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的生长习性

马尾松为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适生于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1800毫米,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阅读全文

马尾松的概述

  马尾松(学名:Pinus massonianaLamb.)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广东两轮),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针叶,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叶鞘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聚生于新枝

马尾松的介绍

  马尾松(学名:Pinus massonianaLamb.)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广东两轮),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针叶,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叶鞘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聚生于新枝

马尾松的简介

  马尾松(学名:Pinus massonianaLamb.)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广东两轮),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针叶,细柔,微扭曲,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叶鞘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聚生于新枝

马尾松的分布范围

  马尾松产于江苏(六合、仪征)、安徽(淮河流域、大别山以南),河南西部峡口、陕西汉水流域以南、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南达福建、泉城红、泉城绿、广东、台湾北部低山及西海岸,西至四川中部大相岭东坡,西南至贵州贵阳、毕节及云南富宁。在长江下游其垂直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长江中游海拔1100-1200米以下

马尾松的形态特征

  马尾松为乔木,高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广东南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尖的长尖头,微反曲。  针叶2针一

马尾松的药用价值

  药用部分:松油脂及松香、叶、根、茎节、嫩叶(俗称树心)等入药。  性味:性温,味甘苦;  功能:祛风行气、活血止痛。舒筋、止血  主治:咳嗽、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习惯性便秘、湿疹、黄水疮、外伤出血。

马尾松的生长习性

  马尾松为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光、喜温。适生于年均温13-22℃,年降水量800-1800毫米,绝对最低温度不到-10℃。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马尾松的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马尾松木材极耐水湿,有“水中千年松”之说,特别适用于水下工程。木材含纤维素62%,脱脂后为造纸和人造纤维工业的重要原料,马尾松也是中国主要产脂树种,松香是许多轻、重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造纸、橡胶、涂料、油漆、胶粘等工业。  松节油可合成松油,加工树脂,合成香料,生产杀虫剂,并为许

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的定义

中文名称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英文名称sex pheromone of Dendrolimus punctatus定  义马尾松毛虫雌蛾释放的,能引诱同种雄蛾交配的性信息素,主要成分为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及其乙酸酯和丙酸酯。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化学生态学(二级学科)

马尾松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

  形态特征  马尾松为乔木,高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广东南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尖的长尖头,微反曲。 

科学家揭示高抗马尾松的抗病机理

  近日,《树木生理学》(Tree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周志春研究团队最新成果。他们首次克隆并鉴定了高抗马尾松中的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PmGPPS1),解析PmGPPS1在高抗马尾松抵御松材线虫病进程中的调控作用。  周志春介绍,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

科学家揭示高抗马尾松的抗病机理

  近日,《树木生理学》(Tree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周志春研究团队最新成果。他们首次克隆并鉴定了高抗马尾松中的牻牛儿基焦磷酸合酶基因(PmGPPS1),解析PmGPPS1在高抗马尾松抵御松材线虫病进程中的调控作用。  周志春介绍,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

研究揭示马尾松木质部形成及其驱动因子

  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森林生态与模拟研究组研究员黄建国等在亚热带森林马尾松木质部形成及其驱动因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期发表在《树木生理学》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树干是碳的主要储存器官,而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树干木质部如何形成,且什么因子驱动其形成,至今无文献报道。科研

研究揭示马尾松木质部形成及其驱动因子

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森林生态与模拟研究组研究员黄建国等在亚热带森林马尾松木质部形成及其驱动因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期发表在《树木生理学》上。 树干是碳的主要储存器官,而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树干木质部如何形成,且什么因子驱动其形成,至今无文献报道。科研人员等利用微

研究揭示松材线虫迁移方式与抗性马尾松防御方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12.shtm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林木遗传育种与培育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森林》(Forests)和《林业科学研究》,初步揭示了松材线虫

粗纤维测定仪对马尾松花粉的粗纤维测定

花粉中含有赖氨酸、谷氨酸、色氨酸等21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铁锌铜 等微量元素及生长素、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因此又有全天然营养食品,浓缩营养库之称。花粉还具有提高人体综合免疫功能,调节肠胃功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 癌、保肝护肝等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品。近年来,花粉化学成分的研

科学家找到马尾松抵御松材线虫病的抗性新基因

当前松树产业面临严峻的松材线虫病危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志春团队基于松脂和松材线虫病抗性关系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马尾松林。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供图近日,该团队证实了3个萜类合成基因和1个细胞色素合酶基因在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防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分子科

松花粉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

建立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对4种松花粉和破壁马尾松花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常见微量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红外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云南松、油松和赤松均有其自己的红外光谱特征,根据谱图特征吸收峰的相对强度的差异可以对松花粉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鉴别分

亚热带地区竞争和气候对马尾松径向生长作用研究获进展

  我国亚热带地区树木生长的限制因子一直没有定论。大量的研究都表明气候不是主要限制树木生长的因子。因此人们普遍猜测可能是竞争在起主导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相关的报道,更无从定量竞争的作用大小。马尾松分布极广,北自河南及山东南部,南至两广、湖南(慈利县)、台湾,东自沿海,西至四川中部及贵州,遍布于华

新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显著影响马尾松生长性状

  近日,《森林生态与管理》在线发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林木遗传育种和培育创新团队最新论文。该成果发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影响了马尾松家系的生长性状。马尾松 中国林科院供图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是指基因型的相对表现在不同环境下缺乏稳定性,表现为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秩尺效应或尺度效

版纳植物园在云南东南部文山盆地发现晚中新世马尾松化石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隶属松科松属,是重要的造林树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以及大陆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常生长于海拔600米至1,500米的山地、丘陵,在云南主要见于滇东北昭通、镇雄及滇东南富宁等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组博士后张建伟在导师周浙昆的指导下,系统研究了

数显张力计研究干旱对植物叶面积造成的影响

干旱胁迫下,植物体会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变化。其中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最直观的。 研究表明,轻度的水分亏缺就足以使植物叶片生长显著减弱。如张英等开展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玉米株高影响的研究后发现,当叶水势降到 -0.62MPa 时株高只有对照的81%,当水势降到-1.00MPa 时,株

华南植物园有关N稳定同位素污染生态学研究获新发现

  作为一个有效的生物地球化学指标,N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来研究N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植物对大气N沉降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长期以来,在以植物叶片N同位素比值的绝大多数研究中,研究者均习惯把植物的整个叶片假设成一个均质性整体加以采用。

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博士熊鑫在教授周国逸和研究员张德强指导下,在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提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产物去向,而非凋落物产量,决定了土壤有机碳的赋存状态;高质量的凋落物其分解产物向土壤转移的比例更高。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应用生态学杂志》。  土壤有机碳来源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如何检测?在线质谱仪轻松解决

1 引言  绿色植物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从环境中吸收 CO2,进行光合作用形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放出O2,另一方面,也向环境中释放微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全球每年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中 90% 以上来源于植物排放异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发现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机制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江军,在研究员王应平、闫俊华的共同指导下,发现了南亚热带严重酸化的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化学地质学》上。  长期高强度的酸沉降已使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严重酸化。演替早期的马尾松林土壤pH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但处于演替后期

环境污染条件下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响应机制研究

  环境污染下土壤、水体和空气质量的恶化,已经引起了植物的衰亡和地球生物多样性下降。植物对污染胁迫的响应策略和受伤害程度会因植物种类而异,但迄今对其机制仍未充分了解。为此,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组刘楠博士在林植芳研究员的指导下开展了亚热带森林植物对大气污染(以SO2为例

“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获ZL

  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王发国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利用乡土植物进行半风化石质边坡绿化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ZL授权(ZL号:ZL201010135991.6)。   边坡绿化是高速公路绿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速公路绿化普遍沿袭城市园林绿化的原则,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植被状况、植物种类不了解,以

松叶的化学成分

  马尾松:针叶含贝壳杉萘甲酸-19-单甲酯(a-gathic acid-19-monomethyl ester)覆瓦南美杉醇(imbricatolic acid),覆瓦南美杉醛酸(imbricataloic acid),左施马尾松树脂醇(massonivestinol),谷氨酸(glutamic

武汉植物园揭示红壤侵蚀区森林恢复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

  侵蚀区森林恢复及重造林的问题一直以来是恢复生态学方面的热点问题,而由此带来对其土壤碳氮有机库的影响仍难以预测。森林恢复通过长期的碳储存(植被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碳损失,但其对土壤碳氮库带来的影响不一定是正效应。  为揭示森林恢复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系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