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基本介绍

患者通常为中年人。该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多发于躯干及四肢,腹侧多于背侧,近心端多于远心端,少见于头面部、颈部,掌跖不受累。10%~20%病人诉发病前曾有创伤史。病程缓慢进展,开始为硬性斑块,肤色或暗红色,皮面微凹似萎缩状,而瘤周围皮肤淡蓝红,以后出现淡红、暗红或紫蓝色单结节或大小不一的相邻性多结节生长,呈隆突性外观,大小自0.5~2cm,且可突然加速生长而表面破溃。少数瘤体见有点状色素,被称为色素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或Bednar瘤。随着肿瘤增大而疼痛明显。该病呈局部侵袭,偶有广泛播散,但罕见转移。......阅读全文

关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基本介绍

  患者通常为中年人。该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多发于躯干及四肢,腹侧多于背侧,近心端多于远心端,少见于头面部、颈部,掌跖不受累。10%~20%病人诉发病前曾有创伤史。病程缓慢进展,开始为硬性斑块,肤色或暗红色,皮面微凹似萎缩状,而瘤周围皮肤淡蓝红,以后出现淡红、暗红或紫蓝色单结节或大小不一的相邻

关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治疗介绍

  1、诊断  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资料是主要的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在免疫组化染色中,DFSP瘤细胞对波形蛋白(Vimentin)呈强而弥漫性的阳性反应;CD34一般呈强而弥漫性的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2%~92%。溶菌酶(Lysozyme)呈局灶性阳性反应;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在D

简述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表现

  瘤细胞和胶原纤维常呈席纹状、车轮状、编织状、旋涡状或束状排列。上述比较特殊的细胞排列方式有助于DFSP的鉴别诊断,但是它们并非是DFSP所特有的,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在DFSP中偶见巨细胞、黄色瘤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和出血坏死。目前从组织病理上一般可将DFSP分为普通型、黏液型、纤维瘤型、

超声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55岁,发现右侧腰背部肿块10年,初为一较小结节状隆起物,无疼痛,1年前在外院穿刺后生长较快(病理结果不详)。体格检查:结节状隆起物周边见多个小结节突起,呈匍匐的丘状相连,伴胀痛。瘤体表面呈淡红及暗红色,见多条扩张的毛细血管。 超声检查:右侧腰背部见一大小为5.3 cm×3.8 cm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影像表现病例报告

患者1,女,29岁。发现左乳肿物5年,未予诊治。2月前,自觉肿物增大,不伴疼痛。查体:左乳内上象限皮肤表面可触及3 cm肿物,质硬,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活动度尚可,无压痛,无皮肤红肿。右乳未触及肿物,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乳腺X线摄影:左乳内上象限可见一大小约2.3 cm×2.8 cm卵

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病例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30 岁,左侧季肋部暗红色结节6 年,伴 疼痛6 个月余。患者6 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季肋部 出现红枣大小的暗红色结节,皮损可见凹陷,边缘隆 起,呈囊性、质软,无不适未予重视。6 个月前患者 皮损面积未见改变,但出现间断性疼痛,曾多次到当 地皮肤科治疗,诊断硬皮病、结节病等,给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分析

1 病历摘要例 1. 女, 8 岁。右侧大腿内侧皮肤结节 6 个月,于 2016 年 1 月 2 日到我院就诊。6 个月前家属发现患儿 右侧大腿内侧皮肤出现一花生大的红色结节,就诊于当地附近诊所,考虑“毛囊炎”,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百多邦),皮损未消退,仍逐渐增大。后就诊于当地医 院,因诊断不

一例巨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并肺结核病例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右肩肿物16年,迅速生长、破溃伴瘙痒和疼痛半年。16年前患者右肩出现一棕色痣样肿物,指甲大小,伴瘙痒,本院门诊予皮肤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良性肿瘤,恢复良好。约2年前原皮损部位再次长出肿物,逐渐增大,半年前始右肩肿物迅速生长,约8cm×6cm×10cm大小,见破溃、渗血和渗

一例巨大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分析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累及真皮层,来源于纤维细胞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随着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的普及,近年来已经很少见巨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现将该病例治疗心得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0岁,因“右背部皮肤肿物18年”于2016年1月3日入院。患者于18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右肩背部发现

关于纤维肉瘤的鉴别诊断介绍

  1.发生于青壮年,肿块表面灼热,生长迅速,侵蚀骨组织时,X线片可见虫蚀状溶骨表现。  2.伴疼痛和局部皮肤麻木的增大肿块,发生在面部皮肤时,可清晰见到怒张血管和表面充血,发生于口腔及颌骨表面者,呈球形或分叶状,表面紫红色,常有溃烂,出血及牙松动脱落。  3.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关于囊性纤维性变的基本介绍

  囊性纤维性变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疾病,会造成肺部一再感染和肠道难以吸收营养素。大约每200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会患有囊性纤维性变。囊性纤维性变是因为基因缺陷所致。它会造成粘液分泌,而这些粘液不能自由流出呼吸管,因而一再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它也可能造成胰酶分泌不足、因而造成腹泻。此病的症状包括:  1、患

关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基本介绍

  发生于纵隔者非常罕见,近一半是恶性的,该肿瘤起源于间皮下的未分化间叶细胞,发病与石棉接触史无关。多见于成年男性,常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热等症状,可有骨关节病、杵状指及低血糖的表现。可有转移,较常见的是肝,也可见淋巴转移。治疗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良性一般预后良好,很少复发。

关于囊性纤维病的基本介绍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遗传性外分泌腺疾病,主要影响胃肠道和呼吸系统,通常具有慢性梗阻性肺部病变、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和汗液电解质异常升高的特征。  囊性纤维化是由位于第7对染色体CF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人是纯合子,其双亲是杂合子。病人的同胞中半数可带有隐性基因,而1/4可得病。一般带有隐

关于食管肉瘤的基本介绍

  食管肉瘤是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消化道肉瘤的8%,约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5%。按组织学特点,食管肉瘤包括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和免疫缺陷病人的Kaposi肉瘤等。其中纤维肉瘤最多见,占食管肉瘤的半数。食管肉瘤大体分型有两种:息肉型和浸润型。息肉型临床多见,其瘤体积大,突向

关于脂肪肉瘤的基本介绍

  脂肪肉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也可见于青少年和儿童。脂肪肉瘤通常体积较大,一般为深在性、无痛性、逐渐长大的肿物,最常发生于下肢(如腘窝和大腿内侧)、腹膜后、肾周、肠系膜区以及肩部。在不同部位的发生率主要取决于该肿瘤的亚型,包括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黏液样脂肪肉

关于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基本介绍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国外统计本病的发生率每1000~5000人中可见1例。本病具有明显的种族性和地区性。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通常认为系基因缺陷性,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单基因或多基因异常突变所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只有致病基因在纯合状态下(rr)才发病,在杂合状态

关于成骨源性肉瘤的基本信息介绍

  成骨源性肉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它来源于有成骨潜能的间叶细胞,由恶性增殖的肉瘤细胞直接产生肿瘤性骨样组织或不成熟骨,也称为成成骨源性肉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1993年,WHO为避免“成骨”在“来源”和“产生”两种意义上造成的混乱而将其统称为成骨源性肉瘤

关于粒细胞肉瘤的基本介绍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MS),又称髓样肉瘤(myeloid sarcoma)、骨髓外髓样瘤(extramedullarymyeloid tumor,EMT)、绿色瘤(chloroma),是髓系幼稚细胞侵犯到骨髓以外的组织或器官中并增殖形成瘤样肿块。

关于卡波西肉瘤的基本症状介绍

  卡波西肉瘤又称Kaposi肉瘤(KS)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内皮细胞肿瘤,典型病变表现为皮肤多发性斑点状、斑块状或结节状病损,也可累及黏膜、淋巴结和内脏器官。此病和人类第8型疱疹病毒(HHV-8)感染有关。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KS有4种不同类型:经典惰性型、非洲地方性、医源性、获得性免疫缺陷

关于肉瘤的基本内容介绍

  来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肉)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多发生于皮肤、皮下、骨膜及长骨两端。骨肉瘤以青年人为多,好发于四肢长骨之两端,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肱骨上端最多见。骨肉瘤发展迅速,病程短,开始在皮质内生长,可逐渐向骨髓腔发展,有时向外突破骨膜,侵入周围软组织,易引起病理性骨折,常见

关于埃斯玛隆的基本介绍

  本品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其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过去认为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提高所致。近来实验认为茶碱的支气管扩张作用部分是由于内源性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结果,此外,茶碱是嘌呤受体阻滞剂,能对抗腺嘌呤等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茶碱能增强膈肌收缩力,尤其在膈肌收缩无力

关于小儿囊性纤维性变的基本信息介绍

  囊性纤维性变(CF)又称黏滞病或黏液黏稠病,是儿童和成人的一种全身外分泌腺功能紊乱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可累及多系统,主要侵犯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肺部病变。

关于肠道淋巴肉瘤的基本介绍

  肠道淋巴肉瘤本病罕见。好发于5~8岁儿童,男孩多见。为未分化肿瘤,预后不良。常见于回盲肠。肿瘤来自黏膜下层分化不良的淋巴组织,50%以上侵犯淋巴结。可侵犯肠壁各层,肠管呈平行扩张,水肿增厚,突出浆膜层,可成为慢性肠套叠的起始点。肠壁溃疡形成,偶有穿孔。肿瘤早期转移到肠系膜淋巴结,晚期血行转移成弥

关于变应性皮肤脉管炎的基本介绍

  临床表现有丘疹紫癜、风团、小水皰、多形性红斑、小结节,以红斑和结节较常见,病程慢性,可迁延达数年之久。本病常发生于青年男女,可能的诱因包括细菌、病毒感染以及某些药物因素,鉴于本病的形态多样、病程长,如能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缩短病程,减少痛苦,提高疗效 [1] 。

关于脊肋角膨隆的基本介绍

  对腹膜后脓肿诊断,体检发现肾周脓肿,脊肋角膨隆有触痛,腰肌痉挛,腰部皮肤有凹陷性水肿。腹膜后脓肿(retroperitonealabscess)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局限性化脓性感染。它的发生常继发于腹腔内脏器、腹膜后器官、脊柱或第十二肋的感染、盆腔腹膜后腔脓肿、以及菌血症等疾病。脓肿可向上侵及

关于苯溴马隆片的基本介绍

  苯溴马隆片,适应症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痛风结节肿等。  本品主要成份为苯溴马隆。  化学名称:3,5-二溴-4-羟苯基-2-乙基-3-苯骈呋喃基-甲酮。  分子式: C17H12Br2O3  分子量: 424.09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关于苯溴马隆胶囊的基本介绍

  苯溴马隆胶囊(Benzbromarone Capsules)是处方药,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以及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苯溴马隆。  所属类别:化药及生物制品>>代谢及内分泌系统药物>>抗痛风药>>促尿酸排泄药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

关于毒素皮肤试验的基本介绍

  毒素皮肤试验是用经过处理的毒素进行皮肤试验,如: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等试验。  毒素皮肤试验阴性,即是注入毒素后观察48至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如没有红肿,硬结或硬结小于5毫米为阴性。

关于皮肤系统异常的基本介绍

  皮肤神经系统的异常:主要是汗毛开口处,立毛肌功能的异常和皮肤的过度角化,这种情形的最大特点是:本身并没有脂肪粒,只是汗毛开口处的立毛肌异常兴奋、异常突起,而汗毛开口处的皮肤又异常过度角化,所以形成了典型的栗丘疹的形态,当你真的用针挑破它时,却发现里面并不含有脂肪粒,这种情况,多见于内分泌失调;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