

东南大学成功研发超属性电子皮肤

质地功能接近人类真实皮肤,同时可接收输出电信号……近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吴俊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超属性凝胶电子皮肤,使它拥有像人类一样的触觉感知系统。相关成果已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 Nano》在线发表。柔韧、湿润、略带粘性,摸上去类似人类皮肤……在吴俊课题组的实验室内,记者现场看到了

Nano-Energy:多功能电子皮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负责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在其柔软的组织下面分布着一个庞大的传感器网络,从而实时获得温度、压力、气流等外界信息的变化。电子皮肤通过模拟人类皮肤的传感功能,能实现或超越皮肤的传感性能,在机器人、人工义肢、医疗检测和诊断等方面展现应用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

科学家推出卡片诊断仪和电子皮肤

  5月12日,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艾斯维尔第四届生物传感技术国际会议上,一种可测量心率和血压的可穿戴电子皮肤,以及能读取血液和唾液样本的信用卡大小的纸质诊断仪相继亮相。  生物传感器能检测并分析病人心率、血压、血糖、激素水平的有关信息,甚至能测试他们是否感染了耐受抗生素的细菌。这种检测技术能给病人

柔性自供电多功能电子皮肤研究获进展

  随着仿生学、机器人学等学科的发展,可以模仿人体皮肤和器官感知身体环境、监测人类活动和个人生理健康的人造电子皮肤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迅速的发展。为了模仿人体皮肤的综合性能,人造电子皮肤需要整合不同的感应模块,实现同时区分各种物理刺激,包括应变、扭曲、温度、光照、湿度和环境气体等。此外,能量存储器件

棉花变身多功能水凝胶-可用于电子皮肤

  棉花也能做成水凝胶?记者16日从南京林业大学获悉,该校姚建峰教授团队在最新一期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在线发表研究成果《无机盐诱导的热可逆抗冻纤维素水凝胶》,通过简易方法将棉短绒制造为导电、热可逆、耐低温、可3D打印的水凝胶材料。   水凝胶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的凝胶。根据合成材料的不同,水凝胶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