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还是假?2023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揭晓

1月21日,“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晓。具体包括,基因检测能“剧透”孩子天赋;中国科学家测定月球年龄为 20.3 亿年;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因为太空中不能戴眼镜;电水壶烧的水损伤神经还致癌;网红“防猝死套餐”可以预防猝死;睡光板床可以治疗腰椎病;身份证会被手机消磁;食用含碘盐可预防核辐射;相机像素越高,拍出的照片越清晰;“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张梅、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斌、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北京邮电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张博五位专家学者,澄清谣言背后的真相。活动通过展示月球AR模型和月壤实物,帮助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月球年龄为20.3亿年”流言中的逻辑谬误;将真实样品送交权威机构分析,打消“电水壶烧的水会损伤神经并致癌”的说法造成的恐慌;请主持人“真人展示”床......阅读全文

揭秘中国生命科学的“航空母舰”

  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的30多年里,几乎每年都有1~2种新发传染病出现,在全球性范围内呈现扩散趋势。同时,一些过去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传染病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病原的不断变异,造成新的流行和暴发。研究这些病毒微生物,是预防、控制和治疗的首要条件。1月31日,中科

北航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奠基

  12月25日,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奠基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中航工业科技委主任张彦仲院士等领导出席奠基仪式,并与北航校领导共同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

赵振堂院士:大科学装置是科学研究的“航空母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433.shtm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培育航空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南航飞机系。学院目前下设直升机系、飞行器系、振动工程研究所、结构强度研究所、微纳器件系统研究所、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精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基础力学与测试系、人机与环境工程系、空气动力学系、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11个系所,建有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

航空遥感监测

  航空感测是将高光谱仪、高分辨数字照像机、激测污需达装载在飞机或机上,在数百米至3000m高度进行飞行监测。比地面车载或遥感监测具有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更全面的优点。可以监测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空气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源的分布。

航空磁力仪简介

  航空磁力仪(aerial magnetometer)是指安置在飞行器中在飞行中测量 地磁场的仪器设备,根据测量磁场的情况又分为总场、分量或梯度仪。由于多数航空磁力仪测量地磁总场,故将总场测量的航空磁力仪简称航空磁力仪。航空磁力仪又根据其原理分成光泵、核子旋进、 磁通门和超导航空磁力仪,前两种仪器

航空机载测试电源

航空机载测试电源是为匹配机载用电设备而设计的,各种电源与其调节、控制、保护装置及电网一起组成供电系统。可构成低压直流电源系统、交流电源系统等。台湾洛仪航空机载测试电源系列具有独立多元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自检功能、方便快捷的维护/维修性,采用先进的逆变技术,实现高功率密度,优良的输出稳定性,快速的动态响

航空磁力仪概述

  航空磁力仪(aerial magnetometer)是指安置在飞行器中在飞行中测量地磁场的仪器设备,根据测量磁场的情况又分为总场、分量或梯度仪。由于多数航空磁力仪测量地磁总场,故将总场测量的航空磁力仪简称航空磁力仪。航空磁力仪又根据其原理分成光泵、核子旋进、磁通门和超导航空磁力仪,前两种仪器使用

振兴航空,动力先行!“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活动举办

   “这款发动机推力多少?燃气温度最高多高?寿命达到多少小时?”  8月15日上午,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航发动力所)。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顾逸东院士在参观一款发动机型号时,一连抛出多个关心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航发动力所集团专职型号总师

《科学》:科学家解码肥胖基因

今年春季,当第一个隐藏在肥胖症背后的关键基因被发现后,科学家们无不感到欢欣鼓舞。然而不久他们便搔起了头皮。没有人——甚至包括发现这种基因的糖尿病专家——知道这种名为FTO的基因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如今,一个研究小组向着破译FTO蛋白质让人发胖的原因迈出了关键一步。 研究人员对影响肥胖的FTO基因

中美航空企业联手探索用地沟油提炼航空生物燃料

  珠海11月12日电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史坚忠12日透露,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已于今年8月在北京成立,其首个研究项目将探索使用废弃食用油(即“地沟油”)提炼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的机会,以携手为中国及全世界的民用绿色航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第九届中国国际

2023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启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813.shtm    

俄罗斯科学家研究用聚合物替代航空合金材料

  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学家们最近合成出一种新型聚合物复合材料,强度远超航空铝钛合金,为建造超轻型飞机和卫星提供可能。   目前,广泛使用的聚合物复合材料耐受温度范围在150摄氏度以内,耐热材料也不超过250摄氏度。新开发的这种材料耐热温度高达450摄氏度,相比常用的环氧树脂更易加工。   现代飞机大部

赵振堂院士揭秘:大科学装置,科研领域的“超级航空母舰”!

  “大科学装置决定着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上取得突破的能力,是建立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条件、科学研究的‘航空母舰’以及‘航母战斗群’。”在11月3日举办的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发展暨硬科技成果转化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堂多次强调大科学装置的重要性

航空插头上的发展

电连接器厂多数由黑手起家,过去只要开模等经验就可以跨入,产业所以沦为价格战,但是专精在高频领域,强调与电子等领域的结合,当未来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对于电连接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就是为什么RIM在接插件厂中。  现在这领域主要对手是日厂,密切注意航空插头,希望随时可以切入其他市场,扩大市占率。

航空型液氮罐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的出现。也为航空运输的安全。设计制造了此类液氮罐。该系列产品内胆中设置有液氮吸收体,用于吸附和保存液氮,即使容器盛装液氮后在运输中倾倒,也不会有液氮流出,具有液氮蒸发量小、使用更安全,特别适用于容器航空运输环境。但造价较高。航空型液氮罐能上飞机吗?答案是肯定的。液氮在罐内

2011年度“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开始申报

  为促进航空科技自主创新,服务广大会员和航空科技工作者,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中国航空学会从2007年起设立“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66号)。学会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2007年度至2010年度已评选4次,共有101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70项。   

《科学》:基因调节驱动进化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8月10日的《科学》杂志上的文章显示,他们通过采用新方法分析基因启动子序列变异,而且对基因调节推动进化分歧有了新的了解。 之前完成的基因组测序工作显示,人类和黑猩猩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有99%是相同的。目前生物学家面临的挑战是解释导致人和猩猩之间明显差异的原因。通常认为,如果

《科学》:基因编辑婴儿入选年度“科学崩坏”事件

  《科学》杂志每年会评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最为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Science Breakthrough)。今年,夺得年度突破桂冠的是“单细胞水平细胞谱系追踪技术”,帮助破获多起悬案的法医系谱技术、#MeToo 运动等也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贺建奎前两天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人物后,其主导的基

美国反对欧盟航空排放裁定

美国、加拿大和中国航空公司反对此税收   虽然日前欧盟法院裁定向航空公司征收排放税政策合法,但美国仍试图阻止欧盟,并指出排放税毫无根据。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自2012年1月1日起,驶离或抵达欧盟27个成员国的航班将被征收碳排放税,而此举遭到了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反对。  美国认为其航空业将

航空公司“买碳”合法

  去年在柏林的舍纳费尔德机场举行的国际法协会国际航空展上,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刚起飞的一架空客A380飞机从阿联酋同一型号的飞机上方掠过。  欧盟与航空业之间的恶战正在进一步升级。据路透社报道,日前欧洲最高法院法律总顾问朱利安?考寇特(Juliane Kokott)发言

先进纳米衣-终结航空服

  日本科学家利用电子轰击为果蝇幼虫研制了一套“纳米衣”,能够保护幼虫免遭类似太空的真空暴露影响。如果没有这套衣服,幼虫在短短几分钟内便走向死亡。这种纳米衣的问世有望终结人类航天服时代。   研究过程中,日本科学家将一只果蝇幼虫放到扫描电子显微镜下面,使用电子对其进行轰击。这只幼虫在遭受电子轰击后

第203期双清论坛聚焦“航空发动机基础科学问题”

             6月21-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第203期双清论坛“航空发动机基础科学问题”在京召开。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高瑞平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惠彬院士、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朱荻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院士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九种科学仪器助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探测木卫二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为木卫二探测任务选定了9种科学仪器来探索这颗神秘的冰质卫星是否具备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  NASA的伽利略任务强有力地证明了木卫二的冰壳之下存在未知的海洋,体量大概是地球水资源的两倍。木卫二含有充足的盐水、岩石构成的海床以及由潮汐提供的能量和化学环境,可能成为太

《科学》:科学家完成牛基因组测序

  有助于优质肉、奶生产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4月23日说,他们已完成了牛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生产质量更好的牛肉和牛奶。   在美国农业研究局和贝勒医学院的领导下,来自25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以海福特牛为样品牛,历经6年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工作。24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

《科学》:毛发助科学家测定猛犸基因序列

丹麦和美国的科学家近日利用来自俄罗斯冻土带的十头猛犸(Mammuthus primigenius)毛发标本,成功拼凑出了猛犸的线粒体DNA序列。这一成果显示了毛发惊人的抗降解能力,以及它在获得远古DNA片断方面出人意料的有用性。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28日的《科学》杂志上。 领导最新研究的是丹麦哥本哈根

基因科学,是否真能绕过伦理?

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觉醒、异种器官移植、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可能引发一些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

《科学》焦点文章:细菌基因跳跃

来自美国奎格文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基因组研究院,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昆虫,线虫,以及其它真核生物内的细菌实际上比以往所认为的更频繁

首届中科院“航空航天”技术科学论坛在宁举行

  首届“航空航天”技术科学论坛日前在南京举行。这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论坛自2002年举办以来的第43次学术活动,也是首次以“航空”、“航天”为联合主题召开的技术科学论坛。  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和信息技术科学部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这也是在我国当前自主发展核心高技术,加强国防安全,

巴西推进航空用生物燃料科研

  巴西航空用生物燃料大会日前在巴西利亚举行。大会对在巴西推进航空用生物燃料科研的条件进行了评估,认为巴西拥有大量油脂性、纤维性和废弃生物原料资源,具备推进航空用生物燃料科研的重要条件。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要求,到2050年,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50%,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