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例分析

患者信息患者,男,47岁。主诉:全身乏力四肢湿冷半天。既往有抑郁症病史,长期在门诊口服奥氮平治疗。此次发病前1周开始,患者每天饮用大量啤酒,很少进食主食;在发病3d前开始未进食任何水和食物,后感头晕、乏力,当时亲属未予重视,后患者症状加重,四肢乏力、全身湿冷,但意识尚清,来急诊时,患者神志清楚,体温38.3℃,血压测不出,血氧饱和度86%,心率110次/min。急诊急查血生化示:血糖100.5 mmol/L、血钠161.5 mmol/L、血钾4.61 mmol/L、尿素氮26.7 mmol/L、肌酐419.6 μmol/L;尿常规示:尿酮体(-);动脉血气分析示:pH 7.12、PaCO2 39 mmHg、PaO2 174 mmHg、乳酸2.3 mmol/L、动脉血氧饱和度99%。诊疗经过入科后,患者意识模糊,血压90/60 mmHg左右,全身湿冷,心率110次/min,呼吸33次/min,血氧饱和度100%。立即予中心静脉置管......阅读全文

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例分析

患者信息患者,男,47岁。主诉:全身乏力四肢湿冷半天。既往有抑郁症病史,长期在门诊口服奥氮平治疗。此次发病前1周开始,患者每天饮用大量啤酒,很少进食主食;在发病3d前开始未进食任何水和食物,后感头晕、乏力,当时亲属未予重视,后患者症状加重,四肢乏力、全身湿冷,但意识尚清,来急诊时,患者神志清楚,体温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44 岁。躯干、四肢出现红斑、糜烂伴痒 4 个月,加重1 个月。患者 4 个月前颜面部、双下肢 出现红斑,伴瘙痒、疼痛感,部分红斑糜烂,少许渗 出,无水疱、脓疱。颜面部皮疹可自行消退,遗留少 许色素沉着。1 个月前,臀部至双下肢多处新发红 斑,伴剧烈疼痛感,就诊于本院。病程中

诊断高血糖的标准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低于6.1mmol/L,而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应等于或者高于7.0mmol/L,这两个数值之间有个差距。同样,正常人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低于7.8mmol/L,而诊断糖尿病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应等于或者高于11.1mmol/L,两者之间也有个差距。如果一个人的血糖正好在这两个差距内,也

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情况。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低于6.1mmol/L,而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应等于或者高于7.0mmol/L,这两个数值之间有个差距。同样,正常人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低于7.8mmol/

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    患者1,男,69岁,既往体健。    【主诉】    2012-11-17和2012-11-18各误服“格列齐特”2片,11月19日凌晨呼之不应,痛**后大声叫喊,左侧肢体未见活动,遂送至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查体】    体温36.0℃,脉搏76次/min,

病例分析:少见的死亡病例

 患者女,73岁。劳累后心前区不适,闷痛,呈烧灼感,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缓解。伴胸闷、气短、心悸。主诉上述症状时有反复。7个月前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示:冠脉三支病变,LADm99%弥漫性狭窄,LCXm85%局限性狭窄,RCAp60%长管状病变。并于LADm植入支架两枚。  高血压病史

高血糖容易导致记忆问题

  保持较低的血糖水平有益于大脑健康。   研究表明血糖含量较多的人们,即使是三十分钟前听到的单词,过后最多记住十五个。   随着年龄的增长,建议通过降低血糖的浓度预防认知能力的降低。   如果你爱吃甜食并且吃太多的话,这个研究对你来说是一个坏消息。   研究发现保持低血糖

耳鸣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男性,26岁,工人【主诉】耳鸣45天。【现病史】患者1月前劳累后突然出现双耳耳鸣,声如蝉鸣,多方求医不效。现患者双耳耳鸣,声如蝉鸣,夜晚入睡后耳鸣减轻,晨起后耳鸣加重,听力无明显减退,自发病来时有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纳眠较差,二便调。【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传染病史。【查体】T:3

肩周炎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男性,47岁,工人【主诉】左肩关节疼痛半年,加重两天。【现病史】现症见:左肩剧烈疼痛,活动加重,并伴有肩部外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左上肢力量稍弱,伴头晕,颈项不适,纳可,睡眠差,二便调。【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颈椎病病史。无肝炎病史以及传染病史。【查体】T:36.8℃,P:6

猝死病例分析

猝死(Sudden death)指的是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的意外死亡。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猝死中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对中青年人群。猝死的案例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并不鲜见,每一个猝死的案例带给普罗大众的常常是震惊,而带给医务工作者的更多是思考。 中年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