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穆荣平:科学地讲科学,才能赢得公众信任

日前,一份名为《科研之信:公众注视下的科研人员》显示,中国受访科研人员认为,科研关注度的提升能够在“增进社会效益”(55%)、“影响政策制定”(48%)以及“提升科研质量”(47%)三个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但“公众对于科研和科研开展方式的理解不足”(52%)也让其感到担忧。 对于科学的社会公信力面临的现状,以及公众信任对科学本身的影响,《中国科学报》专访了“科研之信”报告的参与者、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他提到,科学家想要维护科学的社会公信力,要科学地讲科学,实事求是,不言过其实。 理解是信任的前提 《中国科学报》:近些年,科学界经历的哪些变化有可能会对科学的社会公信力产生影响? 穆荣平:科学知识的内容在变化。科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化,比方说量子通信,就连物理专业的人都不见得完全听得懂。科学研究如果想要得到大家的信任,最基本的是要让大家理解。 现在很多人在谈“开放科学”,主要讲的是......阅读全文

穆荣平:科学地讲科学,才能赢得公众信任

日前,一份名为《科研之信:公众注视下的科研人员》显示,中国受访科研人员认为,科研关注度的提升能够在“增进社会效益”(55%)、“影响政策制定”(48%)以及“提升科研质量”(47%)三个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但“公众对于科研和科研开展方式的理解不足”(52%)也让其感到担忧。 对于科学的社会公信力面

穆荣平:科学地讲科学,才能赢得公众信任

  日前,一份名为《科研之信:公众注视下的科研人员》显示,中国受访科研人员认为,科研关注度的提升能够在“增进社会效益”(55%)、“影响政策制定”(48%)以及“提升科研质量”(47%)三个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但“公众对于科研和科研开展方式的理解不足”(52%)也让其感到担忧。  对于科学的社会公信力

日本科学界反思如何重获公众信任

  日本科学委员会主席大西隆希望科学界能为公共事务提供更多建议。 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部的9级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和核电站事故,给日本社会造成沉重打击,也严重挫伤了公众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信任。灾难之后如何重获公众的信任是今天日本科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

广州分院举办公众科学日 助力公众“玩转”科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44.shtm5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活动以“遇见科学,预见未来”为主题,设计了科普报告、科普集市、科学图片展等多种形式,集中向公众展示了广州分院系统研究所相关科普知识

科学走下“神坛”引爆公众科学日

  今天的北京气温骤降,阴雨袭来,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天文爱好者的热情。上午9点,国家天文台的大门前已排起长龙——这是一年一度的“科普盛宴”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上千名来访者到此一探宇宙之美,感受科学魅力。  5月19日、20日,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所属120个院属科研单位“

食品安全:“信任危机”还需科学化解

应科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对如今的食品行业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信任危机”。    在日前召开的“2012国际食品安全论坛”的主会场上,来自全球最为权威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专家们,共同探讨的话题并非前沿技术,而是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问题。     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从企业的过程控制到构建

《公众科学素质测评指标框架》发布

11月30日,以“提升科学素质 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2021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京举办。大会发布了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委会2021形成的主要工作成果《公众科学素质测评指标框架》,旨在服务、指导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开放、信任、合作”的态度,对公众科学素质进行科学测量和精准施策。公众科学素质的测

聚焦“科学教育与人类未来” 促进公众科学素质

全球知识鸿沟和发展鸿沟仍然存在,放眼未来,深化务实合作,采取有力的行动,提升世界公众的科学素质是全球科技领域共同应对人类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9月17日举行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表示。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国家整体素质和人的全面发

答疑!甲流高发,公众如何科学应对?

  答疑!甲流高发,公众如何科学应对?  中国疾控中心流感监测显示,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流感活动水平上升,在流行的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什么是甲流?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得了流感应该如何治疗?如何科学预防流感?记者采访疾控专家和传染病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什么是甲流?  陕西省疾控中心

中国科学家将向公众公布科学咨询报告

  中国科学院和其他机构提供有影响力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正在酝酿一场变革,以使其为中国政府提供更好的建议,并更多地引导公众行为。   其中一个重要设想就是公开其咨询报告的内容。“今后中科院的咨询报告,只要不是涉密的,都要向公众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上个月(4月15日)举办的一场高规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起步早、投入大,在加强污染源日常监管、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方面,得到了国家和省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但是,根据群众不断反映,部分污染源特别是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系统,时常出现脱机死机、数据不准等问题,导致有的地方污染源超标排放、超容量排放,直接造成环境污染。2015年4月1日

“爱科学 向未来”——化物所公众科学日带来哪些新玩意?

  为了向社会全面展示我所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5月21日,大连化物所第23届公众科学日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同时也是中科院第18届公众科学日和大连市科技活动周活动的组成部分。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活动继续以“云上”直播的方式向公众开放。  今夜,我们关心科学 

中科院理化所公众科学日:感受科学的“魔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47.shtm“它为什么能跑那么快?”5月13日,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大厅里,一个小男孩拿着竹镊子夹起冒着“白雾”的小方块,小心翼翼地放在磁铁“轨道”上,只轻轻一拨,小方块便如过山车一般顺着

林群:当前公众科学热情不高该怪科学家

林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我国科研项目投入虽然很大,但却唯独少了科普经费。目前科学家从事科普只是尽义务,很难申请到经费。科普教育还要依赖大科学家。当年华罗庚做讲座,全国有百万人在听,我做讲座就只有几十个人,这就是差距。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   

食品安全信任调查:96.22%受访者存信任危机

  近一段时间,食品安全事件多发,不断挑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底线。《法制日报》视点新闻部联合搜狐网站,对食品安全信任危机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96.22%的人对食品安全存有信任危机。   超8成人:   监管不力致食品安全事件高发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多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评论:转基因纷争凸显公众科学精神匮乏

如果你想在饭桌上吵架,或让大家陷入尴尬的沉默,可以聊聊转基因。前几天《自然》旗下一本杂志发表的《转基因食品公众认知:中国消费者调查》显示,中国公众挺转、中立和反转比例分别为11.9%、46.7%和41.4%。 围绕转基因的纷争,显示出我们民族还相当欠缺科学精神,具体说来,分三个方面。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中科院计算所公众科学日:科幻点燃科学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43.shtm5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一层大厅里挤满了人,很多人手里一把折扇,折扇的正面是红色,代表0,写着“神计”,背面是蓝色,代表1,写着“妙算”。这把折扇是计算所为第19届公众开放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将在北京举行

9月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宣布,本月17日至19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将首次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多个相关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科技类非政府组织以及科技传播行业组织、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商业界人士共同参与大会。与此同时

2021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闭幕

   11月29日至12月3日,2021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于在北京采用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举办。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在闭幕致辞中表示,应加快推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建设,进一步搭建公众科学素质交流合作的全球平台和有效机制,切实促进全球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为有效解决诸如气候变化、公共卫

科技观察:大人,公众科学日里的尴尬存在

   我是个大人,一个没带孩子的大人。没带孩子,我发现自己成了中科院公众科学日上尴尬的存在。  14日上午,我站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科普展厅的风洞模型旁,尽可能探着身子听工作人员讲解。身后有家长说:有大人挡着,孩子看不了。我忙站到一边,把身后的几个小孩子扒拉到跟前。  在一片混乱中,工作人员说了什么,

英公众与科学家爆发“转基因冲突”

英国的一块转基因试验田日前遭到抗议者的破坏。 一位抗议者在试图破坏英国洛桑研究所位于哈普敦的一块转基因(GM)小麦田后于5月20日被警方逮捕。  洛桑研究所的公关主管Darren Hughes表示,这次袭击损坏了栅栏,以及环绕小麦试验田周围的一些“缓冲带”农作物,但对试验田的破坏“尚

Harald Fritzsch:科学若不为公众所知,会很危险

  71岁的弗里奇是一名粒子物理学家兼科普作家,为研究者们谱写了一段“从科普到科学”的佳话。他表示在欧洲,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似乎在下降。如果科学不为公众所知,就会慢慢萎缩;如果无法引起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不仅无法吸引足够多优秀人才加盟,政府投入也可能缩水。弗里奇与中国学者交流  71岁的德国粒子物理学家

公众科学日 来昆明植物所“植”面神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92.shtm探寻种子的神奇力量、识别毒蘑菇、发现“藓”为人知的秘密、体验植物化学的无所不能……5月13日至14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第19届公众科学日如期举行。活动以“植”观世界“植”面神奇为主

科普知识惠及公众 “金钥匙”叩开科学之门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 一把叩启科学之门的“金钥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17日上午,全国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全国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活动”是2009年科技活动周的一项重要内容。科研机构和大学利用科研设施、场所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让科技进步

广州健康院公众科学日:爱上生物,探索未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838.shtm5月13日至14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健康院)以“科学一起嗨!爱上生物,探索未来”为主题举办2023年公众科学日活动。广州健康院党委书记段子渊在开场动员中

公众科学素质建设促进“双碳”目标落地生效

  12月3日,由中国科协主办、光明网承办的2021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公众科学素质建设与绿色发展”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七位知名中外专家齐聚一堂,探讨如何通过公众科学素质建设,促进“双碳”目标落地生效,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次论坛以“提升公众素质,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围

科学家扮商人难以让中国公众信服

中国科学家通常受到公众尊敬   中国的年度科学传播报告说,公众对在广告中做出某种主张的科学家普遍不信任。   将近90%的北京调查受访者表达了对于出现在消费产品广告中的科学家的信誉的怀疑,而将近1/3的被调查者说“完全不相信”他们。   然而,对于北京、石家庄和成都市的1

科学家指控欧洲病毒学协会误导公众

   JoséManuel Barroso图片来源:欧盟委员会   近日,来自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多名科学家在提交给欧盟委员会主席José Manuel Barroso的信中写道,欧盟议会需要过问关于危险病毒风险—效益研究的争论,并应该对该领域研究启动风险—效益分析。这封信指责欧洲病毒学协

美科学基金会欲向公众征集想法

  你有个或许会改变世界的点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洗耳恭听。 这个位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拥有78亿美元经费的研究机构已从科学家那里获得了很多好的研究计划。虽然这已经超出了其能资助的范围,但NSF官员担心他们可能仍在错失一些重要的事情。为此,今年秋天,他们将为公众提供一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