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全球变暖将加剧甲烷释放

《自然》杂志近期发表文章指出,随着气温的升高,地球的甲烷排放量会升高,而且将会超过二氧化碳,从而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 本次研究分析了世界各地127个淡水生态系统、近1600个温度和甲烷排放的数字。文章称,相比较二氧化碳,甲烷是一种吸热潜力更大的温室气体,大概是二氧化碳的30倍。甲烷多来源于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以及淡水湿地等处,地球每上升一度,这些地方的甲烷释放将增加数倍。 淡水系统中,微生物消化有机物产生甲烷,而这一过程被称为“甲烷的生成”。“甲烷的生成”到温度、化学、物理和生态等因素的影响,科学家们要建立模型,模拟地球系统加剧和应对未来气候变暖的过程。普林斯顿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客座研究助理、论文作者之一克里斯蒂安?古达斯(Cristian Gudasz)表示,研究可以让科学家采用简单的方式,获取自然界向大气释放甲烷的数量。 古达斯表示,过去的研究结果提出,淡水生态系统中排放的甲烷有可能随着全球温度而上......阅读全文

碳专项:勇担历史使命 迎战气候变化

   办公室里,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廖宏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全球气候变化图,上面深紫和猩红的点状分布显示了增暖效应明显的地区。她解释道,中国正处于西伯利亚-蒙古特大增暖区的下风边缘,是受近百年人类活动所致全球变暖影响较大的区域。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将是中国科学家肩上不容卸下的使命。  自201

冻土突然解冻释放出大量碳

  全球约60%的土壤碳储存在多年冻土区,随着气候变暖促进土壤碳排放,多年冻土区域有可能因此成为一个巨大的碳源。当前的地球系统模式只模拟了冻土垂直水平上的缓慢融化,而没有考虑到冻土的突然解冻过程。冻土的突然解冻往往会导致地形地貌发生巨大改变,例如造成地面塌陷、快速侵蚀和崩塌,形成湖泊和湿地等。尽管只

大连化物所甲烷高效转化相关研究获重大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基于“纳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创造性地构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铁中心催化剂,成功地实现了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相关成果发表在5月9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同时,相关的PCT专利申请已进入美国、俄罗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地球科学》   科学家找到古代火星液态水存在原因   据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推测,古代火星可能受到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充分影响达到足够温度,从而使得液态水能够在火星表面流动。科学家们发现火星古代地形中溪谷网状分布似乎是由40亿年前水流蚀刻形成,而当时的太阳光线暗淡,还无法

人类活动在大气湿度升高过程中留下“指纹”

PNAS:人类在使地球变暖时也增加了大气保持水分的能力  一项基于观测证据和气候模型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在导致全球变暖的同时,也对大气的总湿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1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 进行最新研究的是美国Lawrence Liv

难以置信!“老模型”正确预测了全球变暖

7月份的热浪让巴黎人蜂拥到特罗卡德罗喷泉避暑降温。图片来源:SAMUEL BOIVIN/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气候变化怀疑者喜欢拿气候模型说事儿。他们声称,几十年前进行的计算机模拟并不能准确预测当前的气候变暖,因此,公众应该警惕新模型的预测能力。  近日,研究人员在《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温室气体效应研究取得进展

  湖泊是内陆碳循环的枢纽。温度上升和富营养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浮游植物大量滋生,这部分浮游植物自身分泌及死亡后释放大量溶解性有机物(DOM)。这部分DOM生物可利用性强,在微生物等的作用下能快速矿化。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在厌氧及部分好氧环境下对DOM的分解能产生大量甲烷。湖泊甲烷的释放形态通常分为

营养盐+DOM=加速甲烷排放

  湖泊是内陆碳循环的枢纽。温度上升和富营养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浮游植物大量滋生,这部分浮游植物自身分泌及死亡后释放大量溶解性有机物(DOM)。这部分DOM生物可利用性强,在微生物等的作用下能快速矿化。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在厌氧及部分好氧环境下对DOM的分解能产生大量甲烷。湖泊甲烷的释放形态通常分为

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公布

(城建与环境)科学拟资助项目编号拟资助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申请者职称合作单位拟资助金额(万元)重点项目8191001海绵城市视角下源头体积控制与城市面源污染削减及地表水环境改善的响应关系研究北京建筑大学李俊奇教授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808191002大气细颗粒物与肺内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损

科技部70亿元支持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从科技部获悉,截至目前,科技部已在相关科技计划中落实中央财政经费近70亿元,支持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 据悉,科技部在支撑计划、863计划和973计划等主体科技计划中安排了上百个项目和专题研究,加大了对节能、新能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污染控制、气候变化等领域技术开发、示范与推广的支持力度

紫外线光离子氧化净化技术助力VOCs治理

    大气主要污染物 ,成为各地治理重点,VOCs治理市场也呈现爆发性增长。“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提到了对VOCs监测与防治的要求,多个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VOCs排污收费标准,这使得VOCs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VOCs污染物的浓度不同,每种VOCs处理工艺的适用范围也是不同的。简单的归纳总

我国需学习日本协同应对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又将迎来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机制建立20周年,也是日本第五个环境基本计划发布之年。在此背景下,由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日环境高级别圆桌对话会近日在北京顺利召开。对话论坛设置了“协同应对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乡村振兴战

“CISILE2018自主创新奖”完整版获奖企业及产品

  “CISILE自主创新奖”创办于2006年,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由业内重点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和专家组成评审小组,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评选出“自主创新金奖”和“科技成果转化奖”两大奖项。“自主创新金奖”是鼓励企业加快新品研发和自主创新工作的增强剂,“科技成果转化奖”是加强科技与经济

12月19日《科学》杂志精选

2014年《科学》年度突  “罗塞塔”飞船和它的被称作Philae的着陆舱在11月成为标题新闻,当时Philae在一个名叫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快速运行的彗星表面着陆。但是,据《科学》的编辑说,科学的好戏还在后头;他们将“罗塞塔”与67P的相会放在其年度科学突破的名单之

科学家首次研究西伯利亚北极地区湖泊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塔斯社2019年4月23日消息,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瑞典于默奥大学和法国南比利牛斯天文台的科学家首次对西伯利亚北极地区的湖泊进行全面研究,以确定它们对北极气候的影响。  在西伯利亚北极地区存在大量热熔湖,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世界各国科学家,特别是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学者对这些湖泊非常感

抗生素生产废水治理技术

  抗生素生产废水是一类成分复杂、色度高、生物毒性大、含多种抑制物质的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  生物制药行业的废水处理后必须满足以下要求:COD≤300mg/L,BOD5≤150mg/L,NH3-N≤25mg/L,SS≤200mg/L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方法:物化处理、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  1 物化

陶瓷基反应器让化学反应“活”起来!

  材料牛注:普通的催化剂反应器对于工业上来说,有时候会表现出令人不满的一面。目前,一科学团队已经研究出陶瓷基隔膜反应器,效率高且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oorsTek公司隔膜科学研究部、挪威奥斯陆大学以及西班牙国家化学研究所合作,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利用天然气作为原材料合成化学香精。该方

二氧化碳如何影响气候?

  本周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是各国代表们热烈讨论和商议的重要议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从哪儿来?   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此以外,人们的日常消耗也会制造出大量二氧

将传统的化石燃料方法电化成蒸汽甲烷重整清洁制氢

  据研究人员报告,将传统的化石燃料方法电化成蒸汽甲烷重整(SMR)可启动一种“更为环保”的工业制氢法。如果全球性地实施这种方法,研究人员的这种更具效能的反应器或能消除近1%的全球二氧化碳(CO2);这些反应器比传统反应器约小100倍,否则它们会与6层楼的建筑一样大。  共同作者Peter Mort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登上商用舞台

  过去两年中,一些在小城的街道上奔驰的货车和轿车身上藏着一个大秘密:它们的油箱里装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晶体材料,这些材料中充满了直径约1纳米的小孔。甲烷分子整齐地排列在这些小孔中,准备为汽车的内燃机提供燃料。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正准备利用这些物质推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商界正对MOF的应用

冻融过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温室气体交换过程影响

  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青藏高原既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世界上低纬度冻土的集中分布区。春季土壤冻融交替是高原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冻融交替不仅能够改变土壤的水热条件、理化性质,而且会显著影响温室气体地气界面交换过程。图: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甲烷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非甲烷总烃量的探讨

 用直接进样差量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总烃(NMHC)量。实验研究了分析条件、气源和定量方式等对NMHC 定量准确度的影响。综合考虑较低基线响应和较高灵敏度等,选择合适的氢气和空气流速,测得 NMHC 方法检出限为 0.03 mg/m3(以碳计),该法可保证低浓度样品分析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标准气

气候变化的原因

  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我们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今日,我们的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     我们何以制造了气候变

4种“短寿命气候污染物”亟待减排

  美国研究人员14日说,采取措施削减4种所谓“短寿命气候污染物”的排放,将能够“大大减缓”本世纪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率。   所谓“短寿命气候污染物”,是指炭黑、甲烷、对流层臭氧和某些氢氟碳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等长期温室气体相比,“短寿命气候污染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较短。   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

2018年度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日前,化学化工界重要媒体,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化工新闻》依照惯例,总结了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化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笔者特将其中主要内容编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机器学习在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是化学家们关注

2018年度化学领域重要成果回顾

  日前,化学化工界重要媒体,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化工新闻》依照惯例,总结了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化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笔者特将其中主要内容编译整理如下,以飨读者。机器学习在化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是化学家们关注的焦

地球气候可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线索

  温室气体之所以有个坏名声,是因为今天的全球变暖跟它们脱不了干系。不过科学家说,温室气体或许也是让生命首先在地球上扎根的“有功之臣”。  德国科学家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该研究围绕温室气体和其他气候条件如何影响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展开,其结果可为了

454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新手段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在土壤中生活有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及超显微结构微生物, 以及真核生物如真菌、藻类( 蓝藻除外) 、地衣等。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着明确的分工,主要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几乎参与土壤中一切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担负着地球C、N、P、S 等物质循环

454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新手段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在土壤中生活有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及超显微结构微生物, 以及真核生物如真菌、藻类( 蓝藻除外) 、地衣等。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着明确的分工,主要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几乎参与土壤中一切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担负着地球C、N、P、S 等物质循环的

低碳经济:地球系统观的实践

  ——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   “近20年,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   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早已