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格陵兰岛冰川溶化或有助于海洋生物生长

格陵兰岛东部海面上漂浮的冰山,摄于2009年4月 上周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格陵兰岛的冰雪融化将大量铁元素冲刷到大西洋中,有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这可能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难得一见的积极影响。 对格陵兰岛西南部三座冰川溶解的冰水混合物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格陵兰岛上的冰雪融化虽然使世界海平面不断升高,却也给北大西洋带来了每年300,000吨的铁,这个数量约与被风吹至北大西洋的尘土中的含铁量相当。科学家认为,铁是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如果海洋中缺少铁元素,将会影响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鱼类和鲸类的生长。 这项研究主要来自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他们在研究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冰川径流是其周围海域获得营养所需铁元素的重要来源。”由于未来气温将进一步升高,他们认为这种冰川径流为北大西洋提供铁元素的现象也将持续加强。 来自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负责......阅读全文

美卫星监测显示全球5年融化2万亿吨冰川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宇(NASA)公布的最新卫星检测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今的5年时间里,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格陵兰岛、南极洲以及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共有约2万亿吨冰川融化。更加糟糕的是,这一融化趋势截至目前没有任何变缓的迹象。 5年融化2万亿

北大教授质疑IPCC报告:气候变化需科学理性分析

  一份题为《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对IPCC报告的科学性质疑》的研究报告,近日正式完成。且看如下观点:“近百年来,气温的上升和全球气候的变化属于正常波动范围。与其说气候变暖,不如用‘气候变化’来得客观”,“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和气温的关系复杂,它们与气候变化存在多大相关性

丁仲礼院士驳物种灭绝预言:应辩证看气候变暖

  相关专家学者在研究气候变化问题时,探讨了各个时间尺度,温度变化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问题。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温度变化与温室气体有什么关系,应该如何看待气候变化,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   二氧化碳是温度变化的反馈因素   全球气候变化可以分为三个时间尺度

地球经历水火交融之夏 科学家称“意料之中”

  洪水、火灾、融冰和高温。从烟熏火燎的莫斯科到置身汪洋的爱荷华州和北极,这个仲夏季节的地球似乎要崩溃了。以此,科学家们表示,这并不只是一个征兆,而是恼人的气候变化已经大行其道的迹象。  据美联社报道,专家认为,目前亟需更好的手段来预报极端事件,比如俄罗斯的热浪和森林火

联合国报告称未来几百年全球变暖或已无法逆转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9月27日在斯德哥尔摩发布最新报告。   气候变化的威胁从未丧失其紧迫性。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9月2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警告说,如果没有大幅减排或用有争议的技术修复气候,全球变暖很可能在整个21世纪继续下去,进而极大改变地球的自然环境以及数

太平洋岛国呼吁采取切实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第44届太平洋岛国论坛开幕前夕,在马绍尔群岛首都马朱罗举行的气候变化专家小组会议9月2日呼吁,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应采取切实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南太平洋大学太平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霍兰德教授在会议演讲时说,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对岛国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她认为太平洋各国需要在

IPCC报告:二氧化碳浓度已达80万年至高点

  当地时间11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丹麦哥本哈根发布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综合报告》,确认世界各地都在发生气候变化,且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评估发现,大气和海洋已经变暖,冰雪量已经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已经上升,二氧化碳浓度也已升至至少过去8

英科学家称英国减排目标力度太低

  据英国《卫报》报道,近日在一起气候变化抗议行动的审讯庭上,有人指出,政府制定的在未来40年内将英国碳排放减少80%的计划并不足以预防“危险性”的气候变化。  丁达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专家、气候科学家爱丽丝・鲍思(Alice Bows)博士对陪审团说,航空业

庆承瑞:全球变暖与反变暖之争和病态科学

  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是无可置疑的权威结论,还是一个缺乏科学依据的谎言?为什么这一研究难度极大的复杂科学问题,在IPCC一方研究得出的结论全是不利的结果,而NIPCC一方则全是有利的。真正科学的结论会是这样吗?  近年来有关温室气体,特别是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并将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理论,

研究人员发现海洋环流对调节地球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集中在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而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洋环流对调节地球气候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认为,在270万年前,地球北半球的冷却和大陆冰川的积聚与海洋环流的变化一致,大西洋深处的二氧化碳和热量被从北到南输送到

盘点未来十年有望改变世界的五大发现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21世纪第二个十年已悄然离开。过去十年,不少革命性突破和发现给人类生活和认知带来重大变革:希格斯玻色子填补了“标准模型”最后一块拼图,深化了人类对物质本质的理解;引力波的出现让人类拥有了洞悉宇宙奥秘的全新方式;CRISPR则让人类新添一把对抗疾病的利器,等等。  时代的

我国专家称大自然是气候变化的主推手

  今年4月,中国科技出版社计划将出版新书《自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中科院院士陈运泰表示,他很赞同作者发出的与众不同的声音。“由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空间科学学院和核工业部地质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组,对于自然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

科学家确定海平面上升历史数据

2009年12月14日,位于南极洲丹尼森角海岸的冰川正渐渐融化。  本周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大约在14,650年前,南极洲一块冰原的坍塌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了14到18米。这一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加精确地预测气候变化将会带来的影响。  据科学

气候变化对南极无冰区影响首次量化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生态学论文,首次报告了关于21世纪气候变化对南极无冰区影响的量化评估结果。  无冰区仅占南极洲面积的1%,但却是南极全部陆地生物多样性的所在。一直以来,无冰区基本被研究人员忽略了,因此,对气候变化对于南极物种、生态系统及其未来保护的影响,人们存在着较大的认知空白。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支出远低于需求

气候组织气候政策倡议项目(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10月22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去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资出现萎缩,远远低于防止最危险后果发生所需的水平。 据路透社报道,由于经济不景气导致国家和私人投资预算吃紧,2012年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适应气候变

北极海冰: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和“放大器”

  1、北极海冰范围达到年内最小,创历史第二小的记录  2019年9月17日,北冰洋海冰范围达到了2019年的最小值,约为415万平方公里,比1980-2010年期间的气候平均值(628万平方公里)小约34%,偏离气候态的幅度超过90%的百分位,这一数值仅比2012年数值大,是有现代观测记录以来海冰

气候变暖致灾难后果:中国沿海成“泽国”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最新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晚到2050年,北极圈一直到北极地区,树木覆盖率将增长52%。不仅如此,北极冰盖融化还带来欧洲、北美地区的极寒天气以及北极熊的“自相残杀”。   远在北极5000公里开外的中国未能“逃脱干系”,除冰川融化产生新航道带

气候变暖致灾难后果:中国沿海成“泽国”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最新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晚到2050年,北极圈一直到北极地区,树木覆盖率将增长52%。不仅如此,北极冰盖融化还带来欧洲、北美地区的极寒天气以及北极熊的“自相残杀”。  远在北极5000公里开外的中国未能“逃脱干系”,除冰川融化产生新航道带来机

科学家呼吁对气候变化必须采取紧急强硬措施

[巴厘岛]气候科学家对外宣布,必须在未来的10到15年内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下来,并且非常有必要到2050年时把排放量至少削减到现在的50%。 巴厘岛会议上的宣传海报 2007年12月6日,在印尼巴厘岛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200多名专家签署了“巴厘岛科学家气候宣言”。这些签署者中有来自巴

写在IPCC最新科学报告出炉之前

在一些地区,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   不过数千年后,这才有可能发生。人类还有时间去适应,而这意味着人类会一步步将土地交给海浪。   2007年,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引起了一场风暴,他们发表了对随着全球变暖,海洋将以多快速度膨胀的最佳评估结果。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表示

【中国科学报】秉承笃正精神 开创气象先河

  2003年12月30日,叶笃正在听取汇报。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叶笃正早期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自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叶笃正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和学部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科学院及学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

南极科考:敢走别人想走而走不成的路,留下自己的脚印

  “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出更深的脚印是创新;踏出新的脚印,走一条自己的新路更是创新。”谈及20年前独特的“企鹅考古法”,73岁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孙立广说,这是“逼”出来的创新。当时,与他的知识积累相关的领域已有权威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在承担。为抓住一生中难得的机会,只能剑走偏锋。  1400万平方公里的

8月2日Science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苍茫云海间,翻越肯尼亚马加迪湖   在那里,地质学家们从古老的湖床上钻探核心收集详细的气候数据。过去的气候数据是至关重要的,它将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物种,甚至包括传染病和食品安全。   现代性别起源于大约相同的时间   哪个先出现:男人还

北极气候变化超科学家预期 海冰覆盖减少

  北极地区犹如一只巨大的“冷凝器”,调节着全球气候。北极地区通常是指北纬66度33分北极圈以北的广袤区域,面积2100万平方公里,由陆地、岛屿和海洋组成,其中,北冰洋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气候系统的各圈层都发生了近400年来最快速的变化,甚至超过了科学

科学会议审视海洋在变暖世界中的角色

  9月18日-25日,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气候变率及可预测性研究计划(CLIVAR)开放科学大会将在中国青岛召开,会议由WCRP的气候与海洋核心项目CLIVAR组织,将聚集全世界超过600名科学家参与其中。  此次CLIVAR开放科学大会的目标是:促进对大气-海洋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相互作

研究者称IPCC或低估气候变化相关威胁

  近日发布的联合国气候报告披露了一些让人震惊的信息,称21世纪20年代可能是人类避免毁灭性影响的最后机会之一。但一些人表示,该报告的作者过于谨慎。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明确指出,避免气候危机需要对全球经济进行彻底重塑。该报告预测,到2040年,全球可能出现粮食短缺、沿海城市

荷兰权威机构指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报告中多处错误

  据美联社报道,荷兰一家权威环境机构上周一表示,他们已经发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报告中更多的小错误,并敦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更加审慎对待报告内容。事实上,该机构也表示对报告中的一处明显错误负责,该处错误影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报告的可靠性。  但是,据荷兰环境

美国罗格斯大学: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影响巨大

   海洋环流沿大洋底部在南北半球间输送热量和水分的同时也运输二氧化碳。(自罗格斯大学)        目前,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多数担忧主要集中在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数量。然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

美科学家将“末日之钟”调快2分钟

图片来源:《原子科学家公报》  本报讯 负责管理《原子科学家公报》(BAS)的一个委员会日前决定,将其象征世界末日的时钟上的分针向着发生灾难的时刻拨快2分钟。“末日之钟”如今距离午夜只有3分针,这是因为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以及全世界的核武器储备越来越多,导致“发生全球性灾难的可能性变得非常的高”。 

科学家呼吁全球港口制定方案应对气候变化

  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尽管面对气候变化在未来一个世纪中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但世界上绝大多数海港都未做好准备。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对世界各地的港务管理部门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官员都不确定如何才能最好地保护设施不受海平面上升和更频繁的剧烈风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