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基因转录终止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894.shtm遗传中心法则描述遗传信息在DNA中储存,经过RNA聚合酶传递到中间介质mRNA,随后被核糖体解码翻译成蛋白质。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基因转录,它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也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环节。基因转录合成mRNA的过程分为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近年来mRNA起始合成和延伸的机制逐渐被揭开。然而,由于转录终止的动态特性,mRNA合成终止的机制仍不清楚。转录终止是指RNA聚合酶停止mRNA延伸、释放mRNA、并从DNA上解离的过程。正确的转录终止对于基因的正常表达和RNA聚合酶的高效回收等至关重要。外切酶Rat1与Pol II形成的复合物结构(左模式图,中和右复合物结构图) 受访者供图2024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张余研究组在国际著名......阅读全文

聚焦基因疗法研究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基因疗法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mainnews.net  【1】两种基因疗法或有望治愈罕见遗传病  doi:10.1172/jci.insight.130260 doi:10.1073/pnas.1906182116

基因敲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敲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基因敲除技术|转基因研究|基因克隆|基因靶向操作|基因敲除技术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以及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1987年Thompsson建立了完整的ES细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 。近年来新兴起了ZFNs、TALENS、Cas9等多

基因敲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敲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基因敲除技术|转基因研究|基因克隆|基因靶向操作|  基因敲除  技术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以及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1987年Thompsson建立了完整的ES细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 。近年来新兴起了ZFNs、TALENS、Cas9

武汉植物园在莲NAC转录因子研究中获进展

  NAC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并参与调节植物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例如器官发生、组织发育以及胁迫应答响应等。然而,莲中NAC转录因子家族尚未报道。  近日,Frontiers in genetic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科组撰写的题为Genome

成都生物所青稞籽粒发育转录组研究取得新进展

  青稞(Hordewn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 2N=14),即裸大麦,属于禾本科小麦族大麦属,是大麦的变种之一,因其在成熟时颖果易与稃分离而得名。青藏高原藏区人民把裸大麦叫做青稞。青稞是青藏高原藏区的主要农作物,是重要的口粮,也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及牲畜饲料

基因转录调控的途径

可分为三种主要途径:1)遗传调控(转录因子与靶标基因的直接相互作用);2)调控转录因子与转录机制相互作用,3)表观遗传调控(影响转录的DNA结构的非序列变化)。

基因转录后调控方式

真核生物的RNA被翻译之前需要通过核孔输出,因此核输出对基因表达有着显著影响。所有进出细胞核的mRNA的运输都是通过核孔进行的,受到各种输入蛋白和输出蛋白的控制。携带遗传密码的mRNA需要存活足够长的时间才能被翻译,因为mRNA在翻译之前必须经过很长距离的运输。在典型的细胞中,RNA分子仅在特异性保

上海生科院在玉米胚乳储存蛋白基因转录调控中取得进展

  7月29日,《遗传学》(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巫永睿研究组题为Divergent Transactivation of Maize Zein Storage Genes by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Opaque

研究证明乙酰化过程与基因转录有重要关联

  最近,一个来自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科学团队对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过程——基因转录有了重要发现。  2013年,Gladstone的高级研究员Melanie Ott博士发现,在哺乳动物等复杂生物体的基因转录过程中,聚合酶的调控尾部也会发生另一种称为乙酰化的修饰。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知道乙酰化是做什

张亚平院士JMCB获人类大脑转录组进化研究进展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脑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得到了极大得增加。脑的结构使得人类有着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极高的认知能力,比如语言能力、抽象思考能力等等。转录后修饰,如RNA编辑、可变剪切等能够由相同的DNA序列生成不同的RNA,进而翻译成不同的蛋白质构体,是扩大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机制。随着二代测序发展,转录后

上海药物所PGC1α转录调节剂研究取得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 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能量代谢途径中众多转录因子的共激活因子,在能量代谢平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PGC-1α的表达和活性异常与代谢型疾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发现骨骼肌中PGC-1α活性调节剂可能成为改善代谢综合症的新策略。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李佳

植物所在大豆种子大小驯化转录组进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栽培大豆(Glycine max)是由其近缘种野大豆(Glycine soja)驯化而来。栽培大豆和野大豆果实发育过程中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影响种子大小,参与大豆种子的驯化。然而,大豆驯化的遗传变异基础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超英研究组针对大豆种子大小驯化开展了转录组比较研究。研究人员

PNAS:基因调控网络建模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的基因调控网络建模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利用匹配的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可及性数据刻画顺式调控元件和反式调控元件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将基因调控网络的建模研究从编码基因推进

关于基因重复的研究进展介绍

  基因重复是基因通过不等交换、逆转录转座或全基因组重复等途径产生一个与原基因相似的基因或碱基序列。它与生物体基因组大小的进化、新基因的起源、物种的分化以及基因抗突变的能力大小等都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重复基因的产生机制、保留机制、选择作用、分化途径以及重复基因进化速率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揭示了基因重复

大麦基因编辑修饰淀粉研究获进展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郑有良教授团队江千涛教授研究组利用CRIPR/Cas9技术对大麦淀粉合成酶基因SSIIa进行基因编辑,获得了高抗性淀粉大麦新种质,结合酶活、转录组和代谢组学阐明淀粉的特性变化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碳水化合物聚合物》(Carbohydrate Polymer

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定向改变细胞或个体生物遗传信息的实验方法。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基因靶向敲除、置换、突变和将外源基因引入生物体基因组等人工修饰和转化,修饰后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生殖系统传递给后代生物体,使遗传后代个体表达修饰性状。通过对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生命本质,揭开疾病发生的奥秘,

验动物内耳基因导入研究进展

  半世纪来,科学家们假设外源DNA介导的基因改造技术可能成为对人类遗传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虽然将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漫长而曲折,但基因治疗已经成为攻克遗传性耳聋的一项崭新治疗模式而充满希望。从内耳的解剖特点看,由于耳蜗骨迷路和内耳血迷路屏障的存在,耳蜗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器官,为内耳基因治疗

基因转录因子的相关介绍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真核生物基因在无转录因子时处于不表达状态,RNA聚合酶自身无法启动基因转录,只有当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在其识别的DNA序列上后,基因才开始表达。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

关于基因转录的基本介绍

  基因转录是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  如细菌基因的负调控机制是当一种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结合在受调控的基因上时,基因不表达;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

基因表达的转录机制介绍

  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  基因组DNA由两条反向平行和反向互补链组成,每条链具有5'和3'末端。这两条链分别称为“模板链”(产生RNA转录物的模板)和“编码链”(含有转录本序列的

刘勋成等研究揭示植物光响应基因转录调控机理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植物光响应基因转录调控新机理,为农作物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发表在《植物细胞》上。   在高等植物中,光敏色素通过与一类bHLH转录因子——光敏色素互作蛋白(PIFs)相互作用、传递光的信号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然而,对光敏色素互作蛋白如

基因组所发布全转录组关联研究知识库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NGDC)开发的全转录组关联研究知识库正式上线。该研究成果以“TWAS Atlas: a curated knowledgebase of transcript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为题在

刘志勇研究组在耳蜗螺旋神经节转录组分析研究获进展

  1月23日,eLife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志勇研究组题为《耳蜗螺旋神经节在多个发育节点的深度转录组分析》的研究论文。  小鼠和人类的听觉系统在发育和功能上十分相似。耳蜗螺旋神经节负责把外周的声音

华南植物园关于植物转录起始调控机制的研究获进展

  转录复合体将DNA转录为RNA,是遗传信息由细胞核向细胞质转递的基础。由于核小体与基因组的紧密结合,转录复合体需克服核小体障碍进而确保功能基因的表达。染色质重塑复合体(Chromatin Remodeler)被认为在转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类蛋白复合体能通过水解ATP来调控核小体的组成和分布

耳蜗螺旋神经节转录组分析研究最新进展

  eLife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志勇研究组题为《耳蜗螺旋神经节在多个发育节点的深度转录组分析》的研究论文。  小鼠和人类的听觉系统在发育和功能上十分相似。耳蜗螺旋神经节负责把外周的声音信息(时间、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要病毒转录复制蛋白复合体进展顺利

   2014年8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要病毒转录复制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中期总结会议在武汉召开。项目责任专家、专家组成员、国内同行专家以及项目组成员等40余人参加会议。   首先,项目首席科学家对前两年总体执行情况进行了汇报;然后,各课题负责

动物所等关于洞穴金线鲃眼睛转录组进化研究获进展

  洞穴鱼类在黑暗条件下长期生存,演化出许多独特的适应性特征,如眼睛和色素缺失。近年来,科学家利用洞穴鱼类墨西哥丽脂鲤(Astyanax mexicanus)作为模式物种,开展了大量的针对洞穴动物特征进化发育的实验研究。相对于地表生活的丽脂鲤,洞穴丽脂鲤的Shh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其他成员在胚胎发育

版纳植物园拟南芥WRKY57转录因子研究获进展

  植物叶片衰老受到多种发育因子和环境因子所调控。外源植物激素茉莉酸(JA)处理可以诱导叶片细胞迅速进入衰老程序,而生长素(Auxin)却可以有效地抑制该过程发生。众所周知,植物激素JA和auixn介导的信号途径之间存在着交叉调控通路,并在植物发育和抵抗病原菌侵染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功能。但是

“863”肿瘤全基因组研究获进展

  7月14日,“十一五”国家“863”重大专项“食管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和“肺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汇报会在京召开。  日前,遗传学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刊登了我国科学家食道癌和肺癌研究的重要进展。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林东昕

上海大学玉米籽粒突变基因研究获进展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人员对玉米经典突变proline responding1(pro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功能解析,揭示了pro1基因在调控玉米普通蛋白合成和细胞周期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植物细胞》。  据了解,pro1作为玉米中第一个被发现的营养缺陷型突变而被广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