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海燕号”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

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两架“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日前在四川省自贡市完成交付,并成功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良序介绍,这意味着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正式启动,未来我国大型高空无人机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可作为弥补青藏高原气象观测空白区,台风、山洪、山火等场景下常规观测不足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海燕号”Ⅰ型无人机从自贡兰田机场起飞,成功抵达任务区域上空,执行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任务,成功下投6枚探空仪,顺利完成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首次飞行任务。 本次交付的两型无人机具有飞行高度高、续航里程长、复杂环境作业能力强等特性,并搭载了机载下投探空系统等气象载荷,可连续开展特定环境下大气垂直廓线探测,破解气象资料空白区域、复杂环境下观测数据不足的难题,为西南涡、高原气象、海洋(台风)等重要天气过程及天气气候敏感区域观测、突发应急保障和气象防灾减灾等提供第一手气象信息。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曹......阅读全文

完成交付!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正式启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152.shtm近日,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启动暨无人机交付活动在四川省自贡市成功举办。两架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完成交付,并成功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其中,海燕号I型无人机是由

“海燕号”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

  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两架“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日前在四川省自贡市完成交付,并成功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良序介绍,这意味着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正式启动,未来我国大型高空无人机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可作为弥补青藏高原气象观测空白区,台风、山洪、山

“海燕计划”2022年西南气象观测试验启动

9月15日,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气象观测专项计划(“海燕计划”)2022年西南气象观测试验启动会在京召开。本次试验在中国气象局指导下,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牵头,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气象局等16家单位开展。  中国气象局于2018年开始探索大型无人机气象观测工作,目前已于2020年和202

中国首次利用红外相机自动监测南极雪海燕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在对南极雪海燕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首次采用红外相机等先进技术对其繁殖生态习性进行自动监测。  在为期两个多月的科考期间,本次科考队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对南极中山站地区的鸟类进行了首次系统调查和监测,观测和记录到优势物种雪海燕470巢,并对其中109巢的繁殖状况进

无人船无人机加持 再探“地球第三极”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称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6月17日,江湖源综合科考队从拉萨启程,标志着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正式启动。这是时隔40余年后,我国再次对青藏高原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科考。  18日,江湖源综合科考协调组组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电话

曾海燕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11.sht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官网现任领导一栏更新显示,曾海燕已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书记。

无人机“大阅兵”

  5月4日,以“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为主题的第七届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业博览会在京开幕,各大无人机厂商携产品汇聚一堂,上演了一场无人机行业的“大阅兵”。  过去两年内,无人机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消费级无人机以“航拍专家”之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行业无人机更是集聚“千里眼”的勘探功能向公检法

我国将再启青藏高原综合科考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时隔40多年,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将于6月中旬开始,这次综合科考为期5—10年,旨在掌握青藏高原数十年的生态变化。  据介绍,首期将对长江和西藏最大湖色林错源头区内最核心的格拉丹东区域冰川及相关生态环境变化进行观测研究。与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不同,此次科考将运用无人

青藏高原所改进模型减小青藏高原蒸发预估误差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5_4782286.shtml   蒸散发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中碳循环和水热循环的关键过程,深刻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天气、气候和及亚洲季风系统演变。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寒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浅层土壤水状况反映了

无人机基础运作分析

  现在的无人机大多是属于四轴无人机,这样的无人机也是比较的方便。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四轴无人机会登场吗?按照很多人的想法,翅膀越多消耗的电能也就越多,但是为什么四轴无人机还是成为市场的主流,这就要从它的构造说起了。  四旋翼飞行器配备了两只功能强大的眼睛:一只能看清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是在

大气监测 无人机助力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健源 通讯员林丹云)近年来,禅城区通过一系列环保行动,使空气质量逐步改善,但随着城市扩展、机动车俱增,禅城大气污染特征已从工业排放污染逐步向大气复合污染转变,治理难度加大。记者昨日获悉,针对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禅城区环保部门除了常规监督巡查及定点大气监测外,还利用了

无人机高空取水装置

人工取样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控制方式却大同小异,都是将采水器投入水中,通过释放重锤,重锤触发采水器的弹性开关产生弹力,弹簧弹力迫使采水器卡盖封闭实现取水。这种控制方式的弊端是一方面不易实现自动化,另一方面受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及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受风力、波浪的影响,重锤下落极有可能会偏离原来位置以至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

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用到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体系,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航天或航空遥感,虽然其可以实现

翼龙-10成功执行海洋气象观测科研试验任务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周音)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航空工业)获悉,27日9时,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翼龙-10无人机腾空而起,搭载毫米波测云雷达、掩星/海反探测系统等,经过几十分钟飞行后到达任务空域,与天基、海基、岸基气象观测仪器一起,对海洋上空云系、温湿廓线分布、以及海面风

我国大型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首飞成功

1月6日,我国首架大型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甘霖-Ⅰ”在甘肃省金昌市成功首飞。无人机起飞后,地面控制系统显示,无人机防除冰、大气探测、催化剂播撒等功能正常,系统稳定,性能满足项目要求。 “利用大型无人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填补了国内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雨(雪)的空白,标志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明显提

青藏高原所基于遥感地温得到青藏高原气温递减率

  气温递减率是高山地区最常用的气温插值参数。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气温递减率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变化,但稀疏分布的气象站点难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温度递减率参数。虽然利用遥感地表温度估算气温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尚无研究定量评价利用遥感地温数据估算气温递减率的可行性及精度。  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

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将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升高

  自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从过去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消失和演替中寻找证据,以预测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微生物是养分元素循环的“转换器”、环境污染的“净化器”、陆地生态系统稳定的“调节器”,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生活与发展。气候变化也必将影响我们脚下的息息相关

南京土壤所等揭示气候变化将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升高

  自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从过去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消失和演替中寻找证据,以预测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微生物是养分元素循环的“转换器”、环境污染的“净化器”、陆地生态系统稳定的“调节器”,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生活与发展。气候变化也必将影响我们脚下的息息相关

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部署大气污染防治 工作不力要果断撤换

     兰州市近日召开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动员大会。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指出,要举全市之力,铁腕施策,重拳出击,强力推进,坚决打赢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   虞海燕强调,兰州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到大气污染是戴在头上一顶沉重的帽子,必须坚定不移抓紧抓好污

杭州环保执法启动“无人机”

  杭州以及隶属于杭州的桐庐县两级环保部门23日对桐庐境内若干企业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环保执法启动了“无人机”,使得被查企业违法违规情况更加无所遁形。   位于桐庐横村镇徐家埠村的杭州富新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鲜笋加工。执法人员到达时,该公司正在正常生产,厂区内机器轰隆,工人们正在

无人机voc园区监测方案

  1、VOC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系统概况   多见的方法是根据沸点来界定哪些物质属于VOC,而共识认为VOC是指那些沸点等于或低于250℃的化学物质。所以沸点超过250℃的那些物质不归入VOC的范畴,往往被称为增塑剂(塑化剂)。   在室外,VOC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交通运输;而在室内则主要来自燃煤

无人机遥感建筑安检方案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相应的管道漏气、漏水、建筑裂隙、散热问题、雨水渗漏等造成的安全隐患日益引起关注,有些室内的、局部的建筑问题和隐患可以通过人工在地面进行检测,但对于大型建筑的外部特别是楼顶等人工难以接近的地方,建筑隐患检测成为难题。对此,易科泰光谱成像与无人机遥感研究中心

《无人机遥感数据编目》发布

  近日,经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审查批准,CAGIS团体标准《无人机遥感数据编目》发布。该标准旨在推动无人机遥感行业数据的分发和共享,将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规定了无人机遥感数据的编目对象、内容、方法,无人机遥感数据元数据内容,无人机遥感数据命名,制定了无人机遥感数据的编目流程,适

创动科技无人机通过光伏电站用无人机系统检测型式试验

   创动智能运维无人机经过多地实地勘测,5月18日正式通过CQC《光伏电站用无人机系统检测技术规范》型式试验的生产企业,通过该技术规范的无人机生产企业。  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是我国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比较权威的认证机构,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质量认证工作经验。这次CQC与中检集团南方电子产品

遇见科学,遇见青藏高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640.shtm走进找不到北的古地磁小屋、破解青藏高原“岩石密码”、穿越跨越百万年的化石长廊......5月14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高原所)公众科学开放日在北京、拉萨和青藏高原所

青藏高原所发现森林更新可以记录青藏高原冰川变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脉是全球中低纬度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为亚洲多条大河(雅鲁藏布江、长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难以到达,高原地区的冰川观测资料不仅少,而且时间也很短。数据匮乏限制了人们对长时间尺度上(几十-几百年)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  在青藏高原南缘喜马拉

院士专家解读“地球第三极”前沿科研

中新网成都7月15日电 (贺劭清 李云舒)“此次科考首次系统查明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本底,建立完善的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数据库,编制了灾害分布图。”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15日在成都表示,在气候暖化、地震活跃和人类活动加剧耦合作用下,高原灾害风险加剧,未来青藏高原灾害研究与防治应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科学主线,探索巨

青藏高原所在青藏高原物候变化研究中获新进展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为第一署名单位的通讯论文No evidence of continuously advanced green-up dat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ver the last decade。论文

青藏高原所揭示种间关系调控青藏高原树线的上升速率

  树线作为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或纬度北界,被视为森林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的敏感生态指标。国际上普遍认为,树线上树木的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低温限制,学者们以此为基础提出生长受限假说来解释树线形成机制。基于生长受限假说,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迁移。然而,全球树线调查数据显示,过去100年来约5

青藏高原所揭示降水和温度对青藏高原返青期的交互影响

  理解青藏高原返青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目标,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世纪80和90年代加剧变暖导致高原返青期提前达15-18天,约为同期北半球平均的3倍。近十余年高原继续快速升温,区域平均返青期却并未呈现明显变化趋势,较早研究推测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减少引起水分不足,导致返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