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主龙型类在二叠纪已经能够半直立行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93.shtm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俊团队报道了一件二叠纪末期约2.52亿年前的小型主龙型类(Archosauriformes)化石,被命名为高昌醒龙(Vigilosaurus gaochangensis)。冠群主龙类(crown-group archosaurs)在中生代开始繁盛,并演化出包括鳄鱼、恐龙、翼龙、鸟类等丰富的类群。主龙类的演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飞跃,即由原始的类似蜥蜴的贴地爬行运动方式演化出善于奔跑的四肢直立运动方式。这个变化为主龙类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从而导致辐射演化,包括后期鸟类演化出飞行都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但这个变化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却一直没有定论,之前有学者认为,由爬行到直立的变化在主龙类和哺乳动物中独立出现,可能是对三叠纪时地球升温事件的适应,但近年来对二叠纪末期一些足迹的研......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主龙型类在二叠纪已经能够半直立行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93.shtm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俊团队报道了一件二叠纪末期约2.52亿年前的小型主龙型类(Archosauriformes)化石,被命名为高昌醒龙(Vigilosau

美研究称人类祖先直立行走源于气温太高

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直立行走源于“太热”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直立行走源于“太热”   北京时间6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类祖先之所以开始直立行走的原因可能在于所生活的地方温度太高。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在很长时间内充当人类进化摇篮的肯尼亚图尔卡纳盆地数百

古人类亦能高效直立行走

当黑猩猩直立行走时,它们利用一种不太高效的曲腿步法。这和人类的直腿行走不同。图片来源:KONRAD WOTHE/MINDEN PICTURES  脚趾相对且是平足的早期人类祖先通常被描绘为奇怪的行走者——左右摇晃,或者用脚掌外边缘蹒跚而行。如今,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一笨拙的直立移动画面是错误的:人类

禄丰古猿会悬摆、四足攀爬……直立行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339.shtm

早期人类700万年前或直立行走

Djurab沙漠,发现乍得沙赫人化石的地方。图片来自作者Djurab沙漠,发现乍得沙赫人化石的地方。图片来自作者法国普瓦提埃大学的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腿部和前臂化石的分析,已知最早的人属——乍得沙赫人在大约7百万年前用双足行走。相关结果8月24日发表于《自然》。2001年,在乍得Toros-M

Cell:科学家揭秘为何人类可以直立行走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机体中鉴别出了一种基因表达的改变,这种改变或可帮助揭示人类直立行走之谜;同时研究人员还对一种名为三刺鱼的鱼类进行了研究,这种鱼类可以进化出完全不同的骨骼架构来应对环境的改变,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   文章中,研究者

Cell:科学家揭秘为何人类可以直立行走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机体中鉴别出了一种基因表达的改变,这种改变或可帮助揭示人类直立行走之谜;同时研究人员还对一种名为三刺鱼的鱼类进行了研究,这种鱼类可以进化出完全不同的骨骼架构来应对环境的改变,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Cell上。   文章中,研究者

古人类肌肉重建:“人类祖母”露西能直立行走

露西是一具发现于东非的古人类化石,其生活于320万年前,是已知最早的人类祖先,被称为“人类祖母”。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首次以数字方式重建了露西丢失的软组织,发现她能像我们今天一样直立行走。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1974年,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露西这具成年女性骨架化石,

古人类肌肉重建:“人类祖母”露西能直立行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877.shtm

基因揭示人类骨盆如何进化以适应直立行走

与大猩猩和黑猩猩的骨盆(左、中)相比,人类的骨盆是弯曲的并向外旋转,以支持直立行走。图片来源:TERENCE CAPELLINI宽而呈盆状的骨盆是人类的标志性物理特征,没有它,我们就不能直立行走,也不能生育大婴儿。进化常常通过作用于影响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开关,而产生新的物理特征。近日,一项有关人类胚

史前四足动物何时开始直立行走?机器人告诉你

  根据本周《自然》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Reverse-engineering the locomotion of a stem amniote,机器人和仿真骨架研究表明,史前四足动物学会在陆上更加高效地行走的时间早于此前预期。以上发现意味着,陆上高效运动的发展先于羊膜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首次古人类肌肉重建确认:“人类祖母”露西能直立行走

  露西是一具发现于东非的古人类化石,其生活于320万年前,是已知最早的人类祖先,被称为“人类祖母”。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首次以数字方式重建了露西丢失的软组织,发现她能像我们今天一样直立行走。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  1974年,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露西这具成年女性骨

首次古人类肌肉重建确认:“人类祖母”露西能直立行走

  露西是一具发现于东非的古人类化石,其生活于320万年前,是已知最早的人类祖先,被称为“人类祖母”。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首次以数字方式重建了露西丢失的软组织,发现她能像我们今天一样直立行走。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  1974年,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露西这具成年女性骨

研究揭示手盗龙类奇异前爪演化之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19.shtm 近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完成了一项有关手盗龙类恐龙奇异指爪的功能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国际专业学术期刊《通讯-生物学》(Co

悟空翼龙类头饰的功能形态研究获进展

  2月10日,《巴西科学院院刊》(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科研团队程心和蒋顺兴等关于悟空翼龙类头饰(头骨脊)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记述了一类新的头饰类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已发现的所有悟空翼龙类的头

古脊椎所等发现最早的恐龙蛋为革质蛋

  恐龙生殖生物学特征的宏演化是备受关注但争议不断的领域。过去几十年来,一些保存状态良好的蛋窝与成体关联标本提高了古生物学家对这一领域的认知。然而,由于化石证据稀缺以及缺乏大尺度的定量分析,关于生殖特征宏演化模式的研究有限,尤其是白垩纪之前的演化历史。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发现于贵州省的早侏罗世蜥脚形类恐

研究发现热河生物群古神翼龙类新成员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和巴西国家博物馆等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报道了辽宁朝阳下白垩统热河群义县组的古神翼龙科一新种:义县始无齿翼龙(Eopteranodon yi

I型超敏反应的主变应原

1.某些药物及化学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类、普鲁卡因、有机碘。2.吸入性物质:粉尘颗粒、尘螨、真菌菌丝、真菌孢子、昆虫毒液、动物皮毛等。3.某些酶类:细菌酶类物质、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等。4.食物蛋白:奶、蛋、鱼虾、蟹贝类等。

I型超敏反应的主变应原

1.某些药物及化学物质:如青霉素、磺胺类、普鲁卡因、有机碘。2.吸入性物质:粉尘颗粒、尘螨、真菌菌丝、真菌孢子、昆虫毒液、动物皮毛等。3.某些酶类:细菌酶类物质、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等。4.食物蛋白:奶、蛋、鱼虾、蟹贝类等。

我国首次发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

  距今8000万年、至少8种、240余枚,福建在上杭首次发现恐龙足迹群!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龙岩上杭发现恐龙足迹群化石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日,经自然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实地考察认定,这一恐龙足迹群化石是国内首次发现大型恐爪龙类行迹,也是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

《PNAS》:四足行走病研究获新突破

The model of the ATP8A2 flippase transport mechanism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s is shown  几年前,有研究人员曾描述过一个土耳其家庭,其家庭成员以四足行走,因为他们缺乏平衡感。这种情况是由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C

热河生物群古神翼龙类现新成员——义县始无齿翼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527.shtm古神翼龙科是一类没有牙齿的翼龙,中国的古神翼龙类全部发现在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群中。200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周忠和与研究员汪

新研究证实直立人“最后一站”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18日发表的一项人类学研究,美澳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中部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代表了这种古人类已知的最后一次现身。这项发现有助于阐明这种古人类在该区域的人类演化中的位置。  人类发展的历史可分为南方古猿(420万年—100万年前)、能人(200万年—150万年前)、直立人(200

甘肃发现亚洲最多的恐爪龙类足迹

甘肃永靖恐龙足迹化石群复原图,恐爪龙类行走在蜥脚类恐龙旁边。 恐爪龙类是一类著名的恐龙,其中最出名的要算“出演”《侏罗纪公园》系列的伶盗龙。近日,中、加、美、日、韩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宣布,他们在甘肃省永靖县的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发现了亚洲最多、最完整的恐爪龙类足迹。该足迹被命名为

云南天文台在混合型主序变星星震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博士陈兴浩、研究员李焱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张孝斌合作,利用星震学方法精确得到了主序演化阶段混合型变星CoRoT 100866999的中心对流核尺度。该研究成果于12月26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赫罗

四川富顺发现中国最小恐龙足迹-最小长仅10.2毫米

  6月26日,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对外公布。近日,由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馆员彭光照、叶勇和副研究馆员江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等中外古生物学家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在自贡市富顺县发现了一批保存良好的恐龙足迹。其中,包括一个长仅10.2毫米的微小恐龙足迹,有可能揭示了兽脚类恐龙的早成性或极早成的

哈密翼龙的肩带研究揭秘翼龙的飞行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46.shtm 与哈密翼龙头骨等化石保存在一起的肩带标本 哈密翼龙肩带组织学特征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周忠和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合作,

云南天文台主序前盾牌座delta型变星星震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科研人员在主序前演化阶段盾牌座delta型脉动变星星震学领域获得新进展,首次用星震学方法精确给出了该类变星的演化状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盾牌座delta型变星在赫罗图上处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最早恐龙蛋壳为革质蛋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975.shtm中新网武汉11月9日电 (马芙蓉 柯宇铮)中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最早的恐龙蛋壳为革质蛋壳,并揭示早期恐龙蛋的演化过程。相关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此项成果由

离子型聚氨酯和类Piezo-2离子皮肤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美国科学家David J. Julius和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痛觉和触觉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对自身如何感知世界而感到好奇,但是一直不清楚神经系统是如何感知环境的。Julius利用辣椒素,发现了细胞中存在一种离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