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虽然环境很恶劣,但也有四季变化!

作为太阳系内的一颗类地行星,火星一直以来都颇受关注。随着“研究发现火星曾有300米深海洋”登上热搜,这颗星球再次吸引了天文爱好者的目光。 不少人都对火星颇感兴趣。也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吗?它的气候环境是怎样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郑捷表示,火星上也有由于太阳直射点改变引起的“四季”变化。只不过,火星上的环境相当恶劣。什么是类地行星? 有资料显示,火星是一颗位于太阳系宜居地带的类地行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荧惑”。 郑捷介绍,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又称为岩质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简单来说,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是以岩石为主要材质构成的行星。 说到和地球相似,从大小上来看,其实金星和地球最接近,也拥有大气,但是金星大气的组成和地球大相径庭,而且金星以自转方向和所有其它行星相反而出名。 从其它条件来看,和地球最相似的是火星,火星自转一天相当于地球的1.03天,并且火星的黄赤......阅读全文

中科院计划探测搜寻近太阳系类地行星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8月22日召开“系外类地行星探测论坛”,来自美国海军天文台、瑞士天文台和欧洲空间局的专家汇报了各自在太阳系外寻找类地行星的进程,探讨了面临的问题并展望未来。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透露,“系外类地行星探测计划(STEP)”去年被遴选为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背景型号

研究发现太阳系外缘可能存在未知类地行星

  日本近畿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和日本国立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模拟运算,成功再现了海王星轨道外侧柯伊伯带天体的多个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太阳系外缘可能存在一颗未知的类地行星。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学杂志》上。  公报说,海王星及存在于其轨道外侧的柯伊伯带天体被认为是太阳系外缘形

研究发现太阳系外缘可能存在未知类地行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455.shtm

宇宙中类地行星可能很常见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详细分析太阳系外行星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借助这一方法,分析了环绕6颗白矮星运行的岩石行星碎片中的元素,发现这些岩石与地球岩石类似。这些新证据表明,地球或许没那么独特,类地行星在宇宙中可能很常见。

欧阳自远院士:中国预计6年后登陆火星

有着“嫦娥之父”之称的中科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昨天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的开幕式上透露,我国即将开展深空探测,其中预计2020年着陆火星,2030年实现火星采样返回。 不久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他们的登火星时间表,计划在2037年至2050年间以数百亿美元

无大气层类地系外行星“现形”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发现一颗绕M型红矮星运行的无大气层类地行星GJ 1252b,无大气层意味着生命不太可能在其上生存。鉴于M型红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类型,这一发现有望缩小科学家开展外星生命搜索的范围。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天体物理杂志快报》。 为确定GJ 12

无大气层类地系外行星“现形”

  美国科学家发现一颗绕M型红矮星运行的无大气层类地行星GJ 1252b,无大气层意味着生命不太可能在其上生存。鉴于M型红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类型,这一发现有望缩小科学家开展外星生命搜索的范围。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天体物理杂志快报》。  为确定GJ 1252b没有大气层,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天文

火星虽然环境很恶劣,但也有四季变化!

作为太阳系内的一颗类地行星,火星一直以来都颇受关注。随着“研究发现火星曾有300米深海洋”登上热搜,这颗星球再次吸引了天文爱好者的目光。 不少人都对火星颇感兴趣。也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吗?它的气候环境是怎样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郑捷表示,火星上也有由于太阳直射

美国再寻外星生命-目标是86颗类地行星

  美国天文学家13日透露,世界最大全动射电望远镜本周开始寻找外星生命踪迹,目标是86颗可能栖息生命的类地行星。  这意味着尽管专为寻找外星生命设计的“利器”艾伦望远镜阵列因资金紧缺而关闭,“搜寻地外文明”项目仍在继续。  “好地方”  “罗伯特·C·伯德绿岸望远镜”位于西弗吉尼亚州绿岸山区即“美国

火星、陨石、地球的钙同位素报告出炉

  英国《自然》杂志3月21日在线发表一项行星科学研究成果,欧洲科学家发布了一项对内太阳系多个天体的钙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报告,该报告为地月系统的起源提供新见解。  岩质行星是指以硅酸盐岩石为主要成分的行星。由于地球正是一颗岩质行星,所以这一类行星的起源与我们息息相关。而钙是形成石块的关键矿物质,科学家

陨石之“心”金刚石来自“失落行星”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7日发表的一项行星科学研究称,欧洲科学家团队在一块著名的陨石中发现的金刚石,源自早期太阳系的一颗“失落行星”。这一发现同时证明,曾存在过大型原行星,正是它组成了今天我们所处太阳系内的类地行星。 天文学界有一种假设认为,在早期太阳系中,几十颗月球至火星大小的原行星,通

新研究揭示火星上游太阳风的分布和变化

  行星空间环境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外部太阳。除太阳辐射外,太阳还会以“太阳风”的形式不断地向外喷射出速度高达400 km/s左右的高速等离子体流(主要由质子、电子和少量α粒子组成),“冻结”着太阳风磁场传输到行星际空间中,并与行星发生相互作用(图1)。太阳风的产生主要由日冕底层热等

普查类地行星-我国科研人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茫茫宇宙中,迄今所知唯一拥有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不是唯一孤独的存在?在遥远的宇宙深处,真的有“流浪地球”吗?    面对人类亘古追问,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100多位科研人员,在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地球2.0

普查类地行星-我国科研人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茫茫宇宙中,迄今所知唯一拥有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不是唯一孤独的存在?在遥远的宇宙深处,真的有“流浪地球”吗?  面对人类亘古追问,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100多位科研人员,在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地球2.0”支

欧阳自远院士从事科研55年侧记

深空探测不止步 科学奉献慰平生  截至2010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从事地学研究已整整55个年头。11月14日,这位从地质学与矿床地球化学开始,到从事地下核试验研究,从开创研究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小天体撞击、月球岩石和比较行星学等研究再到主持月球探测计划的科学

专家称中国自主火星探测尚有多道难关待克服

  探月之后,目标何在?昨天(10月26日)在沪开幕的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委会学术年会透露: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卫星“萤火一号”尚在待命,中国自主火星探测处于专家深化论证阶段。专家认为,如火星探测任务确定,我国在轨道设计、星地通讯、自主导航等方面尚有多道难关待克。此外,国际经验表明,小行

我国首次发现“奇特小行星”-对太阳系研究有重要意义

  8月17日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发现的一颗“奇特(unusual)小行星”近日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的确认,这也是我国国内首次发现“奇特小行星”。  据该小行星发现人、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介绍,目前为公众熟悉的小行星有主带小行星,包括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运行的小行星和在

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百余颗类地行星

  据英国《每日邮报》26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于2009年发射升空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近几周发现了100多颗类地行星,进一步数据显示有可能发现了至少5个类似于太阳系的星系。   在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6日,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银河系中可居住类地行星可能比想象中更近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可居住的类地行星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近,低质量恒星周围存在的行星数量相当庞大,根据“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的数据(如图),黄颜色表示小于1.4倍地球半径,绿色表示行星半径介于1.4至2.0倍地球半径,暗示了银河系中可居住星球距离我们不仅较

科学家解析火星甲烷之谜-土壤变暖或使气体渗入大气

  行星科学家离解开火星甲烷之谜越来越近了。  新的计算结果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美国宇航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在这颗行星北半球的夏季探测到了大气中的甲烷气体峰值。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行星科学家John Moores说,在火星上,随着冬天让位给春天,太阳的热量开始让土壤变暖,从而使甲烷从地面中渗

火星甲烷神秘“消失”-成为行星存在生命关键指标

  火星上的甲烷已经消失了。十几年前,科学家首次在这颗红色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这种气体的踪迹,后者是地球生命的一个关键指示器。然而如今,研究人员报告说,一颗欧洲卫星并没有在火星上发现一缕甲烷。如果这一发现站得住脚,则会让科学家的梦想变得更加复杂——他们曾推测,火星微生物可能正在地下喷发着这种气体。

钙带来地月系统形成的线索

   近日,《自然》发表了对内太阳系多件天体的钙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报告,该报告为地月系统的起源提供了新见解。钙是一种形成石块的关键矿物质,因此可以提供形成太阳系内岩质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材料的线索。   太阳系内的各天体中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可以被用来研究陨石和岩质行星的关系。该研究方法通常

科学家首次在类地行星大气层中发现水蒸气

  据德国《世界报》12月1日报道,德国和美国天文学家首次在一超级类地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大量水蒸气、甚至是云层,这一结论被刊登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德国哥廷根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观测这个名为GJ 1214b的类地行星的大气层。科学家们通过折射的星光

科学家建议扩大外星人搜索范围-不仅限类地行星

如果调整搜索范围,天文学家可能距离发现外星生物更进一步科学家认为外星生物能够在地表没有液态水存在情况下在行星上生存随着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下发现极端微生物,科学家开始重新思索生命的定义。他们现在认为类地行星并不是唯一的生命家园  北京时间11月25日消息,“E.T.打电话回家”这句台词成

开普勒望远镜新发现百颗隐藏类地行星

天文学家萨塞罗夫在TED大会公布开普勒的最新观测结果   萨塞罗夫正在演讲过程中,他正在解释开普勒望远镜如何利用掩星观测法发现隐藏的行星。  北京时间9月21日消息,根据公布的消息显示,在过去短短几周内,人们新发现了100多颗大小和地球相仿的行星。这些发现要归功于去年1月升空开始工作

中科院专家:移民火星需要多方面准备

  “人类移民火星需要解决一些基本需求,如氧气,还需要有水。火星上大气比较稀薄、磁场弱,会有较强的太阳紫外辐射和宇宙射线辐射,如何避免强辐射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红磊日前表示,总之,移民火星绝非易事,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

专访中国行星探测总师:“祝融号”唤醒需两个条件

  从去年5月18日自主进入休眠以来,踏上火星表面的第一个中国航天器——“祝融号”火星车目前的状态如何呢?戳视频,看总台央视记者专访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  “祝融号”仍在“冬眠” 自主唤醒需两个条件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祝融号”火星车大大超出既定的任务,它的工作非常

火星表面“流动液态水”或为“乌龙”

  很少有人像美国图森市亚利桑那大学行星地质学家Alfred McEwen那样对火星的峡谷和环形山进行过调查。McEwen是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上装载的高分辨率照相机的首席研究员,该探测器于2006年进入火星轨道,揭示了小到一块面包大小的火星表面特征。到目前为止,MRO已经完成了5.5万次

白皮书: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行星探测工程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 胡喆、宋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行星探测工程,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  谈及月球探测工程,白皮书说,“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卫星中继通信,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行星形成理论的颠覆只需一颗“石头”

  挥发性元素对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至关重要。据《科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关于古老陨石的新研究,火星在太阳星云带来挥发性元素之前就“吸积”了来自球粒陨石的该类物质。研究结果颠覆了目前关于地球和火星等岩石行星在形成过程中如何获得挥发性元素,如氢、碳、氧、氮和惰性气体的观点。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