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南亚黑碳气溶胶加速青藏高原冰川物质亏损

......阅读全文

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大气和冰川中黑碳来源研究获进展

  8月23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康世昌课题组与瑞典斯特哥尔摩大学合作研究论文Sources of black carbon to the Himal

西北研究院等青藏高原黑碳气溶胶来源研究获进展

  黑碳是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仅次于CO2的大气升温因子,具有强烈吸光性。当黑碳气溶胶沉降到冰川、积雪、海冰等冰冻圈表面后,将降低雪冰表面的反照率,加大雪冰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一步加速冰冻圈消融,对区域气候和水循环带来影响。  青藏高原毗邻南亚黑碳高排放区,已有研究发现,南亚黑碳气溶胶

徐柏青小组:黑碳沉降导致青藏高原雪融加速

印度洋上空的污染物对亚洲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化负有直接责任——这是来自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一个研究组的结论。这篇题为《棕色云增暖南亚》(Brown haze ‘heating up’ South Asia,《自然》2007年8月)的论文曾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中国科学家近年对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进

青藏高原冰川反照率降低会加速冰川消融

  青藏高原发育有大量冰川,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亚洲数条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恒河等)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冰川正在发生消融,表现为冰川末端退缩以及冰川物质亏损,并对周边河流径流、人均水资源量等产生深刻影响。冰川退缩主要受到气候变暖及降水的影响;冰川表面反照率降低可导致冰川表面短

第三极碳质气溶胶含量水平、时空变化和来源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康世昌团队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山大学等合作,系统研究了第三极及其周边区域碳质气溶胶的含量水平、时空变化和来源,并重点分析了黑碳(EC或BC)的吸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碳质气溶

青藏高原冰冻圈吸光性杂质及其影响研究获进展

  大气中吸光性气溶胶(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能够加热大气层,导致区域和全球变暖,加剧冰冻圈消融。雪冰中吸光性杂质也被认为是近期青藏高原冰冻圈加速消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影响程度和空间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

青藏高原冰冻圈吸光性杂质及其影响研究获进展

  大气中吸光性气溶胶(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能够加热大气层,导致区域和全球变暖,加剧冰冻圈消融。雪冰中吸光性杂质也被认为是近期青藏高原冰冻圈加速消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影响程度和空间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

青藏高原所揭示南亚大气气溶胶中生物质燃烧的影响

  生物质燃烧是大气碳质气溶胶和温室气体等的最主要来源之一,能够显著影响区域乃至全球尺度的大气化学组成。青藏高原毗邻的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等地区是北半球生物质燃烧最强烈的区域之一。生物质燃烧不仅对当地气候、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干扰,还可以通过大气环流对青藏高原冰冻圈产生深刻影响。由于缺乏系统的观测,南亚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雪冰中“糖”含量影响因素

  日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院士课题组与合作者一起,在藏东南地区冰川雪冰中左旋葡聚糖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面获新进展。相关论文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上。  青藏高原地区冰川雪冰中左旋葡聚糖含量主要受到了生物质燃烧排放源、烟尘气溶胶传输过程中的沉降和降解

化学指纹揭示喜马拉雅冰川融化元凶

  一项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显示,被认为导致了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冰川加速融化的碳黑粒子,主要来自印度次大陆北部和中国的化石燃料燃烧。研究人员指出,发现这些粒子的来源有助于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污染缓解措施。  目前,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许多冰川正在变薄,因此几十亿依赖季节性冰川融水的人可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