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他“消失”25年,花甲之年履新,转折都是为国

陈能宽(1923年—2016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物理学专家。图为陈能宽在查阅资料。1984年12月,某核试验基地。极寒天滴水成冰,核试验压力重重。讨论胶着之际,陈能宽忽然吟诵起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身旁的另一位科学家于敏感慨万千,应和下去:“臣受命之日,食不甘味……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两位大科学家一句接一句地背诵,在座之人无不肃然恭听,感佩不已。如果对这位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院士的人生稍有了解,便知道这篇诸葛亮自陈鞠躬尽瘁、一心报国的名作,同样道尽他“许身为国最难忘,神剑化成玉帛酒,共创富强”的赤子之心。陈能宽(1923年—2016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物理学专家。故国之思须臾难舍1923年,陈......阅读全文

今天,缅怀“两弹一星”元勋于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73.shtm 在1988年以前 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谁 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么 连他的妻子都说 “没想到老于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这份工作就是研究氢弹和核武器 他的名字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逝世

  我国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出生于安徽芜湖市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院士逝世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逝世#】2月12日,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资深院士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2岁。他曾领导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 “中国航天四老”。转发送别老人!(央视记

“两弹一星”元勋,半数出其门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118.shtm   ?周培源(1902-1993年),江苏宜兴人,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28年

“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烈士 郭永怀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   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以这样的形式继续熠熠发光。   钱学森数次写信给他:“我们拼命地欢迎你!”   中国科学

为“两弹一星”装上 “电子心”的大师走了

   生前,他的名字不为人知。身后,他的成就功在千秋。20世纪80年代,童志鹏(左二)参观新研制出的电子设备。   2017年12月19日12时45分,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童志鹏因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从研制第一批国产军用电台、中国第一代机载雷达到奠定中国综合

邓中翰:新“两弹一星”为中国发展提供原动力

  今年1月份以来,国家特别关注在进入后危机时代如何进行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很多体制方面作了创新,但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这两方面一直步伐较慢。我认为,在后危机时代,新“两弹一星”的力量将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持续的原动力。“两弹”就是“科技体

我和“两弹一星”父辈:功勋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我父亲朱光亚曾说过,他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核武器事业是他和千千万万人共同完成的。”近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功勋厅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之子朱明远如此谈及他的父亲。当天,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共9位曾在中物院工作过的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屠守锷院士逝世

  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屠守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屠守锷简介 屠守锷1917年12月

送别“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院士:天助自助者

5月30日上午,上海龙华殡仪馆银河厅哀乐低回,庄严肃穆,上海科技界怀着沉痛心情送别吴自良先生。这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带着微笑的遗像悬挂在灵堂中间,一副挽联高高地悬挂在灵堂走廊外两侧:“良师益友教书育人铸辉煌,自强不息两弹一星建功勋”。这副挽联高度概括了吴自良先生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能宽手稿首度公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88.shtm 4月28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能宽院士诞辰100周年,陈能宽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金属物理学家,长期从事金属物理和材料科学方面研究工作,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陈

追忆唐九华的经纬人生:为 “两弹一星”作贡献

唐九华(1929年—2001年) 唐九华,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地形一号经纬仪、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工业生产。6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均达到世界

追忆唐九华的经纬人生:为 “两弹一星”作贡献

唐九华(1929年—2001年) 唐九华,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地形一号经纬仪、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工业生产。6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均达到世界

纪念“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诞辰九十八周年

假如你的人生面对这三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1、如果你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从美国的名校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你的导师对你说:“只要你留在美国,我能让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择?2、如果有一天你有工作变动,却只能跟你的爱人说:“我要调动工作了。但是去哪儿、做什么和去多久,我都不能说。”这个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自评只做了一件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97.shtm 朱光亚,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青年时他拒绝美国邀请,毅然回国,组织领导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次核航弹空投爆炸试验。晚年他评价自己一生只做一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杨嘉墀专题展在沪揭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28.shtm 中新网上海4月7日电 (记者 许婧)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科教兴国开创未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杨嘉墀院士专题展”7日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揭幕,展出了杨嘉墀“两弹一星”功

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院士逝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第四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和第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原上海冶金研究所(现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吴自良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4日19时45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吴自良先生1917年12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浦

两弹一星功勋于敏获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结果27日揭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7日晚播出了颁奖盛典,中国“两弹一星”功勋于敏等人入选。  获得“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荣誉的分别是: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先生逝世享年96岁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大珩先生1915年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23位元勋中的烈士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 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以这样的形式继续熠熠发光。 钱学森数次写信给他:“我们拼命地欢迎你!” 中国科学院力学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院士逝世 享年91岁

据天津大学上海校友会通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吴自良于5月24日19时45分在上海去世,享年91岁。 吴自良,浙江省浦江县人,1917年生,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9年毕业于北洋工学院。1948年获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春被选为美国科学

一个曾经绝密28年的名字 今天,缅怀“两弹一星”元勋于敏

  在1988年以前  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谁  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么  连他的妻子都说  “没想到老于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这份工作就是研究氢弹和核武器  他的名字也曾绝密28年  4年前的今天  2019年1月16日  “两弹一星”元勋于敏逝世  缅怀,致敬  从小立志报国  他被称为“国产

朱松纯委员:像“两弹一星”一样发展通用人工智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94.shtm“通用人工智能是未来10~20年国际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其影响力相当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原子弹’。”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

“两弹一星”功勋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24位著名

今天,家人捐赠邓稼先亲笔手稿!

今天(2月22日),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的四川两弹城博物馆揭牌开馆仪式上,邓稼先之子邓志平向四川两弹城博物馆捐赠“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珍贵手稿。这份手稿是邓稼先先生于1985年所写,正是在那一年,他因罹患癌症入院治疗。邓稼先1958年参加原子弹的设计工作。1985年7月,邓稼先罹患直肠癌,住进了

今天,家人捐赠邓稼先亲笔手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75.shtm今天(2月22日),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的四川两弹城博物馆揭牌开馆仪式上,邓稼先之子邓志平向四川两弹城博物馆捐赠“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珍贵手稿。 这份手稿是邓

上海交通大学新校史博物馆正式开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4/455707.shtm 杨嘉墀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新校史博物馆在闵行校区文博楼正式开馆,近460件(套)珍贵档案、文物和文献,1200余张照片,20余段影音资料,叙

龙乐豪: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不懈奋进

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勉励广大航天青年时指出:“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青海报告会举行

8月4日,2022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术年会召开期间,“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青海报告会暨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西宁举行,3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出席活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张玉卓通过视频致辞。青海省委书记信长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委员会秘书长高鸿钧出席

当年被两大国“卡脖子”,中国人靠什么造出了原子弹?

54年前的10月16日,罗布泊的一声巨响,伴随着一团蘑菇云升起,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震惊了世界,因为研制原子弹的技术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难最复杂的技术之一,只有美苏英法这四个大国掌握,也是它们最高的国际机密。对中国而言,已经不是“卡脖子”的问题了。  但是,在各种严密封锁之下,中国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