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限制酶对DNA的多态性的检测方法介绍

DNA的多态性虽可通过DNA测序检出,但用限制酶消化却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1.RFLP由于碱基的变异可能导致酶切点的消失或新的切点出现,从而引起不同个体在用同一限制酶切时,DNA片段长度出现差异,这种由于内切酶切点变化所导致的DNA片段长度的差异,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porphism, RFLP)。RFLP反映了常见的个体间DNA核苷酸的可遗传性变异,它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RFLP可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出。用Southern杂交检出RFLP时,如探针跨越切点,则被切开的两个片段均可与探针杂交,从而显示两条杂交带。2.两点RFLP(1)点多态(point polymorphism):是由于单个或少数碱基的改变引起酶切点的出现或消失所致的RFLP。上述的RFLP即属于这一类。它们属经典的RFLP。在人类基因组中已发现数以百计的此类多态位点。(2)数目变异......阅读全文

使用限制酶对DNA的多态性的检测方法介绍

DNA的多态性虽可通过DNA测序检出,但用限制酶消化却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1.RFLP由于碱基的变异可能导致酶切点的消失或新的切点出现,从而引起不同个体在用同一限制酶切时,DNA片段长度出现差异,这种由于内切酶切点变化所导致的DNA片段长度的差异,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

DNA的多态性的检测方法介绍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一个人的两套单倍体DNA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每100-500个碱基对就有一个是不相同的。换言之,如果把两套基因组DNA(各3.2×109bp)排列起来,那么平均有1000万处不同,它们多位于内含子序列中。实际上,除单卵双生子外,人群中没有两个个体的基因组DNA是完全相同的。

DNA限制酶的功能和作用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下简称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细菌、霉菌等)中。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是特异性地切断D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分子手术刀”)。发现于原核生物体内,现已分离出100多种,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这种酶。是重组DN

限制酶切割双链DNA的方式

限制酶切割双链DNA的方式有两种,产生的末端也有两种:第一种是交错切割,即两条链的切点不在同一水平而是相隔数个碱基,故断口产生两小段自身互补的单链,这种末端容易互补连接,称为粘性末端(cohesive terminus);第二种为平整切割。

关于DNA标记的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介绍

  CAPS技术又称为PCR—RFLP,它实质上是PCR技术与RFLP技术结合的一种方法。CAPS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己知位点的DNA序列资源设计出一套特异性的PCR引物(19—27bp),然后用这些引物扩增该位点上的某一DNA片段,接着用一种专一性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所得扩增产物,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高变区DNA与DNA指纹

人的卫星DNA 或称随体DNA 是由一些短的DNA 片段(10bp 左右)多次重复所构成的。重复片段的组成和拷贝数在不同的个体及基因组的不同位置上不一样。提取不同个体的基因组DNA 后,用其切点能识别序列为4 个碱基而又不切割该重复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在重复片段的两侧切割基因组DNA ,然后将样品进行

酶多态性介绍

中文名称酶多态性英文名称enzyme polymorphism;multiple forms of an enzyme定  义在单一物种中天然存在的、具有相同酶活性的多种蛋白质形式。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酶(二级学科)

DNA作图实验——限制酶部分消化

实验材料DNA试剂、试剂盒限制酶缓冲液仪器、耗材电泳仪实验步骤1.  用低频率切割的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完全消化DNA。2.  用32P末端标记消化产物,5’末端可先用小牛肠碱性磷酸酶处理。3.  用T4多核苷酸激酶进行标记。4.  3’末端可先用大肠扞菌DNA聚合酶ⅠKlenow片段或T4 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检测方法

DNA的多态性虽可通过DNA测序检出,但用限制酶消化却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1.RFLP由于碱基的变异可能导致酶切点的消失或新的切点出现,从而引起不同个体在用同一限制酶切时,DNA片段长度出现差异,这种由于内切酶切点变化所导致的DNA片段长度的差异,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

限制酶使用说明

一、分类目前,已被发现的限制酶,根据其反应的必须因子和切断点等特性,被分为以下三大类:类 别反应必须因子切 点酶 例        I 型    s-腺苷基蛋氨酸、ATP、Mg2+    识别部位和切点不同,切断部位不定    EcoB、EcoK       II 型    Mg2+    切断识别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习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   [实验原理]   1.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 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它可分为三类: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它可分为三类: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用且依赖于ATP的存在。Ⅰ类酶结合于识别位点并随机的切割识别位点不远处的DNA,而Ⅲ类酶在识别位点上切割 DNA分子,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基本介绍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 LP )简称PCR-RFLP 分析。它主要是设计适当的扩增引物,使扩增片段包括一个或数个多态性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在PCR 扩增后用该限制酶切割PCR 产物,根据电泳后酶切(Amp-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类型介绍

  一类是由于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上发生了单个碱基突变而使这一限制性位点发生丢失或获得而产生的多态性,故称之为点多态性(point polymorphism )。这类多态性实际上是双态的,即有(+ )或无( -)。另一类是由于DNA 分子内部发生较大的顺序变化所致。这一类多态性又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由

什么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中文名称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英文名称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定  义不同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组DNA经同样一种或几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所产生的DNA片段的长度数量各不相同的现象。各自有其独特的电泳图谱,反映出个体和种群间基因组DNA

酶的多态性

酶的遗传多态性表现为许多酶都在存在同工酶的现象。同工酶(isozyme或isoenzyme)是指分子结构不同的酶,可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这类酶称为同工酶。同工酶不仅可存在于不同个体。也可存在于不同的组织中,甚至在同一细胞的不同细胞器中有同工酶。

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处于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2种以上的基因型。在人群中,个体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差异性称为基因(DNA)的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这种多态性可以分为两类,即DNA位点多态性(site polymorphism)和长度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由DNA 的多态性,致使DNA 分子的限制酶切位点及数目发生改变,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时,所产生的片段数目和每个片段的长度就不同,即所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导致限制片段长度发生改

DNA多态性的概念

DNA多态性是指群体内某个基因座存在2个或多个等位基因形成而造成的同种DNA分子的多样性,是单一基因座等位基因变异性在群体水平的体现。凡在群体中出现频率大于1%的变异体,不论其是正常还是致病性,称多态性;频率低于1%的变异体,则考虑为突变。

DNA多态性的概念

DNA多态性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产物大多数是一致的,但每个个体在遗传上还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从本质上讲是DNA碱基顺序存在的差异,它是通过用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的基因组DNA出现不同长度的片段而被发现的,并通过孟德尔方式遗传,称为DNA多态性。

DNA多态性的概念

DNA多态性是指群体内某个基因座存在2个或多个等位基因形成而造成的同种DNA分子的多样性,是单一基因座等位基因变异性在群体水平的体现。凡在群体中出现频率大于1%的变异体,不论其是正常还是致病性,称多态性;频率低于1%的变异体,则考虑为突变。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实验原理]1.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 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它可分为三类: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用且依赖于ATP 的

关于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它可分为三类:Ⅰ类和Ⅲ类酶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中兼有切割和修饰(甲基化)作用且依赖于ATP的存在。Ⅰ类酶结合于识别位点并随机的切割识别位点不远处的DNA,而Ⅲ类酶在识别位点上切割DNA分子,然

质粒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特性掌握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原理和方法并理解限制性内切酶是DNA重组技术的关键工具。相关基础知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特异性核酸序列的DNA水解酶。它是基因工程中用于体外剪切基因片段的重要工具酶。上世纪七十年代,当人们在对噬菌体的宿主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技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指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本实验是掌握DNA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技术。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技术[实验原理]1.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 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

Southern-blot对动物细胞基因组DNA中小卫星多态性的检测

实验概要本实验介绍了动物细胞基因组DNA中小卫星多态性Southern blot检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核酸杂交检测技术(Southern blotting技术)、核酸探针的标记技术、小卫星DNA多态性检测分析技术(DNA 指纹图谱技术)和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实验原理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包括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主要类型介绍

一类是由于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上发生了单个碱基突变而使这一限制性位点发生丢失或获得而产生的多态性,故称之为点多态性(point polymorphism )。这类多态性实际上是双态的,即有(+ )或无(- )。另一类是由于DNA 分子内部发生较大的顺序变化所致。这一类多态性又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由于D

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一、原理限制性内切酶和基因载体是DNA重组技术中的两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限制性内切酶是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的能够分解外来DNA的核酸酶。与核酸外切酶相比,该酶可从DNA双链内部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处将DNA双链切断,产生带有粘性或平头末端的DNA片段。把要克隆的外来DNA和载体DNA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

根据酶的多态性产生原因介绍

根据酶的多态性产生原因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多座位同工酶(multiple loci determining isozyme):是指由不同基因座位决定的同工酶。例如乳酸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有A、B两种亚基,分别由LDHA基因(定位于11p15-p14)和L

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限制性内切酶可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位点上并在此切割双链DNA。绝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识别长度为4、5或6个核苷酸且呈二重对称的特异序列,切割位点相对于二重对称轴的位置因酶而异。一些酶恰在对称轴处同时切割DNA双链而产生带平端的DNA片段,另一些酶则在对称轴两侧相对的位置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