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巴胺的释放介绍

当动作电位到达时,膜蛋白构造改变,允许Ca2+流入,囊泡与神经末梢或树突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多巴胺释入突触间隙。有两种释放方式:一种是间断性释放,即动作电位到达时一过性释放多巴胺,然后快速回收入神经元;一种是持续性释放,即低水平持续释放多巴胺,此时的多巴胺水平不足以激动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只能激动突触前膜多巴胺自身受体,抑制间断性释放。......阅读全文

关于多巴胺的释放介绍

  当动作电位到达时,膜蛋白构造改变,允许Ca2+流入,囊泡与神经末梢或树突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多巴胺释入突触间隙。有两种释放方式:一种是间断性释放,即动作电位到达时一过性释放多巴胺,然后快速回收入神经元;一种是持续性释放,即低水平持续释放多巴胺,此时的多巴胺水平不足以激动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只能激

关于多巴胺测定的基本介绍

  多巴胺是人体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之一(儿茶酚胺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组成),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也有一定的α受体激动作用。多巴胺亦为神经递质,对神经系统功能有重要生理作用。多巴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排血量,加快心率作用较轻微;对周围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升高动脉压,使内脏血管(肾

关于多巴胺受体的分布介绍

  在缺乏每种多巴胺受体亚型的特异配体之前,广泛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来研究多巴胺受体mRNAs在脑内的分布。D1和D2受体基因在脑内表达广泛。D1-R主要表达于尾壳核,伏隔核,视束,脑皮层和杏仁核。除此之外,D1受体还在下丘脑被探测到。尽管在黑质致密部发现有D1配体与其结合,但没有探测mRNA存在。这

关于多巴胺的临床应用介绍

  1、休克  微循环动脉血灌流急剧减少,致重要生命器官因缺氧而发生功能和代谢障碍,是各种休克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因此,休克的治疗应着重于尽快改善微循环,而不应单纯追求一个“满意”的血压。休克的恢复取决于微循环的改善,而不单纯取决于提升血压。在治疗休克时除常规扩容、积极处理原发疾病、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关于多巴胺滥用的影响介绍

  1、D2受体功能低下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显示,非药物滥用者服利他林(阻断多巴胺转运体),引起快感者脑D2受体基础水平低,不引起快感者脑D2受体基础水平高。提示当D2受体基础水平低时,提高多巴胺易引起快感。在现实中,基础多巴胺D2功能低下导致快感缺失,他们会通过暴食、性欲过强、赌博、冒

关于多巴胺的基本信息介绍

  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多巴胺系统调节障碍涉及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Tourette综合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症和垂体肿瘤的发生等。 [1]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

关于多巴胺的用法与用量介绍

  成人常用量:静滴开始时按每分钟1~5μg/kg,10分钟内以每分钟1~4μg/kg的速度递增而达最佳疗效。慢性顽固性心衰可每分钟按0.5~3μg/kg可生效。闭塞性血管病变患者开始按每分钟1μg/kg速度静滴,渐增直到每分钟20μg/kg,以达最佳疗效。如危重病例可先以每分钟5μg/kg滴注,然

关于多巴胺的合成和储存介绍

  酪氨酸由饮食蛋白提供,或由苯丙氨酸经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转换而成,经氨基酸转运体入脑,多巴胺神经元,经胞浆酪氨酸羟化酶转换成二氢苯丙氨酸(左旋多巴),再由芳香氨基酸脱羧化酶(多巴脱羧化酶)转换成多巴胺。胞浆多巴胺转运至囊泡,囊泡多巴胺浓度为0.1M。

关于多巴胺的回收和代谢的介绍

  神经末梢经转运体或膜内外浓度差,将多巴胺回收入神经末梢,以供再利用。神经胶质细胞和非多巴胺神经元一定程度上也回收和代谢多巴胺,代谢酶包括单胺氧化酶、儿茶酚胺甲基转移化酶和醛脱氢酶。 [6]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所发现一种小G蛋白的调节因子Vav2能够通过调节多巴胺转运体在质膜的分布,从

关于多巴胺的使用注意事项介绍

  应用本品前应先纠正血容量,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尿量。外周血管灌流情况,休克纠正时应即减慢滴速,不可突然停药。防止药液外漏,选用粗大静脉。常见不良反应有胸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快而有力)、乏力、头痛、恶心、呕吐,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局部坏死或坏疽,过量时发生严重高血压。对本品过敏者、孕妇、小儿

关于多巴胺通路的基本内容介绍

  多巴胺神经元位于中脑与间脑交接处,有3条通路。第一条是黑质-纹状体通路,第二条是中脑-边缘通路,第三条是中脑-皮质通路。  (1)黑质-纹状体通路  黑质-纹状体通路起自黑质致密带,投射至尾核-壳核,该通路激活能增加运动,动物黑质损害能引起运动迟缓和反应时间延长。抗精神病药阻断多巴胺D2受体,表

关于聚多巴胺对膜的改性的介绍

  研制一种表面能高、具有亲水性的分离膜用来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是科学家在膜技术领域致力的方向之一。实验表明在碱性有氧避光的条件下多巴胺能够在各种基底表面发生氧化聚合反应,形成一层致密且具有强黏附作用的复合层薄膜,在涂覆有聚多巴胺的薄膜表面接枝各种有利于目标污染物特异性吸附的改性分子或聚合物可以实现复

关于多巴胺的功能简介

  1、运动  多巴胺对运动控制起重要作用,帕金森病是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引起严重的多巴胺减少所致。多巴胺拮抗剂和激动剂应用的研究表明了多巴胺受体在运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如:大鼠的前进,后退,僵直,吸气和理毛功能。通常激动剂提高多巴胺的运动功能,拮抗剂作用相反。已明确了在决定向前运动中的D1和D2受

关于多巴胺受体的简介

  多巴胺受体是通过其相应的膜受体发挥作用的一种位于生物体内的受体。多巴胺受体为七个跨膜区域组成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已分离出五种多巴胺受体(DA2R) 。  根据多巴胺受体的生物化学和药理学性质,可分为D1 类和D2 类受体。D1 类受体包括D1和D5受体(在大鼠也称D1A和D1B受体) 。D2

关于激肽释放酶的基本介绍

  激肽释放酶即激肽释放酶(KLK),是1930年由Kraut等在胰腺发现的高浓度物质,命名为“Kallikrein”。  1909年Abelous等[1]首次报道静脉注射人尿液可引起狗的血压短暂下降,发现尿中存在降压物质。1930年Kraut等[2]在胰腺发现高浓度此物质,命名为“Kallikre

关于激肽释放酶的组成介绍

  KKS是体内主要的降压系统之一,由激肽原、KLK、激肽酶和激肽组成。激肽家族包括缓激肽(bradykinin,BK,Arg?Pro?Gly?Phe?Ser?Pro?Phe?Arg),赖氨酰缓激肽(Lys?Arg?Pro?Pro?Gly?Phe?Ser?Pro?Phe?Arg),甲硫氨酰?赖氨酰缓

关于多巴胺受体简介

  多巴胺受体是结合在膜上的供神经递质多巴胺识别的位点。多巴胺受体既存于中枢神经系统(CNS),也存在于外周。依据生化和药理学标准已将此受体分为二型。微摩浓度的多巴胺作用于D1多巴胺受体可刺激腺甘酸环化酶的活性。酚噻嗪类多巴胺拮抗剂如氟非那嗪作用非常强大,抑制多巴胺D1受体效应只需纳摩水平,而丁酰苯

关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介绍

  (TRH,三肽),其结构式为:焦谷·组·脯酰胺。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垂体前叶1 2 3生成和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它尚有刺激垂体分泌催乳素的部分效应。TRH的分布广泛,除了下丘脑正中隆起与视前核区外,其他脑区与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内也有,而且集中在神经末梢;胃肠道内也有此肽。其半衰期约为2分钟。合成

关于脑神经递质的释放介绍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传递到突触前膜末梢时,活性区部位密集的Ca2+通道随即打开,Ca2+从胞外进入胞内,引发了神经递质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大、小分子递质释放概率是不一样的。小分子递质的释放要比大分子多肽类递质更迅速。运动神经元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只需几毫秒,而下丘脑的神经

Nat-Methods多巴胺感受器揭示神经元释放的化学信号

  近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分校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dLight1”的基于荧光蛋白的生物传感器。这一种高特异性传感器可检测多巴胺,即神经元释放的一种可向其他神经细胞发送信号的化学分子。与先进的显微镜结合使用时,dLight1可提供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的活体动物多巴胺时空释放特征。  在9月7日发

关于激肽释放酶的基本信息介绍

  1909年Abelous等[1]首次报道静脉注射人尿液可引起狗的血压短暂下降,发现尿中存在降压物质。1930年Kraut等[2]在胰腺发现高浓度此物质,命名为“Kallikrein”,即激肽释放酶(KLK)。近3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现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

关于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的介绍

  GRIH或SRIF,十四肽,其结构式为丙·甘·半胱·赖·天冬酰胺·苯丙·苯丙·色·赖·苏·苯丙·苏·丝·半胱。首先从下丘脑中分离,因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释放而得名。实际上,它是多位分布的,既存在于神经中枢及下丘脑,也存在于胃肠道胰腺等组织,具有多方面作用,即发挥如神经递质样、激素、旁分泌调节因子等

关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介绍

  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GnRH或LHRH,十肽),来自哺乳动物的LHRH结构式为:焦谷-组、色、丝、酪、甘、亮、精、脯、甘酰胺。禽类与鱼类的LHRH在结构上有所差异。LHRH与生殖密切相关,能激发垂体前叶生成和分泌两种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LH)与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对前者的效应尤

关于多巴胺的基本内容概述

  多巴胺(DA,或3-羟酪胺,3,4-二羟苯乙胺)是内源性含氮有机化合物,为酪氨酸(芳香族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经二羟苯丙氨酸所产生的中间产物。 [2] 又名儿茶酚乙胺或羟酪胺,是儿茶酚胺类的一种,分子式为C8H11NO2。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特殊的多巴胺能系统,由黑质致密带发出的黑质纹状体束及黑

上海生科院实现清醒小动物大脑多巴胺调质释放的实时检测

  11月18日的《神经科学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最新科研成果。该成果揭示在小巧透明的幼年斑马鱼上,奖赏性嗅觉刺激诱发脑中多巴胺的释放,所释放的多巴胺可以用电化学方法实时记录并能追溯其上游的神经环路。这是首次在清醒的小动物脑中记录到感觉刺激引起的多巴胺释放。对其上游

关于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的基本介绍

  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 ), 又名胃复安,灭吐灵,于1961年合成并应用于临床,为对氨基苯甲酸的水溶性衍生物,是多巴胺D1和D2受体拮抗剂。D2受体主要抑制小肠胆碱能通路的功能, 通过负反馈机制影响递质的释放。DA存在于几种哺乳动物的胃肠道壁上,而且明显抑制胃肠道的动力作用。D

关于多巴胺受体的基本内容概述

  能结合SCH23390的称为多巴胺D1受体, D1受体与兴奋性核苷酸结合蛋白复合物相互作用,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能高亲和性结合丁酰苯类药物(螺哌隆和氟哌啶醇)的称为D2受体,D2受体与抑制性核苷酸结合蛋白复合物相互作用,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系统。重组DNA技术将这两种受体再分,多巴胺D1样受体再分

关于激肽释放酶的展望

  大量研究表明KKS在心血管系统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心肌缺血、LVH及内皮功能紊乱。随着人们对KKS的认识不断深化,不但在心血管方面,而且在其他多种病理过程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特异性受体正成为研究的新靶点,相应拮抗剂的问世将成为新一代更具选择性的治疗

发现可卡因对持续释放多巴胺的天然抑制剂有去抑制作用

  近日,来自日内瓦大学及其医院的研究者通过在实验室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对其注射一定量的可卡因可以导致其大脑神经元抑制进而可以停止阻断多巴胺的释放,这项研究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研究者指出这种新型的可卡因成瘾疗法或许具有很大前景。   目前进行的很多研究都用于揭示可卡因在大脑中的作用机制

关于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的诊断介绍

  如果病人同时存在糖尿病、胆石症、脂肪泻这三联症表现,以及消化不良、胃酸过少、体重下降、腹痛或腹部肿块等症状,应想到有患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的可能性。再结合实验室检查、胃肠钡餐、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B超、CT、MRI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定位检查来确定肿瘤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