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什么是新型研发机构?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还不是很清楚。但它的蓬勃生命力已不容忽视。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48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其中北京有3项典型经验做法入选,建立完善“五新”机制高标准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就是其中之一。 被国务院点名表扬的“新型研发机构”,到底新在哪里?是怎样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有何示范意义?记者走访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几家新型研发机构。 1 让科学家享受科研乐趣 2021年9月29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常凯等在《科学》杂志上发文报道对单层三氯化铬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意味着,我国学者在量子芯片材料研究方面又率先有了新突破。 2019年,在被誉为“诺奖摇篮”的德国马普研究所做完博士后研究后,常凯抱着为祖国量子科学研究作一番贡献的雄心,来到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组建低维量子材料团队。 近年来,北京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加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阅读全文

建设新乡基地科学家精神展览馆,弘扬科学家精神

  5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学党史 忆农科 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在新乡综合试验基地举办。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孔明出席并主持座谈会。新乡市县领导、院机关、研究所相关领导与专家共同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光辉历史,就新乡基地发展沿革和老一辈科学家的感人故事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

  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中国科协、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共同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旨在构建开放协同工作模式,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  根据《“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该行动将通过邀请

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最近,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出。展览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入藏资料为依托,展出了100多位科学家的150余件学习笔记、科研手迹、书信手稿等珍贵资料,其中有百余件手稿、照片是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新中国科技进步史就是一部自立自强的

不忘科学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天眼”问天到万米深潜……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不断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恢弘史诗的新篇章。  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从钱学森、邓稼先、黄旭华到黄大年、南仁东、刘永坦,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胸怀祖国、矢志创新。  2020

“唱响科学家精神”主题沙龙在京举办

11月12日,“唱响科学家精神”主题沙龙活动在京举办。中国科协六届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徐善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解放军原总参四部副部长、通信与电子对抗专家倪宏强,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光学专家周立伟出席。与会人员围绕科学文化与科技创新、运用文艺等形式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等展开讨论。沙龙嘉宾主持为

科学精神:科学家的灵魂与皈依

  如果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知识分子的担当与期许,那么科学精神则是科学家的灵魂与皈依。  公元前214年,罗马军队包围了叙拉古。叙拉古人先用阿基米德发明的起重机等工具把靠近岸边和城墙的船只抓起来,再狠狠地摔下去,又用强大的机械把巨石抛出去,打得敌人仓皇逃窜。  最后,罗马人改用长期围

深切缅怀钱学森同志-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今年是钱学森同志诞辰110周年。钱学森同志作为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毕生践行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堪称明德典范、学界楷模。  钱学森同志是中国科协事业的开拓者。自1986年开始,钱学森同志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在十余年时间里,钱学森同志对中国科

科学家尝试用疫苗治疗精神疾病

  日前,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免疫动物能预防应激造成的恐惧反应。《疯狂原始人》剧照  该研究发现抑郁和免疫系统存在联系。早期临床研究表明,抗炎症药物能缓解抑郁症。这一效应也让人联想到或能利用抗炎症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今年6月,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行为神经科学学会上,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神经

科学家发现能从DNA预测精神疾病

  日本大阪大学和奈良大学等多家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蛋白质CX3CR中一个单一的氨基酸替代可能预测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相关文章近期发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  亨廷顿氏病、囊性纤维化和肌营养不良都是可以追溯到单一突变的疾病。对于这些疾病无症状的患者来说,诊断相

笔鉴丹心,字里行间的科学家精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6252.shtm       中岛展柜里展示的1963年核物理学家朱光亚的手书。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深沉力量和隽永魅力。摄影/陈林溪   “加强组织,‘壮大队伍’,是毫无问题

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相关基因位点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团队对来自英美等6个国家、20余所研究机构超过1万例影像遗传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全脑全基因组范围的“广泛搜索”,发现与青春期大脑壳核体积相关的基因位点同时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位点。该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卷》。  “这项研究证明青春期大

精神分裂也遗传?科学家给出新证据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迄今病因未知的慢性脑部疾病,典型症状通常出现在成年早期,影响约全球1%的人口。在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有迹象表明,精神分

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广东巡展启动

近日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广东巡展活动启动仪式在广东科学馆举行。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郑庆顺,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林晓湧、范英妍、刘建军共同为巡展揭幕。 据悉,此次展览分为“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广东巡展、在粤工作院士风采展示、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风采展示三部分

什么是成就诺奖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美国耶鲁大学工程创新与设计中心一角(资料图片)   10月初,诺贝尔奖的公布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科学类的诺贝尔奖表彰了相关科学家为人类发展做出的卓越成就,包括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发现中微子振荡和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成果。然而,这些成就来自于这些科学家们毕生的努力和钻研。从

“银发天团”弘扬科学家精神永远在路上

  3月21日,中科院院机关会议室里坐满了银丝长者,他们最小53岁,最大89岁,各个神态坚毅、声如洪钟。  他们是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的成员,这一次,这个“银发天团”聚在一起,召开总结交流会,为“如何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建言献策。  总结交流会上,89岁的中科院老科协顾问、中科院人事局原局长

致敬科学家精神!百名科学家入党申请书亮相国博

  “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2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展览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照片、珍贵实物和丰富的多媒体,讲述了180余位科学家在党的引领下自立自强、科技报国的故事。展览还特别展出了钱学森、钱三强、王大珩等100位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让我们在泛黄的纸页和手书的笔触中,感受科

“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精神电影巡映活动启动

8月13日,“光影科学梦”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活动正式启动,全面开启科学家电影巡映之旅。 本次巡映活动由中国科技馆、黑龙江省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委会、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将共同组织开展,在影片数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将面向公众公益展映《星

保罗·纳斯:科学家需要批判精神和自由环境

  “好的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活动,科学家需要自由的环境,思想自由非常重要,即便科学家揭示的真相并不让人舒服,也要接受。科学家的思想如果受到限制,或者刻意想要朝某个方向发展,就不可能成为真正优秀的科学家。科学就是要敢于挑战常识,挑战权威。”今天(9月12日),在由中科院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

地球环境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

地球环境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 回顾介绍老一代科学家的科研工作事迹。 学习参观老一代黄土研究科学家的事迹展览。 照片均由张行勇摄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修班开班仪式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黄土高原国家野外站洛

“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精神电影巡映活动启动

  8月13日,“光影科学梦”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活动正式启动,全面开启科学家电影巡映之旅。  本次巡映活动由中国科技馆、黑龙江省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委会、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将共同组织开展,在影片数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将面向公众公益展映《星河一

让档案与宣传“跨界融合”弘扬科学家精神

11月10日,中科院京区20余个研究所共同举办宣传与档案业务融合发展工作交流会。会议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创新发展成果展示”等工作,探讨新时期如何实现“宣传+档案”协同合作,促进形成新时期宣传与档案工作融合发展的局面。 近年来,档案及基于档案资源的档案宣传工作,成为探索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新路

董晨院士:弘扬科学家精神-维护科学道德

  对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院士是个至高的荣誉。  11月22日,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公布了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2019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4名。  新当选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龄55.7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

科学家发现嗅觉会随着精神压力而变化

  人们往往会注意到,在精神压力非常大时,人们会心跳加速甚至双手发抖。而科学家最新发现,人们嗅觉的异常变化同样与焦虑有关。当人们感到焦虑沮丧时,这种精神压力就会向大脑传递信号,使嗅觉发生异常。   这就会使我们对气味的感知发生变化,比如,本来中性的味道会变得难闻。科学家表示,人的精神压力越大,嗅觉

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

  青春期的大脑发育异常是否会埋下成年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种子”?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课题组对来自英美等6个国家20余所研究机构的超过1万例影像遗传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全脑全基因组范围的“广泛搜索”,研究发现青春期大脑壳核体积异常和精神分裂症致病风险高度相关。该发现有望帮

科学家找到3类精神疾病的共同病因

  《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两篇文章从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角度找到证据证明:RNA结合蛋白TOP3β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缺陷的一种共同因素。结合之前一些研究认为的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可能拥有共同的遗传风险因素的结论,这两项新研究确定了与这些疾病共有的认知缺陷有关的潜在生物过程。    

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科学传播沙龙举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40.shtm近日,“弘扬科学家精神 涵养优良学风”科学传播沙龙在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举办。与会人员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的机车展、高铁展和健康快车展,了解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现代的发

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将感悟化为追求卓越的行动

“老一辈科学家取得的重要发现令人羡慕,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些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勇于攀登、数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的成果。”12月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该所多位研究人员谈了学习杨钟健、裴文中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心得体会。杨钟健是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奠

丹麦资助中丹科学家解析精神疾病遗传奥秘

  2012年3月19日,伦德贝克基金会(Lundbeck Foundation)出资1.21亿丹麦克朗(约合2150万美元)资助由丹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以探究精神疾病的遗传奥秘。奥尔胡斯大学、丹麦国家卫生部国家血清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deCODE基因解码公司(deCODE g

澳美科学家:验血可查精神分裂症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美国乔治亚摄政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血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多,可能是患精神分裂症的标志。这表明验血可能成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新方法,有望显著降低诊断成本。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度精神病,涉及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目前诊

全国“钱学森”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工作联盟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78.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