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抑制乳腺肿瘤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简称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哺乳动物中大量表达,是基因调控网络中的重要调控因子。目前已发现多种长非编码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HOTAIR(HOX antisense intergenic RNA)作为一种在乳腺癌等多种人类癌症中过量表达的长非编码RNA,是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和扩散及造成死亡的预测因子之一,那么HOTAIR是否适合作为癌症的治疗靶点呢?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9日晚,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马晴研究员课题组与斯坦福大学Howard Change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李令杰课题组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eLife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建立了可诱导过表达人类长非编码RNA HOTAIR的小鼠模型,并利用该小鼠模型发现了HOTAIR的持续表达能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这意味着HOTAIR可以作为抑制乳腺肿瘤......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抑制乳腺肿瘤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简称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哺乳动物中大量表达,是基因调控网络中的重要调控因子。目前已发现多种长非编码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HOTAIR(HOX antisense in

肿瘤转移的转移方式

良性肿瘤无转移。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转移,其方式有四种:①直接蔓延到邻近部位;②淋巴转移: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巴引流,可能

NEJM:循环肿瘤DNA监测转移性乳腺癌潜力巨大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需要监测肿瘤负荷以明确治疗应答,并且还需要改善生物标志物,如癌抗原15-3(CA 15-3)和循环肿瘤细胞。这类生物标志物已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对于乳腺癌,携带有肿瘤特异性变异的循环游离细胞DNA(循环肿瘤DNA)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或尚未与其他循环生物标志物进行比较。英国

Nature-Nano:肺部CNT长期暴露促进远端部位的乳腺肿瘤转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543206, 81672615, 815022829, 31622026, 31700879, 11425520)等资助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涛课题组合作在纳米环境暴露与毒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延迟毒性对肺

关于肿瘤转移的转移方式介绍

  良性肿瘤无转移。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转移,其方式有四种:  ①直接蔓延到邻近部位;  ②淋巴转移: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将应用于转移性乳腺癌

  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记者胡浩)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为尽早发现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正式批准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与分析系统(CellSearch)用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检测。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乳癌科主任江泽飞教授认为,循环肿瘤

借助循环肿瘤细胞移植模型揭示三阴性乳腺癌的转移机制

  众所周知,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具有高转移性的恶性肿瘤,并且没有可用的分子靶点。2018年11月,来自西班牙圣地亚哥大学医学院等多个研究机构的学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研究成果,首

肿瘤转移的预防

早期食管癌经过手术、放疗、化疗及中医药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遏制肿瘤的发展,以至肿瘤消失,达到完全缓解。中晚期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可达到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而带瘤生存。由于恶性肿瘤的基本特性之一是转移,转移与肿瘤大小、生存质量、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多数肿瘤治疗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转移。有人统计60%以上的肿瘤患者于

肿瘤转移的概念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 血管或体腔等途径,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的这一过程。恶性肿瘤的这种特性,应该称为扩散。恶性肿瘤的转移往往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临床上短期(6~12个月)出现迅速增长的肿瘤结节,分布在原发肿瘤手术区域附近或相应淋巴引流区域的皮肤,且其组织病理形态与原发肿瘤有相似性,特别是具有多发性或多灶性瘤灶特征时,更应考虑为皮肤转移性癌肿。  2.皮肤或皮下脂肪血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症状

  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转移常发生于躯干,但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上肢和头部,乳腺癌经淋巴管播散,发生转移的有4型,分别是炎性癌,毛细血管扩张性癌,结节状癌和铠甲状瘤,第5型经血液循环发生,相当罕见,同一病人可同时发生几型。  1.炎型癌(inflammatory carcin

肿瘤转移能力与生俱来-早期干预转移可成肿瘤治疗新模式

  癌细胞转移能力究竟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获得?“种子”和“土壤”对转移的影响孰轻孰重?在8月20日举行的第九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上,中国学者给出了原创答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新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钦伦秀教授说,其团队通过多年研究发现,“小肝癌也具有较高转移潜能”提示

血流影响肿瘤细胞转移

  本报讯 科学家长期以来认为血流在癌症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斑马鱼和人类中测试这种假说的研究证实,循环血流会影响肿瘤细胞在脉管系统中停滞并排出体内的位置,在那里它们可以形成转移。   在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的一篇论文中,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所(INSERM)研究人员发现,在斑马鱼胚胎模

血流影响肿瘤细胞转移

  科学家长期以来认为血流在癌症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斑马鱼和人类中测试这种假说的研究证实,循环血流会影响肿瘤细胞在脉管系统中停滞并排出体内的位置,在那里它们可以形成转移。  在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的一篇论文中,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所(INSERM)研究人员发现,在斑马鱼胚胎模型中,人们可

肿瘤转移的方式介绍

良性肿瘤无转移。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转移,其方式有四种:①直接蔓延到邻近部位;②淋巴转移:原发癌的细胞随淋巴引流,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超级转移;或因癌阻碍顺行的淋巴引流而发生逆向转移。转移癌在淋巴结发展时,淋巴结肿大且变硬,起初尚可活动,癌侵越包膜后趋向固定,转移癌阻碍局部组织淋巴引流,可能

肿瘤转移的预防方法

早期食管癌经过手术、放疗、化疗及中医药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遏制肿瘤的发展,以至肿瘤消失,达到完全缓解。中晚期病人经过综合治疗,可达到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而带瘤生存。由于恶性肿瘤的基本特性之一是转移,转移与肿瘤大小、生存质量、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多数肿瘤治疗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转移。有人统计60%以上的肿瘤患者于

肿瘤转移基因的简介

  肿瘤转移基因(tumor metastatic genes)是指某基因改变和表达能够促进或导致肿瘤转移的基因。主要指一些编码细胞表面受体的基因,它们的突变或失活会导致细胞粘附能力的下降,促使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因此称这类基因为肿瘤转移基因!

血流影响肿瘤细胞转移

  本报讯 科学家长期以来认为血流在癌症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斑马鱼和人类中测试这种假说的研究证实,循环血流会影响肿瘤细胞在脉管系统中停滞并排出体内的位置,在那里它们可以形成转移。   在近日发表于《细胞》杂志的一篇论文中,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所(INSERM)研究人员发现,在斑马鱼胚胎模

肿瘤搬石头砸自己脚科学家发现抑制乳腺癌转移关键

  如果要给疾病做一个排行榜,按照“恐怖度”给疾病做个排名,癌症一定能排在前几位。癌症之所以能被称为“众病之王”,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它的恐怖之处在于癌细胞能在体内疯狂生长,而且能遍地开花,出现转移。而癌症一旦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就会大幅下降,几乎相当于被宣判死刑。   image.png   也许

肿瘤搬石头砸自己脚科学家发现抑制乳腺癌转移关键

  如果要给疾病做一个排行榜,按照“恐怖度”给疾病做个排名,癌症一定能排在前几位。癌症之所以能被称为“众病之王”,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它的恐怖之处在于癌细胞能在体内疯狂生长,而且能遍地开花,出现转移。而癌症一旦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就会大幅下降,几乎相当于被宣判死刑。   image.png   也许

生物芯片技术服务在乳腺癌肿瘤转移研究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宋尔卫教授主要从事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学基础研究,在非编码RNA调控肿瘤侵袭转移及靶向导入小分子RNA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方面有杰出工作。近期,宋尔卫教授课题组利用RayBio Human Cytokine Antibody Array揭示了乳腺癌转移的新机制。炎

靶向抗体可让乳腺肿瘤“破防”

  美国研究人员在某些类型的乳腺癌中发现了一种关键分子,可以防止免疫细胞进入肿瘤杀死内部的癌细胞。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该项研究结果或为找到某些侵袭性乳腺癌的新疗法铺平道路。  论文的主要作者、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教授李荣博士说,在癌症进展过程中,这种被称为DDR1的分子组织了一种

乳腺癌术后腮腺转移病例报告

患者,女,65岁,2013-10-29因右腋下肿物2个月入院。经查右乳头后方可及2.0 cm×1.5 cm肿块,右腋下可及一1.3 cm×1.1 cm肿大淋巴结。穿刺病理报:右乳腺浸润性癌,右腋下转移性腺癌结节,ER(+),PR(2+),Her-2(-),Ki-67:20%。因患者依从性较差

乳腺癌皮肤转移的检查方法

  1.炎性癌中,可见真皮内和皮下淋巴管中肿瘤细胞成簇状或成条索状广泛浸润,肿瘤细胞与原发瘤相同,呈异形性,核大,多形,核染色深,毛细血管充血,此外真皮可见水肿,血管周围有轻度淋巴样细胞浸润。  2.毛细血管扩张性癌肿中,真皮上部可见癌细胞从扩张的小血管和淋巴管渗出,血管内除含肿瘤团块外,还见许多红

促乳腺癌转移“核心基因”发现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转移研究所高华教授研究组,新近发现一个促进乳腺癌向多个器官转移的基因TM4SF1。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专家认为,切断和阻止该基因,可能是治疗肿瘤转移复发的首要靶点。  肿瘤转移复发是绝大部分肿瘤患者死亡的最直接原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

PNAS:控制乳腺癌转移的酶

  乳腺癌是一种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的疾病,其扩散转移的方式很多,最主要的有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淋巴转移为乳腺癌的主要扩散方式之一,癌组织可沿淋巴管直接蔓延,至淋巴结周围的间隙;还可随淋巴液的流动扩散到淋巴结,发生转移症状,阻塞淋巴管,引起淋巴逆流,使癌栓得以逆行扩散到癌周附近的皮肤,成为一粒粒的红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有助早期发现肿瘤转移

  本报讯 1896年,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在一例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观察到从实体肿瘤中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并率先提出了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概念。近年来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围绕CTC在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开展了多项探索研究。美国乔治敦大学医院教授Minetta

肿瘤选择性仿生纳米粒可抑制乳腺癌原位瘤生长及肺转移

  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传统化疗依然是临床治疗乳腺癌原发瘤及转移灶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化疗药物缺乏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导致严重毒副作用,极大限制了化疗的临床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中心博士研究生郎天群在研究员李亚平和副研究员

Nature-肿瘤驯化的B细胞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

  转移是肿瘤致死的原因之一。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原发部位肿瘤细胞可以刺激骨髓来源的细胞(称为被肿瘤驯化的细胞),促使并招募其进入远端拟转移部位,形成转移前微环境,为肿瘤细胞转移至该部位提供合适“土壤”【1】。因此识别被肿瘤驯化的细胞,明确其功能是揭露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步骤。  早在2009年,曹雪

抑制肿瘤转移研究获进展

  近日,华东师大生命医学研究所、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千人计划”刘明耀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发现了一种新型抗肿瘤体内生长和转移的抑制剂。国际肿瘤学期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日前发表了这一成果。   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的显著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大国。预计到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