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学家打造世界最小医用显微镜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手术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但是在手术中,经常出现癌细胞没有切除干净的情况。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小巧如缝衣针的显微镜。它可以帮助医生看清病人的癌变组织,彻底将其清除干净。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手持式显微镜。这款显微镜看起来像一支缝衣针,针管中安装了显微镜镜头,镜头直径只有不到0.3毫米。医生可以将它随身携带,在手术中随时使用。 这款显微镜最初是为辅助乳腺癌手术而制造的。在乳腺癌手术中,经常会出现癌变细胞没有完全切除的情况。而这种针形显微镜能在手术中帮助外科医生更清楚的看到癌变细胞,将它们彻底清除干净。 西澳大利亚大学副教授罗伯特·迈克劳林介绍说:“我们希望这项研究可以在手术中帮助到外科医生,确保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切除掉所有的癌细胞,这是我们真正的目标。” 外科医生克里斯托贝尔·桑德斯说,针形显微镜成像非常清晰。“在这种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肿瘤细胞在哪里......阅读全文

癌症患者的福音:纳米药物或能诊断和治疗癌症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的技术,也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如今,研究人员用纳米技术开发出了特异性的纳米药物,可用于癌症的治疗,这一消息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央视网报道,癌症之所以难治疗,是因为癌细胞会将自己伪装成正常细胞,这样它们就能安心地在人体内存活了;同时,许多癌细胞生命力又极为顽

世界癌症日:全球每年880万人死于癌症

在2月4日世界癌症日到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3日发布新的癌症早期诊断指南,并呼吁强化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生存机会。 世卫组织最新公布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每年死亡总人数近六分之一,死者大多数在中低收入国家。每年有1400多万新发癌症病例,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

深度解析癌症免疫疗法—如何训练机体来抵御癌症?

  人类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强大而且复杂,其能够有效鉴别并且破坏几乎具有无限多样性的外来入侵者,但不幸的是,被破坏的癌细胞还会继续保持在机体中,并且不断发展,损伤细胞这种“识别和自我忽略”的信号就会让其躲避免疫系统的检测,因此这些损伤细胞的生长就不会受到“烦扰”,从而就会破坏机体组织和器官中的正常生理

《癌症自然评论》:科学家提出癌症转移新解释

美国科学家通过一项长期研究,提出了癌症在全身散播的一种新解释。他们认为,转移过程可能与原初肿瘤中,癌细胞与白细胞的融合有关。这一单一事件就可以为癌症的肆虐打下基础。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的《癌症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Cancer)上。 这项由耶鲁大学医学院进行的研究持续了15年,研究

新型癌症成像技术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进展

  随着癌症研究的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涌现的新型癌症成像技术也在帮助科学家们对癌症进行更为快速的诊断,并且更加容易帮助寻找最具潜力的癌症新药并将新药推向临床试验;其中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们就走在了这一领域的前沿,他们将先进的成像技术应用到了癌症药物的研发初期,结果显示这些成像技术有助于剔出效果不佳的

发现癌症免疫新机理:为何有时巨噬细胞促进癌症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有助于肿瘤进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免疫细胞类型发挥的特定作用,一组由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多机构团队分析了多种小鼠模型的免疫细胞组成和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数据集。  他们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和

输血可能促进癌症复发?癌症病人能输血吗?

  目前尚不清楚输血促使癌症复发的所有原因,但输注异体血液后,受血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可能与癌症复发有重要相关性。    许多研究表明,输血后受血者的血液中,担负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其功能也受到显著抑制;另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也降低。两种免疫细胞的数量以及功能的下

电子显微镜助力癌症治疗新方法:让癌细胞“五马分尸”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五马分尸”是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刑罚,这个不用普及。如果有人告诉你,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类似于“五马分尸”,是活生生把癌细胞拉断致死,这可以算是黑科技了吧。  由日本冲绳研究所研究生大学(OIST)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技术,可以阻止宫颈癌细胞迁移,这种可望开辟的新的癌症治疗方

CancerRes:癌症的助力

  尽管近十年的研究已经表明肥胖与几种形式的癌症之间存在关联性,但一直以来对于其确切的分子机制却不是很清楚。本周发表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的一项临床前研究揭示了脂肪祖细胞超越饮食和运动的影响可能导致致死性疾病的机制。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

癌症检测新手段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针对不具有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为他们提供预后信息的血液检测,能够降低癌症晚期的诊疗成本,并提高NSCLC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VeriStrat多肽组质谱检测(由美国Biodesix公司研发),用于帮助临床医生对不具有EGFR突变的晚期NSC

-癌症:认识日趋明晰

  2013年,研究人员在癌症分布、癌症谱、癌症发病机理、癌症特点以及癌症治疗上都有一些独特和新的发现,为癌症防治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线索。   发病率和癌症谱   ——肺癌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最高   从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3年出版的《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全球癌症发病

“癌症”的局部表现

 1.肿块: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的,可用手在体表或深部触摸到。甲状腺、腮腺或乳腺的癌可在皮下较浅部位触摸到。肿瘤转移到淋巴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某些表浅淋巴结,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容易触摸到。至于在身体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则要用力按压才可触到。恶性肿瘤包括癌的肿块生长迅速,表面不平滑,不易

如何预防各类“癌症”?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据此提出了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概念:  一级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约80%的癌症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注意环境保护较为重要。近年来的免

“癌症”的病因分析

 1. 外界因素  (1)化学因素:如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氨基偶氮类、亚硝胺类、真菌毒素和植物毒素等,可诱发肺癌、皮肤癌、膀胱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  (2)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如X线可引起皮肤癌、白血病等,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石棉纤维与肺癌有关,滑石粉与胃癌有关,烧伤深瘢痕和皮肤慢性溃

癌症基因检测标准

  据世界癌症预防组织机构统计,现今社会每100人就有1人因患癌症而死亡, 每年死亡的人数中,1/5是死于癌症。未来20年里,癌症将继续位居人类死因首位。  癌症的新认识  癌症只是慢性病,一类与冠心病、糖尿病有所类似的慢性病  癌症是生活方式疾病,80%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遗传、疾病、环境与职

西瓜或诱发癌症

   据莫斯科M24.ru网站报道,西瓜可能致癌。科学家们在西瓜里面发现了可能致癌的硝酸盐。   实验结果表明,硝酸盐主要沉积在瓜瓤里,这些物质进入肠胃,并开始产生危险的毒素。研究表明,硝酸盐能破坏血红蛋白,从而导致缺氧,并引发呼吸系统问题。   医生们建议在正规的商业场所购买西瓜。今年,在莫斯科开

癌症耐药的起源

  在过去几十年癌症治疗中,对肿瘤高特异性的靶向药物对癌症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 EGFR突变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家族遗传癌症(白血病和恶性黑色素瘤也是家族遗传癌症,这些癌症都基于在患者体内一些抑癌基因失活或突变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所以,开发出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遗传癌症

罹患癌症的概述

  癌症病变的基本单位是癌细胞。 人体细胞老化死亡后会有新生细胞取代它,以维持机体功能。可见,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可以增生,但这种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细胞的增生则是无止境的,这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它还可转移到全身各

常见癌症体检攻略

很多癌症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人们不禁要问,平时所进行的体检,难道不能发现?专家指出,常规体检很难早期发现癌症,专业的设备和医生,才能捕捉到早期癌变信号。虽然癌症被称为"绝症",但早期癌症的治愈率可以高达80%,而且病人所遭受的痛苦和治疗费用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早期发现才是癌症治

聚集癌症血液检测

  虽然实体肿瘤的检测仍然是癌症诊断中的常规程序,但新一代测序等现代技术,已经使科学家们能够更详细地跟踪肿瘤的组织起源。许多肿瘤会脱落细胞,称为外泌体(exosome)的囊泡,也有DNA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的痕迹。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碎片可以作为标记物,来监测疾病的进展,甚至有助于研究人员在症状出现之

无效的癌症体检

  研究表明,除了少数情况外,对于普通人群进行的常规体检项目几乎不能有效降低癌症的死亡率。对于普通人群,如果没有特殊的疾病风险,比如家族性遗传疾病、长期吸烟等,很多体检项目非但没有益处,反而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中国、美国、日本对于普通人群的常规体检推荐项目差别很大。最严格、推荐项

验血有望查出癌症

  测序血液中的肿瘤DNA能发现早期病变线索   人们通常在出现症状或者进行诸如乳房X射线检查等筛查时,才发现自己患上了癌症。一般而言,即使癌症筛查也只能在肿瘤已经生长出来或是扩散后才能检查出来,这时癌症已经很难治愈。   不过,在肿瘤初期时,人们能从简单、精度高的血液检查中发现什么?现在,通过

癌症的伴随诊断

  在临床试验中,利用伴随诊断来指导治疗,可鉴定出最有可能响应特定疗法的患者群体,从而改善治疗反应。这些检测不仅能指示分子靶点的存在,还能提示治疗的脱靶效应,预测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和副作用。  伴随诊断(Companion diagnostics,CDx)是指体外诊断的设备或成像工具,能够为相

癌症诊断技术进展

2016年2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长期以来,癌症诊断领域都是全球科学家们研究关注的重点,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型的癌症检测技术不断涌现,比如癌症液体活检技术、microRNA检测工具、成像追踪技术等。利用癌症血液检测新技术就可以发现血液样本中存在的肿瘤DNA通。例如,去年6

贝类癌症可传染

  一种类似白血病的疾病——散播性瘤样病变,可以在多种双壳类软体动物中发生种内传染,当中包括贻贝和蛤类等,而且也可能在不同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之间发生种间传染。这些日前发表在《自然》的研究结果显示,传染性癌症在海洋双壳类中非常广泛。  虽然大多数的癌症都会停留在它们最初发生的生物个体中,但在袋獾、狗和软

每年880万人死于癌症,跨越癌症死亡线

  世卫组织最新公布数据表明,全球每年880万人死于癌症,占全球每年死亡总人数近六分之一。每年1400多万新发癌症病例,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2100多万。癌症治疗始终是医学上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在研究癌症诊断途径、开发治疗和预防癌症新型方法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及多

“验血”就可以找到癌症病变,甚至还能区分癌症类型!

  近期,癌症研究领域传来一条重磅新闻:一支联合团队开发的一种新方法,能通过简单的“验血”,找到只属于癌症的DNA特征。由于这种技术的灵敏度极高,我们甚至可以只用几纳克DNA,就分辨出癌症的类型。这项研究今日也在线发表在了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  癌症为啥难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发现得不够早。

肺癌成癌症第一“杀手”-应更新中国癌症地图

  日前,在山东青岛召开的2017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说,中国癌症发病率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肿瘤临床、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当前应加快完善癌症大数据平台。  赫捷说,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是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肺癌,90年代肝癌和肺癌上升到前

美国2019癌症数据出炉-癌症整体死亡率下降27%

  近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上发布了《2019年美国癌症统计报告》。2019年的数据变化与2018年相比,变化不大,有可喜可贺的新进展,也有让我们担忧的问题。  报告指出:在2019年,美国将达到176万余例的癌症新发病例,比201

从癌症的三次革命探讨未来癌症治疗策略

  抗癌药物发展到目前为止,先后出现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是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第二次革命是“靶向治疗”,第三次革命是免疫疗法。免疫疗法的成功不仅革命性地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效果,而且会革命性地改变治疗癌症的理念。相对来说,免疫疗法是真正的抗癌革命,是解决癌症的最合理手段。  《科学》杂志对肿瘤免疫疗法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