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万年前非洲化石足迹新发现未知人族物种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研究论文,科研人员重新分析非洲坦桑尼亚北部来托利(Laetoli)的化石足迹发现,在距今约360万年前,有不止一个人族物种曾用双足行走。 来托利的化石足迹有一组足印此前被认为属于现代人早期亲属,最新研究认为有另一组痕迹属于一个未确定的人族物种。这项新发现对直立行走的起源提供了新见解。 该论文称,20世纪70年代来托利发现的5个连续足印,为人族直立行走提供了最早的确定证据,这些足迹被认为是阿法南方古猿(与著名的人类祖母“露西”骨骼同一物种)留下的。其他于同一时期发现并随后被掩盖的足迹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人认为它们是熊用后腿走路留下的;也有人认为它们来自不同的人族。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俄亥俄大学骨科医学院埃里森·麦克纳特(Ellison McNutt)2019年和同事及合作者组成研究团队,重新发掘了这些形状异常的足印,他们将之与熊、黑......阅读全文

科学家通过进行基因比对-发现存在未知的古人类物种

  目前,科学家在分析从非洲迁移至澳大利亚的人类DNA数据中,发现存在未知古人类物种,是人类早期迁移时繁衍的后代。  据腾讯科技援引外媒报道称,研究人员指出,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生活着数量不多的未知灭绝古人类,他们并不存在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南

摩洛哥发现最古老智人化石

  研究人员日前报告称,他们在一个不太可能的地方——摩洛哥发现了最古老的智人化石。  研究人员在大西洋海岸附近的一处考古遗址,发现了可以追溯到距今31.5万年前的早期智人的头骨、脸和下颌骨化石。这一发现意味着,智人出现的时间要比之前的预期早了10万年——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现代人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起

首张非洲人全基因组图谱问世

据《自然》杂志报道,2月6日,美国加州Illumina生物技术公司宣布,他们首次对一位非洲男子进行了完整的基因组测序。 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对两位白人男性(James Watson和Craig Venter)和一位中国男性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但从未对非洲人进行研究。因此,这位匿名的尼日利亚约鲁巴人男

DNA足迹法介绍

DNA足迹法,中文名称:DNA足迹法英文名称:DNA footprinting定义:检测DNA序列中DNA结合蛋白识别部位的一种方法。

《科学》:化石证实菊科植物起源于南美

  阿根廷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分析发现,在南美洲发现的一种有4750万年历史的化石植物属于菊科,为菊科植物起源于南美的学说提供了证据。  菊科是开花植物中品种最多、多样性最丰富的一科,包括约2.3万种植物,分布在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菊花、向日葵、蒲公英等许

知否,知否,不识入侵物种“让人愁”

  哪里为外来入侵物种频发地?发达地区国际贸易交流更频繁,这给物种扩散传播提供了机会;边境地区,易发生物种的自然入侵;“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大型蔬果花卉类国际博览会等活动,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机会。  近日,潍坊海关在潍坊市一家花卉企业从北美地区进口的一批高档花卉中检出黑耳喙象,据称,这是在我国口岸

史前四足动物何时开始直立行走?机器人告诉你

  根据本周《自然》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Reverse-engineering the locomotion of a stem amniote,机器人和仿真骨架研究表明,史前四足动物学会在陆上更加高效地行走的时间早于此前预期。以上发现意味着,陆上高效运动的发展先于羊膜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沙蚺化石背后的“洲际远征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90.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的研究人员命名发表了一件来自甘肃临夏盆地的蟒蚺类化石——临夏沙蚺。有意思的是,它与当今分布于甘肃境内的现生红沙蚺关系较远,反

古线粒体DNA加深对尼安德特人演化认识

  一根在德国西南部发现的古人类股骨,被证明携带了大约27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mtDNA)。相关成果7月4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它进一步精确了非洲基因流动至尼安德特人的时间。  对核DNA的分析预测,现代人类从距今约76.5万年前到55万年前在演化上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分离,而线粒

牙齿讲述“河马史诗”

  非洲植被变化使其迅速统治整个大陆河马通常白天在河流、夜晚在陆地上生活  快速、巨大而致命,今天的河马是非洲河流中的王者。如今,化石证据表明,河马的“掌权”可能转瞬完成,而植被的变化有助于促使其迅速上位。  对一个埃塞俄比亚化石遗址出土的河马牙齿进行的分析表明,这种庞然大物在不到150万年的时间里

中澳专家在云南发现1万年前未知古人群

人类进化论两种观点示意图人类进化过程示意图  近日,中澳科学家关于云南“马鹿洞人”的重大发现备受关注,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员称,“马鹿洞人”可能是一个过去未知的新人群。云南发现1万年前“马鹿洞人”  如今亚洲有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但现代人如何在亚洲大陆出现,他们又是如何进化的,科学界对此还

科学家发现两副类人动物骨骼化石

  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一联合研究小组在南非发现两副不完整的类人动物骨骼化石,兼具猿类和人类特征,表明其正处于南方古猿向人类转变的关键过渡阶段,有望填补人类进化史上的缺失环节。英国《泰晤士报》9日刊发的报道认为,该发现有可能重新书写人类的进化史。   这两具骨架是由南非金山大学古人类学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洞熊化石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洞熊化石研究获进展。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江左其杲,其导师刘金毅、标本馆陈津和捷克科学院/捷克国家博物馆Jan Wanger,以及周口店博物馆董翠平、隗建华和宁娟合作,对馆藏于古脊椎所和周口店博物馆的大型熊类化石做了系统回顾,并识别出其中几件标本毫

首个古代非洲人基因组研究出现错误

   近日,论文作者发布了一份报告,就他们在去年10月发表于《科学》杂志的论文中出现的错误作出了解释。该论文描述的是一名在4500年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男性的基因组。这也是来自非洲的首个完整的古代人类基因组。这名男性被命名为“莫塔洞穴”,即他的遗骸被发现的地方。  尽管最早的人类离开非洲是在约10万年

Sanger研究所被指控滥用非洲人DNA样本

  基因蕴藏着人体的遗传信息,人类的生、老、病、死等都与基因有关。因此,基因资源被看做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近年来各大人类基因测序计划的陆续开启,关于样本资源的保护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近日,据《泰晤士报》报道,有人举报英国Wellcome Sanger研究所曾计划将一款基于非洲人DN

非洲猪瘟不会传染人,高温下病毒可彻底灭活

  近来,人们不断从各种途径获知“非洲猪瘟”这个词。作为猪肉消费大国,我国猪肉年消费量超过5000万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消费者们都很想知道:非洲猪瘟到底是啥病?怎么传播的?会不会影响猪肉的食用安全?又该如何防控?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猪肉营养比较丰富,做法繁多,是我国消费者最

武汉植物园在植物跨大陆分布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探索植物跨大陆分布对于理解植物的起源、多样性中心以及开展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蕹科 (Aponogetonaceae) 是泽泻目水生植物类群,具有奇特的花序结构和良好的观赏价值,共有57个物种,间断分布于亚洲、非洲、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等地区,相关研究认为该科植物起源于澳大利亚或

地球环境所等发现剑齿象起源于中国的年代学证据

  剑齿象是长鼻目真象科剑齿象亚科已灭绝的一属,在上新世和更新世的亚洲大陆最为繁盛。最早的剑齿象出现于晚中新世,最晚可以生存到晚更新世。目前对于剑齿象的起源存在两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剑齿象起源于亚洲,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其起源于非洲。目前在我国有甘肃兰州盆地和山西榆社盆地2个地点产出了晚中新世的剑齿象

小头古人生存年代晚于预期

  研究人员发现,几十万年前,在南非生活着一种将古老与现代特征奇特的混合在一起的早期人类。他们被称为“纳莱迪人”。该人种生有一个较小的、像拳头大小的脑,这与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古人类相似。但他们也可能与智人的祖先相重叠,其发现者提出,纳莱迪人甚至可能会制造工具。   纳莱迪人于2013年被发现于南

古人挖到化石时想了些什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51.shtm   在凌杂的世界中,大家都有自己的偏爱。我喜欢神话,喜欢历史,喜欢远古的遗物——不管是化石,还是文物。总之,只要是挖出来的,我都喜欢。我师兄说过,他学古生物学就是为了可以光明正大地

使我们成为人类的基因变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对我们的近亲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组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可以拓宽我们对智人进化史的理解。巴塞罗那大学(University of Barcelona)领导的一项研究估计了一些体现我们物种特征的基因变异出现的时间。它通过分析在现代人类群体中非常频繁的突变来做到这一点,但在这些其他古人类物种中

《科学》论文:探寻人类DNA进化“密码”

   在现代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多自然界的现象,都能够从这套科学体系中找到答案。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还存在很多未知空白,人类本身就是最大的一个谜。人类从哪里起源,未来怎样发展,至今无人能解。  为了探寻这一答案,科学家们前仆后继,渴望从经过翻天覆地变化的地球上,探寻

Nature:拨慢人类DNA分子时钟

  人类祖先的故事一直只是写在骨骼化石中,不过自上个世纪60年代DNA检测介入其中,我们就了解的更加深入了,比如说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现代人类都源自10多万年前生活在非洲人,但其中人类进化的一些关键事件与考古学相悖。   现在,考古学家和遗传学家又开始重新解析这些事件,由于DNA突变率――基于遗

中科院重建东亚上新世至更新世马科动物生态位

现生马仅有真马Equus一个属,是其远古时代繁盛族群中仅存的代表。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马科动物Equidae以其教科书级别的宏演化(Macroevolution)历史成为了阐释进化论时脍炙人口的证据,其广布的化石材料和在地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也使其成为哺乳动物化石中研究程度最高

化石碎片提供早白垩纪新棘龙演化证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50.shtm西班牙科学家认为,来自该国卡斯特利翁的恐龙标本是一个新的棘龙类物种。研究表明伊比利亚半岛可能曾是中到大体型棘龙的多样化区域,并揭示了棘龙类的起源和演化。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RNA足迹法的定义

中文名称RNA足迹法英文名称RNA footprinting定  义分析RNA链与其他分子特异结合部位的方法。将标记的RNA与待研究的物质(如某种蛋白质或药物)进行结合反应后,用RNA酶清除未被结合的部分,再用电泳显示RNA链上结合位置的多寡和长度。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物学技术(二

研究人员确认澳大利亚首个秃鹫化石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20日发布公报说,研究人员对一批100多年前发现的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确定,这是在澳发现的首个秃鹫的化石。此前它们被认为是鹰化石。  公报介绍说,弗林德斯大学和南澳大利亚博物馆的古生物学专家通过研究,确定这批化石是秃鹫化石,该物种于50万至5万年前在澳生活。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

化石校正分子钟揭秘迷鳃鱼类演化谜题

  印度板块与亚欧大陆的碰撞与随后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以来最重要的地质事件,由此带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对亚洲及其周边地区生物区系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随着印度板块的碰撞、副特提斯海退却、热带和亚热带低地出现、巨大山系发育近而最终隆升为今天面积巨大、海拔高峻的世界第三极。伴随地貌和环

化石校正分子钟揭秘迷鳃鱼类演化谜题

  印度板块与亚欧大陆的碰撞与随后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以来最重要的地质事件,由此带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对亚洲及其周边地区生物区系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随着印度板块的碰撞、副特提斯海退却、热带和亚热带低地出现、巨大山系发育近而最终隆升为今天面积巨大、海拔高峻的世界第三极。伴随地貌和环

甘肃发现亚洲最多的恐爪龙类足迹

甘肃永靖恐龙足迹化石群复原图,恐爪龙类行走在蜥脚类恐龙旁边。 恐爪龙类是一类著名的恐龙,其中最出名的要算“出演”《侏罗纪公园》系列的伶盗龙。近日,中、加、美、日、韩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宣布,他们在甘肃省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发现了亚洲最多、最完整的恐爪龙类足迹。该足迹被命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