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发现介绍

埃博拉病毒 Zaire Ebola virus 令世界谈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源于非洲的扎伊尔,其名称就是根据扎伊尔境内的一条小河而命名。1976年首次暴发就多走了270人的生命,不过当时无人知晓是何种病毒。此后,这种神秘的病毒先后出现在加蓬、苏丹、象牙海岸甚至英国。第二次大暴发是在1995年,共有245人死于非命。在发现埃博拉病毒的20多年时间里,全世界证实死于这种病毒的人超过10000人。由于这种病毒多发生在非洲偏远地区,所以实际的死亡人数远远大于这个数字。......阅读全文

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发现介绍

  埃博拉病毒 Zaire Ebola virus 令世界谈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源于非洲的扎伊尔,其名称就是根据扎伊尔境内的一条小河而命名。1976年首次暴发就多走了270人的生命,不过当时无人知晓是何种病毒。此后,这种神秘的病毒先后出现在加蓬、苏丹、象牙海岸甚至英国。第二次

印尼发现红毛猩猩感染埃博拉病毒

  印度尼西亚研究人员在加里曼丹岛的红毛猩猩体内发现埃博拉病毒。研究人员目前推测是野猪将这一病毒传染给红毛猩猩,因此将在近期对当地一些野猪进行血清检查。   据《雅加达邮报》3日报道,印尼亚逸朗加大学禽流感及动物传染病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说,他们在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从353只健康红

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侵入细胞机制

  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下属的药学研究院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校一项最新研究成功揭示了埃博拉病毒侵入细胞的机制,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  公报说,为方便观察,研究人员使失去毒性的埃博拉病毒附着红色荧光剂,随后将病毒吸附到细胞上,并利用激光显微镜成功观察到埃博拉病毒侵入细胞的

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相关介绍

  2003年11月,美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出预防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的实验疫苗,一名志愿者接受了这种疫苗的注射。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死亡率很高,美国当局唯恐它被用作恐怖分子的生化武器,所以加紧了疫苗的研制。美国国家过敏与感染疾病研究院(简称NIAID)疫苗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2003年在贝塞斯达市的研究中心

埃博拉病毒专家呼吁欧洲组建反埃博拉病毒军队

   据法新社12月26日报道,一个研究埃博拉病毒的微生物学家称,如果欧洲不像美国那样把病毒当成“国家安全问题”来重视,那么欧洲会很容易被病毒攻击。   伦敦卫生及热带医学学院主任彼特•皮奥特称(Peter Piot):“我们没有重视病毒,而我们的不重视导致我们变得很脆弱。”在英国《独立日报》的

《科学》:首次在猪身上发现埃博拉病毒

  科学家担心这种病毒在猪身上发生变异,从而对人造成威胁   关于猪是否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源头的争论尚未停息,研究人员现在又在猪身上首次发现了另一种可怕病毒——埃博拉。他们担心,这种病毒在猪身上发生变异,从而对人造成威胁。   美国研究人员7月9日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说,他们在菲律宾一

埃博拉病毒致病机理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属丝状病毒科。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

简述埃博拉病毒特征

  埃博拉病毒粒子外观呈线状,直径为80nm,长度为970nm,属丝状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um。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博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也有

人体细胞中发现抗埃博拉病毒蛋白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人体细胞中的一种蛋白可以帮助对抗埃博拉病毒,模仿该蛋白功能的药物有朝一日或能有效治疗这种致命疾病。  与其他病毒一样,埃博拉病毒会入侵宿主细胞并利用这些细胞进行复制,但对于感染期间病毒侵入的具体途径和细节,目前科学家还知之甚少。  在新研究中,

关于灭活埃博拉疫苗的介绍

  在早期研究中,将EBOV通过福尔马林灭活或热灭活后,灭活的EBOV不能对非人灵长类提供保护。此外,通过碘萘基叠氮化物灭活病毒,可保护机体免遭致死性病毒的攻击,但如果使用γ射线灭活,就不会达到同样的保护效果,说明灭活方法可能会影响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免疫原性。虽然灭活疫苗可避免预存免疫和载体本身诱导的

塞拉利昂再现埃博拉病毒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月14日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结束的同时,该组织警告称,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病毒很可能会卷土重来。而这正是塞拉利昂发生的事情——就在WHO的这一声明发布后几个小时,又有一名埃博拉感染者在该国死亡。  塞拉利昂卫生官员向记者介绍说,一名22岁的女性在接近几内亚边境的Baomo

埃博拉病毒为何难“破”

  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疫情引起全球关注。但其实,人类早在1976年就发现了埃博拉病毒。近40年过去了,科学家为何仍未研发出针对这一致命病毒的特效药物或疫苗?破解埃博拉到底难在哪里?  首先要从埃博拉病毒说起。这种病毒很难对付,对实验室中的培育环境要求极高。相关实验必须在高安全防护措施的实验室

Cell:人体细胞中发现抗埃博拉病毒蛋白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人体细胞中的一种蛋白可以帮助对抗埃博拉病毒,模仿该蛋白功能的药物有朝一日或能有效治疗这种致命疾病。  与其他病毒一样,埃博拉病毒会入侵宿主细胞并利用这些细胞进行复制,但对于感染期间病毒侵入的具体途径和细节,目前科学家还知之甚少。  在新研究中,

Cell:埃博拉病毒的全面进攻

  埃博拉病毒能引发一种严重的出血热综合症,导致人类和灵长类动物迅速致命。在今年2月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呈现出加速蔓延之势,迄今为止这一疾病已经夺去超过4500个生命,令人感觉几近失控。   近期Cell杂志以“Camouflage and Misdirection: The Fu

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的优势介绍

  1.在冷链条件受限的地区仍拥有良好的稳定性  Ad5-EBOV疫苗为冻干粉剂型,可长期储存于 2-8℃,37℃下可稳定储存3周,更适合冷链条件困难的地区使用,而rVSV-ZEBOV疫苗需要储存于-60℃以下。  2.复制缺陷型病毒载体更安全  对于免疫低下者、儿童、孕妇等,复制缺陷型疫苗较复制型

关于埃博拉的几点疑问

   对于世界绝大部分人而言,非洲暴发的埃博拉疫情背后的病毒似乎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但Leslie Lobel认为人们将很快知道它的“身世”。  2012年,Lobel和一个研究小组花费6个月时间在乌干达研究埃博拉和相关病毒。在研究过程中,这些病原体在中非引发了至少4次独立的埃博拉疫情暴发,感染了

关于埃博拉疫苗的简介

  2014-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率队赴非洲疫区完成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是第一个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疫苗 [2] ,而后成为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 [3] 。2014年11月26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宣布,美国制埃博拉疫苗已成功通过临床试验,接受疫苗的志

Cell:首次发现抵抗埃博拉病毒的人广谱性抗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通过分析2013~2016年埃博拉病毒爆发的一名存活者的血液,研究人员发现首个天然的人抗体能够中和所有三种主要的致病性埃博拉病毒,并且保护动物免受它们的感染。这些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首个广泛有效的埃博拉病毒药物和疫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5月18日的Cell期刊上,论

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新机制发现

  我国科学家在埃博拉病毒研究上又获新进展。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领导的团队,在世界上首先从分子层面解释了埃博拉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细胞的,这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靶点。相关论文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1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上。   埃博拉病毒于197

关于埃博拉疫苗的基本信息介绍

  2014-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率队赴非洲疫区完成埃博拉疫苗临床试验,是第一个在境外开展临床研究的中国疫苗 [2] ,而后成为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 [3] 2014年11月26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宣布,美国制埃博拉疫苗已成功通过临床试验,接受疫苗的志

关于埃博拉疫苗的研发难点介绍

  埃博拉病毒已被列为生物安全等级4级的病毒,应用埃博拉病原体的操作受到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因此阻碍了疫苗研发及其致病机制研究。【5】且世界上拥有这种级别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本来就不多,故开展研究的难度比较大,以至于人们对于埃博拉了解得还不够深刻。常用的疫苗策略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策略在埃博拉

关于埃博拉疫苗的研发难点介绍

  埃博拉病毒已被列为生物安全等级4级的病毒,应用埃博拉病原体的操作受到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因此阻碍了疫苗研发及其致病机制研究。【5】且世界上拥有这种级别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本来就不多,故开展研究的难度比较大,以至于人们对于埃博拉了解得还不够深刻。常用的疫苗策略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策略在埃博拉

新法可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

科技日报北京9月30日电(记者刘岁晗)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完成的一项原则证明性研究称,基于DNA排序的实时血液检测,可迅速对埃博拉出血热、基孔肯雅热等危重传染病进行诊断。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检测未来有望用于实验场地和医疗设施缺乏的地区。大多数商用或科研用基因诊断是以特定的病原体为目标。但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

埃博拉病毒抗体被成功分离

  近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张林琦教授研究组与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凌教授课题组合作,成功分离出三株具高中和能力的埃博拉病毒抗体。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上。   5月20日,张林琦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判断抗体是否有效,有两种方式——体外实

蝙蝠或是对抗埃博拉病毒关键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的科学家研究称,蝙蝠的免疫系统可能是人类对抗埃博拉病毒奥秘所在。  埃博拉病毒的起源目前还无法完全确定,但大部分科学家认为非洲果蝠(African fruit bats)可能是其起源之一。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CSIRO)的米歇尔·贝克博士说,蝙蝠身上载有

揭开埃博拉病毒“复制机器”的面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32.shtm 今年9月,非洲乌干达再次出现新的埃博拉疫情。这意味着埃博拉病毒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头顶,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科学界一直想研制一款成本低、有利于推广的广谱性抗埃博

PNAS:埃博拉病毒引发的超级传播

  一项研究描述了在2014年到2015年的西非埃博拉出血热暴发中的埃博拉病毒超级传播现象。对于许多传染病,某些被感染的个体把疾病传给了数量多得不成比例的所谓的后代病例,这个现象被称为超级传播。在近来的埃博拉出血热流行中已经记录到了超级传播现象,但是缺乏对于埃博拉出血热超级传播动态的定量理解,这种定

关于埃博拉疫苗的基本原理介绍

  重组水泡性口膜炎病毒VSV的表面有一个糖蛋白,作用是识别宿主细胞。这个蛋白就相当于一把钥匙,打开人体细胞那把锁之后,就可长驱直入了。  研究者对这种病毒进行了转基因,把它原有的糖蛋白用埃博拉病毒表面的糖蛋白替换。这样一来,改造之后的VSV疫苗既能让机体产生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同时又没有致病性。

埃博拉经济学:从埃博拉病毒肆虐看药物研发机制

  人类第一次发现埃博拉出血热这种致命传染病是在1976年。自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出版《高危地带》(The Hot Zone)一书后,20来年来,埃博拉出血热一直在公众脑海中挥之不去。但那时,人类始终没有发现任何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这种疾病。  目前,埃博拉病毒作为世界最致

埃博拉病毒致病效应研究获进展

  埃博拉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对人类最为致命的病毒之一,其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构建一系列腺病毒基因转移载体,系统地研究了埃博拉病毒包膜型糖蛋白在细胞以及小鼠模型中表达的致病效应。  据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王华林学科组介绍,埃博拉病毒可编码多种形式的糖蛋白,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