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吴亚生:科研投入如何推动创新

国家的科研投入多了,这是好事。但如何使用才能推动创新,这是个很大的事情,一个好像很深奥的事情,一个引人高度关注的事情,一个事关国家科技发展与未来命运的事情。 相信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有话想说,但怕人轻言微,所以没有发声。最近我偶看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小传,发现这两个伟人给出了答案。 牛顿上中学时,因家庭困难曾经两次辍学回家务农养家。大学毕业后因为伦敦闹瘟疫,只得寄居亲戚家,在家中从事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爱因斯坦中学时也曾经辍学,22岁时大学毕业想留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任教却未能如愿,只好回家当家教维持生活。两年之后在别人帮助下,他在瑞士专利局谋了一个技术员的差,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物理学研究。就是在这三年的业余研究中,他取得了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说在内的几大科学成果。这些成果在他27岁这年以6篇论文发表。 伟人的启示之一:伟大的科学家,或者伟大的科研成果都不是人为“培养”出来的,而是他......阅读全文

任海:自主创新时代的科研组织形式

  PI制引入我国后,经历了发展和壮大,目前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基本上都实行了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这种科研组织形式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自主创新时代,PI制已很难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关。因此,在政策上要通过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引导及创新文化培育;在策略上,适当集中

姚玉鹏:我国科研资助体系存在问题及深化改革的思考

  近来,在新闻媒体和学术杂志上的部分评述,披露了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中的一些问题,而对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分析较少。少数人将这些现象又错误地归因于中国文化特性,也有人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试图通过建立新的经费分配制度,以控制经费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然而,如果不了解产生问题的根源,简单地增加新制度来遏制这

科研资金过境来港 香港科研事业迎来春天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中央政府部门日前出台了多项支持香港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不仅解决了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科研仪器设备进入内地免关税等问题,也为香港科研人员更广泛地参与国家科技建设拓宽渠道。  香港科技界人士认为这是中央给香港科技界的一剂“强心针”,不仅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对香港科

良好初衷需落实:科研人员热议重大专项资金管理

   日前,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新修订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这是继今年3月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后,为科研人员“松绑”、激励他们专心干事业的又一重大举措。  尽管科研人员纷纷坦言,并未从中看到更大尺度的“亮

一年5000亿元科技支出去哪了 中央将整治科研经费乱象

  近日,多名院士、大学教授因陷科研经费腐败丑闻被查,科技投入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几乎与此同时,《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获批,有力地回应了公众关切。有专家称,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科技投入的管理将出现历史性转折。  根据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材料:2013年,全

中青报:科研反腐困局拷问经费结算制度

  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沦为新的腐败人群,来自公共资金的科研经费被冒领、多领、挪用、浪费……面对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科研腐败弊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两名承办多起该类案件的检察官近日呼吁,传统科研经费结算制度已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亟待变革。传统科研经费结算制度成滋生腐败温床  海淀区是我国高

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改革六大亮点

  还为科研报销找发票发愁吗?还要绞尽脑汁编写经费预算和方案吗?还要担心年底花不完钱不得已突击花钱吗?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措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记者采访财政部、科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万亿科研经费分配

  科研经费分配一直是两会科技界的热点话题。就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全年我国科研经费(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2011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  如此庞大的资金,其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开性让本届两会代表和委员高度关注。增

科普人才老龄化 科普圈少见一线青年科技人员

科普人才遭遇老龄化 有关专家呼吁激励青年科研人员做科普        长着大眼睛六条腿的西瓜、长得既像鸟又像老鼠的怪物,在中国科协5月17日举行的2010年中国科协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

马建:老科学家要为青年人才让路、铺路

  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张厚英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孩子们讲授载人航天的知识和我国载人航天科学的进展,受到热烈欢迎。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是著名野生动物学家,曾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开辟了新途径。谈及青年人才的

成都国内首推“包干制”+“负面清单”

  不设“条框”只设“红线” | 成都国内首推“包干制”+“负面清单”  日前,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财政局正式印发《成都市市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负面清单”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赋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经费自主支配权,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增强科研创新活力和服务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这五年

王晓东(右三)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在国内科研领域,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一个独特也是孤独的存在。它的“诞生”有点儿石破天惊的意味,它被赋予的意义和承受的压力也同样具有先行者的分量。   不像一般的研究院所有所谓的行政级别和编制,它更多的是像学人治所的形式,以及科学研究上的极大自由

中青报:科研经费为何沦为“唐僧肉”

  广东省纪委2月14日通报,该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可炜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继去年省科技厅原厅长李兴华后,广东科技行政系统又一名落马的厅级官员。一位接近广东科技系统的人士告诉记者,科技系统官员出事,多与科研经费的发放和产学研项目有关。   原本用来促进科技创新的科研经费和产学研项目扶持资

这项改革,科学家点赞了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家喻户晓。对科学家来说,时间就更值钱。然而,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广大科研人员,在“时间”和“金钱”上曾经有过不少的烦恼。  3月,为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以支持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目标,力求适应

科研经费越多越好吗?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水平明显增加,令某些发达国家艳羡甚至不安。但是,从研发人员的人均支出水平来看,我国的研发支持强度仍然是较低的。我们确实需要继续加大对科研事业的支持。不过,这里想讨论的是,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科研支持强度?是否科研经费越多越好?   &nb

青岛建设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青岛集聚了堪称“国字号”的海洋科技力量,在全国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也为数不多。如何发挥这支海洋科技“国家队”的作用,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新跨越,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

王小凡:中国科学正处改革良机

大多数科研人员以真正出成果为目的,不以拿到很多资源而自豪  “我相信,大多数科研系统的行政管理人员是想把事情做好,但一些过时的制度、法规、政策妨碍了他们更好地为科学服务;大多数科研人员也愿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以真正出成果为目的、不以拿到很多资源而自豪,因为他们都知道,无论是

“报销难”泼了科研的冷水,没办法?

  日前,中央事业单位和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公布为公车改革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然而,同样广为诟病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却长期悬而未决。  联想到岁尾年初,西北某高校学生为帮助老师报销,搬上被子、大衣到学校财务处彻夜排队;上海某著名大学,排队报销的师生一直从财务处大厅绵延至学校大

中国科协调查显示:科研人员职称越高直接科研时间越少

“我们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科研人员只能保证30%以上的时间用于从事直接科研活动。而且职称越高,直接科研时间越少。”全国政协科协组小组讨论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委员带来的一组数据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近年来,许多人心里都有疑问:科研人员到底还有多少时间用于直接科研。针对科研人

科研领域怪象不断:疯狂抢“帽子” 负债搞科研

  游击战帽子战审批战:科研人员还坐得住吗?  我国正快马加鞭建设创新型国家。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1%,超过欧盟15个初创国家的平均水平2.08%。然而,与经费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科研领域尚存一系列久治不愈的怪现象。  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冷门前沿领

科研管理“组合拳”看科研实体如何“接招”

  科技评价制度不尽合理、人才“帽子”数量名目繁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过细过死”……面对这些科研领域的现实问题,7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广大科研人员减负松绑。  这些措施将起到哪些作用?落地实施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科研怎么做、

科技领域现实问题不合理?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科研通知

  科技评价制度不尽合理、人才“帽子”数量名目繁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过细过死”……面对这些科研领域的现实问题,7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广大科研人员减负松绑。  这些措施将起到哪些作用?落地实施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科研怎么做、

人民日报:科研经费,不能这么瞎花

  经费预算不能太“重物”   □科研经费大多数用来购买仪器设备以及支付各种费用   □用在科研人员身上的,只有低比例的劳务费和咨询费   目前,在编的科研人员、大学教授有固定的工资,而通常的科研项目“主力”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以及技术辅助等人员的收入则需要从项目经费支出。能申请到经

光明时评:别让科研人员精力都耗在报表上

   立项时有填不完的表格,做科研之余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做“会计”……近年来,科研项目申请环节重复冗杂、经费管理忽视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等问题一直被视为浪费科学家精力、影响和制约科研积极性的因素。因而,为科研人员“松绑”,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的呼吁越来越多。  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近日出

光明时评:别让科研人员精力都耗在报表上

立项时有填不完的表格,做科研之余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做“会计”……近年来,科研项目申请环节重复冗杂、经费管理忽视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等问题一直被视为浪费科学家精力、影响和制约科研积极性的因素。因而,为科研人员“松绑”,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的呼吁越来越多。 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近日

科研人员热议基金管理“新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好不好?有没有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对此,来自全国各地的基金依托单位代表、一线科研人员最有发言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好不好?有没有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近日,《中国

科研经费管理:为了谁?苦了谁?

  岁末年终,很多科研工作者为经费头疼不已:一方面结题的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很多人的项目经费还没花完,既定的预算指标可能完不成了……   “每年为了通过验收,很多人不得不想尽办法来找发票,饭店的、宾馆的,甚至于亲属和朋友的。”某科研人员日前的爆料让《中国科学报》记者很是惊诧。   “课题

戴吾三:科研腐败治理的逻辑思考

  科研腐败治理的长期任务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市场化的有效监管机构建设;短期可行治理则是多种措施并举,尤其是鼓励举报,加强督察。   科研腐败有没有自身的逻辑?换句话说,科研腐败有什么内在的因果关系?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退回到二十多年前,在“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社会环境

科学家自称仅1/3时间做科研 每年申请项目需4个月

      1/3的时间用来申请项目,1/3的时间处理各种杂事,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时间,有1/3就不错了。这是一位科学家一年的时间分配。今天,《人民日报》刊发与某国立研究所课题组组长的对话——《我只有三分之一时间

基金委发布进一步加强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若干意见

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金发计〔2018〕105号  各依托单位:  自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依托单位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