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与马尾藻的结合致命细菌正在适应塑料

加勒比海和马尾藻海域的基因组学研究标志着来自塑料废物的弧菌的首次集合。最近的研究揭示了马尾藻物种、海洋塑料废物和弧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创造出完美的"病原体",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公共健康构成威胁。弧菌普遍存在于全球水域,是与海洋有关的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例如,通常被称为食肉菌的弧菌可因食用海鲜而引起严重的食源性疾病,并可导致开放性伤口的感染和死亡。从2011年起,马尾藻(一种自由生活的棕色大型藻类)在马尾藻海和其他开放海域(如大大西洋马尾藻带)的存在明显增加,海滩上出现了定期和异常的海藻堆积事件。此外,最初在马尾藻海表层水域发现的海洋塑料垃圾,由于其寿命长,比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基质持续时间长达数十年,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目前,人们对弧菌与马尾藻的生态关系知之甚少。此外,对于定植于塑料海洋废弃物和马尾藻的弧菌是否有可能感染人类,一直缺乏基因组和元基因组证据。随着夏季的到来,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来重新......阅读全文

弧菌与马尾藻的结合-致命细菌正在适应塑料

加勒比海和马尾藻海域的基因组学研究标志着来自塑料废物的弧菌的首次集合。最近的研究揭示了马尾藻物种、海洋塑料废物和弧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创造出完美的"病原体",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公共健康构成威胁。弧菌普遍存在于全球水域,是与海洋有关的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例如,通常被称为食肉菌的弧菌可因食用海鲜而引起严

替代塑料,马尾藻也能用来做餐具

马尾藻纤维素基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可以通过破坏和重组可逆的纳米纤维间氢键相互作用网络来耗散能量,进而实现了强度、模量、韧性和热稳定性的平衡。同时,该结构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及食品安全性,可加工成不同形状的餐具。 在给现代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塑料制品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大多数塑料

弧菌和弯曲菌——霍乱弧菌

弧菌属(Vibrio)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以水中为多,有100多种。主要致病菌为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嗜盐菌)。前者引起霍乱;后者引起食物中毒。弯曲菌属(Camphlobacter)形态似弧菌,因G+C含量与弧菌不同,因此另立新属为弯曲菌属。对人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肠道弯曲菌。前者引起急性

高效鉴定致病弧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迅速蔓延的历史教训已经向人们证明:快速鉴定并及时遏制致病菌十分重要。对于致病性弧菌,也是如此。该致病菌不仅分布于水域中,也存在于鱼类和海产品这类在德国越来越受欢迎的食品当中。目前,这类食品的人均年消费量为16KG。此外,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也使得这些致病菌向德国的沿

弧菌科细菌简介

1、弧菌科本科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营发酵代谢、氧化酶阳性的无芽孢杆菌。细胞杆状、直或弯曲成弧状;菌体刚硬;通常以极生鞭毛运动,有的种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固生鞭毛,有的种生鞭毛的细胞较少;化能有机营养,兼营发酵和呼吸代谢;发酵糖类产酸,但不一定产气,有些种可发酵葡萄糖产生丁二醇类的中性溶剂;兼性厌氧,

副溶血弧菌的概述

  副溶血性弧菌(又称嗜盐菌 Vibrio Parahemolyticus)是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杆菌或稍弯曲弧菌。本菌嗜盐畏酸,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3%~6%食盐水繁殖迅速,每8~9分钟为1周期,低于0.5%或高于8%盐水中停止生长。在食醋中1~3分钟即死亡,加热56℃5~10分钟灭活,在1%盐

副溶血弧菌的治疗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两种治疗方法  一支持及对症治疗:脱水不止者需输入生理盐水及葡萄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纠正失水。血压下降者,除被补充知容量,纠正酸中毒等外,可酌用血管活性药。  二抗菌药物: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轻者可不用抗菌药物,较重者可给复方新诺明或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

霍乱弧菌介绍(二)

  (二)免疫性  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再感染者少见。病人在发病数日,血液中即可出现特异性抗体,7℃14天抗体滴度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较低水平,但能持续约3个月之外。病后小肠内可出现分泌型lgA。体液抗体与免疫的关系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局部SlgA可在肠粘膜与病菌之间形成免疫屏障,有阻断

概述弧菌的形态特征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长0.8~3μm、宽0.5~1.5μm,从病人新分离的细菌形态典型,人工培养后常呈杆状而不易与其他肠道菌区别。取病人米泔水样粪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其相互排列如“鱼群”状。无芽孢和荚膜,有菌毛和一根单鞭毛,运动非常活泼。悬滴观察

霍乱弧菌及其检验

 1.分类(1)血清分型 霍乱弧菌(V.cholerae)有不耐热的H抗原和耐热的O抗原。前者为共同抗原,特异性低,后者具有群特异性和型特异性,是霍乱弧菌分群和分型的基础。根据O抗原的不同,霍乱弧菌现有155个血清群,其中仅O1群和O139群引起霍乱。O139血清群是新出现的型别,与O1群抗血清无交

霍乱弧菌的简介

  弧菌属(Vibrio)中霍乱弧菌(V.cholerae)、引起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  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埃尔托生物型(EL-Tor bio-type)。这两种型别除个别生物学性状稍有不同外,形

弧菌和弯曲菌介绍

  弧菌属(Vibrio)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以水中为多,有100多种。主要致病菌为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嗜盐菌)。前者引起霍乱;后者引起食物中毒。  弯曲菌属(Camphlobacter)形态似弧菌,因G+C含量与弧菌不同,因此另立新属为弯曲菌属。对人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肠道弯曲菌。前者

副溶血弧菌的特点

  已知副溶血弧菌有12种O抗原及59种K抗原,据其发酵糖类的情况可分为5个类型。各种弧菌对人和动物均有较强的毒力,其致病物质主要有分子量42000的致热性溶血素(TDH)和分子量48000的TDH类似溶血毒(TRH),具有溶血活性、肠毒素和致死作用。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是进

霍乱弧菌介绍(一)

  霍乱弧菌(V.cholera)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  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埃尔托生物型(EL-Tor b

马尾藻甾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潜在作用机制

  近期,Marine Drug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应浩研究组合作发表的题为Saringosterol from Sargassum fusiforme Modulates Cholesterol Metabolism and Alleviates Atheroscler

弧菌的基本内容介绍

  弧菌(Vibrio)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阴性菌。如霍乱弧菌。弧菌属(Vibrio)广泛分布于河口、海湾、近岸海域的海水和海洋动物体内。弧菌有91种。主要鱼贝类致菌为:溶藻弧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等;有些弧菌也能引起人类疾病如: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等。

创伤弧菌的制备及鉴定

创伤弧菌属革兰氏阴性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体大小为0.7*2-3μm,稍弯曲。在固体培养基中呈多样性。有极端单鞭毛。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一般,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兼性厌氧。在无NaCl及超过8%NaCl的培养基中不生长,可在0.5%NaCl及3%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在含6%NaCl的蛋白胨水中

关于弧菌的诊断与防治

  弧菌性肠炎发病以沿海地区为多,或患者有去沿海地区旅游及进海产品史。病原诊断应取粪便接种于特异性培养基,如TCBS(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有弧菌生长再进行生化鉴定。  标本采取患者粪便、肛拭或剩余食物,直接分离培养于SS琼脂平板或嗜盐菌选择平板。如出现可疑菌落,进一步作嗜盐性试验

副溶血弧菌的发现过程

1950年,以日本大阪府为中心的泉州地方,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及下痢的症状,原因不明。最后统计共有272名患者中毒,其中有20名死亡。发病的患者全部都食用了大阪府的行商所贩卖的青鱼干,因此当局立刻对这批鱼干进行分析。然而,在鱼干中并未发现任何已知会导致食

霍乱弧菌的诊断介绍

  由于霍乱流行迅速,且在流行期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危害极大,因此早期迅速和正确的诊断,对治疗和预防本病的蔓延有重大意义。  直接镜检  采取病人“米泔水样”大便或呕吐物。镜检(涂片染色及悬滴法检查)观察细菌形态,动力特征。  细菌分离培养  可将材料接种至碱性蛋白胨水37℃培养6~8小时后,取生

什么是霍乱弧菌病?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是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分为139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 。  霍乱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

致病性弧菌及检测

一、致病性弧菌的流行病学1、致病性  在众多的弧菌之中,致病性差距很大。O1型霍乱弧菌被WHO定为国际检疫菌,而同时有许多种和生物型根本不具致病性。生物分类学上的霍乱弧菌有许多血清型致病性很弱、甚至不具致病性。  1995年《美国临床微生物手册》第六版明确了弧菌属的致病菌为12种,它们的名称及致病

创伤弧菌的制备及鉴定

   创伤弧菌属革兰氏阴性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体大小为0.7*2-3μm,稍弯曲。在固体培养基中呈多样性。有极端单鞭毛。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一般,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兼性厌氧。在无NaCl及超过8%NaCl的培养基中不生长,可在0.5%NaCl及3%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在含6%NaCl的蛋白

致病性弧菌及检测

一、致病性弧菌的流行病学1、致病性  在众多的弧菌之中,致病性差距很大。O1型霍乱弧菌被WHO定为国际检疫菌,而同时有许多种和生物型根本不具致病性。生物分类学上的霍乱弧菌有许多血清型致病性很弱、甚至不具致病性。  1995年《美国临床微生物手册》第六版明确了弧菌属的致病菌为12种,它们的名称及致病

霍乱弧菌的发病机制

  正常胃酸可杀灭霍乱弧菌,当胃酸分泌缺乏或低下,或入侵的霍乱弧菌数量较多,未被杀灭的弧菌就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内迅速繁殖,并通过粘液对细菌的趋化吸引作用、细菌鞭毛活动及弧菌粘蛋白溶解酶和粘附素等的作用,粘附于小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表面,并在此大量繁殖。  此菌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霍乱肠毒素,由A亚单位

霍乱弧菌如何分离培养

可将材料接种至碱性蛋白胨水37摄氏度培养6~8小时后,取生长物作形态观察,并转种于碱性平板作分离培养,取可疑菌落作玻片凝集,阳性者再作生化反应及生物型别鉴定试验。特异性制动试验取检材或新鲜碱性蛋白胨水培养物一滴,置于载玻片上,再加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加盖玻片,用暗视野镜观察,3分钟内运动被抑制的即

副溶血弧菌的基本概述

副溶血弧菌是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杆菌或稍弯曲弧菌。本菌嗜盐畏酸,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3%~6%食盐水繁殖迅速,每8~9分钟为1周期,低于0.5%或高于8%盐水中停止生长。在食醋中1~3分钟即死亡,加热56℃5~10分钟灭活,在1%盐酸中5分钟死亡。已知副溶血弧菌有12种O抗原及59种K抗原,据其发

藻类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和利用机制方面研究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创新团队系统开展了马尾藻和浒苔这两种藻类在单独(mono-culture mode)与共生(co-culture mode)环境下,对不同氮源(NO3–和NH4+)的吸收和利用机制方面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overgrowt

Nature:恶性霍乱弧菌的演化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人们就已经知道,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中的霍乱毒素基因见于结合的噬菌体CTX?中,这个噬菌体位于霍乱弧菌与“toxin-linked  cryptic  (TLC)”相邻的基因组中,后者是一个功能未知的染色体DNA成分。现在,TLC被发现相应于TLC的基因

霍乱弧菌的防治原则介绍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作好对外交往及入口的检疫工作,严防本菌传入,此外应加强水、粪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对病人要严格隔离,必要时实行疫区封锁,以免疾病扩散蔓延。  人群的菌苗预防接种,可获良好效果,现用加热或化学药品杀死的古典型霍乱菌苗皮下接种,能降低发病率。这种苗菌对EL-Tor型霍乱弧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