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哲南团队顶刊两连发,论文一作讲述背后故事

北京时间3月24日和25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化工系主任鲍哲南团队接连在Nature和Science发文,介绍了一款可拉伸的显示器和一种制作电子皮肤的新方法。 两篇论文的一作是两位年轻的华人学者:张智涛和蒋圆闻,目前他们都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鲍哲南是两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她是全球柔性电子皮肤研究的领军人物,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并在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真的很巧,两家出版社在近乎同一时间发表了我们的成果。”当《中国科学报》问及投稿期刊和发表时间时,鲍哲南表示,“很高兴我们的研究能得到Nature和Science编审的认可,也期待更多读者的关注。” 在“皮肤”上显示健康指数 手机或电脑的显示器可以很薄、很软,就像皮肤一样,贴在手臂上,甚至可......阅读全文

鲍哲南团队顶刊两连发,论文一作讲述背后故事

北京时间3月24日和25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化工系主任鲍哲南团队接连在Nature和Science发文,介绍了一款可拉伸的显示器和一种制作电子皮肤的新方法。 两篇论文的一作是两位年轻的华人学者:张智涛和蒋圆闻,目前他们都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鲍哲南

鲍哲南团队研制出新型可拉伸塑料电极

  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教授鲍哲南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导电性和拉伸性俱佳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可拉伸塑料电极。这种柔性电极可用于可穿戴电子器件。  鲍哲南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研究柔性电子,柔性电子是将电子器件制作在柔性或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属基板上的电子技术。鲍哲

鲍哲南团队研发出高性能可穿戴显示器

 张智涛在指关节处佩戴了研究中的弹性发光材料,上面显示了斯坦福的标志。 图片来自:鲍哲南研究组的张智涛和赖建诚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鲍哲南和合作者报道了一种极富弹性的可穿戴显示器,具有很好的明亮度和机械稳定性。该设计

鲍哲南:目标当然是诺奖

  物理学家组织网2014年1月9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学华裔女科学家鲍哲南和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机械和材料工程学助理教授黄劲松领导的研究团队,制造出了目前世界上运行最快的有机薄膜晶体管,证明了该技术在制造高清显示设备以及透明电子设备上的巨大潜力,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8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

牛!两名本科生,一作发顶刊

原文地址:https://www.cingta.com/detail/21413近期,苏州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各有一名本科生在国内外一线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天才出少年,两颗学术新星冉冉升起。苏州大学11月28日,苏州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苏州大学医学部本科生钱家伟等在国际衰老研究领域顶刊Aging

两周2篇《科学》!她的团队研制出能自愈的皮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808.shtm 相隔两周时间,她的团队最近连发了两篇Science论文。这在她的学术生涯中,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儿。 仅2020年以来,她的团队就先后发表了5篇Science论文,4篇Natur

中科院外籍院士鲍哲南最新Nature

  背景介绍  由柔软可拉伸材料制成的类皮肤电子器件,旨在与柔软、任意形状的人体和器官保持亲密的接触。下一代柔软可穿戴设备有望在不干扰我们日常活动的情况下实现对高保真生物信号的长期监测,并为未来的精确健康远程监测提供便利。研究人员提出了几种实现软电子器件的方法,包括本征可拉伸材料和刚性柔性材料的结构

受伤能自愈的仿生皮肤问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878.shtm相隔两周时间,她的团队最近连发了两篇Science论文。这在她的学术生涯中,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儿。仅2020年以来,她的团队就先后发表了5篇Science论文,4篇Nature论文。20

校史首篇研究生顶刊论文,一作女孩很纠结

在拖着行李箱踏入河北大学读本科时,李静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博士毕业前,成为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位在综合性顶刊上以“一作”身份发论文的学生。近日,河北大学康乐院士环境适应与生态基因组学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综合性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率先阐释了蝗虫型变这一典型表型可塑性的翻译

崔屹/鲍哲南团队开发多功能人造SEI提高金属锂负极性能

  锂金属负极面临的关键挑战  随着商用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越来越接近理论值,人们急需寻找一种可靠的负极材料来替代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从而进一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锂金属具有极高的(3,860 mAh/g)比容量和极低的(-3.04 V对于标准氢电极)电化学电位,成为了目前研究最火热的负极材料。然而金

听航天人讲述太空“牵手”背后的硬核故事

央视网消息: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可以是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当中最大质量的两个航天器的太空“握手”,控制难度明显增大。为此,科研人员也想出了不少办法,让他们能够在太空里稳稳“握手”。此次梦天实验舱要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可以说是中国航天史上最“强有力”的一次太空“握手”。梦天实验

听航天人讲述太空“牵手”背后的硬核故事

央视网消息: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可以是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当中最大质量的两个航天器的太空“握手”,控制难度明显增大。为此,科研人员也想出了不少办法,让他们能够在太空里稳稳“握手”。 此次梦天实验舱要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可以说是中国航天史上最“强有力”的一次太空“握手”。梦

鲍哲南:让人造皮肤更智能的“女魔术师”

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报告说,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女教授鲍哲南团队在柔性电子领域实现了制造工艺的飞跃,使得人造皮肤的感应和计算能力更强、智能性更高。在柔性电子研究领域一片理工男的天下,鲍哲南做到了全球顶尖。世界顶尖的学科前沿研究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两个孩子的妈妈、远在海外却时刻挂念父母的女儿,

最新《科学》论文备受瞩目,背后却有曲折故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10.shtm 北京时间2023年6月2日凌晨,云南大学于黎研究员团队和四川大学刘建全教授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联合发表论文,揭秘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黔金丝猴的身世起源。

厦门大学团队连发两篇Chem丨Cell-Press论文速递

  近日,厦门大学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Chem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  2021年11月25日,厦门大学汪骋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题为“Light-driven proton transport across liposomal membranes enabled by Janus met

硬核!211高校又一成果,一作发顶刊

  近日,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延通副教授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Novel Formulations and Logic-Based Benders Decomposition for the Integrated Parallel Machine Scheduling and Loca

连发4篇顶刊——颜宁团队系统介绍钙离子通道蛋白调控机制

  作为从心肌的肌浆网(内质网)释放Ca2 +的开关,2型ryanodine受体(RyR2)受到多种调节剂的复杂调节。RyR2介导的Ca2 +释放失调与威胁生命的心律不齐有关。关键调节剂,例如Ca2 +,FKBP12.6,ATP和咖啡因对RyR2的调节机制仍不清楚。  2019年12月2日,颜宁团队

一周3篇顶刊!颜宁团队今年已发5篇Science/PNAS等顶级论文

    3月16日,颜宁团队背靠背发表两篇PNAS论文。不止如此,据颜宁教授本人在微博上透露,颜宁团队是“三篇顶尖论文在同一周发表”,其中一篇还因“达不到Yan Lab的标准”,被差一个档次数据的论文抢先了发了Cell,而憾失一篇Cell论文。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颜宁团队已在Science

颜宁研究团队成功背后的故事:有梦想才有辉煌

         葡萄糖,地球生物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究竟如何进入细胞?100多年来,多少科学家为之着迷。  6月5日,英国《自然》杂志揭开了这个源自生命内部的奥秘:由37岁的中国科学家、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率领的80后、90后年轻团队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

塑料造的皮肤也能拥有人类触觉?

  鲍哲南手中拿着一款透明的薄膜材料,乍看就像是购物频道中热销的戳不破的保鲜膜。这是一种诞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实验室,导电性、拉伸性俱佳的高分子材料。鲍哲南用专业科学术语将它称为“柔性电极”。  在未来,作为人造皮肤的材料,一方面,它具备高柔韧度的拉伸性,同时,和人类的皮肤一样,它能够自我修复

硬核!顶尖高校,2天刊发2篇NS

近日,天津大学胡文平教授团队与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团队合作,在可拉伸电子与显示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论文于3月24-25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刊发。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和天津大学王以轩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Topologi

一箭四十一星背后的故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958.shtm

“韦伯”将讲述第一批恒星的故事

  千呼万唤始出来!下一代宇宙天文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以下简称韦伯太空望远镜),将于12月22日在法属圭亚那的欧洲太空港由阿丽亚娜5号火箭发射升空。该望远镜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和加拿大航天局(CSA)共同研发,被称为这个十年中人类观察宇宙的理想平台。  历

“韦伯”将讲述第一批恒星的故事

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回溯135亿年前的宇宙情形,观测大爆炸数亿年后形成的首批恒星和星系,探测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为我们讲述宇宙的亘古往事。图为望远镜组装现场。图片来源:ESA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刘 霞  千呼万唤始出来!下一代宇宙天文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以下简称韦伯太空望远镜),将于

《打开一颗心》讲述心脏的故事

10月31日起,国内首部聚焦心脏领域的医学科普纪录片《打开一颗心》登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 心脏,是生命的引擎,是血管的源头,是我们全身最强壮有力的一块肌肉,它拥有着自己的“小大脑”,有一套精密的电路系统,它夜以继日,努力适应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需求…… 但是自20世纪5

PNAS讲述新故事:古老的凋亡

  根据发表在6月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报道,自祖先谱系进化分歧以来人类和珊瑚之间一直共享一条重要的细胞死亡诱导信号通路。  这条由细胞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曾被认为起源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歧之前,在脊椎动物谱系中出现多样化。事实证明,珊

“每件标本都在讲述海洋的故事”

  奔赴浩瀚的大海采集标本,认真挖掘标本背后的价值,持续开展海洋科普活动……在海洋生物标本收藏量居亚洲首位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海洋工作者加大科普力度,带领参观者开启奇妙的海洋探秘之旅,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生物的秘密。  在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以下简称“标本馆”),有一对“白头

CNS顶刊7连发!他坚守这个“精神内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09.shtm采访申雪桐前,有人说,他是个“牛人”,在学术生涯每个阶段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百度上,关于“申雪桐”这个名字的信息很少。寥寥无几的信息中,可以瞥见他曾12年内CNS顶刊“7连发”的辉煌战绩

严重学术造假、两次获刑,他的顶刊论文仍未撤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07.shtm几乎是一夜之间,意大利外科医生Paolo Macchiarini成为了医学明星。2011年,他宣布成功制造并植入了世界上第一根“人工生物气管”,可以帮助气管衰竭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这看起

南大这篇Science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1%的汗水+99%的机遇/灵感”。十年前,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丁爱军在科学网博客中写下这个“公式”。没成想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对此观点有理解与支持,也有批评与质疑。十年后,他依旧秉持这个观点。“很多科学家很勤奋很努力地做科研,但有时候真正有意思的科研成果最需要的还是机遇和灵感。而对于像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