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火山热液系统可孕育微生物群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17.shtm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西太平洋马努斯弧后盆地超酸性火山-热液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通过开展原位综合定量探测和微生物组学分析,发现在全球广泛分布的火山-热液系统中富含氢气,并且孕育了可利用氢气的微生物群落,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发现”号ROV开展激光拉曼综合原位探测 海洋研究所供图深海火山-热液系统主要由海底岩浆挥发性气体与海水直接混合或者海底火山爆发形成,是一种典型的“白烟囱”,在全球分布广泛。同时,火山-热液系统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但是其生物代谢过程与流体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传统“先取样后常温常压分析”的方式会造成热液流体组分和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开展原位探测、获取流体原位参数是研究二者......阅读全文

海底热液区岩浆对热液系统物质贡献研究中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2_4781704.shtml   近日,Litho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曾志刚课题组与合作者,关于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热液区玄武安山质岩浆中硫化物饱和及溶解机制的研究成果,为进一

我国科学家发现火山热液系统可孕育微生物群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17.shtm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西太平洋马努斯弧后盆地超酸性火山-热液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通过开展原位综合定量探测和微生

海洋所发现火山热液系统富含氢气且孕育化能生态系统

  近日,《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海洋》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西太平洋马努斯弧后盆地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通过在超酸性火山-热液系统开展原位综合定量探测和微生物组学分析发现,在全球广泛分布的火山-热液系

海洋多道地震研究揭示洋中脊热液流体通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19.shtm

地质流体演化新机制-或有助岩浆热液矿床形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倪怀玮教授课题组在超临界地质流体演化过程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地球化学知名学术期刊《地球化学论点通信》。  地球内部流体就像固体地球内部的“血液”,对于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发挥重要作用。岩石主要是硅酸盐成分,而常见的流体

地质流体演化新机制-或有助岩浆热液矿床形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倪怀玮教授课题组在超临界地质流体演化过程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地球化学知名学术期刊《地球化学论点通信》。  地球内部流体就像固体地球内部的“血液”,对于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发挥重要作用。岩石主要是硅酸盐成分,而常见的流体

原位拉曼定量探测深海高温热液喷口流体收获丰富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阎军团队、李超伦团队在深海热液系统原位拉曼光谱定量探测研究中获得进展,基于自主研发的深海原位激光拉曼光谱探测系统(Raman insertion probe-RiP)对冲绳海槽中部热液区的高温热液流体进行了原位拉曼光谱定量探测,在国际上首次获得高温热液流体

深海高温热液喷口流体原位拉曼定量探测获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阎军团队、李超伦团队在深海热液系统原位拉曼光谱定量探测研究中获得进展,基于自主研发的深海原位激光拉曼光谱探测系统(Raman insertion probe-RiP)对冲绳海槽中部热液区的高温热液流体进行了原位拉曼光谱定量探测,在国际上首次获得高温热液流体

深海热液气体释放通量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41.shtm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深海热液温度探针等装备,首次发现并证实深海热液低温溢流区的气体释放通量是高温喷口区的10到10

透过“海洋之眼”看向“海底幽蓝”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多米,深于1000米的深海面积超过90%。深海热液系统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海底深处没有生命。  “最近十几年,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实验室搬到海底’。我们做了一根探针,叫‘拉曼光谱探针’,带着它一起深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鑫饶有兴致地指着深海考察的实景图片告诉

透过“海洋之眼”看向“海底幽蓝”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342.shtm 张鑫 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王冰笛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多米,深于1000米的深海面积超过90%。深海热液系统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海底深处没有生命。“最近十几年,我

海洋所发现弧后深海热液系统存在碱性黑烟囱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地球物理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在线发表题为Direct H2S, HS- and pH measurements of high-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vent fluids with i

地质地球所揭示黄石湖湖底水热蚀变时空演化过程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以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地热资源闻名。整个公园坐落在北美超级火山——黄石火山上,因此分布着上万个地表热显示(间歇泉、温泉、水热爆炸点),奇特的地质现象和多样的地理地貌特征不仅受到全世界游客的青睐,也吸引着大量学

流体剪切力系统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

生理状态下,许多细胞类型被流体环境包围。典型例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管内层,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成淋巴管内层,肾和肺的上皮细胞。这种液体流动引起剪切应力,这是一种机械力,以多种方式影响细胞形态和行为。流体剪切力系统是一种通过在流体灌注的蓄液器内施加空气压力来产生液体流动的装置。该装置通过使用特殊

“蛟龙”号首潜海底热液区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3日在西南印度洋下潜,这是我国载人潜水器首次到海底热液区下潜作业。   海底热液区由海底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带喷出的高温液体形成,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其中的热液硫化物是目前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一种海底矿藏。海底热液区是“蛟龙”号从未去过的特殊海底地形,生物环境和地形比之前考察的多

首次发现热液低温溢流区气体释放通量高百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00.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深海热液温度探针等原位探测装备,首次发现并证实深海热液低温溢流区的气体释放通量是高温喷口区的10-100倍。该研究近日

科学家研究揭示弧前蛇纹岩可以俯冲进入弧下地幔

    弧前蛇纹岩被俯冲板块拖拽进入弧下深度释放轻Zn同位素流体交代弧下地幔楔 海洋研究所供图  近日,国际地学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在线刊发了关于西太平洋俯冲带火山岩锌同位素组成及其对壳幔物质循环指示的最新成果。这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曾志刚团队与天津大学教授陈玖斌团队合作完成的新成

英科学家提出冰岛火山研究项目-应对火山爆发

  冰岛国家广播电台4日报道,英国一些科学家提出冰岛火山研究项目,以便英国政府针对冰岛灾难性火山爆发制定首个全面应急计划。   冰岛多火山,岛上共有100多座火山。之前有研究表明,火山爆发会把大量的尘埃特别是二氧化硫送入大气层中,这对导致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爆发造成

我国自主研发RiP实现热液区倒置湖中超高温气态水观测

  水的相态受控于其所处的温度、压力条件,当温度超出其所处压力下气液分离温度时,液态水将转变为气态水。在一个大气压下,纯水会在一百摄氏度气化,即“白开水”的由来。但在深海海底高压环境下,海水的气化温度可达几百摄氏度,那么在深海是否存在大量超高温的气态水呢?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阎军课题组在2018

日开发出火山三维透视系统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开发出利用一种基本粒子射线对火山内部进行三维观测的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太阳能电池供给电力,解决了长期以来因为火山周边缺乏电力供应,人们只能对火山进行平面观测的问题。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副教授田中宏幸率领研究小组开发的这套系统利

我国学者提出地球历史上最大一次生命灭绝的新模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673031、41721002、41603005、 41473033、41330102)等资助下,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肖益林团队和沈延安团队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生命大灭绝事件的过程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者们首次系统测定了全球二叠-三叠界线的

安捷伦科技的微流体系统用于母乳的开创性研究

  2010 年 8 月 17 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今日宣布,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取得重大发现:人类母乳中含有相当丰富的糖类,这些糖类覆盖在婴儿的肠道内膜,能够抵御有害细菌的侵袭。此项研究使用了安捷伦技术,研究结果刊登在本月的PNA

利用高通量微流体技术研究单细胞生物系统运作

简介在动态的环境里面,细胞们通过各遗传途径的相互作用交流运转着。哺乳动物免疫反应就是各类不同的细胞协同合作的一个惊人例子。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信号分子形成时间与空间浓度梯度来介导的,这就要求细胞对一个大范围内的信号强度产生响应。这篇文章采用高通量的微流体细胞培养(high-throughp

超流体的研究和特性

当接近绝对零度时,部分液体会转变成另一种的液体状态名为超流体,它的特点是黏度值是零(有无限的流动性),超流动性是其最具特征的基本性质。科学家在1937年发现,将氦冷却到低于λ温度(2.17K)便形成超流体。此时,氦气可以在容器中不断流动,并可对抗地心吸力。氦-4为了找寻自己的定位会在容器上缓慢地流动

超流体的研究和特性

当接近绝对零度时,部分液体会转变成另一种的液体状态名为超流体,它的特点是黏度值是零(有无限的流动性),超流动性是其最具特征的基本性质。科学家在1937年发现,将氦冷却到低于λ温度(2.17K)便形成超流体。此时,氦气可以在容器中不断流动,并可对抗地心吸力。氦-4为了找寻自己的定位会在容器上缓慢地流动

捷锐流体控制系统亮相Semicon

  3月15日, Semicon China 2011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序幕,为期3天。此次Semicon展会主要以IC设计、制造、应用以及LED制造为主题活动,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加强中国半导体产业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体供应链,以满足中国市场蓬勃发展的需求。捷锐公司迎

中科院海洋所:首套深海多通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

  近日,Deep-Sea Research Part I: 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在线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lander-based multi-channel Raman spectroscopy for in-

研究发现仿生纳米流体系统促进盐差能向电能高效转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120.sht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王磊教授膜分离技术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二维卟啉金属有机框架的仿生纳米流体系统,大幅提升了离子电导水平,促进盐差能向电能的高效转化

mLife:揭示Thermus类群在热液系统反硝化的重要角色

  生物反硝化过程是生物地球氮循环的的重要环节,有报道称Thermus类群是陆地热泉生境重要的异养反硝化的参与者。但是对Thermus反硝化基因功能与进化的研究并不深入,且由于Thermus类群易受外源基因干扰,因此Thermus是否普遍具有反硝化功能存在争议。针对Thermus对反硝化基因的研究,

五大关键突破助力生命起源探秘

生命从单一的微生物形态演化到现在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充满了争议和谜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谜题。科学家不断追寻,提出了一些解释,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近年来,科学家竞相在实验室中模拟约40亿年前早期地球的环境,试图重现生命诞生的化学反应。物理学家组织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