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盲性眼病与心脏病和中风密切相关

“在过去的30年里,研究人员一直认为AMD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联系,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凿的数据。我们的视网膜团队通过聚焦于两种不同的AMD来回答这个重要的问题,这两种AMD可以通过先进的视网膜成像技术看到。我们发现只有一种形式的AMD,即视网膜下窦样沉积物,与高风险的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另一种形式的AMD,被称为窦样沉积物,与高风险的血管疾病没有紧密联系,”该研究的主要作者r·西奥多·史密斯博士解释道,他是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眼科教授。“如果眼科医生诊断或治疗某个人患有特定的视网膜下囊样沉积物形式的AMD,但他在其他方面看起来很好,这个病人可能有明显的未被发现的心脏病,或可能导致中风的颈动脉狭窄。我们预见,在未来,作为一种改进的护理标准,这类患者将被考虑早期转诊到心脏病专家那里进行评估和治疗。”AMD是导致65岁以上人群视力受损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它是视网膜中央区域黄斑受损的结果,黄斑负责阅读和驱动视力。早期黄斑变性的一种主要形式是......阅读全文

致盲性眼病与心脏病和中风密切相关

“在过去的30年里,研究人员一直认为AMD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联系,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凿的数据。我们的视网膜团队通过聚焦于两种不同的AMD来回答这个重要的问题,这两种AMD可以通过先进的视网膜成像技术看到。我们发现只有一种形式的AMD,即视网膜下窦样沉积物,与高风险的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另一种形式的

我国胚胎干细胞治疗致盲性眼病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目前有大约700万盲人。视网膜变性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致盲原因均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感光细胞的死亡,目前全球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多能干细胞由于可以高效定向分化,在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潜能,是国际上细胞移植治疗的热

AI医生诊断四种致盲眼病-准确率达专家水平

  7月21日,广州市海珠区松鹤养老院来了一位特殊的医生:“他”的身子方方正正,不会说话,做诊断的水平堪比临床经验三十年的老专家,速度却要快上几十倍。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原来,这是由广州眼科医生和科技企业研发、已在澳大利亚眼科医院“上岗”的“人工智能医生”。由于大量学习模仿了眼科专家的阅片诊断方

中国学者顶级期刊发文探讨老年致盲眼病早期干预

   日前,全球眼科领域顶级期刊《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以下简称PRER)在线发表了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教授徐和平及其研究团队的论文《老化视网膜中的免疫调控》。该论文通过探讨老化过程中视网膜的免疫调控,寻求老年性退行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理,尝试找

3期疗效显著!致盲性眼疾有望迎来新药

  开发治疗眼部疾病疗法的生物医药公司Clearside Biomedical今天宣布,该公司的first-in-class药物疗法CLS-TA,在非传染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患者中的关键3期临床试验上,取得积极顶线结果。  葡萄膜炎是一种影响眼睛的炎症,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大约

青光眼致盲原因被发现

在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课题资助下,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中峰教授、孙兴怀教授、杨雄里院士率领的视网膜研究团队,发现了青光眼视网膜胶质细胞激活新机制。目前该成果已刊登在最新的国际神经科学著名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 研究发现,青光眼所导致

“致盲气体”问题何在:确切原因仍然不明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聚焦去年6月发生的“医用问题气体致盲”事件:26名患者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因使用问题眼用全氟丙烷气体,部分患者单眼致盲;几乎同期,59名患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使用了同批次问题气体,其中有45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损害。  事发逾9个月后,在舆论的集中追问下,相关医院发出声明

新的致盲基因LCA5被发现

有望应用于失明的诊断与治疗  近日,荷兰遗传学家罗纳德·罗弗蒙和德国国立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一种控制视网膜疾病的基因LCA5,并且获得了这种基因是如何运行的证据。LCA5的发现是在失明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大进展,有望给眼盲的基因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的机遇。 勒伯尔先天性黑蒙(LCA)

青光眼致盲机制有新发现

  本报讯  (记者孙国根)经3年多研究,我国研究人员发现了青光眼视网膜胶质细胞激活新机制,为临床上防止青光眼恶化,以及有效阻止青光眼导致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死亡(失明)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最新一期国际著名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 该研究由复旦大学脑科

AI与医学融合:“致盲性眼底病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

  12月21日,第十届重大疾病防治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上展示了多项人工智能(AI)与医学融合创新成果。“致盲性眼底病人工智能辅助筛查系统”引起现场观众的极大兴趣。  据悉,该筛查系统由一台眼底相机、一台图像传输装置和AI诊断软件组成。使用时,由工作人员操作眼底相机为受检者拍摄眼底照片,通

J-Immunol:致盲机理研究进展助你找回光明

  近日,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引发失明的重要因子,其或为开发治疗失明的新疗法提供帮助,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老年性黄斑退化症(AMD)是西方国家引发个体失明的主要原因,其影响着大约5000万人的身体健康,曾有研

新视网膜细胞图助力精确治疗致盲疾病

  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AI)分析了单细胞分辨率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图像,创建了一个定位眼睛内每个亚群的参考地图,最终发现了RPE的5个亚群——一层滋养和支持视网膜感光器的组织。新发现将帮助科学家为特定的退行性眼病开发更精确的细胞和基因疗法。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

中外科学家合作发现致盲新基因

  近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祁鸣联络、组织国际科学家团队成功发现一种导致儿童失明的遗传新基因。研究人员表示,对该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遗传性失明患者的发病机理,为尽快探索出治愈该病的方法奠定基础。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   “我们通过人体基因图

先天型白内障的流行病学

  先天型白内障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但以往在我国还没有其患病率的统计。近年来通过致盲性眼病和遗传性眼病的普查,总结出我国先天型白内障的群体患病是0.05%(1:1918),低于国外(Francois,0.4%)的思病率。  由于本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从优生优育及防盲出发,要减少先天

简述先天型白内障的流行病学

  先天型白内障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眼病,但以往在我国还没有其患病率的统计。近年来通过致盲性眼病和遗传性眼病的普查,总结出我国先天型白内障的群体患病是0.05%(1:1918),低于国外(Francois,0.4%)的思病率。  由于本病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从优生优育及防盲出发,要减少先天

基因编辑治疗遗传性视盲

  科学家采用一项新型基因编辑技术,为因天生遗传疾病而注定致盲的老鼠带来了福音,成功提升了它们的视力。该疾病名为“色素性视网膜炎”,是人类视力丧失的常见病因。目前为止,该病无法治愈。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遭,科学家证明了他们能够有效地从基因组中“擦除”某些损伤——至少对老鼠管用,这是件相当了不起的大事

Am J Hum Genet:研究找到罕见致盲、致聋遗传病的基因突变

  日前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找到了导致一种罕见疾病的遗传因素,这种疾病会导致新生儿耳聋、失明、患白化病、骨头脆弱等。这种综合征叫做COMMAD,当小孩遗传一个基因(MITF)的两个突变(从父母处各遗传一个)时就会发生这种疾病,同时父母还可能由于另一种叫做华尔登布尔氏综合症2A的罕见遗传疾病而失聪。  

林浩添团队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7月16日,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66个获奖项目及个人受到表彰奖励。其中,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林浩添团队完成的“致盲眼病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体系的创研和应用”成果荣获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颁奖现场。主办方 供图林浩添团队合影

这些重点实验室都在浙医二院

  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重点实验室组建于1991年,依托于浙江大学肿瘤学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恶性肿瘤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恶性肿瘤的早期或无症状诊断;恶性肿瘤治疗新方法与抗肿瘤药物开发。  浙江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获批于2006年,实验室瞄准精准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承担了干细胞国

一项新研究或能帮助黄斑变性致盲患者恢复视力

  黄斑变性是导致50岁及以上人群失明最常见原因之一,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通过植入人工视网膜帮助失明患者恢复视力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但该方案是否可行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大脑是否能集成自然视觉和人工视觉信息。最近以色列和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大脑确实具备这种能力。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和

杨雄里:干细胞助视网膜病变致盲患者复明之路仍漫长

中科院院士杨雄里、苏国辉等接受媒体采访  “2017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于10月27至29日在广东省东莞市举办,中科院院士杨雄里、苏国辉等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以及北美、欧洲、东南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视网膜疾病的应对策略和其诊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眼底视网膜疾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称矫正近视隐形眼镜或可致盲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据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香港小孩喜欢佩戴的一款矫正近视的隐形眼镜,可能导致角膜炎感染,而角膜炎可能致盲。  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13日公布相关研究指出,过去10年,香港18岁以下人士被确诊为微生物致病的感染性角膜炎个案中,近40%与使用矫正近视镜有关。  中大指出,这

糖尿病患者为何易致盲?过半患者有糖眼

  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请关注——   糖尿病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对眼的各个部位都会造成病变,其中最常见的,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眼病与病程关系很大。另外,国际糖尿病研究资料也证实,患糖尿病8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与致盲率

  世界瞩目的WESDR(美国威斯康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病程大于15年的患者中,97%的Ⅰ型糖尿病患者、80%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和55%未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其中30%Ⅰ型糖尿病患者、10%-15%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和5%未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

应用新型光敏蛋白有望让盲人重见光明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动物实验中,通过使用新型光敏蛋白,可以将盲小鼠视力提高到相当于人类视力的0.3左右。这意味着,过去被认为患有不治之症的致盲性视网膜眼病患者,有望重见光明。相关研究成果4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教授沈吟为通讯作者。这一

北医三院回应气体致盲事件称:经排查诊疗行为符合规范

  针对有媒体报道“北医三院18人因问题气体致盲”事件,14日,北医三院发布情况说明称,经排查, 医院诊疗行为符合规范,气体购置使用环节均符合相关规定,手续齐备。而且,医院采购的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气体,是国内唯一获得注册证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  说明表示,2015年6月,北医三院眼科专

糖尿病殃及黄斑可致盲-如何拯救糖尿病患者视力

  如今糖尿病已经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病程的延长,并发症的威胁会越来越大。由于长时期血糖水平的改变,会导致眼底视网膜小血管的损伤,这种损伤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会有1/3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据中华医

专家:夏天谨防“红眼病”-有极强传染性

  6月6日是第15个全国爱眼日。专家提醒,夏天是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的流行高发期,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被感染。   贵阳市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龚力力说,“红眼病”因为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可谓眼科“瘟疫”。   据介绍,根据致病生物的不同,

德美发现遗传性眼病的基因性病因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近日发表公报说,其研究者与美国同行发现了导致色素性视网膜炎等遗传性眼部疾病的基因性病因。该成果有助于改善遗传性眼部疾病的治疗方法。   人类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可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们能接受外界光线刺激并产生电脉冲到达大脑,最终形成视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损

感染性眼病细菌学检查操作专家共识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直接影响到病原菌的检出率。规范的采集、运送、保存与处理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对于保证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以及医院感染监测重要的环节。 为准确检出病原菌,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