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穷二白”到院士摇篮

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创建七十年暨徐如人院士、沈家骢院士执教七十年庆祝大会30日在长春举行。据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培养的院士就有13位,可谓“院士摇篮”。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是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52年,由老一代化学家蔡镏生、唐敖庆、关实之、陶慰孙等人创建。2001年,五校合并后的新吉林大学重组化学学院,2018年,理论化学研究所并入化学学院。 70年筚路蓝缕,如今的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桃李满天下。1952年,化学系仅有4个专业、26名教师和100名本科生,2022年,化学院已有19个本硕博专业、325名老师和1113名本科生、1689名研究生。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是中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吉林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A级学科,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22年3月全球ESI化学学科排名中,吉林大学位列第23位。 在培养大批国家需求人才的同时,吉......阅读全文

院士编化学科普书全国免费发行

昨天,历时6年打造的《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科普片及科普书在清华大学首发。这套作品由多位院士和专家学者编写,将面向全国的高中和高校无偿发行2万套。 本套科普作品由43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同倡议,于2010年启动。编写工作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担任总策

吉林大学庆祝地学学科创建70周年

  5月23日,吉林大学地学学科暨原长春地质学院创建70周年庆祝大会日前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大会以“与光荣同行”为主题,回顾了70年来吉林大学地学人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服务国家使命征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庄严古朴的吉林大学地质宫前,该校校友代表、各界嘉宾参加了庆祝活动。  70年前,新中国百业待兴

从“一穷二白”到院士摇篮

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创建七十年暨徐如人院士、沈家骢院士执教七十年庆祝大会30日在长春举行。据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培养的院士就有13位,可谓“院士摇篮”。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的前身是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52年,由老一代化学家蔡镏生、唐敖庆、关实之、陶慰孙等人创建。200

程耿东院士当选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主席

  6月18日,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学部工程力学系程耿东院士在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换届选举中最高票入选为学会执委,并在新一届执委会会议上被推举为学会主席。此次程耿东院士当选学会主席,是首次由亚洲学者当选为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主席。  国际结构与多学科优化学会是世界结构与多学科优化领域学者的顶级学

加盟母校!中科院院士,受聘985

据吉林大学新闻网消息,为推动化学一流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吉林大学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领域发展,8月20日下午,吉林大学校友马於光院士杰出外聘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中心校区鼎新大讲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马於光出席活动。仪式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吉林大学举行数学学科创建70周年庆祝大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261.shtm

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会议在吉大召开

  由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主办、吉林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化学会协办的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会议12月17日在吉大中心校区开幕。孙家钟、汪尔康、杨裕生、田中群、冯守华、万立骏等6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各行业从事电化学和相关研究、开发、应用工作的海内外华人专家、

吉林大学于吉红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近日,欧洲科学院(Acadamia Europaea)发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吉林大学于吉红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Acadamia Europaea)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与欧洲各国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并于1988年成立。作为国际上学术领域

吉林大学科研人员成功提取抗菌肽让林蛙皮变废为宝

   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滕利荣团队将林蛙皮变废为宝,从中提取出林蛙抗菌抗病毒活性因子——林蛙抗菌肽,该物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该技术成果已成功转化,年产值突破2亿元。  林蛙是一种东北特产,长期生长在山高林密的高寒山区,为了抵御寒冷潮湿环境下有害因子的侵蚀,林蛙的皮肤组织中会生成抗

人才辈出!院士、长江、杰青等一干人才缘何出自这些学校

  大学之大,首在育人。  在双一流时代,育人才成为大学最核心的功能。 高校中各行各业杰出校友的人数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而这也是高校区别于科研机构的重要因素。  近日,青塔数据分析团队对中国最顶级的科学家的本科教育背景进行了统计,从中一起看看他们都来自哪些高校。这些科学家群体

一流学科建设的“院士视角”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对于很多国内高校而言,2017年9月2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很多高校的发展道路由此改写—— 一个巨大的机遇摆在了它们面前,与此同时,与机遇相伴的挑战也成为了它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近日,作为“一流学科”建设

院士教授跨学科深度对话环境雾霾

  5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上海论坛特别专场——“雾霾笼罩下的中国和亚洲”跨学科学术报告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气象学家秦大河院士、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和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就当前的雾霾问题展开了深度的对话,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给出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建议。   在这次对话中,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认

韩启德院士:学科交叉研究不是做“拼盘”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对医学的交叉研究萌发了兴趣,刚好在2000年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合并之时,王选院士希望我做一件事——推动北大一些学科的交叉研究。在他的鼓励下,我在校长办公会上自告奋勇负责组织学科交叉研究。当时的我们满怀一腔热血,同仁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取得了一些不错的前沿交叉成

心有大我-砥砺前行——记吉林大学化学教师团队

  北京4月24日电  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黄大年一样,怀揣着科技报国的梦想,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以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态度,奋斗在科学研究第一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他们以学生为本,苦练教学基本功,立德树人,精心哺育桃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专业

于吉红院士获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于吉红教授获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9月10日赴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9月8日下午,吉林大学副校长蔡立东一行来到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欢送于吉红赴京参会。蔡立东代表学校向

新增院士名单公布-交叉学科发展处境尴尬

  虽然李最雄几个月前就知道自己这次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失败,但近日2009年度新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公布后,他还是很关注地到网站上浏览了一下。在他申报的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有6名新院士当选,他都不太熟悉,就如同在这个领域,别人也不熟悉他一样——这次,他在第二轮落选的理由是所申报的专业领域不合适。

著名医学科学家吴阶平院士逝世

1917年1月22日—2011年3月2日;享年94岁  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十一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

吉林大学科学家从向日葵花盘提取出抗痛风有效成分

   7月4日电,记者近日从吉林大学了解到,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小波团队从向日葵花盘提取出抗痛风有效成分。这一成果已在《医药卫生》等国内专业医学刊物发表,并获得两项国家发明ZL。  痛风是由于人体内嘌呤物质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

光谱/质谱分析化学-通过学科交叉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环境科学中的科学家们都已经认识到分析化学的重要性。对原子/分子的识别是解释生物分子的功能、材料性能和标靶分子的环境行为的基础,适于特定体系和特殊样品的光谱/质谱分析方法学的研究将推动生命、材料和环境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时带动光谱/质谱分析化学自身的不断完善。 

于吉红院士获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

   近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遴选出2017年度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Distinguished Women in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Award),全球12位女性科学家获此殊荣,吉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于吉

这个暑假,让化学与多学科“交谈”

 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化梦为翼”暑期学校现场 钱澄摄“学科交叉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是科学时代不可替代的研究范式。”日前,在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化梦为翼”暑期学校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子建表示,化学是一门重要学科,能筑就学科交叉融合的“立交桥”。本世纪以来的诺贝尔化学奖有20项,其中10项授予

杨帆:用艺术方法做化学科普

  2011年,内蒙古师大附中毕业生杨帆的高考化学拿到了满分,可他却早早选择了做一名艺术考生,最后顺利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学习电脑动画。杨帆的选择的确有些不按常理出牌,“其实,这只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偏见,谁说艺术生就不可以拿高分,就不可以喜欢科学”。事实上,杨帆不但喜欢化学,毕业后的他正用影视的

如何做好学科交叉?3位院士分享心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176.shtm ■本报记者 冯丽妃 自21世纪以来,诺贝尔奖跨学科成果占半数以上。交叉科学已经成为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一个重要基础,学科交叉融合不但形成了前沿研究热点,还成为诸多领域颠覆性技术

曹雪涛院士:让医学科研促进国民健康

医学科学研究必须要瞄准当前国民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去解决其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主动为国家分忧,促进国民健康发展。10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曹雪涛院士在第二届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峰会上如是说。 为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医学科学界在学科发展、理论创新等方面的了解,中国

祝贺!6位华人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和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Medicine,NAM)公布了2020年新当选的院士名单,梁锦荣、李飞飞、刘如谦、宋红军、庄小威当选,王辰院士当选外籍院士。祝贺他们!  Kam W Leong(梁锦荣),美国工程院院士、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24位院士出席,202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在武汉举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419.shtm“分子聚合聚集,科技自立自强。”10月14日,202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在武汉举行,大会由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主办。本次报告会有24位院士出席,600

第十三届固态化学和无机合成学术会议在长春召开

  8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办、吉林大学协办的第十三届固态化学和无机合成学术会议在长春召开。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长春应化所张洪杰院士做大会开幕致辞。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常务副主任梁文平教授在大会上发表讲话。长春应化所所长安立佳在大会上致辞,对参加本次学术会

李德毅院士:跨学科脑研究有助打破“生殖隔离”

  凡是悠久强大的学科,往往壁垒森严,存在“生殖隔离”现象。从1956年意大利青年讨论怎样用机器模拟人的智慧开始,人工智能和脑认知科学研究就一直犹如两条平行线,没有实质性的交集。  “我们搞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应该跟脑神经科学家、生命科学家做学科交叉,使同一个人成为两个不同领域的专家,这才是真正的‘交

院士开讲!学科学,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成长的摆渡人,是新时代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筑梦者和引路人。2022年暑期,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合作启动了“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北京和11个中国科学院地方分院系统所在城市,每年暑期将组织12期“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教师培训活动,旨在帮助参训教师

郭应禄院士:男科理应成为一门单独学科

   “缺乏专业设置,缺乏专业队伍,缺乏专业医生。”在5月30日举行的“2015创普健康男科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张志超教授对国内男科医生现状进行如上总结。  事实的确如此。长久以来,男科在我国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常常被划分在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精神科等科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