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叶笃正:让“天有不测风云”成为过去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安徽安庆人,生于天津,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1940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79—1987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1981年)、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1982年),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1990年)。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二等奖,1995年获得第一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嘉庚地球科学奖,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度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把获得的奖金都捐献给了国家,设立了“学笃风正”奖、“全球变化科学奖”等奖项,以奖励研究......阅读全文

叶笃正:让“天有不测风云”成为过去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安徽安庆人,生于天津,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1940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叶笃正、吴孟超获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引人关注的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昨天在京揭晓。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和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院士共同获此殊荣。至此,我国已有9位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此前,吴文俊、

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叶笃正院士逝世 享年98岁

  我国气象学大师、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中科院院士、原大气物理所所长叶笃正昨日18点35分因病去世,享年98岁。叶笃正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国际气象界“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叶笃正简历   气象学家 1916年2月21日生于天津,籍贯安徽安

叶笃正:让“天有不测风云”成为过去的大气科学家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安徽安庆人,生于天津,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1940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

叶笃正、闵恩泽、师昌绪获首届创新方法成就奖

  首届“创新方法研究会创新方法成就奖”12月20日在京颁奖,叶笃正、闵恩泽、师昌绪三位院士获奖。   叶笃正为著名的气象学家,开创和建立了青藏高原气象学理论系统,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闵恩泽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师昌绪为著名材料学家,开发铸

【中国科学报】秉承笃正精神 开创气象先河

  2003年12月30日,叶笃正在听取汇报。  作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叶笃正早期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自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叶笃正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和学部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科学院及学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

中国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获小行星命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4颗小行星,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分别以4位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数学家吴文俊、高性能计算机专家金怡濂、航天专家王永志和气象学家叶笃正的名字命名。  中国科学技术部5月4日下午在北京举行小行星

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今天将召开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平台上,我国连续重奖在科技前沿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取得重大突破或有卓越建树的专家学者和科研项目。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孙家栋、谷超豪,10年来共有16位科学家获国

《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首发 四位科学家入选

  8日,《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首发式在京举行。此套纪念邮票一套4枚,入选的四位科学家分别是:地质学家丁文江、农学家金善宝、物理学家叶企孙、气象学家叶笃正。  该套邮票根据历史照片,以素描的手法再现了4位科学家的风采,画面背景提示了成就他们毕生事业的主要领域。这4位科学家不仅学术成就卓著,

大气所李建平研究员当选英国皇家气象学会Fellow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李建平研究员于近日当选为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RMetS)。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气象学术团体,英国皇家气象学会(RMetS)成立于1850年,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学

秦大河院士获得第53届国际气象组织奖

表彰其在IPCC等国际组织中做出的重要贡献 据中国气象局6月28日消息,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六十次会议经过投票,将第五十三届国际气象组织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 记者从气象局获悉,秦大河是世界著名的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曾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作为国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著名气象学家朱抱真逝世

2008年6月1日,著名气象学家朱抱真先生逝世,享年87岁。 (图片来源: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网站) 朱抱真先生毕生从事大气科学研究,在大气环流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非线性大气动力学和海气相互作用等领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特别注重科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为建立和发展我国业

黄涛: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成功的外部因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成长环境及科研实践,对于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和培养有明显的启发意义:一个科学家的成长成才不仅在于自身努力,还要有配套的合适的外部环境。  ●应大力发展社会经济为人才成长提供物质支撑,努力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为人才成长提供强大基础,强力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为人才成

曾庆存:科研无“小事”,过则勿惮改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再度发布“诚信提醒”,倡导在科技奖励申报过程中诚实守信。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第五次以“提醒”的方式倡导诚实守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中国科学院始终将科研诚信建设当作一项长期任务,用持之以恒的决心、行之以稳的坚持,筑牢科研诚信的基石。

30位中国现代科学家登上“国家名片”

  《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8日在北京首发。至此,共有30位中国现代科学家登上“国家名片”。  《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一套4枚,入选的4位科学家分别是:地质学家丁文江、农学家金善宝、物理学家叶企孙、气象学家叶笃正。邮票根据历史照片,以素描手法再现了科学家的风采,画面背景则提示了他们

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小行星命名

  2012年6月4日下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等出席命名仪式。万钢和詹文龙分别向孙家栋、师昌绪本人和吴征镒、王忠诚、王振义的代表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

符淙斌院士:坐看风云际会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候学家符淙斌   南京大学东南楼,70岁的符淙斌院士的新办公室简约而素净。这幢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筑学大师杨廷宝先生的杰作。窗外,金陵苑满眼的花树在冬日的阳光下,透着江南特有的气息,冬青、雪松的深绿伴着银杏树的深黄,杂着腊梅花初吐的暗香,还有不远处中国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先

天津工生所郭瑞庭研究员荣获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

  6月9日,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暨2012科学中国人论坛在北京召开。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郭瑞庭研究员以其长年在工业酶、医药酶蛋白结构解析及基因改造之研究成果,荣获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基础研究类年度人物。本次活动授予基础研究、机械与运载等10个领域共

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细数历届最高科技奖获奖者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设立,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评选极其严格。获奖者必须在当

李振声等四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小行星命名仪式5月3日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向科学家们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图。  “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字命名小行星,是对杰出科学家的褒奖。它必将激励科技工作者为提高自主

黄旭华、曾庆存两位院士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潜艇专家黄旭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共同荣获本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奖金800万元人民币。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潜艇专家黄旭华。孙自法 摄  黄旭华院士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所名誉所

“2011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12月20-21日,由创新方法研究会主办,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科技部条财司具体指导的主题为“科学发展与方法支撑”的“2011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在京成功举办。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徐冠华院士、科技部陈小娅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创新方法研究会刘燕华常务副理事长

高福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学习札记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合作、交流逐渐突破国界,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当科技成为引领全球进步的重要力量时,对科技人员而言,祖国二字不仅不应该褪色,反而更加珍贵。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都离不开爱国精神的召唤和支持,也离不开一批批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科

“2011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12月20-21日,由创新方法研究会主办,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科技部条财司具体指导的主题为“科学发展与方法支撑”的“2011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在京成功举办。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徐冠华院士、科技部陈小娅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创新方法研究会刘燕华常务副理事长

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今日揭晓 包含五大奖项

  今天(1月10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将揭晓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   代表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年将授予哪位科学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含五大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

穆穆:希望给年轻人提供民主和自由的思想空间

12月27日,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公布之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穆穆榜上有名。此刻,他与往常一样在会议室参加每年一度的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当记者问及他当选院士后的感想时,他说:“这一生最感谢老师。我要感谢在我成长道路上教育、帮助过我的所有人,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已有31位获奖者 你都认识吗?

  中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8日在北京揭晓并颁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共同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根据最新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规定“国家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国家科学技术

爱国情怀是对科技人员的第一位要求

   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7月17日)

谷超豪孙家栋获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谷超豪   孙家栋   人民网科技北京人民大会堂1月11日电 (记者孙秀艳)今天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谷超豪、 孙家栋两位院士。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

傅国涌:为何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多不是这个时代培养的

科技奖得主有如此接近的本土教育背景,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地方,比如我们的整个教育,我们的学术研究环境,是否有利于养成一种以求真理、真知为惟一目标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态度、科学习惯? 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和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闵恩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