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修复生态、智慧建园

中新社西宁10月11日电 (记者 张添福)2021年10月,中国官方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目前,中国正式进入国家公园时代已满一年。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愈发呼之欲出,且通过生态修复和智慧园区搭建,不断保护“地球第三极”。打造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中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梳理中国第一批十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计划创建的十多个国家公园,三江源、祁连山、大熊猫、珠峰、羌塘等九个国家公园,位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副校长马洪波表示,按照中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相关方案,未来,中国将遴选50个左右的国家公园候选区,“也就是说,在中国现有约2750个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众多的自然保护地中,只有极少的‘幸运儿’才能升格成国家公园。”目前,在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满一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已完成试点任务,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已启动,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阅读全文

青藏科考: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如何助力?

执行2022年夏季科考任务的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分队,近日到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与阿里站科研人员座谈交流。 阿里站如何助力青藏科考?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阿里站站长赵华标表示,自第二次青藏科考

青藏高原所改进模型减小青藏高原蒸发预估误差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5_4782286.shtml   蒸散发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中碳循环和水热循环的关键过程,深刻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天气、气候和及亚洲季风系统演变。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寒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浅层土壤水状况反映了

“青藏精神”指引方向

  “希望你们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西藏拉萨启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参加科学考察的全体

青藏高原所基于遥感地温得到青藏高原气温递减率

  气温递减率是高山地区最常用的气温插值参数。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气温递减率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变化,但稀疏分布的气象站点难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温度递减率参数。虽然利用遥感地表温度估算气温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尚无研究定量评价利用遥感地温数据估算气温递减率的可行性及精度。  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

迈上青藏科考新征程

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60多年来,中国人对珠峰的攀登和探索从未止步。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可贵的是精神。”利用临时党组织开展实地党建活动,促进综合科考活动实现重大突破进展,是珠峰科考的优良传统。此次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任务实施开始,科考队在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办

正在破译的“青藏密码”

  青藏高原为什么变绿,是不是生态趋好的信号?冰崩的成灾机制是什么,可否科学预警?冰川消融增加了多少水资源,对“亚洲水塔”弊大还是利大?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哪个先隆升,给生物演化带来怎样的影响?……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我国时隔40多年再次启动青藏高

致敬青藏科考 致敬不懈攀登

  五四青年节这天,遥远而神秘的世界屋脊传来捷报:一群年轻的科考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巅峰使命”。自此,已经持续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科研的标尺上划出崭新刻度。  2017年是此次青藏科考初始之年。作为新华社记者,我们跟随科考队挺进羌塘无人区。我有幸采访、见证了科考的起步、记录

遇见科学,遇见青藏高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640.shtm走进找不到北的古地磁小屋、破解青藏高原“岩石密码”、穿越跨越百万年的化石长廊......5月14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高原所)公众科学开放日在北京、拉萨和青藏高原所

青藏高原所发现森林更新可以记录青藏高原冰川变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脉是全球中低纬度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为亚洲多条大河(雅鲁藏布江、长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难以到达,高原地区的冰川观测资料不仅少,而且时间也很短。数据匮乏限制了人们对长时间尺度上(几十-几百年)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  在青藏高原南缘喜马拉

青藏高原所在青藏高原物候变化研究中获新进展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为第一署名单位的通讯论文No evidence of continuously advanced green-up dat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ver the last decade。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