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天眼”已发现500多颗新脉冲星

新华社贵阳12月15日电(记者齐健)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00余颗新脉冲星。依托“中国天眼”在射电低频波段领先全球的观测能力,我国天文学家在脉冲星搜寻能力和效率上,已大幅领先国外脉冲星搜索团队。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介绍,作为深度探测宇宙的革命性设备,“中国天眼”已发现500多颗新脉冲星,发现了其他望远镜很难发现的暗弱的快速射电暴,获取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事件样本集,这些发现正帮助人类进一步揭示剧变中的宇宙。 在脉冲星研究方面,2021年5月“中国天眼”团队首次找到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这一发现是当前超新星模拟所不能解释的,挑战了现有中子星起源模型,也拓展了人类对极端物理条件下特殊天体起源的认识。”李菂说。 据了解,脉冲星是一种高速旋转的中子星,是巨大的恒星爆炸后所形成......阅读全文

“中国天眼”“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中国天眼”(FAST)再度迎来重大突破。利用FAST观测数据,我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6月29日在线发表于《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  纳赫兹引力波是一种频率很低的引力波。探测纳赫兹引力波有

再获世界级发现,中国天眼“看见”引力波踪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734.shtm 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示意图。国家天文台供图 ■本报记者 甘晓 在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

“看见”引力波踪影!中国天眼再获世界级发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736.shtm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40年前的理论预言——中国天眼FAST通过对57颗脉冲星的监测,首次“看见”了来自深远宇宙的涟漪。6月2

关键性证据证明纳赫兹引力波是存在的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成果6月29日在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在线发表。  寻找“时空的涟漪”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我国参建的SKA有望再现“宇宙黎明”

  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南非以及南部非洲的8个国家,2020年将开始建设世界最大综合孔径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SKA由全球十多个国家计划合资建造,中国是发起国之一。目前,面向全球的项目布局、科学准备、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正全面推进。我国部署的SKA前期数据处理系统建设和

再获世界级发现 中国天眼“看见”引力波踪影

  在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40年前的理论预言——中国天眼FAST通过对57颗脉冲星的监测,首次“看见”了来自深远宇宙的涟漪。  6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以下简称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

FAST引领 贵州构建天文科研矩阵

  24日,来自贵州省科技厅的消息显示,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44颗脉冲星,其中18颗获得国际认证。随着19波束L波段馈源接收机的投入使用,以FAST为引领,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贵州省射电天文数据处理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天文台·贵州大

FAST新发现!轨道周期最短脉冲星现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300.shtm中国天眼FAST“抓住”了“毒蜘蛛”。2023年6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姜鹏研究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名为PSR

上海天文台发表孤立脉冲星周围尘埃盘的研究综述

  理论上预测,孤立脉冲星(中子星)周围应该存在一种盘——超新星爆发回落盘。可是,它们得到观测的证实了吗?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王仲翔很早就开始了对中子星周围的盘的多波段探索工作,从2002年至今,他致力于寻找年轻脉冲星中的磁星、中心致密天体及孤立脉冲星等周围存在吸积盘或尘埃盘的信号,在现有全世

英投资建世界最大天文望远镜

  英国将在修建与管理世界最大天文望远镜———位于智利的欧洲特大天文望远镜(简称E-ELT)———中发挥重要作用。日前,英国政府已决定对该项目投资8800万英镑,项目的总投资额高达11亿欧元。  镜面直径达到39米的E-ELT可以首次直接观测到绕遥远恒星轨道运转的行星,并通过分析其大气层的

毫秒脉冲星发现者唐·巴克尔逝世

  第一颗毫秒脉冲星的发现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唐·巴克尔()于7月25日不幸逝世,享年66岁。  巴克尔1943年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莱恩菲尔德,1971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美国国家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从事过研究工作。

伊朗国家天文台望远镜首获观测图像

天文学家近日在德黑兰宣布,耗资2500万美元伊朗国家天文台(INO)看到了“第一缕曙光”,其3.4米口径的世界级光学望远镜走出了去年的建设“阴霾”,正式投入运行,并获得了首张图像。这是伊朗科学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一刻,我们等了太久。”德黑兰基础科学研究所(IPM)天文学家Habib Kho

大型射电望远镜天文台 SKAO 正式成立

    近日,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天文台 SKAO(the Square Kilometre Array Observatory)正式成立。该项目旨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用于解决有关宇宙的基本问题。SKAO 是世界上第二个致力于天文学的政府间组织,现有成员国包括英国、南非、澳大利亚、意大利

新疆天文台在射电脉冲星RFI消干扰研究中取得进展

射电频率干扰(RFI)消除是射电天文领域信号处理的研究重点。消干扰方法创新对脉冲星测时等天文测量工作有改进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行星科学研究团组副研究员单昊及其合作者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2011—2014年部分观测数据,基于几何小波稀疏表示和压缩感知(CS),进行RFI消干扰和数据

李菂:FAST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数据处理

中新社贵阳5月27日电 (周燕玲)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下简称,FAST)近日新发现201颗脉冲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李菂27日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天演·创变·启新——天文论坛”上表示,FAST在观测中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面临的

空间中心等在脉冲星时间基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新技术研究室陈鼎研究员与澳大利国家望远镜中心(ATNF)乔治·霍布斯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廉姆斯·克斯教授等合作,基于世界上领先的脉冲星计时阵列20颗毫秒脉冲星的观测建立了综合脉冲星时间基准(EPS),并且成功反演出过去18年中的原子时时间基准 TT(BIPM

第429次香山科学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

  以“天体物理新视野与大口径射电望远镜”为主体的第429次香山科学会议于7月4日至6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40多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新疆天文台台长王娜研究员,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南京大学陈阳教授、郑兴武教授作为执行主席主持了会议。   与

利用“中国天眼”!科学家发现球状星团NGC 6712首颗脉冲星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国内外合作者利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了球状星团NGC 6712中的首颗脉冲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球状星团是由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颗恒星密集汇聚而成的集

全球最大全可动射电望远镜选址新疆奇台

  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副台长孙正文10月14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由新疆自治区和中科院携手共建的全球最大全可动射电望远镜——11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进展顺利,初步选址在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半截沟石河子村,目前进入预研阶段。  孙正文说,奇台县距离乌鲁木齐市约260公里,因交通便利,又

科学家基于FAST数据发现黑寡妇脉冲星的离子透镜现象

  黑寡妇脉冲星是一类特殊的毫秒脉冲星,位于双星系统中,其主星辐射束直接扫过伴星,导致伴星逐渐被蒸发,因此而得名。黑寡妇脉冲星的射电辐射性质对双星的形成和演化、电磁波在强磁场等离子体中的传播性质等方面研究有重要意义。  PSR J1720-0533是“FAST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CRAFTS)”项目

一眼望穿百亿光年!中国天眼带来宇宙级的浪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77.shtm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都需要夯实基础研究的这个创新根基。戳

观天巨眼FAST让中国射电天文领先世界二十年

紧闭的电动门,挡住了去路,“正在观测”的警示牌格外醒目。这是贵州平塘大窝凼——“中国天眼”所在地。 谁能想到,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而今,大山环抱之下,一个“观天巨眼”静卧在大窝凼里,仰望苍穹,以“一眼千年”的神技独步世界。 “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

3月31日起 “中国天眼”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中国天眼”(FAST)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31日零点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所有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评审结果将于今年7月20日对外公布,观测时间将从8月开始。  “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启

国家授时中心获“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资助

  日前,经中科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后批准,本年度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名单公布。由国家授时中心陈鼎研究员合作申请的乔治霍布斯(George Hobbs)博士获得资助。   乔治霍布斯是澳大利亚脉冲星天文学家,目前被澳大利亚国家望远镜中心聘为研究员,并和曼

国之重器:洞悉宇宙的“中国天眼”

身在洼地,却能捕捉遥远星系的极微弱信号。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的过人之处!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目之所及,即是“光年之外”;“功力”强大,洞悉深暗宇宙。山廓作眼睑,圈梁是眼眶,反射面板当眼球,馈源舱为瞳孔——高空看它,银色巨“眼

凝聚科学目标 统筹大科学装置建设与应用

“10米左右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是天文界的温饱水平,是生活必需品。”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韩占文近日在香山科学会议上指出,我国应尽快开展大型光学望远镜建设,加快光学天文的发展。 7月13—15日,聚焦大科学装置建设与应用的香山科学会议“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专题讨论会在北京召开,除了广受

新疆天文台—中国科大天文学系合作交流研讨会召开

  7月28日至8月1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在乌鲁木齐市举行双边合作交流研讨会。双方参会专家学者共78人。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首先新疆天文台台长王娜和中国科大天文学系执行主任袁业飞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情况。随后,与会专家通过30个报告充分展示了双方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内容涉

FAST:凝聚中国创新 倾听宇宙声音

   “记得刚到FAST的时候,那里只有一个硕大的天坑,周围什么都没有,一片荒凉。从坑底走上来,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FAST馈源支撑系统助理工程师李铭哲曾经这样描述过。现在,当你驱车前往克度镇这个偏僻的黔南小镇,再穿过一道道的狭窄山口,到达一个名叫‘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时,视野就会被一个500米

中国天眼今年将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观测时间

1月5日,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中国天眼FAST的运行情况,并发布了FAST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 中国天眼FAST自建成以来,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截至目前,FAST共发现脉冲星约500颗,成为自其运行以来世界上发

天文学家找到引力波探测新方法

引力波是大质量天体爆炸、旋转或合并等事件引发的“时空涟漪”。2015年,物理学家首次用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检测到了引力波,开启了观察宇宙的新时代。与此同时,其他科学家也一直在用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追踪这一神秘的“时空涟漪”。现在,探测引力波的“猎场”已经转移到了太空,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寻找引力波的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