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生态环境中心欧阳志云研究员到亚热带所做学术报告

2月4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欧阳志云研究员应邀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该所师生做了题为“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管理”的学术报告。亚热带所所长王克林研究员主持了报告会。 欧阳志云围绕生态服务功能面向国家需求的应用,系统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生态恢复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他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基于生态服务功能开展生态补偿及生态用地规划。会后,他和与会人员就生态服务功能的应用等进行了热烈讨论交流。 欧阳志云,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主持),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编制了我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提出了对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生态功能区域,荣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探讨了符合我国经济社会特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研究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服务功能的关系,......阅读全文

傅伯杰院士:我国生态系统管理战略亟待转变

傅伯杰   近10年来,我国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在加大,生态建设方面已经投入1.2万亿元,投入规模史无前例。然而我国的生态系统管理严重滞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仍在退化。   日前,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在第15届中国科协年会作特邀报告时提出,针对我国可增加森林和草地面积有限

傅伯杰:我国生态系统管理战略亟待转变

  近10年来,我国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在加大,生态建设方面已经投入1.2万亿元,投入规模史无前例。然而我国的生态系统管理严重滞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仍在退化。  日前,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在第15届中国科协年会作特邀报告时提出,针对我国可增加森林和草地面积有限的情况,我国生

“绿水青山”究竟值多少“金山银山”

▲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监测站▲王兵(左一)正在讲解生态连清监测布局  王兵几乎遍历全球各地所有的典型森林,经验告诉他,森林可为人类带来甚至比“金钱”更大的福祉。为量化这一“福祉”,他带领团队历经20余年,形成了中国森林生态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算清了中国的“绿水青山”究竟价值多少“金山银山”,用数据说

中国科学家牵头全球干旱生态系统国际大科学计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干旱生态系统和退化土地研究与治理的国家之一,我们去年底发起的全球干旱生态系统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弥补了国际上该领域重大研究计划的空白。”  日前,在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京联合举办的全球干旱

吕达仁刘毅刘宇:追踪碳足迹

  吕达仁院士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和外国专家交流 资料图片  CFP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艰难地通过了《巴黎协定》。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气度。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曾说: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中国既要负责任,也要争取平等合理的发展权。   最有

中科院“中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专题科普讲座开讲

  8月23日“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最后一场专题科普讲座“中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多功能厅开讲,本次讲座由巡展19个展项中的“生态环境十年变化: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成果单位——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郑华研究员主讲。来自

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学术研讨会在地理资源所召开

  2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承办的“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学术研讨会”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召开。   研讨会邀请科技部社发司资源环境处处长徐俊、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监测处处长杨智、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副主任王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

多维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

  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加速丧失,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驱动

研究揭示多维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

  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加速丧失,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大量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驱动

欧阳志云: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变化趋势

   全国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空间差异大,以草地、森林、农田和荒漠为主,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82.8%。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影响,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十分敏感;同时,悠久的历史、巨大的人口数量和高速的经济发展导致的高强度资源开发,对我国森林、草地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生态系统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丛书发布

日前,中国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和中科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在北京召开“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丛书发布会。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是一个数据密集型的野外科技平台,各野外台站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是生态学研究的第一手原始科学

中科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在广州召开

  12月4日至8日,由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主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等承办的“中国科学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第十七次工作会议及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第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在广州举行。来自C

《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发布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纪念生物多样性行动25周年”。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这也是我国发布的首个省级生态系统名录。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高

《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中国碳收支研究专辑

4月1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以专辑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以下简称“碳专项”)之“生态系统固碳”项目群7篇研究论文。这不仅是中国首次,在亚洲也是首次。 据悉,该研究量化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强度和空间分布,并首次在

《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中国碳收支研究专辑

4月18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以专辑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以下简称“碳专项”)之“生态系统固碳”项目群7篇研究论文。这不仅是中国首次,在亚洲也是首次。 据悉,该研究量化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强度和空间分布,并首次在

石漠化治理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王克林团队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态监测》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为了改善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我国实施了

国产生态监测设备的“高光时刻”

  “多年以来,我们所研发的生态系统关键参量监测设备的平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且大多数性能指标与国际水平相当,部分甚至领先。”站在祁连山下黑河流域的试验示范点,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简称青藏高原所)研究员李新指着布设在各处的国产监测设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着,言语之间,充满了欣

揭示近千年来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及效应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研究组在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演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展出根据社会-生态系统要素相互作用变化识别系统演变阶段的方法,揭示近千年来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变阶段及效应。  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是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生态学

地理资源所成果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陆地碳收支评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联网观测与模型模拟系统”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过程观测研究

我国科学家揭示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

  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是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识别长时间尺度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变阶段、驱动因素和效应对未来的系统管理十分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研究组发展了根据社会-生态系统要素相互作用变化识别系统演变阶段的方法,识别了近千年来黄土

“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揭牌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11月1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与中国科学院在京共同启动“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伙伴计划)。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先生和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其它部委领导、联合国官员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众多著名科学家出席了启动仪式。该伙伴计划是环境署首个“

中国碳排放14.1%被“吸收”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2001~2010年期间平均年固碳2.01亿吨,相当于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这其中,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是固碳主体,贡献了约80%的固碳量。  这一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之“生态系统固碳”项

我国在热带西太平洋前沿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我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要求为指引,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瞄准聚焦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解决自主创新核心关键问题,引领

欧阳志云小组阐明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

   日前,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欧阳志云研究组以水资源保护与农业发展矛盾突出的北京密云水库流域为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作用关系。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生态学与环境科学前沿》杂志上。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

中科院将在中亚五国建十个野外站 监测生态系统

  记者8月10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地所)获悉,“中亚干旱区千万平方公里生态监测与生态系统管理”是该所寻求的三大突破之一,其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在中亚五国建成由10个野外站组成的中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和数据库。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副所长田长彦研究员介绍说,

第34届国际湖沼学大会在南京举办

  8月19日,由国际湖沼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土壤学会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34届国际湖沼学大会(SIL 2018)在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湖沼学——支撑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科学”。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国际湖沼学大会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内陆水体(湖泊、

周国逸研究员获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4月27日上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周国逸研究员荣获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殊荣。这是继2015年其光荣当选“广东省劳动模范”之后

信息化撑起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监管

  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已经过去几天了,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奇仍然沉浸在兴奋中,总书记专程来到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体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祁连山水系是河西走廊的“命脉”和青海湖水源重要补给地。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

华南植物园对南亚热带人工林系统能值模拟研究取得进展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系统生态学”之父H.T. Odum及其同事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若不考虑系统组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都具备相似的结构,即每个生态系统都能被简化成由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构成,这有助于认清系统的主要生态过程和本质特征。而能量是所有生物过程的驱动力,任何作

信息化撑起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监管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到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结合多媒体演示,听取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情况介绍,通过远程视频察看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昂赛澜沧江大峡谷、昆仑山玉珠峰南坡、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等点位实时监测情况,并同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昂赛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