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太阳系外缘可能存在未知类地行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455.shtm......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太阳系外缘可能存在未知类地行星

  日本近畿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和日本国立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模拟运算,成功再现了海王星轨道外侧柯伊伯带天体的多个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太阳系外缘可能存在一颗未知的类地行星。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学杂志》上。  公报说,海王星及存在于其轨道外侧的柯伊伯带天体被认为是太阳系外缘形

研究发现太阳系外缘可能存在未知类地行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455.shtm

中科院计划探测搜寻近太阳系类地行星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8月22日召开“系外类地行星探测论坛”,来自美国海军天文台、瑞士天文台和欧洲空间局的专家汇报了各自在太阳系外寻找类地行星的进程,探讨了面临的问题并展望未来。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透露,“系外类地行星探测计划(STEP)”去年被遴选为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背景型号

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太阳系外缘的小行星

日本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分析了隼鸟2号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收集的稀有样品后发现,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太阳系外缘的小行星带来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数十亿年前海洋在地球上如何形成的奥秘。为了揭示生命如何起源以及宇宙如何形成,研究人员对2020年隼鸟2号探测器从“龙宫”带回地

宇宙中类地行星可能很常见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详细分析太阳系外行星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借助这一方法,分析了环绕6颗白矮星运行的岩石行星碎片中的元素,发现这些岩石与地球岩石类似。这些新证据表明,地球或许没那么独特,类地行星在宇宙中可能很常见。

南山站1米光学望远镜首次发现近地小行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568.shtm3月7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获悉,2月底,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1米大视场光学望远镜(NOWT)首次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日前,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通告确认,并授予这颗近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首次发现近地小行星

  2023年2月底,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1米大视场光学望远镜(NOWT)首次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近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通告确认,并授予临时编号2023 DB2。这使新疆天文台继国家天文台(5颗)、紫金山天文台(36颗)之后,成为第三个发现近地小行星的中科院单位。  近地小行星是一类非常特

日本研究者发现行星诞生景象

  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和国立天文台的研究小组2月8日宣布,他们利用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到遥远太空中行星诞生的景象。  去年4月,研究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了位于天蝎座方向距地球约470光年的一颗恒星。这是一颗年轻的恒星,拥有与太阳大致相同的质量。该恒星周围聚集的尘埃以环状分布,一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首次发现近地小行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81.shtm 2023年2月底,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1米大视场光学望远镜(NOWT)首次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近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通告确认,并授予临时编号2023 DB2。这使新疆天

我国首次发现“奇特小行星”-对太阳系研究有重要意义

  8月17日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发现的一颗“奇特(unusual)小行星”近日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的确认,这也是我国国内首次发现“奇特小行星”。  据该小行星发现人、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介绍,目前为公众熟悉的小行星有主带小行星,包括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运行的小行星和在

无大气层类地系外行星“现形”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发现一颗绕M型红矮星运行的无大气层类地行星GJ 1252b,无大气层意味着生命不太可能在其上生存。鉴于M型红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类型,这一发现有望缩小科学家开展外星生命搜索的范围。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天体物理杂志快报》。 为确定GJ 12

无大气层类地系外行星“现形”

  美国科学家发现一颗绕M型红矮星运行的无大气层类地行星GJ 1252b,无大气层意味着生命不太可能在其上生存。鉴于M型红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类型,这一发现有望缩小科学家开展外星生命搜索的范围。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天体物理杂志快报》。  为确定GJ 1252b没有大气层,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天文

专家发现一颗珍贵小行星-外表另类“又脏又黑”

  紫台专家“逮到”颗珍贵小行星   ■其前身疑为哈雷彗星彗核,研究它对揭开太阳系结构和起源之谜意义重大   ■别以为它珍贵就觉得它会一闪一闪亮晶晶,它又脏又黑会颠覆你对星星的印象   太阳系里,除了我们能看到的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行星之外,还有一些并不被人所知,甚至不能被人看到的另类小行星,“丑

科学家“解剖”长如花生的小行星

科学家通过望远镜技术对小行星进行“解剖”,发现其内部拥有截然不同的组分,该小行星的外形酷似花生  据国外媒体报道,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怪客”,其形状怪异,虽然它们有着某个特别的轨道,比如小行星带,但是时常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偏离轨道,曾经统治地球的恐龙便在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中灭绝。现在小行星成了科学

美国再寻外星生命-目标是86颗类地行星

  美国天文学家13日透露,世界最大全动射电望远镜本周开始寻找外星生命踪迹,目标是86颗可能栖息生命的类地行星。  这意味着尽管专为寻找外星生命设计的“利器”艾伦望远镜阵列因资金紧缺而关闭,“搜寻地外文明”项目仍在继续。  “好地方”  “罗伯特·C·伯德绿岸望远镜”位于西弗吉尼亚州绿岸山区即“美国

木星是太阳系内最古老行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3日报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德国明斯特大学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对铁陨石上的钨和钼同位素进行分析后指出,木星是太阳系内最古老的行星,可谓行星家族的“老大哥”——其固体内核在太阳系诞生之后100万年内就已形成。知悉木星的年龄,对于我们理解太阳系如何演化成今天的

科学家发现太阳系“最远”天体

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系迄今最遥远天体。图片来源:卡内基科学学会  天文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居民”——一颗微小的矮行星,它与太阳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20倍。这颗矮行星被临时命名为2018 VG18,并被它的发现团队昵称为“遥远”。  观测表明,2018 VG18呈粉红色,这表明它是

研究发现太阳系其实不“另类”

  近日,由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所祝伟团队,以及北京大学东苏勃、南京大学谢基伟等人,利用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观测数据重新估计了拥有“超级地球”的恒星比例,发现类似太阳系一样的不含“超级地球”的系统其实是占绝大多数的。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报》。   这项研究源于

研究发现太阳系其实不“另类”

近日,由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所祝伟团队,以及北京大学东苏勃、南京大学谢基伟等人,利用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观测数据重新估计了拥有“超级地球”的恒星比例,发现类似太阳系一样的不含“超级地球”的系统其实是占绝大多数的。相关研究论文近期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报》。 这项研究源于一个困扰

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首批近地小行星

  11月24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中心近日发布公告确认墨子巡天望远镜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这是墨子巡天望远镜发现的首批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均是2023年11月18日首次观测到,发现时的视亮度分别为2

距地球127光年外发现迷你太阳系-拥有7颗行星

艺术想象图:恒星HD10180及其行星系。距地127光年:这是地面拍摄的恒星HD10180附近区域。  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日前在距离地球127光年处发现了一个拥有7颗行星的“太阳系”。这一发现被认为是迄今确认的太阳系以外最大行星系。目前,天文学家已经确认

地球之水或源自太阳系边缘小行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30.shtm 科技日报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刘霞)日本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分析了隼鸟2号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收集的稀有样品后发现,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太阳系

普查类地行星-我国科研人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茫茫宇宙中,迄今所知唯一拥有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不是唯一孤独的存在?在遥远的宇宙深处,真的有“流浪地球”吗?    面对人类亘古追问,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100多位科研人员,在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地球2.0

普查类地行星-我国科研人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茫茫宇宙中,迄今所知唯一拥有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不是唯一孤独的存在?在遥远的宇宙深处,真的有“流浪地球”吗?  面对人类亘古追问,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100多位科研人员,在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地球2.0”支

紫金山天文台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

2022年7月27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确认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紫台)于7月23日和24日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2022 OS1和2022 ON1。这两颗小行星都是紫台盱眙近地天体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观测到的。至此,该望远镜一共发现32颗近地小行星。 小行星2022 OS1是7月23日

紫金山天文台监测到飞掠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6月23日,美国林肯实验室发现了一颗暗弱而又特别的近地小行星2011MD,其特殊的轨道立即引起国际近地天体联合监测网的密切关注。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当即进行追踪观测。6月26日晚,雨后晴天来临,赵海斌博士利用近地天体望远镜跟踪移动天体的方法进行拍摄,快速移动的近地小行星201

科学家提出太空计划,寻找近邻系外宜居行星

中国科学家提出一项通过太空望远镜开展的巡天计划,寻找距离地球约32光年的太阳系外宜居类地行星。如果实施,这将是国际上首次专门在近邻类太阳型恒星周围寻找宜居类地行星的空间探测任务。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项目负责人季江徽近日向记者介绍

木星与地球9月26日“相会”

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木星,将于26日运行至本轮会合周期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此次木星与地球的“相会”大约相距3.95个天文单位,约合5.91亿千米。木星与地球“相会”是怎么回事?与大家熟知的“木星冲日”有什么关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为您一一解惑。 木

欧洲科学家新发现:太阳系“邻居”行星更多

  欧洲天文学家米克·托米近期公布,围绕名为HD10180恒星运行的行星数量多于太阳系的行星数量。该恒星距离地球130光年,虽然对人类来说距离遥远,但从天文学角度来讲,可以称作太阳系的“邻居”。   天文学家原来认为围绕HD10180恒星运行的行星为7颗,但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高精度光谱摄制仪和

科学家提出太空计划,寻找近邻系外宜居行星

  中国科学家提出一项通过太空望远镜开展的巡天计划,寻找距离地球约32光年的太阳系外宜居类地行星。如果实施,这将是国际上首次专门在近邻类太阳型恒星周围寻找宜居类地行星的空间探测任务。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项目负责人季江徽近日向记者介绍, 探索太阳系外宜居行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