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源性凝血的基本介绍

参与凝血的全部因子均来血浆。 血液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并被激活,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2又将激活凝血因子11并进一步促进凝血因子12的激活,从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到激活态凝血因子11生成的过程成为表面激活,此过程还需高分子激肽原作为辅因子加速。 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1在钙离子存在时激活凝血因子9,激活态凝血因子9在钙离子作用下与激活态凝血因子8活化血小板提供的膜磷脂表面结合生成因子10酶复合物,该复合物激活凝血因子10,激活态凝血因子10可在钙离子存在时与激活态凝血因子5在磷脂膜表面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复合物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激活凝血因子13和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13促使可溶的纤维蛋白原生成不溶的多聚纤维蛋白多聚体,从而形成血凝块止血。......阅读全文

关于内源性凝血的基本介绍

  参与凝血的全部因子均来血浆。  血液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并被激活,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2又将激活凝血因子11并进一步促进凝血因子12的激活,从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到激活态凝血因子11生成的过程成为表面激活,此过程还需高分子激肽原作为辅因子加速。  被激活的凝血

凝血机制的内源性凝血途径介绍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临床上常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反映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Ⅻ激活,到因子X激活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带负电荷的内皮下胶原纤维与凝血因子接触,因子Ⅻ即与之结合,在HK和PK的参与下被

关于凝血机制的基本介绍

  凝血机制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机体的正常止凝血,主要依赖于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正常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  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是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它是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血过程是

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Ⅶ激活,到Ⅳa-PF3Ca2+复合物形成后激活因子X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因子与带负电荷的内皮下胶原纤维接触就被激活为Ⅻa,少量Ⅻa与HMWK可使PK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者又可与HMWK一起迅速激活大量Ⅻa,Ⅻa 又同时激活因子Ⅵ,在此阶段无需钙离子参与。

关于凝血的基本信息介绍

  凝血(Blood Coagulation),即: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凝血其基本过程是一系列蛋白质的有限水解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1)凝血酶原激活物

关于高凝血症的基本介绍

  高凝血症是一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的促使异常或过量的血栓(血块)风险增高的血液疾病,主要是凝血因子增加而抗凝血因子并不降低所引起。  正常情况下,机体启动血块形成过程,并通过反馈机制调节血块形成的速度和大小,当受损部位痊愈之后,血块降解并消失。当血块形成过程出现问题时,就导致了高凝血症的发生。在该过程

关于凝血因子的基本介绍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整个凝血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谁快

外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反应迅速。外源性凝血路径所激活的凝血因子较少.这也与机体所要求相一致的,因外源性凝血是组织损伤大多都是需要马上止血的,外源性凝血可促使内源性凝血而加快凝血.而单独内源性很多都是病理性的,所以时间长不致使人体血管内形成大量凝血.一般凝血都是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的.可参看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谁快

外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反应迅速。外源性凝血路径所激活的凝血因子较少.这也与机体所要求相一致的,因外源性凝血是组织损伤大多都是需要马上止血的,外源性凝血可促使内源性凝血而加快凝血.而单独内源性很多都是病理性的,所以时间长不致使人体血管内形成大量凝血.一般凝血都是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的.可参看

内源性凝血的功能特点

参与凝血的全部因子均来血浆。血液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并被激活,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2又将激活凝血因子11并进一步促进凝血因子12的激活,从凝血因子12结合到异物表面到激活态凝血因子11生成的过程称为表面激活,此过程还需高分子激肽原作为辅因子加速。被激活的凝血因子11在钙

关于消耗性凝血病的基本介绍

  消耗性凝血病(简称DIC)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过去曾称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d

关于凝血酶的基本信息介绍

  凝血酶(Thrombin),是一种白色至灰白色非结晶物质,一般为冻干粉。凝血酶为止血药,临床上主要适用于结扎止血困难的小血管、毛细血管以及实质性脏器出血的止血;用于外伤、手术、口腔、耳、鼻、喉、泌尿、烧伤、骨科、神经外科、眼科、妇产科以及消化道等部位出血的止血。凝血酶直接作用于血液凝固过程的最后

关于血管内凝血的基本信息介绍

  血管内凝血,医学术语,是一种血液疾病。  血管内凝血的发病原因  1.细菌感染败血症。  2.恶性肿瘤胰腺癌、肾癌、前列腺癌、肺癌、白血病等。  3.产科意外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流产、妊娠高血压症、死胎滞留、子宫破裂、剖腹产等。  4.其他  (1)严重的头部损伤。  (2)毒蛇咬伤。  (

关于血浆凝血因子测定的基本介绍

  除组织因子及由内皮细胞合成的VW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脏中合成,凝血抑制因子如抗凝血酶Ⅲ(AT-Ⅲ)、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C1脂酶抑制因子及蛋白C也都在肝脏中合成。凝血因子半衰期比清蛋白短得多,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因此在肝功能受损的早期,清蛋白检测完全正常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种途径的区别

内源性凝血完全依赖血管内的凝血因子,使因子10激活的过程参与的酶较多,凝血过程较慢。外源性凝血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因子III,使因子X激活,参与的酶数量少,凝血较快。除凝血因子3、4、5和凝血因子13中的一部分外,其他的凝血因子均由肝脏合成。有的人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某些重要的凝血因子合成出现障碍,从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种途径的区别

  内源性凝血完全依赖血管内的凝血因子,使因子10激活的过程参与的酶较多,凝血过程较慢。外源性凝血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因子III,使因子X激活,参与的酶数量少,凝血较快。  除凝血因子3、4、5和凝血因子13中的一部分外,其他的凝血因子均由肝脏合成。  有的人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某些重要的凝血因子合成

凝血因子内源性激活系统

  整个凝血酶的激活途径如图2所示。当血液与带负电荷的胶原蛋白(皮肤血管外壁)或异体表面(如高岭土、玻璃等)接触时,因子Ⅻ就由酶原激活成Ⅻa,后者除能激活因子Ⅺ外,又同时使血浆前舒缓激肽释放酶激活。激活后的激肽释放酶在高分子量激肽原的促进下反过来又进一步使因子Ⅻ激活,但此时不再是接触激活而是肽键水解

参与内源性、外源性和共同凝血途径凝血因子

  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是Ⅻ、Ⅺ、Ⅸ、Ⅷ。  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是Ⅶ、Ⅲ。  参与共同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Ⅹ、Ⅴ、Ⅱ、Ⅰ、Ⅳ、ⅩⅢ。

关于促凝血酶原激酶的基本介绍

  促凝血酶原激酶,英文名称thromboplastin,是与血液凝固的第一阶段有关的血液凝固因子,也称第Ⅲ因子,是一种能够把凝血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凝血酶。  当初发现时称为凝血酶原激酶。通常根据其凝血机制的不同分为二类,一类称为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液中的脂蛋白,当血管壁发生障碍时,

内源性的凝血途径都有哪种类型?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临床上常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反映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Ⅻ激活,到因子X激活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带负电荷的内皮下胶原纤维与凝血因子接触,因子Ⅻ即与之结合,在HK和PK的参与下被活化

关于凝血机制凝血的共同途径介绍

  从因子X被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是内源、外源凝血的共同凝血途径。主要包括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两个阶段。  1、凝血酶的生成:  即因子Ⅹa、因子Ⅴa在钙离子和磷脂膜的存在下组成凝血酶原复合物,即凝血活酶,将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2、纤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酶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并

关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介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微循环内,主要是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聚,即微血栓形成。由此引起凝血因数和血小板消耗和继发性纤溶,广泛出血,血管内溶血,组织坏死等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各脏器的功能障碍。产科的胎盘早剥,死胎稽留,感染性流产,过期流产,先

凝血时间的基本信息介绍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和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测定,是一对试验。出血时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为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而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原理是离体静脉血与普通玻璃试管接触后,因子Ⅻ和内源凝

关于新生儿低凝血酶原症的基本介绍

  新生儿低凝血酶原症又称新生儿出血症,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减少引起的凝血障碍性自限性出血性疾病。往往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容易误诊。只要对新生儿低凝血酶原症引起足够的重视,完全可以预防。

凝血因子的基本内容介绍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整个凝血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

凝血的基本过程

凝血其基本过程是一系列蛋白质的有限水解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关于血管内凝血的检查介绍

  血管内凝血的检查诊断  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以急性为主,表现为严重广泛的出血。慢性的症状隐匿,以栓塞为主,症状可被原发病的症状掩盖,不一定有大量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主要表现为出血、休克、栓塞、溶血四个方面:  1.出血急性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大量广泛的出血,出血可随原发病变

关于凝血酶形成的介绍

  凝血酶原(Ⅱ,prothrombin)是含582氨基酸残基的酶原,被因子Xa在Arg-Thr及Arg-Ile处切开,切除N?端274个氨基酸残基,余下308个氨基酸残基分成A、B两条肽链,由一个二硫键相连,即为凝血酶(thrombin)。因子Va无酶活性,但可使Xa的活性增强350倍,加速凝血酶

凝血酶原的基本信息介绍

  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存在于血浆中,亦称第Ⅱ因子。是凝血酶的前身物质,血浆中含量为10—15毫克/分升,分子量为68000的糖蛋白。糖的含量约占11%,其中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氨基已糖、唾液酸。遗传性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缺乏是最为罕见的遗传性出血病之一可以将凝血酶原缺乏分成两类:①低凝血酶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信息介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