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岛津参加第六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7月30日至8月3日在拉萨市成功召开。会议由西藏自治区化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共同发起举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作为赞助单位积极参与并出席了本次学术论坛。本届会议共有领导和专家150余人参会,收录论文摘要50余篇,议题涵盖新污染物分析方法、PTS在偏远环境中的赋存状况、环境行为、生态风险等研究方向。 大会报告环节特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庄乾坤教授,发表了题目为《环境化学学科发展状况简介》的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庄乾坤 教授随后,北京大学朱彤 院士,作题为《2001/02珠峰科考与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发表。 北京大学朱彤 院士最后,大会特邀报告的最后一个发表,......阅读全文

岛津参加第六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7月30日至8月3日在拉萨市成功召开。会议由西藏自治区化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共同发起举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

首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学术研讨会通知

  会议主办单位:  西藏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会议承办单位:  西藏自治区化学会  西藏大学理学院  大会主席:江桂斌 院士  一、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将于2013年7月15日至7月20日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藏大学举行,会议具体日程及科考线路

极地已非人类最后净土-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极地“扎根”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南北极是人类最后的净土。终年白雪覆盖,人迹罕至,理应与各种污染物无缘。但事实并非如此,众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早已在极地“扎根”。   在日前于拉萨举办的“首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学术研讨会”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表明,以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等为代表的

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通知

  论坛背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生态环境的巨大危害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工业界以及公众的广泛重视,2001 年5 月签署并于2004 年5 月17 日正式生效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使POPs 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

南极地区气态污染物的来源及传输途径研究获进展

  由于南极大陆低温、干燥,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地区,一旦遭受到污染就更加难以治理。研究南极地区人类活动释放的污染物质的水平、来源及其路径对保护极地环境、研究极地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长寿命放射性核素129I(T1/2=15.7 Ma)主要来自于人类核活动的释放,包括核武器试

戴安参加“第七届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国际研讨会”

         “第七届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国际研讨会”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将于2010年10月10-13日在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法国和中国台湾、

中国化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

  会议名称:中国化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  会议主题:二恶英减排在行动:技术与管理  内容及范围:  POPs分析方法、POPs环境存在、POPs毒理效应、POPs控制技术、履行POPs公约对策、新POPs物质筛选、POPs宣传与教育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时间安排:2016年5月17-

中国化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

  会议名称:中国化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  会议主题:二恶英减排在行动:技术与管理  内容及范围:  POPs分析方法、POPs环境存在、POPs毒理效应、POPs控制技术、履行POPs公约对策、新POPs物质筛选、POPs宣传与教育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时间安排:2016年5月17-

低温地区叶片可吸收更多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12.shtm森林叶片吸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区域及全球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叶片表面蜡质可以直接快速吸附和截留大气中的气态POPs,并通过树叶凋落、雨水冲刷等过程将POPs携带到林下土壤,

中科院李英明博士参加南极POPs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明博士参加我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于11月29日到达中国南极长城站,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极地科考项目“南极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本次科考将在第26次南极科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极地区大气、海

生态环境中心参加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明博士参加我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于11月29日到达中国南极长城站,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极地科考项目“南极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本次科考将在第26次南极科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极地区大气、海水

智能所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检测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年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与传感器件研究中心刘锦淮研究员(973首席科学家)和黄行九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领衔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探索与发展基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污染物快速痕量检测技术,并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ersis

第十五届POPs论坛圆满闭幕-明年相约青海西宁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20年11月11-12日,第十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第十五届POPs论坛)在上海召开。本届POPs论坛以大会报告,26个分会报告,墙报展示,远程连线等形式展开,邀了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生共同研讨、交流,现场吸引了近600人参与。  12日下午,中

中国科学家在北极高纬地区发现新型污染物

  参与中国第五次北极科考的科学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最新研究发现,一些新型溴代阻燃剂、全氟烷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首次在北极高纬度海区出现。   参与本次科考、来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蔡明刚博士说,这些新型持久性有害污染物对生物和人类多具有致畸、致癌以及内分泌干扰等特征,它们对北极地区

GCMS、LCAFS检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成效显著

    科技部: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成效显著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承担的“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项目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 课题已顺利通过验收。验收专家组在听取课题组织实施

环境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检测新策略研究获系列进展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黄行九及其团队在环境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检测新策略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首先,课题组成员基于主客体复合的电化学阻抗技术开展了广泛研究。研究人员利用环糊精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空腔结构,使得有机物客体分子可以通过各种分子间非共价作用

合肥研究院提出环境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新策略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PTS)是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它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重金属污染物等。大多数持久性有毒污染物通常具有化学惰性和高介电性,其检测通常依赖大型仪器,如色谱法、质谱法等。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

岛津鼎力协办BCEIA2015化学污染物检测学术研讨会

  中国经历了三十余年的高速工业化发展,食品与环境中化学物污染危害国民健康的事件进入了频发期。如何提升食品与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检测水平,已成为保卫国民健康的关键要素之一,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于近日在京举办了BCEIA2015应用报告会“食品与环境中化学污染物检测技术和仪器应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将于5月召开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2暨第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通知  论坛背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生态环境的巨大危害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工业界以及公众的广泛重视,2001年5月签署并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生效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

改进大气POPs被动采样器使其更适用于高风速环境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易通过大气传输到达偏远地区并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沉降的半挥发性有毒物质。监测大气中POPs的时空分布有助于研究POPs的大气传输特征、路径和环境过程。在偏远地区,廉价、易于操作且具有较长采样周期的大气被动采样器(PAS)是监测大气POPs的首选工具。但是,在高山或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咋防治?

  为降低和消除环境与健康风险,削减、治理、清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下简称POPs)污染,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海南省日前采取六项措施,全面推进POPs污染防治工作。   海南省印发实施了《海南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BDEs概述

多溴联苯醚(PBDEs) 是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及生物体内普遍存在且污染呈增长趋势,并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本文介绍了PBDEs的结构、性质、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分析方法等。 文/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第四届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四届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国际研讨会”于11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会上美国田纳西大学教授,ES&T杂志副主编Gary S. Sayler博士和美国Lehigh大学Weixian Zhang教授分别作了特邀大会报告。大会围

北极地区发现已灭绝的巨型骆驼化石

  艾斯米尔岛巨型骆驼的生活复原图   北极并非生命的荒漠,加拿大的研究者最近就在北极发现了已灭绝的巨型骆驼的化石证据。他们利用在艾斯米尔岛上发现的骨骼碎片中的胶原蛋白遗存鉴别出了350万年前的骆驼化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北的骆驼。来自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古脊椎动物学家Natalia Rybc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面临挑战

  今天是我国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10周年纪念日。签约10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产、使用和排放大国,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防治还面临很大挑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难降解、毒性大、可长距离迁移等特点

我国学者揭示华东地区高山森林背景点SOA特性及形成机制

  作为大气PM2.5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在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及人体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明确SOA的分布规律、主要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是目前大气环境领域关注的前沿问题。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大气污染化学控制研究组在华东地区高山森林背景点(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武夷山站)为期一

第八届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国际研讨会将于10月召开

  “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国际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主旨是研讨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TS)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加强国内外学术界在PTS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环境化学与生态

中国化学会2008年最新国内学术会议计划

具体内容见 化学会2008年最新国内学术会议计划 会议名称 开始时间 地点 第十五届国际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会议 2008年5月14日 上海市 持久性有机污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社区宣传活动启动

  由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项目支持,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社区宣传活动于9月11日在北京天通苑社区启动。活动以知识竞赛和现场答疑等方式进行,并发送相关宣传品。近400户居民参与了现场有奖答题活动,并积极阅读活动相关宣传品,浏览活动海报。到场居民纷纷

岛津公司参加2010年北京色谱年会

       2010年12月10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举办的“2010年北京色谱年会”在京东宾馆隆重召开。北京色谱年会今年是第8次举办,200多位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质检机构、企业的业内人士出席了此次盛会,共同探讨了色谱技术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势及其在健康、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