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从0到1”科研成果在京落地

经过5年建设,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取得实效,一批“从0到1”的科研成果从校园实验室走进现实:建成全球稀缺的大动物转基因制备、饲养和实验操作平台,为脑科学、呼吸系统及其相关医学研究等提供关键支撑;建成世界领先的100MeV(兆电子伏)激光加速器平台,推动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建设;开展国内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药废水厌氧氨氧化示范工程,填补我国高氨氮废水低碳自养深度脱氮领域空白……截至目前,39个项目产生经济效益5.2亿元。 累累硕果背后是一整套缜密的创新机制。市教委以卓青项目作为引领北京高等教育科研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人才发展、团队建设与平台建设的有机统一,加强基础研究,推动高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选拔新人才 院士为青年学者“背书” 2019年,市教委以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导向,立项建设了39个卓青项目,集中力量在基础科学、交叉前沿、......阅读全文

“从0到1”,高校的机遇何在

  科研工作是从0→1→无穷大的持续接力过程,但“从0到1”无疑最重要、最基本,因为它意味着无中生有、前无古人,也意味着原始创新。  然而,开展“从0到1”的基础研究,目前高校尚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大胆假设、勇于猜想不足。  基础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要敢于假设、提出猜想。大胆猜想、小心求

创造更多“从0到1”原创成果

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之前,我国已有科学家需要利用散裂中子源开展相关研究,但苦于当时国内没有条件,只能去国外的散裂中子源上做实验,很难争取到实验机时。”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散裂中子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

“从0到1”,基础研究如何做?

   3月3日,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  《方案》新在哪里?带给科研人哪些新思考?《中国科学报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原理

  一、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基本生物过程  1、三阶段理论  厌氧微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产甲烷菌是一类十分特别的古细菌(Archea),除了在分类学和其特殊的学报结构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产甲烷细菌只能利用一些简单有机物作为基质,其中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一碳物质如甲酸、甲醇、甲基胺类以及H2/CO2等,两碳物

张首晟:中国需要更多从0到1的创新

   “中国已经可以把从1到10,从10到100这种放大性的工作做好,需要更多从0到1的原创。”1月8日,美国华裔科学家、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张首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张首晟是凝聚态理论物理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多年来,张

焦化废水厌氧缺氧好氧调试技术

  焦化废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制革废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制衣废水、SBR工艺等等各类污水处理的调试经验都是怎样的?因篇幅有限,现就焦化废水厌氧-缺氧-好氧调试、SBR工艺调试技术总结做详细介绍。图片来源网络  焦化废水厌氧-缺氧-好氧调试  本废水处理工程采用以厌氧-缺氧-好氧为主的工艺流程,

成都生物所发明废水厌氧氧化与负氧离子偶联发生装置

  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过程中,容易排放大量的含各种有机污染物以及氨氮等无机还原性污染物的废水。除了部分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发酵产甲烷等生物质能源方式处理外,大量中低浓度有机废水或无机废水都需要通过好氧氧化为二氧化碳、水或无毒的氧化态物质。这些处理方法需要鼓风曝气、生物转盘等提供大量氧气作为电子受体

厌氧氨氧化与砷还原耦联循环研究获进展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孙蔚旻团队在厌氧氨氧化与砷还原耦联循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该研究通过微宇宙培养证明了水稻土中确实存在厌氧氨氧化与砷还原的耦联循环过程(Asammox),hzsB和arrA

闻路红:从0到1-做中国原创的质谱

  选择原创 走那条人迹罕至的路  作为一家创新质谱公司,闻路红谈到公司定位时表示:直接电离质谱和离子阱质谱是两条主线,希望在该领域华仪宁创能打造出国内最好的技术,并参与国际竞争与质谱巨头同台PK。  “直接电离质谱是一种新质谱技术,因其便捷性代表了质谱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闻路红谈到创新道路的选择

新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朱宝利和德国及瑞士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前期发现的基础上,基于微生物组学分析和代谢通路重建,从富含碘泉水的山洞内生物被膜(biofilm)宏基因组中,组装了一株新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iodofontis的基因组

研究新发现厌氧氨氧化菌或可制造太空燃料

  据媒体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上个世纪9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厌氧氨氧化菌,但直到现在科学家才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利用这种厌氧氨氧化菌可以制造出太空燃料。  研究人员称,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证实了厌氧氨氧化菌的一种特殊能力,我们可以将隔离生成联氨物质的

科学基金改革新动向:突出“从0到1”原创导向

  3月26日,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作的工作报告。  “只要是原创的科学思想,都是科学基金要支持的。”李静海在报告中强调。  2018年,自然科学基金委确立了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

我国脑血管病研究实现“从0到1”的跨越

  作为卒中二级预防双抗治疗方案,我国研究团队完成的“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被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脑血管病权威指南作为最高级别证据推荐。  今年是《柳叶刀—神经病学》创刊20周年。日前,该刊回顾了近20年改变卒中临床实践的15项重大进展,其中包括由我

从0到1,人工合成淀粉已不是天方夜谭

  淀粉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淀粉作为人类饮食中最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的存在于马铃薯、小麦、玉米、大米、木薯等主食中。早在古埃及就已经有从小麦中提取淀粉糊的记录。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据2008年的统计数字,世界各地生产的非直接食用的淀粉就已经有6600万吨。淀粉的

“从0到1再到10”,创新成果转化“三级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410.shtm

“中国智造”从0到1,纳米微流检测器热销内外

  纳米有多小?如果将1纳米和1米比较,就好像是高尔夫球和地球作比。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病毒的尺寸还要小得多。  厦门创新创业园企业福流生物自主研发的纳米流式检测仪,就好比打开了一扇通往纳米世界的窗口。比如,它可以精准识别出癌细胞分泌的“小囊泡”,助力癌症早期筛查和诊断;再比如,在食品安

“从0到1”的医学原始创新迎来历史机遇期

“现代科学已经进入量子力学与相对论阶段,医学却还停留在经典力学阶段。”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医学基础学科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指出,受当前人类对机体和疾病认知水平的局限,很多医学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获得突破,基础研究要从“预见性”的高度加强科研。 “医学应该全面加强与理

厌氧生物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厌氧生物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来降解有机物。大分子的有机物首先被水解成低分子化合物,然后被转化成CH4和CO2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研究和开发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水解、厌氧消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优点是运行费用低。厌氧水解法、厌氧接触

生态中心在湿地厌氧氨氧化氮循环研究中取得进展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氨的氧化只在有氧条件下发生。新近研究发现在缺氧/厌氧条件下,氨也可以由厌氧氨氧化菌以亚硝酸为电子受体直接氧化为氮气,完成封闭的产氮气循环,同时避免温室气体N2O产生。它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氮循环模式的认识,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厌氧氨氧化在自然界的研究还局限于海

厌氧消化过程氨抑制研究进展

着厌氧消化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厌氧消化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处理效率低和!运行稳定性差是厌氧消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氨积累引发氨抑制是主要原因之一。文章简述了厌氧消化过程中氨抑制产生的机理及氨抑制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氨抑制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规律研究现状,总结了消除和缓解氨抑制的方法,

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钠电池从0到1征程开启

  1.从本质上看,钠离子电池具备性能和成本优势,适用于储能、 A00、两轮车等场景。  性能方面,钠离子电池具备更优的安全性、放电性和工作温度区间。成本方面,由于钠资源储备丰富,正极上游材料价格低廉且稳定 ,以及钠离子电池正负极集流体均可使用价格便宜的铝箔,钠离子电池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性能和成本

五部委权威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制定了《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方案

从0到1-西安交大十余年攻克大国重器核心技术难题

  9月26-27日,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第六届科技创新大会在德阳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王铁军、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黄忠德、能动学院院长严俊杰等受邀参加,见证西安交大参与研制的、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成功点火运行,并与东方电气集团签订创新合作协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中国

《从0到1》作者Peter-Thiel-:我是这样投资生物科技公司的

  2012年Peter Thiel的投资基金向Stemcentrx公司投了2亿美金,这是该基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豪赌。此次投资金额,是Thiel投资的另外25家生物技术公司总额的3倍左右。然而,Stemcentrx公司却仅仅是坐落于旧金山的一家生产抗癌药物,名不见经传的私人企业。但是,本周它获

浅析全棉机织布废水厌氧处理技术

生产全棉机织布的印染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和印花废水等。退浆废水水量较小,但含有大量的浆料和烧碱,其COD 可高达10 g/L,且碱度强、可生化性差〔1, 2〕。对含退浆废水的高浓度印染废水的混凝脱色处理一般采用硫酸亚铁较为经

浅析全棉机织布废水厌氧处理技术

生产全棉机织布的印染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和印花废水等。退浆废水水量较小,但含有大量的浆料和烧碱,其COD 可高达10 g/L,且碱度强、可生化性差〔1, 2〕。对含退浆废水的高浓度印染废水的混凝脱色处理一般采用硫酸亚铁较为经济有效,但硫酸亚

制药行业用污水处理设备工艺选择

  山东奥清环保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制药行业用污水处理设备工艺选择  制药废水的复杂性与常规生化处理工艺的高耗、低效性,是导致当前大量制药废水难以处理和不易达标排放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在采用厌氧生化处理和厌氧、好氧生化组合的传统工艺之前,对制药废水进行有效的预处理。一般应设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和PH,

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工程应用过程的影响

  近年来,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anammox)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际工业废水的处理。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类生长缓慢、世代周期长的自养脱氮菌群。实际工业废水中不可避免地引入有机污染物,一定浓度的有机物能促进厌氧氨氧化菌与反硝化菌之间的协同脱氮作用,

Science:制药之王,从学术牛人到超级富翁

  埃默里大学的Raymond Schinazi教授是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专家,也是学术界少有的超级富翁。本期Science杂志的人物特写介绍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成功之路。  Schinazi教授现年65岁,他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获奖无数,先后发表五百多篇论文和多本专著,并于2013年1月当选

“从0到1”的突破!一批重磅创新成果在这里诞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78.shtm 如果说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是“从1到10到100”的跨越,那么基础研究“从0到1”的突破则是整条创新链的起始端。如今在浦东,高能级基础科研力量加速汇聚,3个国家实验室或基地落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