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异构体朊粒的基本介绍

朊粒是一种蛋白质传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它最初被认识到是羊的瘙痒病的病原体。这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200多年前就已发现。1935年法国研究人员通过接种发现这种病可在羊群中传染,意味着这种病原体是能在宿主动物体内自行复制的感染因子。朊粒同时又是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如库鲁病(Kuru)和克—杰氏综合征(Creutzfeldt-Jacobdisease,CJD)的病原体,也可引起疯牛病即牛脑的海绵状病变(bovin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以后的研究证明,这种朊粒不是病毒,而是不含核酸的蛋白质颗粒。一个不含DNA或RNA的蛋白质分子能在受感染的宿主细胞内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分子,且实现相同的生物学功能,即引起相同的疾病,这意味着这种蛋白质分子也是负载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这是从根本上动摇了遗传学的基础。 [5] 实验证明,朊粒......阅读全文

蛋白质的异构体朊粒的基本介绍

  朊粒是一种蛋白质传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它最初被认识到是羊的瘙痒病的病原体。这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200多年前就已发现。1935年法国研究人员通过接种发现这种病可在羊群中传染,意味着这种病原体是能在宿主动物体内自行复制的感染因子。朊粒

关于角朊细胞的基本介绍

  角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一个受到精细调节的过程,并伴随着一系列形态学和生化改变,最终形成角质细胞,这就必然涉及到许多结构基因的同时活化与灭活,即基因表达的调控,而转录水平的调控尤为重要。现已发现许多转录因子如AP1、AP2、Sp1、POU结构域及C/EBP等可调节角朊细胞基因的表达。

产朊假丝酵母的基本信息介绍

  感染人和动物后常引起局部或全身化脓性皮肤损害的病毒。为病毒粒最大的一类 DNA 病毒,结构复杂。病毒粒呈砖形或椭圆形,大小( 300~450)纳米×(170~260)纳米。有核心、侧体和包膜,核心含有与蛋白结合的病毒DNA。DNA为线型双链。  火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特

着丝粒的基本介绍

  着丝粒是指中期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处,位于染色体的主缢痕处,着丝粒将两条染色单体分为短臂(p)和长臂(q),由高度重复的异染色质组成,其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着丝粒和动粒是存在于主缢痕的两个特殊结构。中期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处,有一向内凹陷、着色较浅的缢痕,称为主缢痕(p

关于对映异构体的基本介绍

  互为实物与镜像而不可重叠的立体异构体,称为对映异构体 (Enantiomer,简称为对映体),对映异构体都有旋光性,其中一个是左旋的,一个是右旋的,所以对映异构体又称为旋光异构体。  1808年马鲁斯发现了偏振光。其后,法国物理学家比奥特法国结晶学家邬于及化学家等人都先后发现了许多无机物晶体及某

动粒的基本内容介绍

  动粒(英语: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两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  动粒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前、中、后期等几个阶段,纺锤体的纺锤丝(或星射线)需附着在染色体的动粒上(而非着丝粒上),牵引染

关于噬菌粒的基本介绍

  噬菌粒(phagemid)是带有丝状噬菌体复制起始点的质粒。  噬菌粒本身不含噬菌体蛋白编码基因,在导入大肠杆菌后不产生子代噬菌体,感染时要用辅助噬菌体,辅助噬菌体编码的噬菌体蛋白可将单链噬菌粒DNA 包装成噬菌体病毒颗粒释放出来,能再次感染大肠杆菌而繁殖。

嗜铬粒蛋白A的蛋白质性质介绍

  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是一种由439个氨基酸组成的酸性、亲水蛋白质,分子质量48000,它是神经肽类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分布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因其半衰期长而成为评估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活性的强有力指标,是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于黏粒的基本信息介绍

  黏粒英文cosmid,指带有黏端位点(cos)的质粒。黏粒是由人工构建的含有λ噬菌体DNA的cos序列和质粒复制子的载体。黏粒的组成包括质粒复制起点(ColE1)、氨苄青霉素抗性标记、cos位点。黏粒有4个特点:  ①具有λ噬菌体的特性。黏粒在克隆了外源DNA在体外包装成噬菌体颗粒后,可以感染宿

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的基本介绍

  当中性白(粒)细胞低于0.5×109/L时,称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白(粒)细胞在机体防御中起着清除衰亡组织细胞和吞噬杀死病原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其数量减少会明显降低机体防御机能而导致感染,严重者可引起死亡。中性白(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症状随其减少的程度和原因不同而异。

关于脂肪粒的基本信息介绍

  脂肪粒,是美容上的一个俗称,一般为米黄色颗粒状,在眼睛的周围。如果从医学角度讲,脂肪粒应该分为粟丘疹和汗管瘤两种,大家通常说的脂肪粒实际上是指粟丘疹。  脂肪粒是化妆品中的刺激成分伤害,导致的肌肤受损,而在皮肤自行修复的过程中,生成了 一个白色小囊肿。也有可能是由于化妆品太油腻,皮脂被角质所覆盖

关于着丝粒的基本信息介绍

  着丝粒是指中期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处,位于染色体的主缢痕处,着丝粒将两条染色单体分为短臂(p)和长臂(q),由高度重复的异染色质组成,其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着丝粒和动粒是存在于主缢痕的两个特殊结构。中期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处,有一向内凹陷、着色较浅的缢痕,称为主缢痕(p

角朊细胞的其他转录因子介绍

  K17基因的上游启动子中有γ干扰素激活的STAT因子的结合位点,被称为γ干扰素活化序列(GAS),在皮肤发生迟发型接触性过敏时,STAT-91可转位至角朊细胞核内与启动子中的GAS元件结合而激活K17的表达[8]。兔K3基因的5’上游序列中则有NFκB的结合位点(5’GGGCTTTCC-3’),

产朊假丝酵母的特点介绍

  产朊假丝酵母的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腊肠形,大小为(3.5~4.5)μm×(7~13)μm。液体培养不产醭,管底有菌体沉淀。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乳白色,平滑,有或无光泽,边缘整齐或菌丝状。在加盖片的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原始假菌丝或不发达的假菌丝,或无假菌丝;能发酵葡萄糖、蔗糖、棉子糖,不

构象异构体的基本信息

一般来说,有机分子通过单键旋转得到的不同的异构体称为构象异构体,简称异象体(conformer),有时亦称旋转异构体(rotation isomer)。例如,正丁烷的对位交叉式(Ⅰ)和邻位交叉式构象(Ⅲ)和(Ⅴ)是构象异构体。

关于胶状粟粒疹的基本信息介绍

  胶状粟粒疹又称胶样假性粟丘疹(colloid pseudomilium)或皮肤胶样变性(cutaneus colloiddegeneration)。  有人将其译为胶状稗粒瘤或胶质粟丘疹。最早在1942年由Reuter和Way报告。皮疹好发于颜面和手背,多数为淡黄色、粟粒至扁豆大的圆形半透明扁平

关于嗜铬粒蛋白A的基本信息介绍

  嗜铬粒蛋白A ( chromograninA,CGA) 是一个48 kD 的酸性、亲水性分泌蛋白,位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嗜铬性颗粒内。CGA属嗜铬蛋白家族,存在于所有神经内分泌细胞内能分泌儿茶酚囊泡中,最初在肾上腺嗜铬粒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发现。在肾上腺髓质嗜铬粒颗粒中,其与儿茶酚胺及钙等是共分泌的。

染色粒的基本概念

染色粒,英文名为Chromomeres,是指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初期呈现的染色很深的可见小颗粒。

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基本方法

1.有序分析法2.等效氢法3.背景转换法(排列组合法)4.烷基异构规律法5.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定一变一,注意重复”法6.特殊关系法7.不饱和度法8.命名法9.公共边数法10.二价基团插入法11.由加成产物确定不饱和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

关于蛋白质的基本介绍

  蛋白质(protein)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一般说,蛋白质约占人体全部质量的18%,最重要的还是其与生命现象有关。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

蛋白质组的基本介绍

  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 Wilkins提出,指由一个基因组(Genome),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protein). 蛋白质组的概念与基因组的概念有许多差别,它随着组织、甚至环境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在转录时,一个基因可以多种mRNA形式剪接,一个蛋白质组不是

关于视黄醛的异构体系的介绍

  视黄醛2的环比视黄醛的p一紫罗蓝酮环少两个氢原子,从而多了一个双键。因此。环上1位碳原子上的甲基与侧链8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之间发生立体障碍,造成环内双键与侧链双键不在同一平面上 这样一来,视黄醛2的捎光度兢比视黄醛1低,从而造成二者在吸收光谱上的差异。一般A1视色素的最大吸收峰波长要比A2视色素

着丝粒的基本信息

着丝粒是连接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特化DNA序列。有丝分裂时,纺锤丝通过动粒附着在着丝粒上。着丝粒主要被视为引导染色体行为的基因座。物理功能上,着丝粒为动粒组装提供了位点。动粒是实际上负责染色体分离的一种高度复杂的蛋白质结构。当所有染色体都与纺锤体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之后,结合微管蛋白并向细胞发出信号,以保

着丝粒的基本信息

着丝粒是连接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特化DNA序列。有丝分裂时,纺锤丝通过动粒附着在着丝粒上。着丝粒主要被视为引导染色体行为的基因座。物理功能上,着丝粒为动粒组装提供了位点。动粒是实际上负责染色体分离的一种高度复杂的蛋白质结构。当所有染色体都与纺锤体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之后,结合微管蛋白并向细胞发出信号,以保

关于蛋白质折叠的基本介绍

  蛋白质折叠(Protein folding)是蛋白质获得其功能性结构和构象的过程。通过这一物理过程,蛋白质从无规则卷曲折叠成特定的功能性三维结构。在从mRNA序列翻译成线性的肽链时,蛋白质都是以去折叠多肽或无规则卷曲的形式存在。  结构决定功能,仅仅知道基因组序列并不能使我们充分了解蛋白质的功能

关于结合蛋白质的基本介绍

  一般可以依据所结合的辅基种类对结合蛋白质进行分类,这种方法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在自然界中,结合蛋白质的分布要远比单纯蛋白质广泛。  1、脂蛋白  脂蛋白是由单纯蛋白质与酯类结合而构成,通常不溶于乙醚、苯和氯仿等溶剂。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中。  2、磷蛋白  磷蛋白是由单纯蛋白质与磷酸结合而构成,不溶

关于AGO蛋白质的基本介绍

  Argonaute(AGO):一类庞大的蛋白质家族,是组成RISCs复合物的主要成员。AGO蛋白质主要包含两个结构域:PAZ和PIWI两个结构域,但具体功能尚不清楚。研究表明,PAZ结构域结合到siRNA 的3’的二核苷酸突出端;一些AGO蛋白质的PIWI结构域赋予slicer以内切酶的活性。P

关于蛋白质复性的基本介绍

  在变性条件不剧烈,变性蛋白质内部结构变化不大时,除去变性因素,在适当条件下变性蛋白质可恢复其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  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

概述角朊细胞的特征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能与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0~5000bp的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s)、沉默子(silencer)或增强子(enhancer)结合并参与调节靶基因转录效率的一组蛋白,并能将来自细胞表面的信息传递至核内基因。转录因

朊毒体感染的概述

  朊毒体是一种不同于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缺乏核酸的蛋白质感染因子,它不需核酸复制而能自行增殖。朊毒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对蛋白质强变性剂如苯酚、尿酸等的处理无耐受性,但却有不同于一般蛋白质的特征,即耐高温性和抗蛋白酶性。能使核酸失活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均对其无影响。传染源感染的动物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