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病毒传播机制:靠运动蛋白在细胞间移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番茄黄曲叶病毒编码的新蛋白V3可以沿着细胞质内的微丝到达胞间连丝并促进病毒在细胞间的移动。 双生病毒是一类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单链环状DNA病毒,已在全球经济和粮食作物上造成严重危害。番茄黄曲叶病毒是我国和世界番茄上危害最严重的病毒。 该团队的前期研究发现,双生病毒基因组编码大量具备特殊细胞器定位的小蛋白,其中番茄黄曲叶病毒编码的新基因V3为定位于高尔基体,为RNA沉默抑制子。 深入研究表明,V3具备胞间连丝定位,通过使用微丝marker及相关抑制剂发现,V3在细胞质内沿着微丝高速运动,并可以促进病毒在细胞间的移动,具备运动蛋白的一系列特征。V3是促进双生病毒进行细胞间......阅读全文

双生病毒传播机制:靠运动蛋白在细胞间移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番茄黄曲叶病毒编码的新蛋白V3可以沿着细胞质内的微丝到达胞间连丝并促进病毒在细胞间的移动。

HIV早期治疗可有效防止病毒在异性间传播

这一研究具有重大政策含义,凸显早期治疗重要意义抗逆转录病毒药可大幅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染率  一项由多国科学家参与的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如果在患病初期就接受抗逆转录病毒(ARV)治疗,则可以将病毒传染给性伴侣的几率减少96%。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长A

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靠什么传播

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蝙蝠传播病毒主要有以下途径:1、蝙蝠直接叮咬或抓伤传播。2、吸入蝙蝠呼出的带有大量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3、食肉动物或人捕食带毒蝙蝠造成感染。4、通过蝙蝠吃过的水果等染毒食物进行传播。5、蚊子、虱子及蜱虫等与蝙蝠有关的寄生

Nat-Commu:艾滋病毒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传播

  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样的病原体的传播常常是在试管中(即在二维细胞培养中)进行研究的,尽管它几乎不能反映人体中更为复杂的情况。而近日海德堡大学的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家团队利用创新的细胞培养系统、定量图像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探索了艾滋病毒如何在三维组织样环境中传播。研究人员的结果表明,这种组织结

蚊虫唾液蛋白辅助病毒传播

  蚊虫的唾液会影响病毒传播效率。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找到了一种伊蚊唾液蛋白AaVA-1,验证了其影响病毒传播的机制,为蚊媒病毒防控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思路。相关研究1月14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蚊虫叮咬哺乳动物时,病毒会随唾液进入人体皮肤,病毒感染免疫细胞并扩增,进而引起全身性感染

揭示植物病毒与宿主细胞间博弈新机制

  本报讯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Rosa Lozano-Duran研究组发现,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受体蛋白BAM1可促进细胞之间RNAi的扩散,揭示了BAM1在植物抗病毒免疫中的关键作用,为利用生物技术编辑该蛋白以提高作物对病毒抗性提供了可能。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双生病毒操控植物应激反应的新机制被发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率先发现双生病毒可以时空调节植物的应激反应,适时操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促进病毒积累和侵染的新机制。该研究为深入了解植物应激反应在病毒侵染中的调控以及抗病毒分子靶标的筛选奠定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e

微生物所合作在病毒介体昆虫植物三者互作研究中取得进展

  双生病毒(Geminivirus)引起的病害在最近20年间由局部发生的小病害衍变成目前全球性的最重要的植物病毒病害之一,危害玉米、小麦、棉花、木薯、番茄等重要作物和观赏植物,仅木薯每年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十亿美元之巨。同时双生病毒的介体昆虫烟粉虱(whitefly,Bemisia taba

中国科学家揭示植物病毒传播的秘密通道

  番茄是全世界广受欢迎的一种食物,每一个来到餐桌的番茄,都是逃脱于田间“超级害虫”的幸存者。科学家研究了50多年,对于田间这场“明争暗斗”有了越来越清晰的了解。6月13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刊登了来自浙江大学农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王晓伟教授团队的最新发现,予以番茄致命一击的植物双生病毒,会借助其

植物病毒传播新机制:天生携毒的“超级害虫”让番茄受灾

  番茄是全世界广受欢迎的一种食物,每一个来到餐桌的番茄,都是逃脱于田间“超级害虫”的幸存者。科学家研究了50多年,对于田间这场“明争暗斗”有了越来越清晰的了解。6月13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刊登了来自浙江大学农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王晓伟教授团队的最新发现,予以番茄致命一击的植物双生病毒,会借助其

Science:HIV家族树可揭示病毒传播机制

  HIV病毒非常善于躲避免疫系统的追踪同时也让HIV的疫苗研究停滞不前。这种“特异功能”或许也正可以成为HIV病毒的致命弱点。  最新一期的《Science》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分析了如何通过分析HIV病毒的家族进化树来研究病毒的传播扩散。HIV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变异速率很快。这就导致每一代的

植物病毒传播新机制:天生携毒的“超级害虫”让番茄成灾

  番茄是全世界广受欢迎的一种食物,每一个来到餐桌的番茄,都是逃脱于田间“超级害虫”的幸存者。科学家研究了50多年,对于田间这场“明争暗斗”有了越来越清晰的了解。6月13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刊登了来自浙江大学农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王晓伟教授团队的最新发现,予以番茄致命一击的植物双生病毒,会借助其

巨细胞病毒的传播途径

  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广泛,中国成人感染率达95%以上,通常呈隐性感染,多数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侵袭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产生严重疾病。病毒可侵入肺、肝、肾、唾液腺、乳腺其他腺体,以及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长期或间隙地自唾液、乳汁、血液、尿液、精液、子宫分泌物多处排出病毒。通常口腔,生殖

巨细胞病毒的传播途径

  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广泛,中国成人感染率达95%以上,通常呈隐性感染,多数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侵袭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产生严重疾病。病毒可侵入肺、肝、肾、唾液腺、乳腺其他腺体,以及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长期或间隙地自唾液、乳汁、血液、尿液、精液、子宫分泌物多处排出病毒。通常口腔,生殖

蛋白质突变“导致病毒传播”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齐昆古尼亚病毒的一个简单的蛋白质突变可以让它适应新的蚊子宿主,并传播到更多地区。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校进行的研究发现,该病毒外壳蛋白质的单个氨基酸突变可以帮助它适应新的蚊子宿主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这项发现发表在了上周(12月7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

我国首次发现双生病毒逃逸DNA甲基化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其他科研单位,首次发现植物病毒可以激活植物的DNA主动去甲基化机制来逃逸植物DNA甲基化介导的防御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教授周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揭示双生病毒致病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周雪平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PLoS Pathogens上发表论文,揭示了双生病毒致病新机制。该研究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梅玉振,通讯作者为周雪平。  双生病毒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一类植物DNA病毒,在番茄、烟草、棉花、玉米、小麦、豆类、木薯等经济和粮食作物上造成毁灭

HIV研究新进展:改造病毒蛋白抑制病毒传播

  澳大利亚一位科学家在16号表示他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在实验室将人类细胞内的艾滋病毒进行改造,使其对自身发起攻击。这是在寻求治愈艾滋病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进展。      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David Harrich表示,他把一个帮助HIV传播蛋白质进行了修饰,将之变成

-大脑靠运动-久坐不动是“杀手”

  神经学家格里高利·伯恩斯(Gregory Berns)指出,人类大脑本质上是一坨懒惰的肉。但如果带上与之相连的身体来一趟轻快的散步或慢跑,你会发现,肉脑犹如Lite-Brite光盒,霎时间发光发亮。  究竟是怎么回事?  “人体运动时,全身上下的血压和血流量增加,大脑也不例外。”伊利诺伊大学厄本

我国学者揭示植物病毒传播的“秘密通道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王晓伟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给番茄等植物“致命一击”的植物双生病毒,会借助媒介昆虫烟粉虱的繁衍,让其传播力倍增,因此,现有田间双生病毒防控策略和方法需要进行重大改进。相关论文于6月13日在线刊登于《美国科学院院刊》。  烟粉虱是一种“超级害虫”,它们“食路”极广,可以取食5

揭示SNARE蛋白协助细胞间和细胞内沟通新机制

  通过谷歌搜索“SNARE蛋白”,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神经科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Edward Chapman获得满屏的螺旋形分子的结构图。当这些蛋白抓住两个细胞的外膜时,它们缠绕在一起。他说,“如今,我们证实这种结构模型是错误的。需要对教科书进行调整。”  SNARE蛋白产生“

H4亚型禽流感病毒适应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团队在H4亚型禽流感病毒适应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预警预测方面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Avian-to-Human Receptor-Binding Adaptation by Influenza A Virus Hemagglutinin

中疾控专家:新型冠状病毒人际间传播能力不强

  引发重症肺炎并伴随肾衰竭的新型冠状病毒自去年9月在中东地区发现以来,迄今全球已确诊15例感染病例,死亡9例,病死率高达60%——  近日,香港一名机舱服务员回港后,出现咳嗽、发烧和头痛等症状,因其月初去过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地沙特阿拉伯,被怀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经证实只是患上季节性流感

Cell子刊:刘善虑博士发现IFITM抑制HIV细胞间传播的新机制

   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了一种特异性蛋白抑制HIV病毒传播的新机制,进而为控制HIV以及相关治疗打开了又一新途径。   正常人体细胞能够表达一类叫做干扰素诱导性跨膜蛋白(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s, IFITMs),具有抗病毒的活性;此前这类蛋白已经

微生物所等揭示植物基因沉默抵抗双生病毒新机制

  植物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和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GS)是其抵抗病毒以及其它外源基因入侵的一套基于核酸的免疫系统。该系统能够监测、发现并及时清除病毒或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产生对病毒等多种病原的抗性。近几年来,生物体如何在利用该机制抵抗病毒等病原入侵的同时,保持内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是一个热点科学

研究揭示帕金森可在细胞间传播并致神经细胞死亡

了解疾病的进展机制是找到治疗方法来阻止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如阿尔茨海默氏症等脑退化性疾病就是这种情况。经过几年渐进性的研究,现在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将重要的步骤拼凑到了一起,揭示了帕金森氏病(PD)在细胞之间传播并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的机制。他们的研究还揭示了

揭示免疫细胞“捕猎”运动机制

  人体白细胞会循着细菌分泌出的某种化学物质的气息,找到并且摧毁细菌。那么,这些免疫细胞是如何快速发现细菌进而找到伤口和感染的位置的呢?美国研究人员表示,在一种蛋白复合物的引导下,变形虫和哺乳动物的免疫细胞就会朝着其“猎物”进发。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理查德·弗特尔领

研究发现双生病毒调控植物免疫平衡实现全新生态功能

  传统种群生态学认为生物群落由捕食者(predators)、猎物(Prey)和竞争者(competitors)组成。寄生性病原,在生态学研究中常常被忽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的改变,生态学家开始重视这些病原,特别是媒介传播的病原的生态学功能,例如寨卡病毒和木薯花叶病毒,在全球入侵危害,影响全

水稻病毒经卵传播新机制被揭示

  19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锡锋研究团队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合作,揭示了水稻病毒经卵传播的新机制;这一发现在植保领域意义重大,为研究其他植物病毒的卵传播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为制定新的植物病毒控制策略指明了方向。   研究团队利用酵母双杂交、免疫荧

病毒传播途径

  1.水平传播  水平传播是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包括病毒从动物到人的传播。常见的水平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1)经呼吸道传播:病毒经空气、飞沫等吸入感染,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  (2)经消化道传播:病毒污染了食物和水源,经口食入而感染。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