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碳,中国科学院新突破揭秘木质素合成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081.shtm 中国巨树云南黄果冷杉等身照,高度83.4米。 摄影及合成:“野性中国”工作室 木质素是地球上碳密度最高、疏水性最强、稳定性最好、占比最高的生物碳汇之一,其合成机制关系到“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数十年来,人们通过基因工程等方法尝试改造植物木质素的组成,然而由于人们对于木质素聚合过程认识的缺乏等原因,相关进展极其缓慢。凯氏带是植物根部内皮层细胞一种特殊的木质化细胞壁,它与细胞质膜紧密锚定,形成控制植物水分和矿物质扩散的关键屏障,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10月27日,澎湃科技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该中心晁代印研究组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大卫·索尔特(David Salt)研究组合作,研究发现引导蛋白(Dirigent proteins,DPs)......阅读全文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解析骨折修复全过程

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波研究组和邹卫国研究组合作,在《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Fibrous periosteum repairs bone fracture and maintains the healed bone throug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helper免疫受体细胞膜定位和抗病小体形成的机制

  植物依赖细胞内免疫受体NLR识别病原菌分泌进入胞内的效应因子(effector),并触发ETI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免疫。NLR蛋白根据其N末端结构域可分为三类:TIR-NLR (TNL),CC-NLR (CNL) 和 CCR-NLR (RNL);根据NL

中国科学院:“创新X科学航班”启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651.shtm 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7月28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在该院自主研制的“力箭一号”固体运载成功首飞及其搭载“创新X”系列科学试验卫星顺利入轨运行一周年之际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发表关于环形RNA的综述文章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团队在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ircular RNAs: characterization, cellular roles and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梳理了针对环形RNA研究的生物学技术手段,总结了其以非编码RN

“320大院”:翻开历史新篇章

  上海岳阳路320号,是新中国一批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摇篮,1999年以来,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生科院)及所属若干研究所(中心)的大本营,一直被科学家们亲切地称为“320大院”。  近年来,这里刚刚完成了一场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部署的深化改革。历经三年,上海生科院

揭示调控拟南芥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新机制

  根是植物的重要器官,植物的根系主要由主根、侧根以及不定根组成。不定根的定义较为宽泛,即非根组织上长出的根。自然界中,不定根无论在功能还是形态上都是最具多样性的,除了正常生长以外,不定根的发生更是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诱导。因此,研究不定根的发生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根的可塑性与适应性。光是一种重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曼谷国际卓越中心成立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曼谷国际卓越中心近日在泰国成立。中国科学院、泰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T)、泰国地理信息与空间技术发展署(GISTDA)、亚洲理工学院(AIT)和蓝康恒大学及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校等单位的百余位代表出席。   泰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秘书长颂西韦莱在致辞中表示,“

11人,2024年吴瑞奖学金获奖名单揭晓

2024年度吴瑞奖学金获奖名单于今日揭晓。阿依江·伊斯马衣等11位来自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优秀博士研究生获此

互联网+科学仪器卓越创新服务论坛

  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简称CISILE)由国家商务部批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CISILE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科学仪器的创新与应用,为科研机构和实验室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经过十五年的精心培育,已发展成为我国科学仪器领域规模最大、水

助力畜牧科技创新-牧医所—安捷伦卓越中心在京揭牌

  安捷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暨“牧医所-安捷伦卓越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牧医所-安捷伦卓越中心”揭牌仪式  2017年12月16日,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建所60周年总结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期间举行了

探秘问天实验舱-解码植物生长奥秘

近日,科学家已收到空间站发回的微重力环境中拟南芥生长的图像。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由 “CZ-2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推送,成功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本次任务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蔡伟明研究团队承担了“空间微重力环境调控植物细胞结构和功

晁代印团队揭示调控拟南芥下胚轴不定根发生的新机制

  根是植物的重要器官,植物的根系主要由主根、侧根以及不定根组成。不定根的定义较为宽泛,即非根组织上长出的根。自然界中,不定根无论在功能还是形态上都是最具多样性的,除了正常生长以外,不定根的发生更是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诱导。因此,研究不定根的发生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根的可塑性与适应性。光是一种重

《分子植物》跨入植物科学顶级期刊之列

  近日,美国汤姆森路透—科学信息研究所公布了2011年度《期刊引用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的影响因子上升为5.546,位居国际植物科学领域研究类期刊第5名,跨入该领域190种核心期刊前5%(排名第9),并连续两年在亚洲同领域期刊中排名第一,已进入该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等发现RNA互补抑制Cas13活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荟研究组、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教授Dinshaw J. Patel研究组和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研究员丁建平研究组合作,在Molecular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self

深圳市卓越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22.shtm4月7日下午,在深圳市人才工作局、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支持下,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发起,协同在深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建的深圳市卓越工程师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二萜糖基转移酶SrUGT76G1的催化机制

  9月28日,Plant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勇研究组与张鹏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a Plant Diterpene Glycosyltr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活化石植物分子进化速率研究获新进展

  活化石是指起源古老,呈孑遗分布,并保留祖先形态特征的现存生物。这类生物通常有较低的分类多样性和孤立的系统位置,且通常濒临灭绝或者亟需保护。然而,目前对活化石,特别是植物活化石的分子进化和和生态特性仍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伟研究组以起源于白垩纪的活化石植物——领春木科(Euptele

科研十年磨一剑|科学家成功克隆野生玉米高蛋白基因

经过10年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合作,首次从野生玉米中成功克隆出高蛋白基因,并通过杂交实验,有效提高了现代玉米的蛋白含量,这一成果11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科研人员实验发现,野生玉米在没有施加氮肥条件下种子蛋白含量都高达30%,是现代普通

强强联手!中国科学院与一省携手打造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月18日,在江苏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上,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政府签署了《中国科学院 江苏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推进会由江苏省省长许昆林主持,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汪克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等相关领

中科院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卓越创新中心成立

  1月21日,“中国科学院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卓越创新中心”(TMSR卓越中心)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成立。   TMSR卓越中心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启动的五个卓越创新中心之一,致力于研究和发展第四代裂变核能系统—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相关科学与技术,并在国际上首先实现钍基熔盐堆的工业化应用,目标是在十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发现衰老与纤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4_4782187.shtml   3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沈义栋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The decrease of intraflagellar t

上海生科院发现AtHKT1调控拟南芥适盐自然变异新机制

  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晁代印研究组,以AtHKT1 drives adapta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to salinity by reducing floral sodium content为题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P

太空水稻回家了,长这样

12月4日,中国空间站的水稻和拟南芥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至此,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按计划,水稻实验样品计划在北京交接后,将转运至上海实验室中做进一步检测分析。科研人员对返回科学实验样品进行分解与固化。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供图

高能环境:愈创新,愈卓越

  高能环境:愈创新,愈卓越  26年,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从稚嫩到成熟;对一家企业来说,意味着从初创到规范,在这一个旅程中,它必经历创新与发展。  1992―2018,应该是中国变化巨大的26年,同时也是高能环境砥砺奋进的26年。在这样一个充满颠覆与革命的年代,又有几家企业能经得起岁月的洗礼和变

走向卓越:看创新种子萌发

   “树标杆、促跨越、聚人才”,作为中科院贯彻“四个率先”要求的重大举措,今年年初成立的5家卓越创新中心,承担着带动中科院全院整体创新能力跃升的使命。  卓越创新中心将在一些重要领域率先实现重大突破,会聚优秀人才团队,进而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速推动国家从跟踪模仿向原始创新的战略性转变。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19年度入选项目公示发布

  为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充分展示和宣传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项目评选工作。现将拟入选项目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五个工作日(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7日)。如对入选项目

共促发展!-SCIEX携手探实生物共建生物制药卓越创新中心

  8月8日,中国上海,SCIEX携手探实生物合作共建生物制药卓越创新中心。为推动生物制药行业创新发展,双方将基于创新的实验平台,进一步加强在质谱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创新应用与研究,行业客户交流与培训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促生物制药表征分析方案在行业内的应用与普及,惠及更快速的企业申报

蓝藻多亚基膜蛋白复合物NDH1L三维结构什么样?TEM告诉你

  2020年1月3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常文瑞/李梅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及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米华玲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electron transp

Nature-Communications:首个定位于高尔基体的RNA沉默抑制子

  7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Geminiviruses encode additional small proteins with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以结构为导向改造致幻剂以治疗抑郁症

  目前市售的传统抗抑郁药物通常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才能起效,并且对三分之一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无改善作用。  近年来,多种致幻剂在抑郁症治疗方面展现了潜能。从“神奇蘑菇”中提取的天然致幻剂裸盖菇素(Psilocybin),于2019年被美国FDA授予作为重度抑郁症和药物抵抗性抑郁症的突破性疗法。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