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院院士,最新Nature:高性能柔性纤维问世,可穿戴电子新突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魏磊教授、七院院士高华建教授,以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的张其冲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陈明,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高性能半导体纤维的最新研究成果。这篇题为“High-quality semiconductor fibres via mechanical design”的论文发表在了《Nature》杂志上。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通过将微型半导体元件送入拉纤机,制造出连续的高性能柔性纤维。这种纤维具有感应、通信和互动的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如盲人感知交通信号灯的变化,或者在博物馆中作为导游等。图 1. 半导体光电光纤的设计和制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首先对制造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力学分析,以确定引起断裂的应力源。他们发现,玻璃的粘性和金属丝的熔点不匹配会导致纤芯产生应力,材料的热膨胀率不同也会产生应力。通过选择正确的材料组合,可以缓解这两个问题。例如,硅芯与超韧硅玻璃制成的包层配合使用效果很好,而锗芯......阅读全文

激光热效应可用于柔性纤维器件组装

  近年来,基于多功能纤维材料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种类的纤维具备了传感、光电转换、能量收集及储存的功能。随着对织物类可穿戴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多功能纤维状器件与智能纤维织物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然而,柔性纤维内部各种功能材料的精确高效定位,连接与组装等难题阻碍了纤维器件的大规模应用。 

Nature揭示膳食纤维代谢机制

  我们都知道“膳食纤维”有益健康。但膳食纤维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如何代谢它的呢?来自英国约克大学结构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加拿大、美国和瑞典的研究团队展开协作,揭示出了我们的肠道细菌代谢水果和蔬菜中的复合膳食碳水化合物的机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1月1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Nature-Communications黄维院士发文

  日前,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IFE)、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带领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教授合作,在有机长余辉研究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他们实现了长寿命、高效率以及颜色可调的聚合物长余辉发光,同时展现了该类材料在多级信息防伪、加密等领域应

Nature高度关注中国院士评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等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院士代表这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因此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但近些年来,在院士频频成为新闻人物或舆论焦点的同时,院士制度也遭到了非议。有人甚至认为院士制度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障碍,应该予以取消。   今年又逢两年一

研究发现激光热效应组装柔性纤维器件取得进展

  近年来,基于多功能纤维材料科技的快速发展,更多种类的纤维具备了传感、光电转换、能量收集及储存等功能。随着对织物类可穿戴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多功能纤维状器件与智能纤维织物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但目前柔性纤维内部各种功能材料的精确高效定位、连接与组装等难题,阻碍了纤维器件的大规模应用。

柔性无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热防护性能研究

在各种热灾害环境中,热防护材料优异的隔热能力和稳定的力学性能是提供有效的热防护能力的关键。传统的热防护材料中,有机材料耐高温性不理想、无机材料的柔性差以及重量大等问题都限制了材料的多元化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对安全防护的重视,人们对热防护材料的热防护性能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保留

中科院院士黄维:柔性电子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有机合成材料“夜明珠”、手机电池待机1周以上……这些科研项目展现出柔性电子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日前做客武汉光电论坛,发表题为《有机电子学最新进展》报告指出,柔性电子是目前有机电子学中最火热的研究方向之一。  柔性电子包括RFID、肉性显示、OLED发光、传感器、柔

郝跃院士团队成功研制柔性高亮度紫光LED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郝跃研究团队在《新型光学材料》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可剥离衬底上氮化物的成核机制,并创新性开发出柔性高亮度紫光发光二极管。  GaN基半导体LED照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寿命长、易维护等优点,是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场照明革命。随着可穿

基于钙钛矿的廉价柔性纤维太阳能电池

基于钙钛矿的廉价柔性纤维太阳能电池  对植入衣服的小型电子设备来说,纺织物太阳能电池是理想的电源。在应用化学杂志上,中国科学家介绍了纤维形式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它们可被编织到纺织物中。这种柔韧同轴的电池基于钙钛矿材料和碳纳米管;因为具有高达3.3 %的能量转化效率和低制造成本,让它们脱颖而出

山西煤化所在柔性多孔纳米炭纤维无纺布制备取进展

  将煤液化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煤液化残渣进行高质高值化利用对煤液化过程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性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是完善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煤液化残渣典型的组成为:重质油、沥青烯、前沥青烯和四氢呋喃不溶物(包括未反应的煤和矿物质)。其中沥青烯和前沥青烯分子均主要由 C元素组成,基本结构单元中

发过Nature文章的09候选院士

  我国的院士评选是从1955年开始的,在正常情况下每两年评选一次。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评选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合称两院院士。2009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分别为296人和449人,其中与生物相关的包括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农业学部等,候选人当中也不乏大家熟悉的一些科学家,为了进一步了

Nature新闻:膳食纤维控制你的食欲

  众所周知,想要减肥就应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现在,一项小鼠研究向人们展示,膳食纤维可以影响大脑活性,进而控制你的食欲。  科学家们发现,膳食纤维的发酵产物可以直接影响下丘脑,而大脑的这一区域参与了对食欲的调控。文章发表在四月二十九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人们

著名院士Nature聚焦癌症免疫治疗

   尽管阻断抑制性PD-1信号通路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已在一些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且现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肺癌和膀胱癌。却仍然有许多患者的肿瘤对这些药物不产生反应。  来自埃默里大学疫苗中心的科学家们现在揭示出了,可辨别出被PD-1阻断剂重激活时醒来的T细胞亚群的一些分子特征。  研究

华人院士Nature子刊解析新技术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荧光成像新技术,使得他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观察活体动物的搏动血管。如同擦拭掉你眼镜上的薄雾,相比常规成像技术,新技术的清晰度大大提升。相关论文发布在近期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化学系教授戴宏杰(Hongji

院士夫妻Nature子刊再发重要成果

  人类大脑拥有近千亿神经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许多被称为树突或轴突的细长分支,负责处理神经信息和信号。轴突是指发送信号的神经细胞分支,它们通常长于接收信号的树突,更容易受到损伤。  外周神经系统(脑、脊髓以外的神经网络)主要是感知触觉、驱动肌肉和控制四肢运动,该系统的神经细胞可以再生受损的轴突。但在脑

美国院士最新Nature解析基因网络调控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针对包含有多种保守型基因的被囊动物,分析了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结构在物种间的进化,指出了神经嵴这一关键结构的进化机制,为进一步解析物种发育进化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加州大学伯克

蒲慕明院士发表Nature综述解析关键因子

  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教授200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近期他发表了题为“Neurotrophin regulation of neural circuit development and funct

张明杰院士发表Nature综述文章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3月18日的《自然综述神经科学》(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echanistic basis of MAGUK-organized complexes in synaptic development and si

Nature-Medicine:纤维化病变的治疗策略

  在组织受到损伤(比如外伤)的情况下,间质细胞(Mesenchymal)通过分泌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促进组织修复。这一过程受到TGF-b调节。正常情况下,TGF-b的信号会随着组织的慢慢修复而逐渐下调,最终使间质细胞分泌基质的能力下调到正常水平。而在组织病变的情况下

上海硅酸盐所在柔性石墨烯纤维传感器方面取得进展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主要致力于感应和监测各种人体活动,在运动感应、个人健康监测、智能机器人和人机交互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应变传感器,如基于金属箔以及半导体的传感器,由于不具有很好的柔性以及可探测范围很小(

重庆柔性招纳12位“两院”院士-为渝发展献计献策

重庆官方为直辖市发展和城乡统筹向全国招贤纳士。11月23日,通过“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政策,重庆官方成功招纳了十二位“两院”院士为该市发展建言献策,并聘其为该市政府科技咨询顾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理学家杨雄里,中国工程院院士、水道与港口工程专家梁应辰等十二名“两院”院士接受了重庆市的聘任。其

院士团队研发具有皮肤主动感知和反应的柔性机器人

  未来机器人应用十分广泛,举凡工业、服务、探索,以及医疗照护等,都需要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将对人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现今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挑战包含:对外在环境的缺乏感知能力、与人类互动的不安全性、缺乏移动的自由度等。尤其,机器人不像人类具有感知皮肤,使得机器人无法感知外在环境,在控

中科院院士黄维:柔性电子技术将带动万亿元市场

  新华社武汉11月9日电(记者俞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9日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创新高端论坛”上表示,柔性电子技术除了整合电子电路、功能材料、微纳制造等领域技术外,同时横跨半导体、封装、检测、材料、化工、印刷电路、显示面板等产业,将带动万亿元规模的市场,协助传统产

院士伉俪Nature揭示神经学重要秘密

  用一根睫毛温柔地抚摸新生果蝇幼虫柔软的身体,它会改变运动来对这种“呵痒”做出反应。通过观察这一现象,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揭示了温柔触觉的分子基础,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作为我们最基本的感觉之一,当前科学家们对于温柔触觉却知之甚少。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詹

林东昕院士Nature-Genetics揭示抑癌lincRNA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在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 (lincRNA) LINC00673中的一个胰腺癌风险变异为miR-1231构建了一个结合位点,干扰了PTPN11降解。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23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中科院院士组Nature子刊文章

  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临沂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根据东北地区发现的新鸟类样品,获得了鸟类胸骨进化的新发现,指出反鸟亚纲鸟类胸骨形成方式上的不同,这强调了鸟类研究中对同源性和古生物骨骼特征进化理解的重要性。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这项研

美国院士Nature光遗传学重要成果

  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我们用舌头感知五种基本味道——甜、酸、咸、苦和鲜味,然后将信息发送至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所尝的是什么味道。现在,科学家们颠覆了这一观点,证实在小鼠中通过操控大脑中的一些细胞群可以改变尝味的方式。他们的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  研究的领导者、美国国家

著名院士Nature重要发现:调控免疫的lncRNA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Jackson基因组医学实验室、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一种叫做Morrbid的新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调控了Bim及短寿骨髓细胞的寿命。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1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Richard A.

高福院士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人感染H10N8禽流感病毒优先结合禽类受体的结构基础。研究结果发表在1月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甲型流感病毒家族以病毒表面突起的两种蛋白质,即血凝素

詹启敏院士Nature发表重要癌症成果

  报道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分析等方法,对来自广东省潮汕地区的158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展开研究,鉴别出了这类癌症的一些基因组改变。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16日的《自然》(Nature)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