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大团队设计等离激元催化新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8.shtm 本报合肥3月6日电(记者马荣瑞 通讯员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龙冉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类等离激元催化材料,发现其独特的界面耦合态直接电子激发机制,实现了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二氧化碳与水的高选择性转化。该技术使用广谱低强度光,甲烷产率高达0.55毫摩尔每克每小时,碳氢化合物的产物选择性达100%,是目前世界上光驱动二氧化碳转化速率的最高纪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通过人造材料,进行与自然界光合作用相似的化学反应,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人类所需物质,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然而,这种人工光合成体系进行应用尝试时,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其关键是如何利用太阳光中低能量的光子。红外光是太阳光谱中典型的低能光子,在太阳光谱中占比高达53%。通常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只能利用紫外区和可见......阅读全文

中科大团队设计等离激元催化新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8.shtm 本报合肥3月6日电(记者马荣瑞 通讯员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龙冉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类等离激元催化材料,发现其独特的界面耦合态直接电子激发机制,实现了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二

中科大在光催化甲烷制乙烷/氢气研究中获进展

甲烷作为一种重要的碳基小分子,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天然气、页岩气、可燃冰、沼气等的主要成分。迄今为止,甲烷的使用仍以燃烧为主,导致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作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甲醇及其衍生物,但其用量仅占天然气消耗量的5%-7%。虽然甲烷储量远远超过石油储量,但作为化工原料其开发程度远

中科大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催化剂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颖课题组在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催化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者首次发现了强金属磷化物-磷酸盐载体相互作用(SMPSI),提出了解决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较差,特别是在水相和酸性环境中应用受限的全新方案,拓宽了SMSI的应用范围。相关

中科大团队 金属纳米催化剂尺寸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效应对负载型金属纳米材料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起着重要影响。从几何结构上看,随着金属颗粒尺寸的减小,低配位原子逐步暴露且比例渐渐升高,显著改变催化材料活性中心的结构和比例。从电子结构上看,金属颗粒的电子能级也因量子尺寸效应发生显著改变,极大地影响催化材料和反应物之间的轨道杂化和电荷

中科大发现基于纳米配位化学的新型广谱光催化制氢技术

  太阳能和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有望缓解当前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是一种可以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氢能的途径,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技术。光催化制氢技术是基于半导体带间跃迁的一种作用机制,其实际应用目前主要受限于催化剂成本和能量转换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通常由自然界丰富的碳、氢、氮

中科大最新Nature文章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消息,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水鸟和湿地生态研究组的研究人员日前联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irds and people both depend on China’s wetlands的通讯(Nature 460, 173; 2009)。该通讯简要介绍了长江流域湿地和水鸟

中科大最新《PNAS》文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学学院周丛照教授和陈宇星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所张承才教授课题组合作,阐明了蓝藻全局性转录因子NdhR通过结合不同的代谢小分子,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协同调控碳氮代谢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以“Coordinating carbon and n

中科大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特任教授孙永福课题组在杂化二维超薄结构的合成及应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杂化模型体系用来研究金属表面氧化物对其自身金属电催化性能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月7日出版的Nature上(2016, 529, 68-72, DOI 10.1038/natu

中科大孙永福谢毅团队研究光催化选择性还原二氧化碳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孙永福教授、谢毅教授课题组在光催化选择性还原CO2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具有双金属活性位点的超薄纳米片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CO2光还原产物选择性的影响,该结果以“Selective Visible-light driven Phot

中科大研究“神奇材料”获进展

  记者13日从中科大采访获悉,中英两国教授通力合作,在被称为“神奇材料”的氧化石墨烯薄膜离子筛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海水快速淡化成饮用水等领域不再科幻。   中科大吴恒安教授与诺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安德烈·海姆教授课题组等合作,在石墨烯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氧化石墨烯

催化燃烧装置的催化燃烧相关介绍

  可燃物在催化剂作用下燃烧。与直接燃烧相比,催化燃烧温度较低,燃烧比较完全。催化燃烧所用的催化剂为含有贵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物质。例如家用负载Pd或稀土化合物的催化燃气灶,可减少尾气中CO含量,提高热效率。负载0.2%pt的氧化铝催化剂,在500℃下,可将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燃烧,脱臭净化到化学位移

酸催化水解与碱催化水解区别

题主这个问题缺少必要条件。表示我需要知道是什么的酸催化水解与碱催化水解。连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不知道。即使知道,有机物和无机物也都有很多类别,不说明底物是什么根本无从判断。如果是酯类物质,如乙酸乙酯的水解,那么首先要知道是机理存在差别。酸催化下就是一般酯化反应的逆反应,机理请自行查找有机化学教材。碱

中科大等锁定华南雾霾“元凶”

  近日,从中国科技大学传来好消息,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沈延安带领团队与美国研究人员等合作,通过系统地测定华南气溶胶的硫酸盐、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以及代表性煤的稳定硫同位素。 每每遇到雾霾锁城,人们除了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希望科学家们能找到雾霾形成的原因,进而渴望从根本解决这一

中科大院士PNAS解析“垃圾”RNA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的研究人员围绕一种关键小蛋白:Stc 1的结构和功能展开了研究,从中揭示出了裂殖酵母中RNAi与染色质修饰之间的分子作用机制,指出了非编码RNA的又一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

中科大X射线成像技术获突破

中科大X射线成像技术获突破 CT辐射有望大大降低  今后,病人做CT不仅有望更方便有效,而且辐射也可能会大大降低。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取得了“近二十年来X射线成像的重大突破”,它弥补了传统X射线成像技术对轻元素材料不敏感的不足,为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医疗诊断等展

中科大颁发第31届郭沫若奖学金

  4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31届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典礼上校长侯建国院士为27名获奖者颁发了证书。这27名获奖本科生全部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其中20人到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   “科大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是其中的部分代表

中科大院士PNAS解析“垃圾”RNA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英国邓迪大学的研究人员围绕一种关键小蛋白:Stc 1的结构和功能展开了研究,从中揭示出了裂殖酵母中RNAi与染色质修饰之间的分子作用机制,指出了非编码RNA的又一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

中科大新成果入围科技创新“奥斯卡”

  R&D100大奖被誉为科技创新的“奥斯卡奖”,日前,R&D100评委会公布了2017年大奖入围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文教授主持的“太阳光的光谱分离与光伏农业”项目入围。R&D100是国际科技研发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大奖,今年已经是第55届。  现代植物学研究表明,植物对太阳光能的利用效率只有1%,

中科大长江学者连发权威期刊文章

  近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姚雪彪带领的研究小组,接连在《PNAS》、《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和《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细胞分裂调控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姚雪彪教授1995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

中科大研制新型量子传感器

  记者近日从中科大获悉:该校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提出并实现了用于搜寻类轴子的单电子自旋量子传感器,将搜寻的力程拓展到亚微米尺度,可更好地寻找标准模型外的新粒子。该成果发表在著名期刊《自然·通讯》上。  在寻找新粒子诸多解决方案中,一类简单有效的理论假设是引入一类超轻质量的轴子

中科大实现高灵敏测量高频微波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石发展、孔飞等人在微波磁场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基于金刚石氮-空位色心量子传感器实现了皮特斯拉水平的高灵敏微波磁场测量,相比此前该体系实现的亚微特斯拉指标水平,测量灵敏度提升了近十万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微波在人类生活和科

中国学者揭示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可致潜在环境污染

  2013年8月4日,从中科大采访获悉,该校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钛可转化为硝酸盐,可能导致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纳米二氧化钛由于其高折射率、超强的紫外光吸收能力、优异的杀菌、除臭及防污性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多个领域广泛使用,如用于防晒护肤品、食品、白色油漆等消费品及家居生产,其年生产量

均相催化剂的催化基元反应

  在以过渡金属络合物为活性中心的均相催化反应中,催化活性的中间络合物能够分离出晶体,用x射线分析,可对活性中心周围的环境与反应底杨的作用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并用以对反应机理做出比较确切的描绘。通过对部分反应机理的彻底研究,可么认定均相络合催化的基元反应步骤都是在以金属为中心的配休球上进行的,反应过程

催化的定义

催化即通过催化剂改变反应所需的活化自由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催化剂的量和质均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化学反应物要想发生化学反应,必须使其化学键发生改变,改变或者断裂化学键需要一定的能量支持,能使化学键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阈值称之为活化自由能,而催化剂通过改变化学反应物的活化自由能进而影

中科大解决复杂肿瘤基因检测难题

  5月2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李骜研究组在复杂肿瘤基因检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提出的一种新颖生物信息学算法,有效解决了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检测复杂肿瘤全基因组异常的国际性难题。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生物信息学》上。  基因组异常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标志性特征,在肿瘤发病机理、临

中科大:细胞动力学研究取得进展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GTP酶激活蛋白ACAP4调控细胞膜动力学的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这一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肿瘤细胞转移信号通路及调控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新线索,相关研究发现发表在6月17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姚雪彪(Xueb

科技“公转”成华中科大新名片

  40多个与企业共建的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10余个入驻地方的研究院,以1000万元成交的首例高校科技成果挂牌转让……5月8日,在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中,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的系列成绩受到高度关注。  “三板斧”闯出横向转化新天地  据介绍,“企业合作”、“

中科大先研院将为成果转化探路

  11月11日,在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市校联席会议上,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提出,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是着眼于合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希望中科大先研院成为合肥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引爆点。目前尚在建设的中科大先研院,究竟会聚集怎样的“引爆能量”?  “四不像”的

中科大Nature子刊解析抑癌基因

  从1979年发现至今,p53已经历经30多年的岁月,关于p53的文章层出不穷,每当我们觉得离p53的真相接近之时才发现,p53仍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个明星抑癌基因至今已被发现与多种作用因子,信号途径有关,近期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美国滨州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了一种抑癌基因读码框移位蛋白

中科大最新Science: 分布裁剪碳-氟键

  【引言】  氟既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也具有极小的原子半径,从而使含氟化合物展现出诸多独特的性质。特别是在药物学或者农用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常常通过引入氟原子来改性碳基化合物的性质。因此,如何高效温和制备单氟和双氟有机物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一直是基础研究和产业界的热点问题。  【成果简介】  近期,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