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揭示神经元极性发育分子与细胞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蒲慕明研究组研究了神经元的形态建成机制,从而揭示了神经元极性发育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在哺乳动物海马齿状回结构中,颗粒细胞在持续不断地产生。这种成年新生的神经元,在记忆形成和情绪调控中均发挥重要作用。颗粒细胞具有经典的双极性结构,这种极性形态对于神经元的信号传导和环路整合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对于神经元(特别是成年新生神经元)树突和轴突极性发育的细胞分子机制还不甚了解。 此次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在体定点注射逆转录病毒操作,在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中特异性敲除蛋白激酶LKB1或者过表达激酶失活形式的LKB1,都能破坏成年新生颗粒细胞中树突数目的唯一性和树突朝向分子层生长的方向选择性,从而造成树突从颗粒细胞的胞体上多点起始,朝向四面八方发散生长。 与这种树突形态发育异常相伴随,原本聚集于唯一树突底部的高尔基体在细胞中不再呈现极性分布,而是弥散分布于细胞胞体......阅读全文

华裔伉俪最新《Cell》文章解开神经研究未解之谜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詹裕农(Yuh-Nung Jan) 和 叶公杼(Lily Yeh Jan)夫妻是一对有名的华裔科学家伉俪,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发育,在本期《Cell》杂志上,他们通过遗传筛选发现了树突和轴突是如何形成截然不同构造的,这个问题是神经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但是之前科学

《Cell》封面故事:重要神经元分泌途径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遗传筛选发现了树突和轴突是如何形成截然不同构造的,这个问题是神经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但是之前科学家们了解的并不多。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封面上。 原文检索:Cell, Vol 130, 717-729, 24 August 2007Gro

院士伉俪Cell子刊再发新成果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动物大脑内的神经元树突及其分支,在出生后仍在继续形成和发展,大脑皮层锥体细胞的树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MST3(哺乳动物Sterile 20-like kinase 3)是一种广泛表达的激酶,能够促进轴突的生长。不过,人们还不了解MST3激酶信号对树突丝、树突

2017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重磅!开发出延缓癌细胞生长的新方法  doi:10.1126/science.aai9372  癌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但是它的定义是相当简单的:细胞发生异常和不受控制

《Cell》针锋相对《Nature》:13岁后 人脑仍能生产大量新神经元

  海马是大脑中主要负责记忆形成的区域。3月7日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Human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drops sharply in children to undetectable levels in adults”重要研究成

吴柏林、仇子龙合作研究发现:自闭症致病的分子机理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症候群和神经精神发育类疾病,多发于儿童早期,临床诊断由三个典型特征所判定,分别是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且近年来自闭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关于自闭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医学与神经科

科学家揭示自闭症致病的分子机理

  2月7日,国际精神疾病研究期刊《分子精神病学》在线发表了题为《孤独症相关的Dyrk1a无义突变影响神经元树突、树突棘生长及皮层发育》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复旦大学教授吴柏林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仇子龙研究组合作完成。

干细胞或能修复脑瘤放射性治疗引发的损伤

图片来源:拉瓦尔大学Denis Soulet  对于脑瘤患者而言,放射性治疗是一种能救命的潜在疗法,但它同样会对大脑产生相当大的甚至是永久性的伤害。现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将人体干细胞转化成能修复大脑损伤的细胞。接受细胞治疗的大鼠逐渐恢复了认知和运动机能,在接

白细胞的八种类型

    白细胞亦称白血球,它的功能是使机体免受病原体(细菌和病毒)、癌细胞、异物侵入,是人体的守卫者。白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后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也存在于血管和淋巴管外的组织中。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个头最大的白细胞。  巨噬细胞由单核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颅脑损伤后BDNF及其小分子模拟物的治疗潜力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TBI是由外力所致的脑功能的损失或改变。原发性损伤指外部损害导致细胞立即死亡,继发性损伤是原发性损伤周围区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的结果,进一步导致记忆、认知等功能缺陷。目前的治

外泌体中评估mTBI患者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细胞毒性标志物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缺乏良好的诊断工具和干预手段,TBI患者数量被严重低估,尤其是在体育运动员和军人群体中。目前TBI的诊断方式只有昂贵的神经影像技术和脑脊液(CSF)检测。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更是难以诊断,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基于血液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因此迫

肖林:揭秘运动技能学习的神秘参与者

  当你看到杂技演员或极限运动者们令人惊叹的精彩表演时,你可能不禁要问:神奇的大脑究竟是怎样赋予我们如此高超学习能力的呢?不仅专业人士如此,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就不断处在对各种运动技能的学习中,例如小时候的手抓东西,蹒跚走路,稍后的骑车,滚铁环,弹钢琴等等。  对这些技能,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可以学得

神奇的大脑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长期以来,很多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非常痴迷,有些研究试图去解析引发多种大脑相关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比如阿尔兹海默氏症、帕金森疾病、精神分裂症等等,而有些研究人员则从更深层次对大脑结构和功能区域进行了探秘研究,从而来解读我们大脑记忆的形成机制。  很多人都有着快乐的童年记忆,当然也有着那些痛苦不

科学家有望揭开大脑的奥秘!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A spike-timing-dependent plasticity rule for dendritic spine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蒙特利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开了隐藏在机体记忆和学习能力背后的分子机制

Nature:哈佛/斯坦福在“迷你脑”领域获重大突破

  过去几年中,通过干细胞三维培养物来生成“迷你人脑”组织的实验方法已经允许科学家们对大脑发育这一生命奥秘进一步深度分析:了解进化过程中其发育如何发生变化,及其研究大脑是如何受疾病影响的。然而,一大批问题目前尚不明了,诸如这些“脑体(brain organoids)”组织中会准确出现哪些细胞类型?“

免疫细胞化学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免疫细胞化学的发展对许多领域的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尤为突出。本章 仅就免疫细胞化学在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一、确定神经递质的性质、定性和分布  早期的神经科学工作者应用传统的神经解剖学研究方法如甲基蓝染色法、镀银染色法等对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做了大量

神经所研究发现智障基因CDKL5调控大脑皮层神经元发育

  9月22日,《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所熊志奇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雷特综合症(Rett Syndrome)相关基因CDKL5通过Rac1调控神经元形态发育”。该项工作由博士研究生陈迁和朱永川在

感冒时不适合学习,这也需要研究?还发在Nature子刊上?

  你是否曾注意到,每当身体遭遇系统性的病毒感染(如流感)或炎症时,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会出现减退?最近,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可能导致上述现象的一种天然免疫机制,并于《自然》子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  小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十)

181. 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来自小叶的终末导管及腺泡,主要累及小叶,癌细胞局限于管泡内,未穿破其基底膜,小叶结构存在。182.APUD细胞,APUD瘤: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散在于各系统或组织内的内分

J neurosci:这项研究揭示可卡因上瘾的内在机制

  在最近出版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吸毒提醒如何改变负责动机的特定脑细胞,从而增加了寻求药物的欲望。这些与其他脑细胞之间的联系会增强,因为树突棘是大脑细胞中从其他神经元接收信息的部分,响应大脑中分子的细胞间

美用生物荧光蛋白观察神经元内蛋白质运动过程

  网易探索8月26日报道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2日报道,最近,美国南加州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利用从水母体内分离出的生物荧光蛋白,照亮了神经元内部并拍摄了一段视频,揭示了蛋白质在神经细胞区室内运动的情景,可“看到”蛋白质定向地通过神经元以及大脑重建的过程。相关论文最近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

活细胞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和紊乱研...(一)

活细胞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和紊乱研究中的应用研究人类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和紊乱的原因以寻求有效的治疗方式需要体外和体内疾病模型,这些模型真实的再现了各自的神经病理生理情况,同时也通过必要的细胞机制支持神经元以提供翻译结果的治疗方式作出反应1-3。  此外,我们需要研究最早

2篇Science文章:揭示记忆形成的分子机制

  在发表于1月24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叶史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先进的成像技术,为了解大脑生成记忆的机制提供了一扇窗口。这一以往从未在动物体内实现的技术突破使得深入理解记忆的分子基础成为可能:在开发的一种小鼠模型中给一些对生成记忆至关重要的

神经元寿命不受原有宿主寿命限制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8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和都灵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神经元的寿命不受生物最大寿命极限的限制,但它必须被移植到一个寿命更长的宿主身上,此时它的寿命能超过原来生物的寿命持续下去。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帕维亚大学的洛伦佐·马格雷希

神经所研究发现海马神经元树突发育调控新机制

  7月4日,《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所王以政研究组题为“经典型瞬时电压受体通道5通过a亚型钙调蛋白激酶2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的调控作用”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神经营养因子3 (Neurotr

年度巨献:2017年Science杂志重磅级突破性研究成果

  时光总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经开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旧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首先对2017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重磅级亮点研究进行盘点,分享给大家!与各位一

探究分泌和摄取用于细胞间通讯的外泌体和其他胞外囊泡

  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描述了在哺乳动物组织或液体中,有囊泡在细胞周围存在,但是直到2011年才提出通用术语“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来定义所有的由脂质双层包围的胞外结构,如图1所示。在1980年代,人们描述了EV可以通过质膜向外出芽或通过细胞内内吞

Prl-1对于神经元形成最高密度突触起决定性作用

  大脑由大量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组成。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对神经元细胞的复杂模式如何在发育过程中发展成功能回路的过程十分感兴趣。如今,研究人源已在果蝇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信号传导机制,它指明了大脑中神经元回路的形成。  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网络,使我们能够生成复杂的思

颠覆认知,大脑的计算能力要高 10 倍以上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 3 月 9 日发表在《 Science 》上的一项新研究可能会改变科学家对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理解,并可能导致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以及开发“思考” 更像人类的计算机。  神经元的电信号传导  该研究主要集中于树突的结构和功能,其是神经元的组成。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

Nature子刊:不一样的神经元修剪

  树苗不修剪,难成栋梁材,因此对于园丁来说,树木只有定期修剪,去掉某些枝条,剩下的才能长得更好。同样在发育期间,神经元生长与修剪也是必需的,来自Salk生物科学研究所的Rusty Gage等人发现成体小鼠中新生成的大脑细胞,之后会得到修剪。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2日的Nature Neu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