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家成功筛选肠肿瘤多个分子标志物

记者12月21日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副主任黄睿教授及其团队,在深入探讨肠道菌群变化的同时,还对肿瘤微环境和内质网应激机理进行了揭示,挖掘出多个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分子标志物。相关系列学术文章于12月中旬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转化医学》上。专家评价认为,这些研究成果为肠癌领域临床实践拓展了新视角,也为患者个体化诊疗及更准确的预后评估奠定了基础。(受访者供图)作为全球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一直是医学科研热点和焦点。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肠癌患病率和患病年龄正呈“双上升”的趋势。从55岁开始,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持续走高,一般到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在这样的背景下,黄睿教授团队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及多中心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肠癌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进行系统研究,锁定多种肠癌分子标志物,这些标志物有助于对肠癌做出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这其中......阅读全文

我国专家成功筛选肠肿瘤多个分子标志物

记者12月21日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副主任黄睿教授及其团队,在深入探讨肠道菌群变化的同时,还对肿瘤微环境和内质网应激机理进行了揭示,挖掘出多个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分子标志物。相关系列学术文章于12月中旬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转化医学》上。专家评价认为,这些研究成果为肠

研究揭示肠道菌群引发肥胖机理

  本周英国《自然》上的一则与代谢相关研究论文称,面对高脂饮食时,肠道菌群会产生乙酸,从而影响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这项在啮齿动物中进行的研究显示,乙酸这种短链脂肪酸有着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能力。而无论是乙酸生成增加,还是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都可能为治疗肥胖提供新的途径。   肠道菌群是生命

肠道菌群也能检测结直肠癌突变?

  近期在美国人类遗传学协会(ASHG)2015年会上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构成和数量与结直肠癌的突变存在相关性。研究人员认为,将来对大便样本进行菌群的构成和数量的分析就可以确定结直肠癌的突变类型。控制肠道菌群有可能预防和治疗结肠癌。  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结肠癌肿瘤组织周围的菌群

通过重塑肠道菌群缓解围产期动物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生猪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庞卫军教授课题组在《Redox Biology》发表题为“Melatonin" promotes gut anti-oxidative status in perinatal rat by remodeling the gut microbi

肠道菌群中发现肝硬化诊断标志物

  日前出版的《自然》上的一项研究确定了中国汉族人和肝硬化相关的肠道菌群的遗传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可能可以用于检测晚期的肝疾病,而晚期的肝疾病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   我们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很多疾病相关,包括肝硬化,不过一直缺乏肠道菌群和肝脏病变的确切关联的证据。浙江大学李兰娟与她的研究团队通过比较

从肠道菌群到肠道病毒群

  肠道菌群早以已经成为热点科技新闻概念,其核心要点是肠道内细菌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实肠道菌群自己身体内也有另外一种生命,就是细菌病毒,又称为噬菌体。最近有研究发现,肠道内细菌感染的噬菌体对人体健康也具有重要价值,这些病毒无法裸露生活,都必须隐藏在细菌体内寄生。这里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人的肠

Nature:环境是塑造肠道菌群的主因

  基因或者环境,哪个对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更大?这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争论话题。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共生于我们体内的微生物几乎影响人类健康的每一方面。个体之间的微生物结构差异,被证实与肥胖、情绪等多种病症有关联。部分科学家认为,这种差异起源于我们的基因,由“先天”主导。  然而,现在,来自于Weizm

通过重塑肠道菌群缓解围产期动物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447.shtm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生猪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庞卫军教授课题组在Redox Biology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通过重塑肠道菌群缓解围产期动物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 褪黑素

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结直肠癌有关

  结直肠癌(CRC)是发生在人体下消化道结肠或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各种癌症的前三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近几十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都表明,饮食是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最重要因素。而饮食成分对癌症的影响,则很大程度上通过人体肠道细菌的代谢活

肠道菌群的基本介绍

  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必需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

肠道菌群诱发机体衰老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栖息于人类机体肠道中的不同细菌群落是如何对机体功能产生显著影响的,包括机体免疫系统等;肠道菌群有时被称为“共生菌”,其存在于所有生活在一定功能平衡下的动物机体中,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后就会诱发宿主机体出现共生失调(commensal dysbiosis)的表现,比如疾病或

肠道菌群随季节改变

  对现存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个狩猎—采集者群体开展的研究表明,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随着季节发生变化。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  来自“人类食物工程”的Jeff Leach及其团队用一年多时间收集了生活在坦桑尼亚的350名哈扎人的粪便样本。“人类食物工程”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旨在研究微生物组

肠道菌群“大有作为”

最近肠道菌群研究大热,肠道菌群并不安分在消化系统中,人们发现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作用,今天,小鱼就跟大家盘点一下近期大牛杂志里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看看肠道菌群都干了些啥?    1.Cell:小小肠道菌“调教”大大免疫细胞    最新一期Cell杂志,刊登了两篇文章,皆是讲述肠道细菌对免疫

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

  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有4个方面:人体自身的因素(肠道的酸碱性,胆汁及消化酶的分泌,肠道的蠕动,肠道黏液的分泌,肠道表皮的脱离等)以及人所处的环境因素(压力,出差等);人体摄入的饮食(可消化的食物与不可消化的纤维、药物等);细菌自身因素(细菌的黏附能力,繁殖能力,营养需求量,抗消化酶能力等);细

肠道菌群的分类介绍

  根据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分类在肠道菌群中,可以培养到的细菌有400余种,依据其数量多少可以分为主要(优势)菌群(predominant microflora)和次要菌群(sub—dominant microflora)。  ①主要(优势)菌群:指肠道菌群中数量大或种群密集度大的细菌,一般在10~10

补体影响肿瘤微环境-促进结肠癌肝转移

  近日,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了关于结肠癌肝转移的最新研究结果,在该文章中,他们发现补体5a(c5a)能够通过趋化因子mcp-1介导的炎症浸润促进结肠癌细胞向肝脏转移。  补体5a是补体激活过程产生的强

有益肠道菌群如何有效适应宿主肠道

  有益菌菌群的生理功能:   如果肠内有益菌菌群占优,肠内黏膜呈现粉红色,表示肠内环境相当良好。   1、吸收水分,粪便较软,较易排泄   在胃部分解消化的食物,经由小肠吸收营养后,成为粘稠状物体送至大肠。然后再经过18小时将水分及矿物质吸收,就变成容易排泄的粪便。肠道内环境良好时,粪便的软

Cell:内质网应激关键蛋白调节抗肿瘤免疫

  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内质网应激应答因子XBP1能够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影响DC细胞功能,抑制T细胞抗肿瘤免疫,促进肿瘤进展,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本文亮点:  ●肿瘤微环境中的DC细胞存在ER应激和IRE1a/X

JEM:肠道菌群或能“潜入”肿瘤帮助改善抗癌免疫疗法效率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南医学中心和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或会在肿瘤中积累并改善小鼠癌症免疫疗法的治疗效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来治

JEM:对肠道菌群精准化编辑有望降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对肠道菌群进行精准编辑或能降低小鼠炎性相关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研究结果有望为慢性肠道炎症患者开发新型癌症预防策略。  如今炎性肠病(IBS,Inflam

肠道菌群决定宿主吃什么

  数十年来,科学家已经知道人们吃什么会改变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平衡。中午选择吃培根、生菜、番茄三明治还是酸奶果冻会增加肠道内特定的菌群数量并减少另外一些菌群。随着相对数量的变化,它们会分泌不同的物质,激活不同的基因并产生不同的影响。植物乳杆菌彩色扫描电子显微成像  这样的食物选择就像是一条双行道。肠道

植物激素影响人类肠道菌群

  一碗沙拉里不仅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植物激素。近日,科学家发现人类肠道微生物和细胞可能会对这些植物激素产生反应,甚至产生相似的分子。在发表于《植物科学趋势》杂志的文章中,法国研究人员探讨了植物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我们知道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疾病息息相关,这些生物可以合成植物激素影响人类,

-肠道菌群:法医破案新线索

通过肠道微生物侦查凶手,图片来自斯考特斯溪谷社区学院  在我们的肠道中,大约有10万亿个细菌——这是一件好事。这些菌群帮助我们的身体消化食物、支持免疫系统、保证胃肠道健康,同时它们也因此获得稳定的食物供应。  但是当人去世后,这些友好的肠道菌群迅速变成肠道敌人。没有了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循环系统逃离

肠道菌群紊乱怎么办

问题一:如何治疗肠道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病因复杂,临床上伴有菌群失调症的疾病很多,一切机体内病理生理过程的变化,均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肠道正常菌群的变化,严重时会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反之,菌群失调易导致肠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并互为因果。菌群失调症主要包括:质的失调、量的失调和定位转移。治疗原

肠道菌群数量可能被夸大

  肠道菌群和疾病的关系密切,已经受到医学领域的重视,但关于肠道菌群有一个最基本的数据可能是错误的,就是正常人体细菌的数量。许多论文都说人体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但是以色列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提出,这一数字只是个传说,人体细菌数量并没有那么多。   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Shai Fuchs和

母亲基因影响孩子肠道菌群

  最近,加州大学(UC)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基因——该基因在一些母亲当中是不活跃的,可产生母乳糖影响其婴儿肠道菌群的发展。产生的这种糖,被称为“secretors”不能被婴儿消化,而是滋养出生后不久婴儿肠道中定植的特定细菌。延伸阅读:基因和饮食哪个对肠道菌群影响更大?  称为“non-se

肠道菌群的检测与筛选

最近,在Nature上有一篇题为“The gut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ell dynamics in humans”的研究报告中,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机体微生物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血液中不同类型免疫细胞浓度的改变

概述肠道菌群的分布状况

  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 [3]  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胃内细菌浓度

中国医学专家发现青年人群肠癌发病潜在干预靶点

  结直肠癌是一种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探索开发更好的风险预测工具,协助早期识别出高风险青年肠癌患者,并建立更好的筛查策略,已成为目前青年肠癌临床诊断研究的重点。  记者14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最新研究发现,发病年龄小于50岁的青年肠癌(早发性肠癌)与发病年龄大于50岁的老年肠癌(迟发性肠癌),在

狩猎采集者肠道菌群“目录”出炉-其受环境影响明显

  我们已熟稔菌群“好细菌”与“坏细菌”的概念区分,但对于微生物学来讲,其划分并不是绝对的。4月1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一篇论文指出,坦桑尼亚的哈扎人的肠道菌群中令人意外地缺少双歧杆菌——一类通常存在并被认为对我们健康非常有益的“好细菌”。此研究指出了他们可能受采集生活方式影响的肠道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