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警告需要谨慎对待气候地球工程

我们的世界或许需要采用地球工程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但是据“气候新闻网”报道,近日有著名学者告诫说,这类措施可能会带来许多其它问题。 气候地球工程指的是指,人为对地球外部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但是,这一活动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技术、伦理和管理问题。 一些气候地球工程技术包括:对太阳辐射的控制,例如在太空中设置巨型反射镜将阳光反射回太空,以及将硫酸盐微粒投射到同温层,以达到迅速冷却的目的。 然而有科学家警告说,这些措施仅仅只是处于萌芽状态的设想,只能作为一种候补选项,而不能取代现有的气候减缓和适应措施。 牛津大学科学与文明专业教授斯蒂夫?雷纳(Steve Rayner)介绍说,气候地球工程技术还仍然处于“最为早期的设想阶段”,而且这些设想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困难。 他说:“如果要将向同温层投射硫酸盐微粒的设想付诸实践,那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创造一个与全球水泥工业规模相当的新产业。” 除......阅读全文

研究表明地球工程不可半途而废

  1月22日,控制太阳辐射的地球工程,是逆转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物理影响的潜在途径。但据英国《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21日发表的最新研究,如果地球工程半途而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可能比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严重2—4倍。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气温上升不超过2℃的目标,科学家建议,可以从大气层中

抑制海平面上升 “地球工程”非妙方

  通过超大规模的工程手段改变地球环境,遏制地球变暖趋势,这一被称作“地球工程”的做法被很多人认为是拯救地球的紧急“B计划”。但“千人计划”入选者、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约翰·摩尔(John Moore)教授刊载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最新研

环保人士呼吁联合国冻结地球工程计划

  环保团体近日表示,由于人造火山及大规模人工降雨等活动可能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联合国应冻结此类地球工程计划。  据路透社消息,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近期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联合国会议,讨论森林、河流和珊瑚礁的毁坏问题。联合国认为,气候变化是动植物迅速消失的主要原因

研究称向海洋撒矿物粉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研究表明,通过抛撒矿物粉以增加硅酸盐的含量,会改变生长在海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   一项最新研究宣称,向海洋中抛撒数十亿吨矿物粉,可以快速将大量导致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清除。   据英国《卫报》报道,这项“地球工程”技术还具有抵消海洋酸化的作用,可用于拯救濒危的珊瑚礁,但它需要采取与全

地球工程全球规范难建立

今天科学家们想通过部署大规模项目影响气候变化。一些研究员希望向大气平流层中喷射硫离子,将部分太阳能反射回太空,降低地球温度,抵消全球变暖效应。有的则想要往海里倾倒肥料,促进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些项目都涵盖在地球工程之中。   事实上

《自然》杂志盘点2009年气候科学

气候无疑是2009年的重要“标签”之一。虽然去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没能达成一个新的国际减排协议以接替将于2012年“寿终正寝”的《京都议定书》,但它确实成功地将全球的关注目光聚焦到全球变暖这一议题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英国北

仔细审视气候修复技术

  地球工程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臭氧层的退化   英国皇家学会说,考虑采用地球工程(操纵地球的气候从而对抗全球变暖效应)作为解决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解决方案的各国应该谨慎对待这些方法。   他们在本周(9月1日)出版的一份报告中说,地球工程已经不再是解决我们的迅速变暖的气候的过于激进的解决方

人为改变地球温度“地球工程”能否拯救人类

  全球变暖应该怎么办?节能、减碳、全球熄灯一小时?不,这还远远不够。科学家们提出听起来更疯狂的设想:向大气层释放硫酸盐颗粒增加对阳光反射,在海洋播撒铁粉、加速海藻繁殖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给冰川铺一层毛毯减缓融化速度,甚至在太空中建造巨大的太阳伞……这些“地球工程学”方面的设想在普通人看来是异想

撒把盐为地球降温

  作为地球工程的一种形式,科学家建议将盐注入到云层上方的对流层中。图片来源:iStock.com/AleksandarGeorgiev  应对气候灾难的最后一剂良药可能正在厨房里等着你。研究人员在3月21日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林地市召开的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上报告说,如果控制温室气体的努力均告失败,那么

中国将公布嫦娥工程所摄月球照片

中国探月工程在线访谈实录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等分系统专家做客国防科工委政府门户网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国探月网 (www.clep.org.cn),围绕中国探月的路线图、目标

2020有啥科学事件值得期待?飞向火星、气候会议......

  近日,《自然》展望了2020年值得期待的科学进展,空间、气候、健康等仍是2020年研究热点。其中,中国的火星一号和嫦娥五号任务备受瞩目。  火星计划  2020年,包括3个着陆器在内的几艘宇宙飞船将向火星进发。美国宇航局计划将下一代火星车“火星2020”送上这颗红色星球,它将收集岩石样本,并在未

地球在发烧 “撒盐”降温是一剂良方吗?

  日前,由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显示,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地球越来越热,该如何给它降温呢?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大胆提出“盐计划”:在大气对流层上部播撒细盐粉挡住太

全球变暖或非当代人之错 温室效应需百余年酝酿

  “太阳屏风”:   应对全球变暖的方案   入夏以来,席卷中国南方的热浪来势汹汹。中国气象频道官方微博@中国气象发布了内地“四大火炉”新排名,福州成为高温王者,荣获“冠军”宝座,重庆和杭州分列二、三名。一位浙江网友“晚上34℃、白天43℃,全天候无死角360度纯天然桑拿”的自嘲,引来众人围观

访英国科学家摩尔:百年前排放引发今日气候变化

摩尔和自己的中国座驾骑行在北师大校园。   租住在鼓楼胡同里的英国科学家摩尔教授(John Moore),每天清晨都骑着自行车、穿过护城河,来到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下称“北师大全球院”)上班。   今年是摩尔来北师大全职工作的第四年。2009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的引进学者

微生物与健康之间关系

  物种身上的微生物与其健康之间有没有联系?这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微生物学家罗布·耐特想找破解的谜团。耐特在世界各地从野生动物身上提取细菌样本,然后带到实验室进行分析。耐特是微生物医学领域的权威,被誉为“基因序列机器”。他首先把各种微生物的基因序列破译出来,然后通过计算工作与物种身上的微生物

美国新财年地球科学预算分析

  在美国政府建议的2011财年经费预算计划中,与地球科学相关的政府机构主要有美国能源部、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本文对美国2011财年经费预算报告中上述4个部门涉及地球科学项目的经费预算增减情况进行了分析。  在美国2011财年经费预算中,

向平流层注入气溶胶,影响好坏相抵

  据英国《自然》杂志8月8日发表的一篇地球工程最新研究,美国科学家通过数据分析及对地球系统建模发现,人类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向平流层注入气溶胶的做法,或不可行,因为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很可能好坏相抵,因而无法缓解气候变化对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构成的威胁。  “平流层纱罩”是一个地球工程概念,指的是通过人工

PNAS:减少地球日照会降低降雨量

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生态危机 随着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加,全球温度不断上升。科学家认为,通过减少日照量能够给地球带来冷却效应。所谓的“遮阳伞”计划(sunshade scheme)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即通过控制照射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来减轻气候变化。 然而,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故意操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我来自浙江省的一个村庄,15年前,我每天都要拎着满满的一桶脏水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倒污水。当时,我家厨房没有排污水管,村里没有垃圾箱,河道受污染,又黑又臭。今天,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使我们村庄变成一张靓丽的明信片。”  美国纽约曼哈顿,当地时间2018年9月26日晚,站在

中科院先导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启动

   今天(2月12日),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正式启动。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国际化、开放式的国际地球大数据科学中心为目标,致力于推动并实现地球大数据技术创新、重大科学发现和一站式全方位宏观决策支持。  地球大数据是具有空间属性的地球科学领

地质地球所子午工程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1月12日召开的子午工程2011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杜爱民代表地磁(电)系统领取了“十三陵台Overhauser磁力仪数据汇交”优秀奖,宁百齐代表无线电系统领取了“武汉数字测高仪数据汇交”优秀奖。  地质地球所作为子午工程的承建单位之一,承担了无线电分系

多学校官宣!各大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据出炉

  9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第19次委务会议决定资助项目32486项。  其中面上项目14773项、重点项目737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0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77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含港澳

《自然》预测2019年重大科学事件

  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在此辞旧迎新之际,除了埋头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回味一下往事的喜乐,也应该抬头展望一下新一年的星辰大海。《自然》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为我们梳理了2019年科学领域值得期待的大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中国将成为科研投入最慷慨的国家;“天眼”将睁大眼睛看向更深远的宇宙;生物医学领域

浙江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

  9月26日晚(北京时间9月27日9时许),联合国的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在美国纽约举行。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于2004年设立,旨在表彰通过自身行动和影响力展现对环境领导力的承诺

中科院发布“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15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的最新成果——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构建了一种数据共享的新模式。  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是集成多领域海量数据,服务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与决策支持的科学平台。该平台以共享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系统、多元、动态、连续并具有全球唯一标识

第四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近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主办的第四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4th ICEEG2010)在成都召开。来自美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20余名代表和150余名国内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本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地球升温4摄氏度若不干预CO2含量将比工业化前翻倍

  《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升温幅度将超出预计的“红线”。专家表示,升温4摄氏度,是在人类不减排温室气体前提下的一种可能性,但我们并不需要因此盲目恐慌。   英国《自然》杂志2013年12月31日在线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最新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显示,如果人类不立即减少温室

《新科学家》网站选出今年十大智慧新理念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玛雅日历预言2012将是世界末日,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这一年,诸多大事仍将轮番上演,为人类历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列出了2012年我们应该了解的10大智慧新理念。包括:中微子超光速实验将接受新一轮的检验;美国总

英科学家拟投放巨型气球给地球降温引争议

英国科学家试图投放数十个长200米的举行气球到地球平流层,给地球降温改善气候暖化。  据香港《文汇报》网站9月15日报道,英国科学家想出向地球平流层投放数十个“巨型气球”反射阳光的方式,应对全球暖化,引发不少争议。  据报道,英国牛津、剑桥、爱丁堡和布里斯托尔4所大学的科学家联手,构

揭秘中国深部探测计划:资源短缺成最大动因

  编者按   在7月刚刚公布的中国“科技十 二五”中,强调了对“三深”、“三极”的科学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这些过去只能在科幻书籍中研读的领域,正吸引着中国科学 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指出的,“空间、海洋和地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