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机制的内源性凝血途径介绍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临床上常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反映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Ⅻ激活,到因子X激活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带负电荷的内皮下胶原纤维与凝血因子接触,因子Ⅻ即与之结合,在HK和PK的参与下被活化为Ⅻa。在不依赖钙离子的条件下,因子Ⅻa将因子Ⅺ激活。在钙离子的存在下,活化的Ⅺa又激活了因子Ⅸ。单独的Ⅸa激活因子X的效力相当低,它要与Ⅷa结合形成1:1的复合物,又称为因子X酶复合物。这一反应还必须有Ca2+和PL共同参与。......阅读全文

凝血机制的内源性凝血途径介绍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临床上常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反映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Ⅻ激活,到因子X激活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带负电荷的内皮下胶原纤维与凝血因子接触,因子Ⅻ即与之结合,在HK和PK的参与下被

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Ⅶ激活,到Ⅳa-PF3Ca2+复合物形成后激活因子X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因子与带负电荷的内皮下胶原纤维接触就被激活为Ⅻa,少量Ⅻa与HMWK可使PK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者又可与HMWK一起迅速激活大量Ⅻa,Ⅻa 又同时激活因子Ⅵ,在此阶段无需钙离子参与。

凝血机制的外源性凝血途径介绍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并非全部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这一过程是从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临床上以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来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组织因子是存在于多种细胞质膜中的一种特异性跨膜蛋白。当组织损伤后,释放该因子,在钙离子的参与下,它与

关于凝血机制凝血的共同途径介绍

  从因子X被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是内源、外源凝血的共同凝血途径。主要包括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两个阶段。  1、凝血酶的生成:  即因子Ⅹa、因子Ⅴa在钙离子和磷脂膜的存在下组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即凝血活酶,将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2、纤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酶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并

凝血机制中凝血共同途径

凝血共同途径:从因子X被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是内源、外源凝血的共同凝血途径。①凝血活酶形成:即Ⅹa、因子Ⅴ、PF3与钙离子组成复合物,即凝血活酶,也称凝血酶原酶。②凝血酶形成:在凝血酶原酶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③纤维慢白形成:纤维蛋白含有三对多肽链,其中A和B中含很多酸性氨基酸,故带较多负

凝血途径及机制

  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结果是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该过程一般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其中包括凝血的共同途径),两条凝血途径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及参加的凝血因子不同,结果形成两条不同的FX激活通路。现在认为两条凝血途径并不是各自完全独立,而是相互密切联系,在

参与内源性、外源性和共同凝血途径凝血因子

  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是Ⅻ、Ⅺ、Ⅸ、Ⅷ。  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是Ⅶ、Ⅲ。  参与共同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Ⅹ、Ⅴ、Ⅱ、Ⅰ、Ⅳ、ⅩⅢ。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种途径的区别

内源性凝血完全依赖血管内的凝血因子,使因子10激活的过程参与的酶较多,凝血过程较慢。外源性凝血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因子III,使因子X激活,参与的酶数量少,凝血较快。除凝血因子3、4、5和凝血因子13中的一部分外,其他的凝血因子均由肝脏合成。有的人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某些重要的凝血因子合成出现障碍,从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种途径的区别

  内源性凝血完全依赖血管内的凝血因子,使因子10激活的过程参与的酶较多,凝血过程较慢。外源性凝血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因子III,使因子X激活,参与的酶数量少,凝血较快。  除凝血因子3、4、5和凝血因子13中的一部分外,其他的凝血因子均由肝脏合成。  有的人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某些重要的凝血因子合成

内源性的凝血途径都有哪种类型?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临床上常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反映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Ⅻ激活,到因子X激活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带负电荷的内皮下胶原纤维与凝血因子接触,因子Ⅻ即与之结合,在HK和PK的参与下被活化

人体的凝血机制有几种途径?

(1)内源凝血途径:内源凝血途径(intrinsicpathway)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2)外源凝血途径:外源凝血途径(extrinsicpathway)是指从TF释放到TF-FⅦ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3)共同凝血途径:共同凝血途径(comm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谁快

外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反应迅速。外源性凝血路径所激活的凝血因子较少.这也与机体所要求相一致的,因外源性凝血是组织损伤大多都是需要马上止血的,外源性凝血可促使内源性凝血而加快凝血.而单独内源性很多都是病理性的,所以时间长不致使人体血管内形成大量凝血.一般凝血都是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的.可参看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谁快

外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反应迅速。外源性凝血路径所激活的凝血因子较少.这也与机体所要求相一致的,因外源性凝血是组织损伤大多都是需要马上止血的,外源性凝血可促使内源性凝血而加快凝血.而单独内源性很多都是病理性的,所以时间长不致使人体血管内形成大量凝血.一般凝血都是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的.可参看

关于内源性凝血的基本介绍

  参与凝血的全部因子均来血浆。  血液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并被激活,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2又将激活凝血因子11并进一步促进凝血因子12的激活,从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到激活态凝血因子11生成的过程成为表面激活,此过程还需高分子激肽原作为辅因子加速。  被激活的凝血

内源性凝血的功能特点

参与凝血的全部因子均来血浆。血液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并被激活,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2又将激活凝血因子11并进一步促进凝血因子12的激活,从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到激活态凝血因子11生成的过程称为表面激活,此过程还需高分子激肽原作为辅因子加速。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1在钙

凝血机制

因常遇见临床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拿到他的凝血功能检查报告单,总会回想其凝血机制:想一次,疯一天;看一回,傻一月。不知“医学生”有没同学写过关于凝血功能的文章,以备临床运用或者职业医考试之用。在此,我备好了鲁米那,尝试着写写,万一受到了刺激,就启动自救模式,哇哈哈哈哈哈(持续性应激,间断性发疯中)。 

凝血机理和凝血机制图

凝血过程通常分为:①内源性凝血途径;②外源性凝血途径;③共同凝血途径(图3-2)。现已日益清楚,所谓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并非绝对独立的,而是互有联系,这就是进一步说明凝血机制的复杂性。在生量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就了生了至今仍公认为的“瀑布学说“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凝血机理和凝血机制图

凝血过程通常分为:①内源性凝血途径;②外源性凝血途径;③共同凝血途径(图3-2)。现已日益清楚,所谓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并非绝对独立的,而是互有联系,这就是进一步说明凝血机制的复杂性。 在生量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就了生了至今仍公认为的“瀑布学说“的一系列酶促

凝血机理和凝血机制图

凝血过程通常分为:①内源性凝血途径;②外源性凝血途径;③共同凝血途径(图3-2)。现已日益清楚,所谓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并非绝对独立的,而是互有联系,这就是进一步说明凝血机制的复杂性。在生量条件下,凝血因子一般处于无活性的状态;当这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就了生了至今仍公认为的“瀑布学说“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凝血途径的那些事

内源凝血途径: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外源凝血途径:是指从TF释放到TF-FⅦ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共同凝血途径:是指由F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是内外源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听不懂?搞不明白?不要紧,下面这个凝血途径表达方式是不是就简单多啦!

关于凝血机制的基本介绍

  凝血机制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机体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  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是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它是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血过程是

凝血机理和凝血机制图(2)

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名称 生成部位 半寿期(h) 参与凝血途径Ⅰ 纤维蛋白 肝 46-144 共同Ⅱ 凝血酶原 肝 48-60 共同Ⅲ 组织因子脑. 肺等组织 - 外源Ⅳ 钙离子 - - -Ⅴ 易变因子 肝 12-15 共同Ⅵ 稳定因子 肝 4-6 外源Ⅶ 抗血友病球蛋白 不明 8-12 内源Ⅷ

凝血因子内源性激活系统

  整个凝血酶的激活途径如图2所示。当血液与带负电荷的胶原蛋白(皮肤血管外壁)或异体表面(如高岭土、玻璃等)接触时,因子Ⅻ就由酶原激活成Ⅻa,后者除能激活因子Ⅺ外,又同时使血浆前舒缓激肽释放酶激活。激活后的激肽释放酶在高分子量激肽原的促进下反过来又进一步使因子Ⅻ激活,但此时不再是接触激活而是肽键水解

凝血途径及其临床意义

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表1)。PTA<40%提示肝细胞有大片坏死,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如肝衰早期30%<PTA<40%;中期20%< PTA< 30%;晚期PTA

凝血途径及其临床意义

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表1)。PTA<40%提示肝细胞有大片坏死,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如肝衰早期30%<PTA<40%;中期20%< PTA< 30%;晚期PTA

促凝血酶原激酶的凝血机制分类

通常根据其凝血机制的不同分为二类,一类称为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液中的脂蛋白,当血管壁发生障碍时,便和血液混合,与血浆中第Ⅶ因子一起,促进外因性凝固作用。另一种为血液促凝血酶原激酶,推断它是在内因性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这两种酶都具有把凝血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凝血酶的作用。

凝血机制有哪些?

(1)外源凝血途径:外源凝血途径是指从TF释放到TF-FⅦ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2)内源凝血途径:内源凝血途径是指由FⅫ被激活到FⅨa-Ⅷ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3)共同凝血途径:共同凝血途径是指由F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是内外源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高凝血症的凝血患处介绍

  血栓常在下肢深静脉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可导致疼痛和肿胀。血栓也可以在动脉形成并导致心脏病发作。栓塞还可以进入大脑导致中风,进入肺部导致肺栓塞,出现胸痛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凝血因子特性是什么?凝血机制是什么?

1.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个,除FⅢ存在于全身组织中,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根据理化性质分为四组。(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子)通过γ

凝血因子特性是什么?凝血机制是什么?

  1.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个,除FⅢ存在于全身组织中,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根据理化性质分为四组。  (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